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5838U - 车辆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5838U
CN215705838U CN202120404454.0U CN202120404454U CN215705838U CN 215705838 U CN215705838 U CN 215705838U CN 202120404454 U CN202120404454 U CN 202120404454U CN 215705838 U CN215705838 U CN 215705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duct
outlet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044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晓然
刘金宇
孙聪海
吴沛朝
李海龙
车永杰
殷绍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d Electronics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d Electronic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d Electronics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d Electronic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044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5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5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5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该车辆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内设置有第一内部风道,并且坐垫用于人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内部风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靠背内设置有第二内部风道,并且靠背用于与人体接触的一侧上设置有与第二内部风道连通的第二出气孔,靠背的上部还设置有颈部出风口,从颈部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用于作用到人体的颈部,车辆座椅还包括送风机构,送风机构分别与第一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以及颈部出风口连通,以向坐垫提供暖风/冷风、向靠背提供暖风/冷风。该车辆座椅能够通风且温度能够调节,能够给驾乘人员的颈部送风以对人体的颈部进行保健,有利于给顾客提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通过空调系统来调节车内的温度,可以完成对驾舱内温度的舒适性调节,但是座椅与人体接触的部分无法顺利的调节到人体舒适温度,顾客只能依据驾乘舱温度缓慢调节与人体接触部分的座椅的温度。夏季温度高,车内闷热潮湿,空气不流通,容易产生异味,滋生细菌,导致皮炎湿疹,顾客健康也会受到威胁。冬季温度低,车内温度上升慢,顾客体验不佳,且常年驾驶的司机颈椎无相应保健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该车辆座椅能够通风且温度能够调节,而且能够给驾乘人员的颈部送风以对人体的颈部进行保健,有利于给顾客提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内设置有第一内部风道,并且所述坐垫用于人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内部风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所述靠背内设置有第二内部风道,并且所述靠背用于与人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部风道连通的第二出气孔,所述靠背的上部还设置有颈部出风口,从所述颈部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用于作用到人体的颈部;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部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以及所述颈部出风口连通,以向所述坐垫提供暖风/冷风、向所述靠背提供暖风/冷风。
可选地,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所述第一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坐垫提供暖风/冷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靠背提供暖风/冷风。
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送风件和第一外部风道,所述第一外部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一送风件用于将车辆内部的空气输送至所述第一外部风道的进风口内;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部风道内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第一材料部分、第二材料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材料部分和所述第二材料部分热隔断的隔板,流经所述第一材料部分的空气能够流入所述第一内部风道内,所述第一外部风道上设置有第一废气口,流经所述第二材料部分的空气从所述第一废气口流出;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一转换开关,所述第一转换开关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以通过帕尔贴效应,利用所述第一材料部分对来自车辆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利用所述第二材料部分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部风道包括主体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于所述主体段,所述第一出口段的进风口的尺寸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材料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适配。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部风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内部风道内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一弹性卡舌。
