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5519U - 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5519U
CN215705519U CN202121743653.0U CN202121743653U CN215705519U CN 215705519 U CN215705519 U CN 215705519U CN 202121743653 U CN202121743653 U CN 202121743653U CN 215705519 U CN215705519 U CN 215705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
pneumatic spring
suspension mechanism
wheel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36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健
邓云海
刘如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436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5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5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5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其中悬架机构包括:承载支架;摆动油缸,设于承载支架;摇臂,一端与摆动油缸相连;油气弹簧,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相连;车轮,与油气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摇臂转动至第一位置,油气弹簧的长度为第一长度,车轮的高度最大,处于水上行驶状态;摇臂转动至第二位置,油气弹簧的长度为第二长度,车轮高度处于中位,车轮处于陆上行驶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摆动油缸作为车轮收放的驱动源,布置紧凑,动力更大且摆动角度精准,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减速、限位机构。另外,油气弹簧作为承载及减震装置,能提供较大的收放行程,方便将车轮进行收起或放下,而且有利于对整车姿态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两栖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架机构和一种两栖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两栖车辆中,悬架机构采用电机驱动,同时配合变速箱达到特定的转角及扭矩,需有电源供电,且占用空间大,电机断电时无法提供稳定扭力,需增加锁止装置,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悬架机构的两栖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架机构,包括:承载支架;摆动油缸,设于承载支架;摇臂,摇臂的一端与摆动油缸相连,摆动油缸用于驱动摇臂相对承载支架转动;油气弹簧,油气弹簧的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相连;车轮,与油气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摇臂转动至第一位置,油气弹簧的长度为第一长度,车轮的高度最大;摇臂转动至第二位置,油气弹簧的长度为第二长度,车轮的高度最小,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机构的实施例,悬架机构采用摆动油缸作为车轮收放的驱动源,能使布置紧凑,动力更大且摆动角度精准,相对于采用电机作为驱动源的方式而言,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减速机构及限位机构,也不需要单独的提升供电。另外,油气弹簧作为承载及减震装置,能提供较大的收放行程,方便将车轮进行收起或放下,有利于对悬架机构的姿态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悬架是车辆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之间的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作用是传递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确保车辆能够平顺地行驶。悬架机构包括承载支架、摆动油缸、摇臂、油气弹簧和车轮。其中,摆动油缸设置在承载支架,承载支架主要起到安装载体的作用。摆动油缸具有体积小、扭矩大的优点,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施加较大的扭矩。摆动油缸分为齿轮齿条式、叶片式、螺旋式三种。齿轮齿条式摆动油缸内泄漏量大;叶片式摆动油缸使用压力低,内泄量大;螺旋摆动油缸体积小扭矩大,无内泄。进一步地,摇臂的一端与摆动油缸相连,摆动油缸能够驱动摇臂相对承载支架进行转动,通过摆动油缸对摇臂的转动角度进行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油气弹簧的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相连,即油气弹簧的一端与摇臂远离摆动油缸的一端连接。油气弹簧的工作原理是,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入压缩气体和油液,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弹簧的作用。油气弹簧以惰性气体,比如氮气,作为弹性介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油气弹簧一般由气体弹簧和相当于液力减振器的液压缸组成。由于惰性气体贮存在密闭的球形气室内,其压力随外载荷的大小而变化,故油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的特性,同时又起液力减振器的作用。
