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6727U -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6727U
CN215706727U CN202122396281.5U CN202122396281U CN215706727U CN 215706727 U CN215706727 U CN 215706727U CN 202122396281 U CN202122396281 U CN 202122396281U CN 215706727 U CN215706727 U CN 215706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positioning table
spoiler body
inner plat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962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aidexin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aidexin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aidexin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aidexin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962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6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6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6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包括扰流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扰流板本体下方并且和扰流板本体紧贴的内板,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尾部边缘设有围缘,所述围缘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安装勾;所述内板的两个端部设有支撑墙,所述支撑墙和所述围缘之间围设成安装空间,所述内板和所述扰流板本体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新机械结构,将定位结构设置在内板和扰流板本体之间,将扰流板本体和内板直接进行定位,省去了外部定位机构的设置,节省成本;同时,定位机构适用于任何型号的扰流板本体,使用范围广,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扰流板,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然而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会受到空气带来的升力,因此人们经常会采用在汽车尾部安装一个扰流板来阻挡从车顶冲下来的气流并将其转换成向下压的作用力,降低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带来的升力。
由于汽车上的扰流板要跟汽车颜色搭配,因此在外观上需要对外板的表面进行喷漆。现有技术中对外板进行喷漆时,需要使用另外的结构对外板和内板进行定位,避免由于外板和内板之间相对移动影响喷漆效果。但是,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扰流板做不同定位结构的模具,成本较大,且适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内板和外板直接定位连接,无需使用额外的定位模具,。适用性强,成本低。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包括扰流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扰流板本体下方并且和扰流板本体紧贴的内板,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尾部边缘设有围缘,所述围缘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安装勾;所述内板的两个端部设有支撑墙,所述支撑墙和所述围缘之间围设成安装空间,所述内板和所述扰流板本体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扰流板本体上的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台,所述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台以及第二定位台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台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对扰流板本体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所述第二定位台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对扰流板本体进行Y轴方向的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结构设置在内板和扰流板本体之间,将扰流板本体和内板直接进行定位,省去了外部定位机构的设置,节省成本;同时,定位机构适用于任何型号的扰流板本体,使用范围广,适用性强;对扰流板本体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进行限位,相比较于同时限位,装配比较方便,配合容易。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台和所述第二定位台均为为其中一个侧部开口的中空壳体,且凸设在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内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定位台的外壁上沿X轴方向设有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对扰流板本体在X轴方向上进行限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定位台的外壁上沿Y轴方向设有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壁抵接,对扰流板在Y轴方向上进行限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台和所述第二定位台的台面上均设有连接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台分别设置有2个,且沿着扰流板本体的中线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台,对扰流板本体和内板实现全面的定位,避免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板上还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包括从内板端面向下延伸的侧壁以及衔接侧壁的台板,所述侧壁和所述台板之间围成安装槽,所述侧壁朝向所述安装槽内延伸设有限位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台的其中一个侧壁和台板之间的衔接处设置为镂空,且台板上设有卡槽与所述镂空衔接,所述限位板的下端和所述卡槽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台与其他部件连接时,连接件从镂空处卡入到卡槽内,通过限位板顶住连接件的端面,将连接件紧固到内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台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三支撑筋,且对称设置在卡槽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板上靠近所述围缘的一侧还设有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新机械结构,将定位结构设置在内板和扰流板本体之间,将扰流板本体和内板直接进行定位,省去了外部定位机构的设置,节省成本;同时,定位机构适用于任何型号的扰流板本体,使用范围广,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上标注:1、扰流板本体;2、内板;101、围缘;102、安装勾;201、支撑墙;103、第一定位台;104、第二定位台;202、限位槽;1031、第一支撑筋;1041、第二支撑筋;a、连接孔;203、安装台;2031、台板;2032、侧壁;2033、限位板;b、卡槽;2034、第三支撑筋;204、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具体请参阅图1,包括扰流板本体1和内板2,内板2贴紧设置在扰流板本体1的下方,并且和扰流板本体1定位固定。扰流板本体1的尾部边缘设有围缘101,围缘101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安装勾102。内板2的两个侧部设有支撑墙201,支撑墙201和围缘101组合围成安装空间。内板2上靠近围缘101的一侧还设有若干支撑脚204。