可选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包括第二送风件和第二外部风道,所述第二外部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二送风件用于将车辆内部的空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外部风道的进风口内;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还包括另一个半导体制冷片,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部风道内,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材料部分和所述第二材料部分热隔断的隔板,流经所述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第一材料部分的空气能够流入所述第二内部风道内,所述第二外部风道上设置有第二废气口,流经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第二材料部分的空气从所述第二废气口流出;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二转换开关,所述第二转换开关与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以通过帕尔贴效应,利用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材料部分对来自车辆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利用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二材料部分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第二外部风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送风件相连,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内部风道相连,所述第二段构造为Y型件,该 Y型件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三段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与所述颈部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Y型件的进风口的尺寸与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材料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适配。
可选地,所述第二外部风道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内部风道内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弹性卡舌。
可选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还包括风门和电机,所述风门可转动地设置在Y型件中,所述电机用于带动风门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三外部风道,所述第三外部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Y型件的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三外部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颈部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颈部出风口沿所述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三外部风道出口端设置有颈部出口结构,该颈部出口结构从所述靠背的后侧伸入至所述颈部出风口内。
可选地,所述颈部出口结构内设置有能够沿水平轴线转动的叶片,该叶片用于改变气流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座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座椅中,由于坐垫和靠背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使得流入车辆座椅内部的空气能够与车辆的驾乘舱内的空气交换,因此,能够使车辆座椅通风,减小其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的风险。而且,通过设置送风机构,能够向车辆座椅的坐垫和靠背提供暖风/冷风,对车辆座椅加热/冷却,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对车辆座椅快速加热/冷却的需求。另外,由于车辆座椅上还设置有颈部出风口,在冬季,通过送风机构向颈部出风口提供暖风,能够对驾乘人员的颈部进行送风按摩,对人体的颈部起到了保护作用,有利于给顾客提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第一送风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第一送风机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制冷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第一送风机构的部分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第一过渡风道;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过渡风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第一送风机构的部分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的底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第二送风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第二送风机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送风机构的部分零部件的正视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第三外部风道;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送风机构的部分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送风机构的部分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四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五壳体的底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送风机构的第三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送风机构的第二出口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Y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Y型件的其中一个Y型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