进一步地,车轮与油气弹簧的另一端相连,即车轮与油气弹簧远离摆动油缸的一端连接。摇臂转动至第一位置,油气弹簧的长度为第一长度,车轮的高度最大;摇臂转动至第二位置,油气弹簧的长度为第二长度,车轮的高度最小,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具体地,两栖车辆有陆上行驶、水上行驶两种模式。当两栖车辆需要水上行驶时,车轮如果突出车架的最底端,会产生较大阻力,影响正常的水上行驶。因此,为了减少行驶时的阻力,需要在水上行驶时将车轮收起,而为了确保车轮对水上行驶的阻力的影响达到最小,需要将车轮提升到水线以上,即车轮提升到较高的高度。摇臂转动至第一位置后,能够带动油气弹簧上升,在油气弹簧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其自身长度变短,直至油气弹簧缩短为第一长度,车轮的高度最大,即此时的车轮处于最高的位置。当两栖车辆需要陆上行驶时,需要放下车轮,通过车轮对两栖车辆的车架进行承载。摇臂转动至第二位置后,能够带动油气弹簧下降,在油气弹簧下降至一定高度后,其自身长度变长,直至油气弹簧伸长为第二长度,车轮的高度变小,即此时的车轮处于最低的位置。车轮高度处于中位时,即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车轮处于陆上行驶状态。
本申请限定的技术方案中,悬架机构采用摆动油缸作为车轮收放的驱动源,能使布置紧凑,动力更大且摆动角度精准,相对于采用电机作为驱动源的方式而言,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减速机构及限位机构,也不需要单独的提升供电。另外,油气弹簧作为承载及减震装置,能提供较大的收放行程,方便将车轮进行收起或放下,有利于对悬架机构的姿态进行调整。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支架用于与两栖车辆的车架相连,悬架机构还包括:纵摆臂,纵摆臂的一端与车轮相连,纵摆臂的另一端用于与车架相连,纵摆臂与油气弹簧远离摇臂的一端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载支架与两栖车辆的车架相连,摆动油缸设置在承载支架上,承载支架主要起到安装载体的作用,用于连接车架以及摆动油缸。进一步地,悬架机构还包括纵摆臂。具体地,纵摆臂的一端与车轮相连,纵摆臂的另一端与两栖车辆的车架相连,纵摆臂与油气弹簧远离摇臂的一端相连。换言之,油气弹簧通过纵摆臂与车轮相连,油气弹簧收缩或伸长,以及油气弹簧自身的高度变化,能够带动纵摆臂相对车架转动,进而能够调节车轮的高度。纵摆臂主要承受侧向力,地面冲击力由车轮传递到纵摆臂后,通过油气弹簧进行缓冲减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摇臂与油气弹簧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连接件,能够实现摇臂与油气弹簧的转动连接,在摆动油缸驱动摇臂转动的过程中,摇臂绕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转动,油气弹簧会随着摇臂的摆动高度进行变化。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可以是连接销、螺栓,也可以是其它用于连接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摇臂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两个安装板存在间隙,油气弹簧的端部位于间隙,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其中一个安装板、油气弹簧以及另一个安装板,以实现摇臂与油气弹簧的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摇臂包括两个安装板。具体地,两个安装板相对设置,且两个安装板存在间隙,即存在一定的距离。油气弹簧远离纵摆臂的一端的端部伸入到两个安装板之间的间隙中,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其中一个安装板、油气弹簧以及另外一个安装板,以实现摇臂与油气弹簧的连接。通过将两个安装板间隔设置,两个安装板之间的间隙形成避让空间,摇臂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摇臂与承载车架或者与油气弹簧的其它部位发生运动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油气弹簧与纵摆臂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连接件,能够实现油气弹簧与纵摆臂的转动连接。在油气弹簧进行伸缩或高度变化的过程中,油气弹簧绕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转动,纵摆臂在油气弹簧的带动下会相对车架进行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车轮的高度。值得说明的是,第二连接件可以是连接销、螺栓,也可以是其它用于连接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纵摆臂与车架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纵摆臂与车架转动连接,油气弹簧能够带动纵摆臂相对车架进行转动。由于纵摆臂的一端与车架相连,另一端与车轮相连,因此在纵摆臂的一端下降后,另一端会上升,纵摆臂的摆动能够使车轮上升或者下降,以达到车轮收起或放下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轮与纵摆臂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车轮与纵摆臂转动连接,在两栖车辆陆上行驶时,车轮放下后,既能够对车架或车身进行承载,又可以达到行走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连接块,连接块与纵摆臂连接,第二连接件穿过连接块与油气弹簧,以实现纵摆臂与油气弹簧的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架机构还包括连接块。具体地,连接块与纵摆臂连接,第二连接件依次穿过连接块与油气弹簧,或者依次穿过油气弹簧与连接块,以实现纵摆臂与油气弹簧的连接。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改变连接块在纵摆臂上的连接位置,从而调节油气弹簧的端部与纵摆臂相连的位置。