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2441U -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2441U
CN215712441U CN202121269143.4U CN202121269143U CN215712441U CN 215712441 U CN215712441 U CN 215712441U CN 202121269143 U CN202121269143 U CN 202121269143U CN 215712441 U CN215712441 U CN 215712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treatment unit
reverse osmosis
power plant
wast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91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开明
田鹏
郝建新
齐越
王永飞
吴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91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2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2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2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池、第一絮凝沉淀机构、厌氧反应器、MBR处理机构和第一膜过滤机构;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调节池、第二絮凝沉淀机构、多介质过滤器和第二膜过滤机构;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调节池、第三絮凝沉淀机构、砂滤过滤器、第三膜过滤机构和除氮离子交换器;第一膜过滤机构、第二膜过滤机构及除氮离子交换器的出水管均连接至清水池。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的综合处理,耐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日常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垃圾储存坑内堆放的垃圾经过发酵作用时生成的渗滤液;
(2)厂区内工人等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
(3)临时或长久堆放垃圾的区域冲洗所产生的废水等;
(4)运行设备反洗水、排泥水等;
(5)用来冷却炉渣产生的炉渣废水;
(6)处理焚烧烟气所产生的脱硫废水。
上述这六类废水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就排出厂区,会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这六类废水中,第一类废水和第六类废水比较难处理,而其他几类废水相对较易处理:其中,第一类废水的污染物各项指标均高,有的甚至还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一般难以降解;第六类废水的盐度和硫酸盐含量较高,不能通过生物方法处理,只能依靠物理、化学方法去处理。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废水处理中,目前普遍关注的是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而对于其他废水的深度处理则关注较少,一般只将其它废水进行简单处理后排入当地市政污水管网中;有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其它废水纳入渗滤液中一起深度处理,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其它废水量大以及水质复杂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因为所有废水的混合集中处理会加大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并且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设备要求远高于其它废水处理系统的设备要求,进而会提高整个工艺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另外,其它废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氯离子)也会对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且多种废水的混合,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物化反应,生成一些更难处理的污染物,从而增加工艺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难度。在末端产物处理方面,一般将渗滤液处理系统产生的浓水回灌到厂区中,该方法会加大工艺系统的再处理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
所述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池、第一絮凝沉淀机构、厌氧反应器、MBR处理机构和第一膜过滤机构;
所述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调节池、第二絮凝沉淀机构、多介质过滤器和第二膜过滤机构;
所述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调节池、第三絮凝沉淀机构、砂滤过滤器、第三膜过滤机构和除氮离子交换器;
所述第一膜过滤机构、所述第二膜过滤机构及所述除氮离子交换器的出水管均连接至清水池。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膜过滤机构包括纳滤处理单元、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和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MBR处理机构、所述纳滤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顺次连接,所述纳滤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管均连接至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的出水管旁接至所述纳滤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上。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第一浓缩池,所述第一浓缩池配置有第一浓水供管,所述第一浓水供管连接至焚烧炉的焚烧物料喷口。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三膜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超滤处理单元和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砂滤过滤器、所述第一超滤处理单元、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及所述除氮离子交换器顺次连接。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砂滤过滤器的出水管上设有旁通管并且该旁通管旁接至所述第一超滤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上,于该旁通管上设有调节阀。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三膜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第二浓缩池,所述第二浓缩池配置有第二浓水供管,所述第二浓水供管连接至石灰制浆机构或冲渣车间。