Y型件的另一个Y型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风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外部风道的颈部送风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外部风道的颈部出口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外部风道的颈部出口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叶片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安装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形面壳体与格栅安装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形面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对接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座椅;10-坐垫;11-第一出气孔;20-靠背;21-第二出气孔;22- 颈部出风口;30-送风机构;40-第一送风机构;41-第一送风件;411-第一环形翻边;42-第一外部风道;421-主体段;422-第一出口段;423-第一壳体; 4231-第一凸耳;4232-第二凸耳;4233-第一定位部;4234-第一密封槽;4235- 第二密封槽;4236-第一翻边;424-第二壳体;4241-第二壳体的凸耳;4242- 第一密封凸起;4243-第一废气口;4244-第一线槽;4245-第二翻边;425-第三壳体;4251-第一卡槽;4252-第三壳体的凸耳;426-第一过渡风道;4261- 第一环形槽;4262-第二环形槽;427-第二环形翻边;50-第二送风机构;51- 第二送风件;52-第二外部风道;521-第一段;5211-第二过渡风道;522-Y型件;5221-过孔;5222-第一限位面;5223-第二限位面;5224-安装柱;5225- 第一卡扣;5226-第二卡扣;523-第三段;5231-第三过渡风道;5232-第二出口段;52321-第二卡槽;524-第四壳体;525-第五壳体;526-第四过渡风道; 527-第二废气口;528-风门;5281-止挡部;5282-套筒部;5283-花键孔;5284- 第一限位凸起;5285-第二限位凸起;53-第三外部风道;531-颈部送风段; 54-电机;541-电机的输出轴;542-螺钉孔;60-半导体制冷片;61-第一材料部分;62-第二材料部分;63-隔板;70-颈部出口结构;71-叶片;71-叶片的转轴;72-外安装壳体;721-第一卡接槽;722-外安装壳体的凸耳;73-格栅安装壳体;731-第一卡接扣;732-第二卡接槽;733-定位槽;734-转轴安装孔;74-外形面壳体;741-第二卡接扣;742-定位卡舌;75-对接壳体;751- 对接壳体的凸耳;76-连杆;761-连杆轴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通常是指基于车辆座椅100正常安装在车辆上后的方位定于的。车辆座椅100的上、下、前、后方向与车辆的上、下、左、右的方向相同。“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100,该车辆座椅100包括坐垫10和靠背20。坐垫10内设置有第一内部风道,并且坐垫10用于人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内部风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1,例如与第一内部风道的出风口连通。靠背20内设置有第二内部风道,并且靠背20用于与人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内部风道连通的第二出气孔21,例如与第二内部风道的出风口连通。靠背20的上部还设置有颈部出风口22,从颈部出风口22流出的气流用于作用到人体的颈部,即,颈部出风口22在靠背20上的位置可大致对应人体的颈部,以使从颈部出风口22 流出的气流可作用人体的颈部。车辆座椅100还包括送风机构30,送风机构 30分别与第一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以及颈部出风口 22连通,以向坐垫10提供暖风/冷风、向靠背20提供暖风/冷风。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座椅100中,由于坐垫10和靠背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孔11和第二出气孔21,使得流入车辆座椅100内部的空气能够与车辆的驾乘舱内的空气交换,因此,能够使车辆座椅100通风,减小其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的风险。而且,通过设置送风机构30,能够向车辆座椅 100的坐垫10和靠背20提供暖风/冷风,对车辆座椅100加热/冷却,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对车辆座椅100快速加热/冷却的需求。另外,由于车辆座椅 100上还设置有颈部出风口22,在冬季,通过送风机构30向颈部出风口22 提供暖风,能够对驾乘人员的颈部进行送风保健,对人体的颈部起到了保护作用,有利于给顾客提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出气孔11和第二出气孔21可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出气孔11、第二出气孔21可以为较小的孔,多个第一出气孔11可均匀布置在坐垫10上,多个第二出气孔21可均匀布置在靠背20上,并对应于人体背部的位置。
另外,可选地,还可在坐垫10的下端布置通风袋(未图示)。该通风袋的下端密封,并设有一个进风口,其上表面设有多孔出风口结构,该多孔出风口结构可与座椅海绵层的孔洞对应。并可在通风袋的中部设置独立的匀风结构,以使加热/冷却后的空气均匀的释放在座椅海绵层,座椅表面皮革层设有很多微孔,即,上述的第一出气孔11和第二出气孔21,如此,空气最终可从第一出气孔11和第二出气孔21与驾乘舱内的进行空气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中,给坐垫10和靠背20送风的送风机构30可以共用一个,也可具有单独的送风机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送风机构30可包括第一送风机构 40和第二送风机构50,第一送风机构40用于向坐垫10提供暖风/冷风,第二送风机构50用于向靠背20提供暖风/冷风。在本实施方式中,坐垫10和靠背20采用单独的送风机构30,如此设置,第一送风机构40和第二送风机构50可以根据坐垫10和靠背20的位置和结构,灵活设置对应的结构和布置位置,利于简化结构。例如,可以根据坐垫10和靠背20上第一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的位置灵活布置第一送风机构40和第二送风机构50的位置和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对第一送风机构4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3 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送风机构40可以包括第一送风件41和第一外部风道42,第一外部风道42的出风口与第一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相连,第一送风件41用于将车辆内部的空气输送至第一外部风道42的进风口内。其中,第一外部风道42可安装在坐垫10的底侧,第一送风件41可以为风扇或鼓风机。
