CN215713047U - 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3047U
CN215713047U CN202121989654.3U CN202121989654U CN215713047U CN 215713047 U CN215713047 U CN 215713047U CN 202121989654 U CN202121989654 U CN 202121989654U CN 215713047 U CN215713047 U CN 215713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or
main part
incubator main
sterilization
cell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896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延杰
孟艳艳
江俊杰
李智富
曹春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anshu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anshu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anshu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anshu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896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3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3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3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所述培养箱主体的顶部铰接有密封顶盖,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内部卡接有定位插板,且定位插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皿卡圈,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外部设置有循环管,且循环管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气泵。该灭菌型细胞培养箱,通过在培养箱主体的内部设置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灯条,并通过循环气泵带动培养箱主体内部的气体在循环管内部流动,通过紫外线灯条与紫外线灯管相互配合,可对培养箱主体内壁以及培养箱主体内部的空气进行灭菌处理,提高了灭菌的效果,且操作方便,提高了灭菌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为了保存细胞,特别是不易获得的突变型细胞或细胞株,要将细胞冻存。在极低的温度下,细胞保存的时间几乎是无限的。复苏一般采用快融方法,即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37℃水中,使之在一分钟内迅速融解。然后将细胞转入培养器皿中进行培养。冻存过程中保护剂的选用、细胞密度、降温速度及复苏时温度、融化速度等都对细胞活力有影响,而培养箱是细胞培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目前常见的细胞培养箱通常不能直接对箱内进行灭菌处理,需要另外采用灭菌设备进行操作,过程繁琐,且目前常见的灭菌设备在对箱内灭菌后,将培养箱取出的过程中,空气会重新进入培养箱内部,导致培养箱内部仍存在相当数量的细菌或者病毒,此外,目前常见的培养箱通常在内部设置隔板对培养皿进行放置,大多没有设置用于对培养皿限位的组件,从而缺乏对培养皿足够有效的固定,培养皿容易在细胞培养箱培养过程中,由于细胞培养箱受外力碰撞或者移动时,培养皿在细胞培养箱内移动甚至发生互相撞击的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具有便于对培养箱内部进行灭菌处理、便于对培养皿位置进行限制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便于对培养箱内部进行灭菌处理、便于对培养皿位置进行限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所述培养箱主体的顶部铰接有密封顶盖,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内部卡接有定位插板,且定位插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皿卡圈,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外部设置有循环管,且循环管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气泵,所述循环气泵与循环管之间设置有灭菌管,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内壁镶嵌有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灯条。
优选的,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培养箱主体的左右两侧连通,所述循环管外部靠近培养箱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灭菌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三脚架,且灭菌管的内部通过三脚架固定套装有紫外线灯管。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与定位插板相互配合的卡槽,所述定位插板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定位插板侧面培养皿卡圈的尺寸依次减小。
优选的,所述定位插板的顶部与培养箱主体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定位插板的侧面开设有致密的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底座,所述培养箱主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蓄电池底座与紫外线灯条、紫外线灯管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灭菌型细胞培养箱,通过在培养箱主体的内部设置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灯条,并通过循环气泵带动培养箱主体内部的气体在循环管内部流动,通过紫外线灯条与紫外线灯管相互配合,可对培养箱主体内壁以及培养箱主体内部的空气进行灭菌处理,提高了灭菌的效果,且操作方便,提高了灭菌的效率。
2、该灭菌型细胞培养箱,通过定位插板侧面的放置板对培养皿进行分隔放置,并将培养皿卡接在培养皿卡圈内部进行限制,提高了培养皿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培养皿受撞击损坏,另外在三个定位插板侧面放置板的顶部设置不同尺寸的培养皿卡圈,可以实现对不同尺寸培养皿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箱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插板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箱主体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灭菌管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箱主体;2、密封顶盖;3、蓄电池底座;4、循环管;5、控制阀;6、循环气泵;7、灭菌管;8、定位插板;9、放置板;10、培养皿卡圈;11、紫外线灯条;12、控制按钮;13、卡槽;14、三脚架;15、紫外线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1,培养箱主体1的顶部铰接有密封顶盖2,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卡接有定位插板8,且定位插板8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9,放置板9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皿卡圈10,培养箱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循环管4,且循环管4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气泵6,循环气泵6与循环管4之间设置有灭菌管7,培养箱主体1的内壁镶嵌有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灯条11,培养箱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底座3,培养箱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