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二膜过滤机构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调节池还连接有生活污水供管和/或冲洗水供管。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分别对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渗滤液、工业废水和脱硫废水等进行全面深度的分类处理,耐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性高,可实现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的综合处理,能够获得可观的达标可回用清水量,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极大地降低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水资源消耗。各污水处理子系统可实现功能区集中布置,便于运营管理,减少占地面积,降低人力成本及运营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
(1)渗滤液处理子系统用于对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处理,该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池11、第一絮凝沉淀机构、厌氧反应器13、MBR处理机构14和第一膜过滤机构。
在上述第一调节池11中可设置搅拌器等。
优选地,上述第一絮凝沉淀机构包括第一絮凝沉淀池12,该第一絮凝沉淀池12配置有液碱添加单元和絮凝剂添加单元:第一调节池11出水进入第一絮凝沉淀池12后,通过液碱调整废水的pH至9~10.5之间,废水中的Ca2+、Mg2+等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被除去,通过絮凝剂添加单元向废水中投加絮凝药剂,该絮凝药剂优选包括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其中,PAC用于絮凝沉淀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PAM用于捕获废水中的小颗粒物质以形成大颗粒矾花,从而加快废水中颗粒物的去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第一絮凝沉淀池12处理,可去除废水中50~80%的悬浮物(SS)和3~10%的颗粒有机物。
第一絮凝沉淀机构的出水进入厌氧反应器13中,有机污染物在该厌氧反应器13中进行水解、酸化、产乙酸、产甲烷等反应,最后经三相分离器的作用后,反应器中气、液、固得到了有效分离,且部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被转化成小分子污染物,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经上述厌氧反应器13处理,可去除废水中80~90%的有机污染物和50~80%的悬浮物;厌氧反应器13的污泥浓度(MLSS)为40~50g/L,污染物负荷为5~7kgCOD/(m3·d),有效水力停留时间(T有效)不低于10d,厌氧循环流量为80~100m3/h,沼气产率为0.3~0.5m3/kgCOD。
厌氧反应器13出水进入MBR处理机构14中,MBR处理机构14为本领域常规设备,一般包括至少一级反硝化-硝化处理单元和后级膜单元;本实施例中,如图1,反硝化-硝化处理单元有两级,后级膜单元采用超滤膜单元,可获得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其中,废水依次经一级反硝化区、一级硝化区、二级反硝化区、二级硝化区处理后,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得以被去除,再经超滤膜单元处理,实现泥水分离。优选地,通过在一级硝化区和二级硝化区投加纯碱补充氨氮氧化时所需要的碱度以及投加消泡剂减少污染物转移到泡沫中引起的水质波动,可保证硝化反应的高效去除率及稳定性;其中,优选地,消泡剂溶液通过射流旋转喷洒的方式从硝化容器顶部喷出,相比一般的投加方式(如软管单点投加),上述射流旋转喷洒的投加方式所带来的消泡效果更好,喷洒面积更广,且消泡剂用量也更少。优选地,后级膜单元分离得到的污泥可回至一级硝化区中,以弥补一级硝化区活性污泥量的损失;一级硝化区可回流部分硝化液到一级反硝化区,提供反硝化细菌所需要的营养盐,保育富集反硝化细菌,回流比为100%~3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废水经两级反硝化-硝化处理单元和后级膜单元处理后,废水中90%以上的有机物和总氮被除去以及SS基本被除去;一级反硝化区中的MLSS为10~20g/L,T有效为4~5d,脱氮速率为0.04~0.08kgNO3-N/(kgMLSS·d);一级硝化区中的MLSS为10~20g/L,T有效为7~8d,氨氮转化率95%以上;二级反硝化区中的MLSS为8~12g/L,T有效为1~2d,脱氮速率为0.02~0.05kgNO3-N/(kgMLSS·d);二级硝化区中的MLSS为8~12g/L,T有效为1~2d,氨氮转化率95%以上;超滤膜单元的膜孔径为25~35nm,运行压力为0.5~1MPa。
MBR处理机构14的出水进入第一膜过滤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该第一膜过滤机构包括纳滤处理单元151和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152,所述MBR处理机构14、所述纳滤处理单元151与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152顺次连接。MBR处理机构14的出水先进入纳滤处理单元151处理,废水中分子量在150~500的有机物得以被除去,二价以上的离子和其他颗粒物可被截留,溶解性盐的去除率在80%以上,有机物去除率在80%以上;本实施例中,该纳滤处理单元151采用的NF膜的孔径为1~3nm,运行压力在1.5~2MPa。纳滤处理单元151出水进入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152,几乎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可被除去,该过程中有机物去除率为85%以上,总氮去除率为85%以上,总溶解性固体去除率为90%以上,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152的出水送至清水池6进行回用。
进一步地,如图1,上述第一膜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41,所述纳滤处理单元151及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152的浓水出口管均连接至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41,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41的出水管旁接至所述纳滤处理单元151的出水管上。通过该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41可对纳滤处理单元151和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152的浓水进行处理,避免这些浓水回灌到厂区而加大工艺系统的再处理负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41的运行压力为6~8MPa。作为优选,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41处理得到的浓水通过回喷至焚烧炉8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可一定程度地为焚烧炉8提供热值,可提高系统运行的环保性;具体地,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41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第一浓缩池42,所述第一浓缩池42配置有第一浓水供管,所述第一浓水供管连接至焚烧炉8的焚烧物料喷口。