如图5所示,第一送风机构4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外部风道42内的半导体制冷片60,半导体制冷片60包括第一材料部分61、第二材料部分62以及用于将第一材料部分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热隔断的第一隔板63,流经第一材料部分61的空气能够流入第一内部风道内,第一外部风道42上设置有第一废气出口,流经第二材料部分62的空气从第一废气口4243流出。第一送风机构40还包括第一转换开关(未图示),第一转换开关与半导体制冷片 60电连接,用以转换半导体制冷片60的冷端与热端,以通过帕尔贴效应,利用第一材料部分61对来自车辆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利用第二材料部分62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为N型材料和P 型材料中一者,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二材料部分62为N型材料和P型材料中的另一者,当半导体制冷片60通电时,根据帕尔贴效应,N型材料和P 型材料中一者能够对第一送风件41的空气进行加热,另一者进行冷却,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可形成为热端和冷端。而且通过第一转换开关,可以转换半导体制冷片60的冷端与热端。如此,在夏季,可以将第一材料部分61作为冷端。而在冬季,可以将第一材料部分61作为热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从而向车辆座椅100的坐垫10 提供暖风/冷风,以实现对车辆座椅100的坐垫10的加热/冷却。流经第二材料部分62的空气能够经由第一废气口4243流出至车辆驾乘舱内,实现半导体制冷片60的自身的散热,从而有利于半导体制冷片60的正常工作,保证了对流向坐垫10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的效果。
而且,由于坐垫10的温度调节独立于车辆空调系统,车内人数较少时,可关闭车辆的空调系统,单独利用送风机构对车辆座椅100进行温度调节,利于节能。
半导体制冷片60利用帕尔贴效应对气流进行加热/冷却的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此处不在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利用帕尔贴效应对空气加热或冷却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其他加热/制冷结构。例如与车辆的空调系统相连,或者采用其他的加热/制冷热备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
另外,在上文中介绍采用第一外部风道42对坐垫10进行送风的实施方式。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送风机构40集成在坐垫10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外部风道42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外部风道42可以包括主体段421和第一出口段422,半导体制冷片60安装于主体段421,第一出口段422的进风口的尺寸与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的横截面的尺寸适配。这里的“适配”是指出口段的进风口的尺寸与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的横截面的尺寸相等或者大致相等。如此,经由第一材料部分61流出的经过加热/冷却的空气能够基本全部经由出口段流入第一内部通道,从而流入坐垫10,能够提升对坐垫10的加热/冷却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减小出口段尺寸,对应地,有利于减小车辆座椅100的坐垫10上与出口段对接的开口的尺寸。
进一步地,在主体段421中,为了避免从第一材料部分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出来的气流混合而影响对坐垫10的加热/冷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主体段421内设置隔风板(未图示),通过隔风板将从第一材料部分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出来的气流隔断。
为了便于第一外部风道42和第一内部风道的快速连接,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外部风道4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4251,第一内部风道内设置用于与第一卡槽4251卡接配合的第一弹性卡舌(未图示)。这样,在第一外部风道42插入第一内部风道内的一定位置后,第一弹性卡舌能够与第一卡槽4251卡接,实现两者的连接,操作方便。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卡槽4251可设置在第一出口段422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外部风道42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3和图4、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部风道42包括第一过渡风道426段、第一壳体423和第二壳体424和第三壳体425,第二壳体424和第三壳体425分别与第一壳体423上下对合,形成风道,其中,第三壳体425与第一壳体423对应部分限定成第一外部风道42的出口段,第二壳体424与第一壳体423对应部分限定的风道段与通过风道段一起构造成第一外部风道42的主体段421。半导体制冷片60安装于第二壳体424与第一壳体423对应部分限定的风道段。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送风件41可为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管与第一过渡风道426的进风端卡接,第一过渡风道426的出风端分别与第一壳体 423的进风端和第二壳体424的进风端卡接,以方便连接。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鼓风机的出风管的出风端的外侧壁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翻边411,第一过渡风道426的进风端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环形槽4261,第一翻边4236与第一环形槽4261卡接连接。
如图7至图10所示,第一过渡风道426的出风端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二环形槽4262,第一壳体423的进风端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424的进风端的外侧壁分别形成有用于与该第二环形槽4262配合的第一翻边4236和第二翻边 4245,第一翻边4236和第二翻边4245对合后形成第二环形翻边427。
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过渡风道426段可弯曲大致成L形,以节约第一过渡风道426段占用的空间。