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扰流板上的第一定位台103和第二定位台104,内板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台103和第二定位台104配合的限位槽202,第一定位台103和限位槽202配合,对扰流板本体1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第二定位台104与限位槽202配合,对扰流板进行Y轴方向的限位。
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台103和第二定位台104均为其中一个侧部开口的中空壳体,且凸设在扰流板本体1的内侧端面上。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台103的外壁上沿X方向设有第一支撑筋1031,第一支撑筋1031的侧端面和限位槽202的槽壁抵接,第一定位台103无法在限位槽202内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对扰流板在X轴方向进行限位。
如图4所示,第二定位台104的外壁上沿Y轴方向设有第二支撑筋1041,第二支撑筋1041的侧端面和限位槽202的槽壁抵接,第二定位台104无法在限位槽202内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对扰流板本体1在Y轴方向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台103和第二定位台104均设置有2个,且沿着扰流板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同时,第一定位台103和第二定位台104的台面上均设有连接孔a。
如图2和图5所示,安装台203设置在内板2上,包括沿内板2端面向下延伸的侧壁2032以及衔接侧壁2032的台板2031,侧壁2032和台板2031组合围成安装槽,且侧壁2032内端面朝向安装槽内延伸设有限位板2033。安装台203的其中一个侧壁2032和台板2031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镂空,且台板2031上设有卡槽b与镂空衔接,限位板2033的下端和卡槽b之间留有间隙。
安装台203用于将扰流板总成与汽车尾部连接,连接件从镂空处卡入到卡槽b内,通过限位板2033顶住连接件的端面,将连接件紧固到内板2上。
本实施例中,台板2031的端面上设有第三支撑筋2034,且对称设置在卡槽b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在对扰流板本体的外端面进行喷漆时,先将内板安装到扰流板本体的内侧,将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台与限位槽卡接,限制扰流板本体的移动,再对扰流板本体进行喷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扰流板本体(1)以及设置在扰流板本体(1)下方并且和扰流板本体(1)紧贴的内板(2),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尾部边缘设有围缘(101),所述围缘(101)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安装勾(102);所述内板(2)的两个端部设有支撑墙(201),所述支撑墙(201)和所述围缘(101)之间围设成安装空间,所述内板(2)和所述扰流板本体(1)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扰流板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台(103)和第二定位台(104),所述内板(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台(103)以及第二定位台(104)配合的限位槽(202),所述第一定位台(103)与所述限位槽(202)配合,对扰流板本体(1)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所述第二定位台(104)与所述限位槽(202)配合,对扰流板本体(1)进行Y轴方向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台(103)和所述第二定位台(104)均为其中一个侧部开口的中空壳体,且凸设在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内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定位台(103)的外壁上沿X轴方向设有第一支撑筋(1031),所述第一支撑筋(1031)与所述限位槽(202)的槽壁抵接,对扰流板本体(1)在X轴方向上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台(104)的外壁上沿Y轴方向设有第二支撑筋(1041),所述第二支撑筋(1041)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对扰流板本体(1)在Y轴方向上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台(103)和所述第二定位台(104)的台面上均设有连接孔(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台(103)和第二定位台(104)分别设置有2个,且沿着扰流板本体(1)的中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2)上还设有安装台(203),所述安装台(203)包括从内板(2)端面向下延伸的侧壁(2032)以及衔接侧壁(2032)的台板(2031),所述侧壁(2032)和所述台板(2031)之间围成安装槽,所述侧壁(2032)朝向所述安装槽内延伸设有限位板(20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203)的其中一个侧壁(2032)和台板(2031)之间的衔接处设置为镂空,且台板(2031)上设有卡槽(b)与所述镂空衔接,所述限位板(2033)的下端和所述卡槽(b)之间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2031)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三支撑筋(2034),且对称设置在卡槽(b)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2)上靠近所述围缘(101)的一侧还设有支撑脚(204)。
CN202122396281.5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Active CN215706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6281.5U CN215706727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6281.5U CN215706727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6727U true CN215706727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6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96281.5U Active CN215706727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6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06727U (zh) 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总成
CN210912319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支架
CN212766477U (zh) 汽车d柱加强板总成及汽车
CN210162038U (zh) 后保险杠支架及车辆
CN208515519U (zh) 副仪表扶手支架
CN111845939B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横梁
CN205890780U (zh) 一种发动机舱盖及汽车
CN217170436U (zh) 汽车背门结构
CN211731582U (zh) 一种汽车b柱上下护板定位结构
CN111516586A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
CN115092066B (zh)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20220504U (zh) 一种新型大护板固定结构
CN220456634U (zh) 一种车载天线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9923393U (zh) 一种汽车中控屏支架喷涂治具
CN216034067U (zh) 车辆的车身装置及车辆
CN219728070U (zh) 一种车用摄像头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2796705U (zh) 一种汽车鲨鱼鳍安装结构
CN216994562U (zh) 集成式轻量化后翼子板支架及卡车
CN220701204U (zh) 一种间隙面差调节结构、前机舱总成及汽车
CN217804689U (zh) 一种abs安装支架
CN213323373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轮眉总成
CN220639766U (zh) 一种雨刮固定板
CN220220943U (zh) 一种卡车侧裙板
CN21799436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保险杠
CN217753688U (zh) 组合式汽车前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