进一步地,如图1,第一调节池11中的大颗粒杂质以及第一絮凝沉淀机构产生的絮凝沉淀物排入到第一污泥浓缩池71中;厌氧反应器13和MBR处理机构14产生的剩余污泥也排入到该第一污泥浓缩池71中;污泥在该第一污泥浓缩池71中均匀混合(本实施例中,混合后的污泥含水率在98.5%左右),接着通过螺杆泵泵入污泥脱水机构中,再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絮凝带负电荷的胶体,最后经离心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为80%左右,该部分污泥优选为送入焚烧炉8焚烧;脱水后的清液(含固率不超过2%)则被泵入到MBR处理机构14中的一级反硝化区,可实现污泥零排放处理。
(2)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用于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工业废水。该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调节池21、第二絮凝沉淀机构、多介质过滤器23和第二膜过滤机构。
在上述第二调节池21中可设置搅拌器等。
优选地,上述第二絮凝沉淀机构包括第二絮凝沉淀池22,该第二絮凝沉淀池22配置有石灰投加单元和絮凝剂投加单元:第二调节池21出水进入第二絮凝沉淀池22中,通过投加熟石灰调节废水的pH在9~10.5之间,废水中Ca2+、Mg2+等以沉淀物的形式被除去;通过絮凝剂投加单元向废水中投加絮凝药剂,该絮凝药剂优选包括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与上述第一絮凝沉淀池12中的絮凝反应基本无异,此处不作赘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第二絮凝沉淀池22处理,可去除废水中50~80%的悬浮物(SS)、硬度和3~10%的颗粒有机物。
第二絮凝沉淀机构的出水进入多介质过滤器23中,用以去除废水中的颗粒悬浮物、胶体等杂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多介质过滤器23包括锰砂和石英砂两种填料,锰砂的粒径为1~2mm,石英砂的粒径为0.5~1.2mm,可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
多介质过滤器23出水进入第二膜过滤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该第二膜过滤机构包括第二超滤处理单元241和第三反渗透处理单元242,多介质过滤器23、第二超滤处理单元241和第三反渗透处理单元242顺次连接。多介质过滤器23出水先进入第二超滤处理单元241中,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和分子量相对较高(300~500)的物质得以被除去;优选地,该第二超滤处理单元241采用中空纤维膜,膜的孔径在0.05um~1um之间,运行压力为0.5~1MPa。第二超滤处理单元241出水进入第三反渗透处理单元242,几乎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可被除去,第三反渗透处理单元242的出水送至清水池6进行回用。
可选地,多介质过滤器23及第二超滤处理单元241的反冲洗水被泵回到第二调节池21中循环处理,减少污水排放。
进一步地,沉降在第二絮凝沉淀池22底部的污泥被排入到第二污泥浓缩池72中,再投加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絮凝带正电荷的胶体,经板框机压滤后,污泥含水率由98.5%降为80%,该部分污泥优选为送入焚烧炉8焚烧。
(3)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用于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脱硫废水。该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调节池31、第三絮凝沉淀机构、砂滤过滤器34、第三膜过滤机构和除氮离子交换器353。
在上述第三调节池31中可设置搅拌器等。
进一步地,如图1,在第三调节池31与第三絮凝沉淀机构之间可布置冷却机构32,用以对脱硫废水进行冷却降温,该冷却机构32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脱硫废水冷却设备,此处不作赘述;其优选为使脱硫废水降至常温,一般温降为由65℃左右降至25℃左右。
优选地,如图1,上述第三絮凝沉淀机构包括两级第三絮凝沉淀池33,两级第三絮凝沉淀池33均配置有石灰投加单元和絮凝剂投加单元:通过投加熟石灰调节废水的pH在9~10.5之间,废水中Ca2+、Mg2+等以沉淀物的形式被除去,以达到废水软化的目的;通过絮凝剂投加单元向废水中投加絮凝药剂,该絮凝药剂优选包括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与上述第一絮凝沉淀池12中的絮凝反应基本无异,此处不作赘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第三絮凝沉淀机构处理,可去除废水中50~80%的硬度和3~10%的颗粒有机物。
进一步地,第三絮凝沉淀机构产生的污泥可送至上述第二污泥浓缩池72中进行处理。
第三絮凝沉淀机构的出水进入砂滤过滤器34中,用以去除废水中的胶体微粒、高分子有机物以及部分金属离子;该砂滤过滤器34优选为采用石英砂,石英砂的粒径为0.6~1mm,可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可选地,砂滤过滤器34的反冲洗水被泵回到第三调节池31中循环处理,减少污水排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和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所述砂滤过滤器34、所述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及所述除氮离子交换器353顺次连接。在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中,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和分子量相对较高(300~500)的物质得以被除去,优选地,该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采用中空纤维膜,膜的孔径在0.05um~1um之间,运行压力为0.5~1MPa。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出水进入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废水中65%以上的硫酸盐、85%以上的氯离子以及80%以上的氨氮(NH3-N)和COD可被除去。
上述除氮离子交换器353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阳离子会与废水中的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 +)进行交换,将废水中的NH3和NH4 +吸附到树脂内部,而释放出对人体无害的钠离子或者氢离子,该过程可去废水中大部分的NH3-N。除氮离子交换器353出水送至清水池6中,而再生废水可泵回到第三调节池31中进行循环处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砂滤过滤器34的出水管上设有旁通管并且该旁通管旁接至所述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的出水管上,于该旁通管上设有调节阀。由于脱硫废水处理流程中采用了除氮离子交换器353,可使砂滤过滤器34出水中的一部分依次经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和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处理,其余部分则直接进入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处理,可有效地降低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的工作负荷,同时保证对脱硫废水的处理效果。