为了方便将半导体制冷片60安装在准确位置,如图9所示,第一壳体 423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233,安装时,可将半导体制冷片60的前侧(进风侧)布置在第一定位部4233。
组装第一外部风道42时,首先,可将第二壳体424与第一壳体423密封对合,然后,将第三壳体425与第一壳体423密封对合,并利用紧固螺钉连接。可采用紧固螺钉将第一壳体423上的第一凸耳4231与第二壳体的凸耳4241连接,将第一壳体423上的第二凸耳4232与第三壳体的凸耳4252 连接。
为了保证第一壳体423、第二壳体424、第三壳体425之间的对合密封性,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423 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4234和第二密封槽4235,第二壳体424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凸起4242,第三壳体425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凸起。第一密封槽4234与第一密封凸起4242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槽4235与第二密封凸起密封配合。
另外,如图10所示,第二壳体424上设置有第一线槽4244,以供半导体制冷片60的电线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对第二送风机构5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 11和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送风机构50包括第二送风件51和第二外部风道52,第二外部风道52的出风口与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相连,第二送风件51用于将车辆内部的空气输送至第二外部风道52的进风口内。其中,第二外部风道52可安装在靠背20的后侧,第二送风件51可以为风扇或鼓风机。
第二送风机构5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外部风道52内的另一个半导体制冷片60,该另一个半导体制冷片60的结构可与第一外部风道42内的半导体制冷片60的结构相同,即,如图5所示,半导体制冷片60包括第一材料部分 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以及用于将第一材料部分61和材料第二材料部分62 热隔断的隔板63。在第一外部风道42内,流经第一材料部分61的空气能够流入第二内部风道内,第二外部风道52上设置有第二废气口527,流经第二材料部分62的空气从第二废气口527流出。第二送风机构50还包括第二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与半导体制冷片60电连接,用以转换半导体制冷片 60的冷端与热端,以通过帕尔贴效应,利用第一材料部分61对来自车辆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利用第二材料部分62进行散热。
如上述提及的,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为N型材料和P 型材料中一者,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二材料部分62为N型材料和P型材料中的另一者,当半导体制冷片60通电时,根据帕尔贴效应,N型材料和P 型材料中一者能够对第二送风件51的空气进行加热,另一者进行冷却。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可形成为热端和冷端。而且通过第二转换开关,可以转换半导体制冷片60的冷端与热端。在夏季,可以将第一材料部分61作为冷端。而在冬季,可以将第一材料部分61作为热端,以向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从而向车辆座椅100的靠背20提供暖风/ 冷风,以实现对车辆座椅100的靠背20加热/冷却。流经第二材料部分62 的空气能够经由第二废气口527流出至车辆驾乘舱内,实现第二外部风道52 内的半导体制冷片60的自身的散热,从而有利于半导体制冷片60的正常工作,保证对流向靠背20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文中介绍采用第二外部风道52对靠背20进行送风的实施方式。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送风机构 50集成在靠背20的内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二外部风道52内的半导体制冷片60的结构也可以与位于第一外部风道42内的半导体制冷片60 的结构不同。
同样,本实用新型对第二外部风道52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也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外部风道52 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521、第二段和第三段523,第一段521与第二送风件51相连,半导体制冷片60安装于第一段521,第三段523与第二内部风道连通,第二段构造为Y型件522,该Y型件522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三段523的进风口相连,第二出风口用于与颈部出风口2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Y型件522,使用同一个送风件(第二送风件51),能够同时向第二内部风道及颈部出风口22供风,同时,也有利于简化风道的结构。
可选地,Y型件522的进风口的尺寸可与位于第一段521内的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的横截面的尺寸适配。同样,这里的“适配”是指Y型件522的进风口的尺寸与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的横截面的尺寸相等或者大致相等。如此,经由第一材料部分61流出的经过加热/ 冷却的空气能够基本全部经由Y型件522的第二出风口流入第二内部风道或颈部出风口22,有利于提升对靠背20的加热/冷却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减小第三段523的尺寸,对应地,有利于减小车辆座椅100的靠背20上与第三段523对接的开口的尺寸。
进一步地,在第一段521中,为了避免从第一材料部分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出来的气流混合而影响对靠背20的加热/冷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第一段521内设置隔风板(未图示),通过隔风板将从第一材料部分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出来的气流隔断。
如图13至图17所示,第一段521可包括第二过渡风道5211和第四壳体524和第五壳体525,第二过渡风道5211与第二送风件51相连,第四壳体524和第五壳体525对合后形成风道。第二过渡风道5211的进风端与第二送风件51相连,第二过渡风道5211的出风端与第四壳体524和第五壳体 525限定的风道的进风端相连。第四壳体524和第五壳体525限定的风道的出风端与Y型件522相连。半导体制冷片60安装在第四壳体524和第五壳体525限定的风道内。其中,第四壳体524上设置有线槽。