按钮12,且控制按钮12、蓄电池底座3与紫外线灯条11、紫外线灯管15电性连接,通过设置蓄电池底座3与控制按钮12可对紫外线灯条11、紫外线灯管15进行供电,并控制紫外线灯条11、紫外线灯管15的通断,不需外接电源,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请参阅图2与图5,循环管4的两端分别与培养箱主体1的左右两侧连通,循环管4外部靠近培养箱主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控制阀5,在对培养箱主体1内部空气灭菌处理后,通过两个控制阀5可对培养箱主体1进行封闭处理,防止细菌或者病毒进入培养箱主体1内部,灭菌管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三脚架14,且灭菌管7的内部通过三脚架14固定套装有紫外线灯管15,通过在培养箱主体1的外部加装循环管4,通过循环气泵6的带动可使培养箱主体1内部的空气在循环管4内部循环流动,从而在对培养皿放置后,可通过灭菌管7内部的紫外线灯管15对培养箱主体1内部的空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提高灭菌效果,避免细菌或者病毒对培养物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3与图4,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定位插板8相互配合的卡槽13,定位插板8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定位插板8侧面培养皿卡圈10的尺寸依次减小,通过定位插板8侧面的培养皿卡圈10可对培养皿进行分隔稳定放置,防止培养皿受撞击损坏,另外三个定位插板8侧面培养皿卡圈10的尺寸依次减小,使该装置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培养皿进行限制,定位插板8的顶部与培养箱主体1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避免定位插板8对密封顶盖2关闭造成影响,保证在密封顶盖2关闭后,培养箱主体1内部为密封环境,防止培养时细菌与病毒进入,同时在定位插板8的侧面开设有致密的透气孔,保证在对培养箱主体1内部空气灭菌时,空气可以穿过透气孔在培养箱主体1、循环管4、灭菌管7内部循环流动,保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综上,该灭菌型细胞培养箱,使用时,通过蓄电池底座3对紫外线灯条11与紫外线灯管15进行供电,关闭密封顶盖2,通过控制按钮12控制紫外线灯管15对培养箱主体1内壁以及定位插板8、放置板9表面进行灭菌处理,在初步灭菌后,打开密封顶盖2,根据培养皿的尺寸,通过定位插板8将对应尺寸的培养皿卡圈10抽出,将培养皿卡在培养皿卡圈10内部进行限制,关闭密封顶盖2,通过循环气泵6带动培养箱主体1内部的空气沿循环管4、灭菌管7内部循环流动,控制按钮12控制灭菌管7内部的紫外线灯管15开启,通过紫外线灯管15对空气中的细菌与病毒进行处理,提高灭菌效果,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顶部铰接有密封顶盖(2),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卡接有定位插板(8),且定位插板(8)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9),所述放置板(9)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皿卡圈(10),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循环管(4),且循环管(4)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气泵(6),所述循环气泵(6)与循环管(4)之间设置有灭菌管(7),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内壁镶嵌有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灯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4)的两端分别与培养箱主体(1)的左右两侧连通,所述循环管(4)外部靠近培养箱主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控制阀(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管(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三脚架(14),且灭菌管(7)的内部通过三脚架(14)固定套装有紫外线灯管(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定位插板(8)相互配合的卡槽(13),所述定位插板(8)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定位插板(8)侧面培养皿卡圈(10)的尺寸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板(8)的顶部与培养箱主体(1)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定位插板(8)的侧面开设有致密的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底座(3),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按钮(12),且控制按钮(12)、蓄电池底座(3)与紫外线灯条(11)、紫外线灯管(15)电性连接。
CN202121989654.3U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Active CN215713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89654.3U CN215713047U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89654.3U CN215713047U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3047U true CN215713047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00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89654.3U Active CN215713047U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3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7418B1 (ko) 세포 배양 장치
US7883887B2 (en) Automatic cell cultiv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autoclave sterilization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Vajta et al. The submarine incubation system, a new tool for in vitro embryo culture: a technique report
CN102803462B (zh) 提取物制备用个人箱及提取物制备系统以及提取物制备方法
CN215713047U (zh) 一种灭菌型细胞培养箱
CN103482230A (zh) 一种干细胞运输箱
CN203667228U (zh) 一种干细胞运输箱
CN214694227U (zh) 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箱
CN214612458U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检验的培养装置
CN210642233U (zh) 一种基于微电子控制的冷冻牛羊肉的灭菌装置
CN210506378U (zh) 一种细胞转运箱
CN209193988U (zh) 一种用于生物技术的细胞培养装置
CN219930130U (zh)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207031412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12221122U (zh) 一种便携式具有杀菌功能的食品保鲜装置
CN219653025U (zh) 一种细菌培育皿的存放装置
ES2372108B1 (es) Biorreactor de flujo para cultivo celular.
CN220555691U (zh) 一种细胞培养隔离器
CN110697220A (zh) 一种微生物实验专用器材存放装置
CN211947070U (zh) 一种噬菌体菌落培养箱
CN215480965U (zh) 一种细胞恒温培养装置
CN215328152U (zh)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220597505U (zh) 带内门加热结构的培养箱
CN218710559U (zh) 一种抑菌装置
CN216444114U (zh) 一种细胞培养器低温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