优选地,连接块处于纵摆臂顶部的中间位置,一方面,方便连接块与油气弹簧的端部连接;另一方面,连接块与纵摆臂的两端的距离相同或相近,从而力臂相同,有利于对纵摆臂两端的摆动进行操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块与纵摆臂螺栓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块与纵摆臂螺栓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块进行安装与拆卸,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改变连接块的位置,对油气弹簧与纵摆臂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以调节油气弹簧对纵摆臂的两端的作用力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栖车辆,包括:车架;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悬架机构,悬架机构的承载支架与车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两栖车辆的实施例,两栖车辆包括车架和悬架结构。具体地,悬架机构的承载支架与车架相连。承载支架与车架之间可以通过螺栓或其它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另外,悬架机构中的纵摆臂的一端与车架转动连接,即纵摆臂能够相对车架进行转动。
两栖车辆有陆上行驶、水上行驶两种模式。当两栖车辆需要水上行驶时,需要将车轮进行提升。具体地,车轮提升的过程为:摆动油缸驱动摇臂旋转;摇臂提升油气弹簧,同时油气弹簧收缩;摆动油缸摆动到设定位置,同时油气弹簧收到最小长度,车轮提升到设计位置,摆动油缸和油气弹簧锁止,使车轮限位到水上行驶时的指定位置。当两栖车辆需要陆上行驶时,需要将车轮进行下放。车轮下放的过程为:摆动油缸驱动摇臂旋转;摇臂提升油气弹簧,同时油气弹簧伸长;摆动油缸摆动到设定位置,同时油气弹簧伸长到设定长度(可根据整车姿态需求放到不同位置),车轮下方到设计位置,摆动油缸和油气弹簧锁止,使车轮限位到陆上行驶时的指定位置。
其中,由于两栖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悬架机构,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悬架机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悬架机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悬架机构的第三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油气弹簧与连接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悬架机构的第四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两栖车辆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悬架机构;110:承载支架;120:摆动油缸;130:摇臂;131:安装板;140:油气弹簧;150:车轮;160:纵摆臂;171:第一连接件;172:第二连接件;173:连接块;200:两栖车辆;21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机构100和两栖车辆200。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机构100,悬架是车辆的车架210(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之间的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作用是传递车轮150和车架210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210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确保车辆能够平顺地行驶。悬架机构100包括承载支架110、摆动油缸120、摇臂130、油气弹簧140和车轮150。其中,摆动油缸120设置在承载支架110,承载支架110主要起到安装载体的作用。摆动油缸120具有体积小、扭矩大的优点,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施加较大的扭矩。摆动油缸120分为齿轮齿条式、叶片式、螺旋式三种。齿轮齿条式摆动油缸内泄漏量大;叶片式摆动油缸使用压力低,内泄量大;螺旋摆动油缸体积小扭矩大,无内泄。进一步地,摇臂130的一端与摆动油缸120相连,摆动油缸120能够驱动摇臂130相对承载支架110进行转动,通过摆动油缸120对摇臂130的转动角度进行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油气弹簧140的一端与摇臂130的另一端相连,即油气弹簧140的一端与摇臂130远离摆动油缸120的一端连接。油气弹簧140的工作原理是,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入压缩气体和油液,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弹簧的作用。油气弹簧140以惰性气体,比如氮气,作为弹性介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油气弹簧140一般由气体弹簧和相当于液力减振器的液压缸组成。由于惰性气体贮存在密闭的球形气室内,其压力随外载荷的大小而变化,故油气弹簧140具有变刚度的特性,同时又起液力减振器的作用。
进一步地,车轮150与油气弹簧140的另一端相连,即车轮150与油气弹簧140远离摆动油缸120的一端连接。摇臂130转动至第一位置,油气弹簧140的长度为第一长度,车轮150的高度最大;摇臂130转动至第二位置,油气弹簧140的长度为第二长度,车轮150的高度最小,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具体地,两栖车辆200有陆上行驶、水上行驶两种模式。当两栖车辆200需要水上行驶时,车轮150如果突出车架210的最底端,会产生较大阻力,影响正常的水上行驶。因此,为了减少行驶时的阻力,需要在水上行驶时将车轮150收起,而为了确保车轮150对水上行驶的阻力的影响达到最小,需要将车轮150提升到水线以上,即车轮150提升到较高的高度。摇臂130转动至第一位置后,能够带动油气弹簧140上升,在油气弹簧140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其自身长度变短,直至油气弹簧140缩短为第一长度,车轮150的高度最大,即此时的车轮150处于最高的位置。当两栖车辆200需要陆上行驶时,需要放下车轮150,通过车轮150对两栖车辆200的车架210进行承载。摇臂130转动至第二位置后,能够带动油气弹簧140下降,在油气弹簧140下降至一定高度后,其自身长度变长,直至油气弹簧140伸长为第二长度,车轮150的高度变小,即此时的车轮150处于最低的位置。如图5所示,车轮150高度处于中位时,即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车轮150处于陆上行驶状态。