如图18所示,第三段523可包括相连第三过渡风道5231和第二出口段 5232,第三过渡风道5231的进风口与Y型件522的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出口段5232的出风口用于与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连通。
为了便于第二外部风道52和第二内部风道的快速连接,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外部风道5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52321,第二内部风道内设置用于与第二卡槽52321卡接配合的第二弹性卡舌(未图示)。这样,在第二外部风道52插入第二内部风道内的一定位置后,第二弹性卡舌能够与第二卡槽52321卡接,实现两者的连接,操作方便。其中,如图19所示,第二卡槽52321可设置在第二出口段5232的外侧壁上。
为了方便将半导体制冷片60安装在准确位置,如图17所示,在第五壳体525内设置有第二定位部,安装时,可将半导体制冷片60的前侧(进风侧)布置在第二定位部的位置。
为了保证第四壳体524和第五壳体525之间的对合密封性,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第四壳体524上设置有第三密封槽,第五壳体525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凸起。第三密封槽与第五密封凸起密封配合。
如图15所示,第二送风机构50还包括第四过渡风道526,第四过渡风道526的进风端连接于第一段521,具体可连接于第五壳体525的出风端,第四过渡风道526的出风端与第二废气口527相连,以将第二送风机构50 中的废气从第二废气口527排出。
如图20至24所示,第二送风机构50还包括风门528和电机54,风门 528可转动地设置在Y型件522中,电机54用于带动风门528转动,以调节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的开度。通过设置风门528,能够调节Y型件522 的第一出风口的开度,可调节向人体背部的送风量,通过调节Y型件522 的第二出风口的开度,可调节向人体颈部的送风量。而且,由于向人体的颈部主要是提供暖风,当利用第二出风件和半导体制冷片60提供冷风时,可利用风门528将第二出风口关闭。设置电机54带动,提升了调节的自动化程度,方便快捷。
如图24所示,电机54上设置螺钉孔,利用紧固螺钉可将电机54安装在Y型件522上。如图24至图23所示,风门528包括套筒部5282和止挡部5281,止挡部5281用于止挡Y型件522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风出口,套筒部5282用于与电机5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可选地,电机54的输出转轴 541构造为花键轴,风门528的套筒内设置有用于该花键轴配合的花键孔5283。这样,电机54的输出轴在转动过程中,可转动风门528的止挡部5281,调节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如图21和图22所示,Y型件522内可以设置有用于限位风门528的位置的限位结构,其中,该限位结构可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限位面5222和第二限位面5223,风门528的套筒部528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5284和第二限位凸起5285。在第一限位凸起5284与第一限位面5222抵接时,风门528 处于关闭第一出风口的位置,在第二限位凸起5285与第二限位面5223抵接时,风门528处于关闭第二出风口的位置。
如图20至图22所示,Y型件522可由两个Y型半壳对合而成。其中一个Y型半壳上设置有通电机54的输出轴伸入的过孔5221,两个Y型半壳上设置有均设置有第一卡扣5225和第二卡扣5226,两个Y型半壳通过自身第一卡扣5225卡接,Y型件522通过第二卡扣5226与第一段521的卡舌相连。另外,如图20所示,Y型半壳上还设置有安装柱5224,以便于安装电机54。
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送风机构50还可包括第三外部风道53,第三外部风道53的进风口与Y型件 522的第二出风口相连,第三外部风道53的出风口与颈部出风口2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外部风道53安装在靠背20的外侧,能够简化靠背20 本身的简化结构,且设置在外侧,便于安装方便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靠背20的内部设置风道以向颈部出风口22送风。
如图25和图2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外部风道 53可包括颈部送风段531和颈部出口结构70,该颈部送风段531的下端连接于Y型件522,上端与颈部出口结构70相连。颈部送风段531可大致呈L 形结构,L形结构的竖直段与Y型件522相连,L型结构的段与颈部出口结构70相连。
其中,可选地,颈部出风口可沿座椅的前后方向贯通,第三外部通道出口端设置有颈部出口结构70,该颈部出口结构70从靠背20的后侧伸入颈部出风口22内,实现对人体颈部送风。
可选地,颈部出口结构70的前端可与靠背20的前侧面平齐,这样,既能够向驾乘人员的颈部送风,也利于提升座椅靠背20的整体美观度。
如图26和图27所示,可选地,颈部出口结构70内设置有能够沿水平轴线转动的叶片71,该叶片71用于改变气流的方向。如此,可以根据驾乘人员的不同身高,调节叶片71的位置,从而调节颈部出口结构70在上下方向上供风的角度,保证来自第三外部通道的风能够吹到驾乘人员的颈部。
其中,如图28所示,叶片71可为多个,多个叶片71沿上下方向平行布置,多个叶片71通过连杆76相连,以产生联动,构造成格栅。具体地,每个叶片71上设可有连杆安装轴,连杆76上对应设置有与对应的连杆安装轴配合的连杆轴安装孔761。
本实用新型对出口结构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26、图27、图29至图3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是实施方式中,颈部出口结构70 包括均呈环状结构的对接壳体75、外安装壳体72、格栅安装壳体73及外形面壳体74,其中,对接壳体75用于与颈部送风段531的上端连接,可选地,两者可卡接相连。另外,如图27所示,外安装壳的凸耳722和对接壳体的凸耳751可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
如图29和图30所示,外安装壳体72内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槽 721,格栅安装壳体73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第一卡接槽721一一对应且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扣731。
如图30和图31所示,格栅安装壳体7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槽732,外形面面上设置多个用于与第二卡接槽732一一对应且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口。