可选地,上述第一超滤处理单元351可与上述第二超滤处理单元241共用一组超滤膜,多介质过滤器23出水与砂滤过滤器34出水混合后经该超滤膜处理,或者根据垃圾焚烧厂的生产进程选择多介质过滤器23出水和砂滤过滤器34出水错时进入该超滤膜进行处理(可通过调节废水在调节池和絮凝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实现上述错时处理)。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超滤处理单元241的出水管可设置支路,该支路连接至上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或者第三反渗透处理单元242的出水管可设置支路,该支路连接至上述除氮离子交换器353(在对应的出水管和支路上设置控制阀),从而可根据工业废水的成分选择第二膜过滤机构的出水是否经除氮离子交换器353处理,保证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实现达标排放或便于清水的回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述第三膜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51,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51;通过该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51可对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的浓水进行处理,避免这些浓水回灌到厂区而加大工艺系统的再处理负荷。作为优选,该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51的出水管旁接至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352的出水管上,可通过除氮离子交换器353进一步处理。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51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第二浓缩池52,所述第二浓缩池52配置有第二浓水供管,所述第二浓水供管连接至石灰制浆机构或冲渣车间;其中,第二浓缩池52产生的浓水进行石灰制浆后,可用于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含硫烟气,或者,可作为上述石灰投加单元的原料回用至系统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环保性较佳;同样地,第二浓缩池52产生的浓水用于焚烧炉8冲渣时,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同时,可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述第二膜过滤机构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51,进行一并处理,可减少设备投资。
(4)优选地,如图1,所述第一调节池11还连接有生活污水供管和/或冲洗水供管。将生活污水和/或地坪冲洗水等与渗滤液一并处理,在综合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的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而且,生活污水等可对渗滤液起到调质作用,一定程度地提高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中,采用所述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对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处理,采用所述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对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采用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对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脱硫废水进行处理。
该方法中涉及的处理工艺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已有述及,此处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或冲洗水一并通过所述渗滤液处理子系统进行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例举一具体的实施例以对上述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进行说明: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待处理废水量为1500m3/d,其中,渗滤液900m3/d,工业废水400m3/d,脱硫废水200m3/d。
经上述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处理后,达标可回用清水量为1205m3/d(其中,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回用清水量735m3/d;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回用清水量340m3/d,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回用清水量130m3/d),清水回用率达80.33%;渗滤液处理子系统产水率为81.67%,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产水率为85%,脱硫废水子处理系统产水率为65%;系统的损耗水量(主要为污泥、浓液中的水)为309m3/d,占回用水量的25.64%。
处理前后的渗滤液水质对比如下表:
进、出水水质对比表1(单位:mg/L,其中pH无量纲)
项目 pH COD<sub>cr</sub> BOD<sub>5</sub> NH<sub>3</sub>-N TN SS TDS
进水水质 5~8 65000 30000 2500 3000 10000 10000
出水水质 6.5~8.5 27.80 1.71 7.5 37.5 - 350
去除率 - 99.96% 99.99% 99.7% 98.75% 100% 96.5%
回用标准 6.5~8.5 ≤60 ≤10 ≤10 ≤40 - ≤1000
处理前后的工业废水水质对比如下表:
进、出水水质对比表2
项目 进水指标 出水指标 去除率 回用标准
pH值(25℃) 7.0~8.5 7.0~8.5 - 6.5~8.5
悬浮物(mg/L) 30 - 100% -
浊度(NTU) 20 - 100% ≤5
BOD<sub>5</sub>(mg/L) 50 8.5 83% ≤10
COD<sub>Cr</sub>(mg/L) 150 20.7 86.2 ≤60
Cl<sup>-</sup>(mg/L) 1000 150 85% ≤250
碳酸盐硬度(mg/L) 1100 172 84.36% ≤450
NH<sub>3</sub>-N(mg/L) 15 4.1 72.67% ≤10
总磷(以P计)(mg/L) 3 0.6 80% ≤1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0 760 74.67% ≤1000
处理前后的脱硫废水水质对比如下表:
进、出水水质对比表3
项目 进水指标 出水指标 去除率 回用标准
pH值(25℃) 6~7.5 6.5~8.5 - 6.5~8.5
温度(℃) 65 25 - -
BOD<sub>5</sub>(mg/L) 350 9.1 97.4% ≤10
COD<sub>Cr</sub>(mg/L) 600 11.9 98.02% ≤60
Cl<sup>-</sup>(mg/L) 12000 230 98.08% ≤250