本申请限定的技术方案中,悬架机构100采用摆动油缸120作为车轮150收放的驱动源,能使布置紧凑,动力更大且摆动角度精准,相对于采用电机作为驱动源的方式而言,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减速机构及限位机构,也不需要单独的提升供电。另外,油气弹簧140作为承载及减震装置,能提供较大的收放行程,方便将车轮150进行收起或放下,有利于对悬架机构100的姿态进行调整。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承载支架110与两栖车辆200的车架210相连,摆动油缸120设置在承载支架110上,承载支架110主要起到安装载体的作用,用于连接车架210以及摆动油缸120。进一步地,悬架机构100还包括纵摆臂160。具体地,纵摆臂160的一端与车轮150相连,纵摆臂160的另一端与两栖车辆200的车架210相连,纵摆臂160与油气弹簧140远离摇臂130的一端相连。换言之,油气弹簧140通过纵摆臂160与车轮150相连,油气弹簧140收缩或伸长,以及油气弹簧140自身的高度变化,能够带动纵摆臂160相对车架210转动,进而能够调节车轮150的高度。纵摆臂160主要承受侧向力,地面冲击力由车轮150传递到纵摆臂160后,通过油气弹簧140进行缓冲减振。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摇臂130与油气弹簧140通过第一连接件171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171,能够实现摇臂130与油气弹簧140的转动连接,在摆动油缸120驱动摇臂130转动的过程中,摇臂130绕第一连接件171的中心线转动,油气弹簧140会随着摇臂130的摆动高度进行变化。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71可以是连接销、螺栓,也可以是其它用于连接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摇臂130包括两个安装板131。具体地,两个安装板131相对设置,且两个安装板131存在间隙,即存在一定的距离。油气弹簧140远离纵摆臂160的一端的端部伸入到两个安装板131之间的间隙中,第一连接件171依次穿过其中一个安装板131、油气弹簧140以及另外一个安装板131,以实现摇臂130与油气弹簧140的连接。通过将两个安装板131间隔设置,两个安装板131之间的间隙形成避让空间,摇臂13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摇臂130与承载车架210或者与油气弹簧140的其它部位发生运动干涉。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油气弹簧140与纵摆臂160通过第二连接件172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连接件172,能够实现油气弹簧140与纵摆臂160的转动连接。在油气弹簧140进行伸缩或高度变化的过程中,油气弹簧140绕第二连接件172的中心线转动,纵摆臂160在油气弹簧140的带动下会相对车架210进行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车轮150的高度。值得说明的是,第二连接件172可以是连接销、螺栓,也可以是其它用于连接的结构。
进一步地,纵摆臂160与车架210转动连接。通过将纵摆臂160与车架210转动连接,油气弹簧140能够带动纵摆臂160相对车架210进行转动。由于纵摆臂160的一端与车架210相连,另一端与车轮150相连,因此在纵摆臂160的一端下降后,另一端会上升,纵摆臂160的摆动能够使车轮150上升或者下降,以达到车轮150收起或放下的目的。
进一步地,车轮150与纵摆臂160转动连接。通过将车轮150与纵摆臂160转动连接,在两栖车辆200陆上行驶时,车轮150放下后,既能够对车架210或车身进行承载,又可以达到行走的目的。
实施例五
如图4所示,悬架机构100还包括连接块173。具体地,连接块173与纵摆臂160连接,第二连接件172依次穿过连接块173与油气弹簧140,或者依次穿过油气弹簧140与连接块173,以实现纵摆臂160与油气弹簧140的连接。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改变连接块173在纵摆臂160上的连接位置,从而调节油气弹簧140的端部与纵摆臂160相连的位置。优选地,连接块173处于纵摆臂160顶部的中间位置,一方面,方便连接块173与油气弹簧140的端部连接;另一方面,连接块173与纵摆臂160的两端的距离相同或相近,从而力臂相同,有利于对纵摆臂160两端的摆动进行操控。
进一步地,连接块173与纵摆臂160螺栓连接。通过将连接块173与纵摆臂160螺栓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块173进行安装与拆卸,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改变连接块173的位置,对油气弹簧140与纵摆臂160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以调节油气弹簧140对纵摆臂160的两端的作用力臂。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两栖车辆200,包括车架210和悬架结构。具体地,悬架机构100的承载支架110与车架210相连。承载支架110与车架21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或其它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另外,悬架机构100中的纵摆臂160的一端与车架210转动连接,即纵摆臂160能够相对车架210进行转动。