为了方面将外形面壳体74快速安装到格栅安装壳体73上,如图30和图31所示,格栅安装壳体7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定位槽733,外形面壳体74 上设置有定位卡舌742。
另外,如图30所示,格栅安装壳体73上设置用于安装叶片的转轴711 的转轴安装孔734。
在第二送风机构50中,第二送风件51(如鼓风机)与第二过渡风道5211 之间、第二过渡风道5211与第四壳体524和第五壳体525限定出的风道之间、第三过渡风道5231与Y型件522之间、第三过渡风道5231与第二出口段5232之间、颈部送风段531与Y型件522之间、颈部送风段531与对接壳体75之间、以及第四过渡风道526与第四壳体524之间均可采用类似第一外部风道42的第一过渡风道426与第一送风件41的出风管之间环形翻边与环形凹槽卡接的连接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座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坐垫(10)和靠背(20),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10)内设置有第一内部风道,并且所述坐垫(10)用于人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内部风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1),所述靠背(20)内设置有第二内部风道,并且所述靠背(20)用于与人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部风道连通的第二出气孔(21),所述靠背(20)的上部还设置有颈部出风口(22),从所述颈部出风口(22)流出的气流用于作用到人体的颈部;
所述车辆座椅(100)还包括送风机构(30),所述送风机构(30)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部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以及所述颈部出风口(22)连通,以向所述坐垫(10)提供暖风/冷风、向所述靠背(20)提供暖风/冷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30)包括第一送风机构(40)和第二送风机构(50),所述第一送风机构(40)用于向所述坐垫(10)提供暖风/冷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50)用于向所述靠背(20)提供暖风/冷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40)包括第一送风件(41)和第一外部风道(42),所述第一外部风道(42)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一送风件(41)用于将车辆内部的空气输送至所述第一外部风道(42)的进风口内;
所述第一送风机构(4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部风道(42)内的半导体制冷片(6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包括第一材料部分(61)、第二材料部分(62)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1)和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2) 热隔断的隔板(63),流经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1)的空气能够流入所述第一内部风道内,所述第一外部风道(42)上设置有第一废气口(4243),流经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2)的空气从所述第一废气口(4243)流出;
所述第一送风机构(40)还包括第一转换开关,所述第一转换开关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电连接,以通过帕尔贴效应,利用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1)对来自车辆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利用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2)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风道(42)包括主体段(421)和第一出口段(42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安装于所述主体段(421),所述第一出口段(422)的进风口的尺寸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的横截面的尺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风道(4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4251),所述第一内部风道内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4251)卡接配合的第一弹性卡舌。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50)包括第二送风件(51)和第二外部风道(52),所述第二外部风道(52)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内部风道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二送风件(51)用于将车辆内部的空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外部风道(52)的进风口内;
所述第二送风机构(50)还包括另一个半导体制冷片(60),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部风道(52)内,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包括第一材料部分(61)和第二材料部分(62)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1)和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2)热隔断的隔板(63),流经所述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的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1)的空气能够流入所述第二内部风道内,所述第二外部风道(52)上设置有第二废气口(527),流经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的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2)的空气从所述第二废气口(527)流出;