碳酸盐硬度(mg/L) 200 50 75% ≤450
NH<sub>3</sub>-N(mg/L) 140 6.8 95.14% ≤10
硫酸盐(mg/L) 1120 243 78.3% ≤2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
所述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池、第一絮凝沉淀机构、厌氧反应器、MBR处理机构和第一膜过滤机构;
所述工业废水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调节池、第二絮凝沉淀机构、多介质过滤器和第二膜过滤机构;
所述脱硫废水处理子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调节池、第三絮凝沉淀机构、砂滤过滤器、第三膜过滤机构和除氮离子交换器;
所述第一膜过滤机构、所述第二膜过滤机构及所述除氮离子交换器的出水管均连接至清水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过滤机构包括纳滤处理单元、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和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MBR处理机构、所述纳滤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顺次连接,所述纳滤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一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管均连接至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的出水管旁接至所述纳滤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第一浓缩池,所述第一浓缩池配置有第一浓水供管,所述第一浓水供管连接至焚烧炉的焚烧物料喷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超滤处理单元和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砂滤过滤器、所述第一超滤处理单元、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及所述除氮离子交换器顺次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过滤器的出水管上设有旁通管并且该旁通管旁接至所述第一超滤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上,于该旁通管上设有调节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第二浓缩池,所述第二浓缩池配置有第二浓水供管,所述第二浓水供管连接至石灰制浆机构或冲渣车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过滤机构的浓水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碟管式反渗透处理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池还连接有生活污水供管和/或冲洗水供管。
CN202121269143.4U 2021-06-07 2021-06-07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Active CN215712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9143.4U CN215712441U (zh) 2021-06-07 2021-06-07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9143.4U CN215712441U (zh) 2021-06-07 2021-06-07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2441U true CN215712441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9143.4U Active CN215712441U (zh) 2021-06-07 2021-06-07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2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4141B (zh) 低浓度有机废水再生回用工艺
CN101851046B (zh) 一种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及全回用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2107988B (zh) 一种酚胺废水处理及回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79550B (zh) 光伏电池生产废水净化系统
CN109264939A (zh) 锂电池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818205A (zh) 一种降低钢铁综合废水污染物浓度的系统及工艺
CN112607963A (zh) 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浓缩液减量系统及方法
CN208265976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13149352A (zh) 一种城市中水深度回用为火电厂工业用水的系统及方法
CN211871741U (zh) 一种涉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10183066B (zh) 蓝藻深度脱水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工艺
CN209759259U (zh) 光伏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系统
CN111392984A (zh) 一种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水补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5712441U (zh)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CN215049500U (zh) 城市中水深度回用为火电厂工业用水的系统
CN115367963A (zh) 小型压缩站渗滤液处理工艺
CN110713318B (zh) 一种污泥厌氧消化后的脱水滤液的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211445406U (zh) 一种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装置
CN113371933A (zh) 垃圾焚烧发电厂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0711128U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制酸废水回用系统
CN210340626U (zh) 蓝藻深度脱水废水处理系统
CN108675548B (zh)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CN105502811A (zh) 基于厌氧氨氧化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18247A (zh) 一种化工废水的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19194750U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零排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