所述第二送风机构(50)还包括第二转换开关,所述第二转换开关与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电连接,以通过帕尔贴效应,利用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对来自车辆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利用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二材料部分(62)进行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风道(5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521)、第二段和第三段(523),所述第一段(521)与所述第二送风件(51)相连,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安装于所述第一段(521),所述第三段(523)与所述第二内部风道相连,所述第二段构造为Y型件(522),该Y型件(522)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三段(523)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与所述颈部出风口(2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件(522)的进风口的尺寸与另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的第一材料部分(61)的横截面的尺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风道(52)上设置有第二卡槽(52321),所述第二内部风道内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槽(52321)卡接配合的第二弹性卡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50)还包括风门(528)和电机(54),所述风门(528)可转动地设置在Y型件(522)中,所述电机(54)用于带动风门(528)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50)还包括第三外部风道(53),所述第三外部风道(53)的进风口与所述Y型件(522)的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三外部风道(53)的出风口与所述颈部出风口(2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出风口(22)沿所述车辆座椅(100)的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三外部风道(53)出口端设置有颈部出口结构(70),该颈部出口结构(70)从所述靠背(20)的后侧伸入至所述颈部出风口(22)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出口结构(70)内设置有能够沿水平轴线转动的叶片(71),该叶片(71)用于改变气流的方向。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00)。
CN202120404454.0U 2021-02-23 2021-02-23 车辆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15705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4454.0U CN215705838U (zh) 2021-02-23 2021-02-23 车辆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4454.0U CN215705838U (zh) 2021-02-23 2021-02-23 车辆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5838U true CN21570583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04454.0U Active CN215705838U (zh) 2021-02-23 2021-02-23 车辆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58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2897A (zh) * 2022-12-20 2023-03-07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通风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2897A (zh) * 2022-12-20 2023-03-07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通风结构及车辆
CN115742897B (zh) * 2022-12-20 2024-05-17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通风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3720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システム
JP363377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422493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70107440A1 (en) Air flow device incorporated into seat for a vehicle
US20130299128A1 (en) Air-conditioned seat for a cabin of a vehicle
US10384510B2 (en) HVAC variant for autonomous vehicle
KR20110030192A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열교환기
CN215705838U (zh) 车辆座椅及车辆
JPH0557922B2 (zh)
CN112810512A (zh) 车辆座椅及车辆
JP200616868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60921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648226B1 (ko) 차량 후석용 보조 냉난방장치
CN211641760U (zh) 汽车空调
JP2008273404A (ja) シート空調装置
JPH1178484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3680442B2 (ja) 車両後席用空調装置
JP2004016569A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2009012550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744567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80086014A (ko) 차량 시트 공조장치
JP6058784B2 (ja) 車両の客室の熱調整のための装置
CN113879071B (zh)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JP2004114889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KR20090036370A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공기조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