两栖车辆200有陆上行驶、水上行驶两种模式。当两栖车辆200需要水上行驶时,需要将车轮150进行提升。具体地,车轮150提升的过程为:摆动油缸120驱动摇臂130旋转;摇臂130提升油气弹簧140,同时油气弹簧140收缩;摆动油缸120摆动到设定位置,同时油气弹簧140收到最小长度,车轮150提升到设计位置,摆动油缸120和油气弹簧140锁止,使车轮150限位到水上行驶时的指定位置。当两栖车辆200需要陆上行驶时,需要将车轮150进行下放。车轮150下放的过程为:摆动油缸120驱动摇臂130旋转;摇臂130提升油气弹簧140,同时油气弹簧140伸长;摆动油缸120摆动到设定位置,同时油气弹簧140伸长到设定长度(可根据整车姿态需求放到不同位置),车轮150下方到设计位置,摆动油缸120和油气弹簧140锁止,使车轮150限位到陆上行驶时的指定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的实施例,悬架机构采用摆动油缸作为车轮收放的驱动源,能使布置紧凑,动力更大且摆动角度精准,相对于采用电机作为驱动源的方式而言,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减速机构及限位机构,也不需要单独的提升供电。另外,油气弹簧作为承载及减震装置,能提供较大的收放行程,方便将车轮进行收起或放下,有利于对悬架机构的姿态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支架(110);
摆动油缸(120),设于所述承载支架(110);
摇臂(130),所述摇臂(130)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油缸(120)相连,所述摆动油缸(120)用于驱动所述摇臂(130)相对所述承载支架(110)转动;
油气弹簧(140),所述油气弹簧(140)的一端与所述摇臂(130)的另一端相连;
车轮(150),与所述油气弹簧(140)的另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摇臂(130)转动至第一位置,所述油气弹簧(140)的长度为第一长度,所述车轮(150)的高度最大;所述摇臂(130)转动至第二位置,所述油气弹簧(140)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车轮(150)的高度最小,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110)用于与两栖车辆(200)的车架(210)相连,所述悬架机构(100)还包括:
纵摆臂(160),所述纵摆臂(160)的一端与所述车轮(150)相连,所述纵摆臂(160)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架(210)相连,所述纵摆臂(160)与所述油气弹簧(140)远离所述摇臂(130)的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130)与所述油气弹簧(140)通过第一连接件(17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130)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131),两个所述安装板(131)存在间隙,所述油气弹簧(140)的端部位于所述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件(171)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131)、所述油气弹簧(140)以及另一个所述安装板(131),以实现所述摇臂(130)与所述油气弹簧(140)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140)与所述纵摆臂(160)通过第二连接件(172)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摆臂(160)与所述车架(210)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150)与所述纵摆臂(160)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块(173),所述连接块(173)与所述纵摆臂(16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72)穿过所述连接块(173)与所述油气弹簧(140),以实现所述纵摆臂(160)与所述油气弹簧(140)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架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73)与所述纵摆臂(160)螺栓连接。
10.一种两栖车辆(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2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机构(100),所述悬架机构(100)的承载支架(110)与所述车架(210)相连。
CN202121743653.0U 2021-07-29 2021-07-29 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 Active CN215705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3653.0U CN215705519U (zh) 2021-07-29 2021-07-29 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3653.0U CN215705519U (zh) 2021-07-29 2021-07-29 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5519U true CN215705519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3653.0U Active CN215705519U (zh) 2021-07-29 2021-07-29 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5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5569B (zh) 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小型三角形履带底盘
EP1506112A2 (en) A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tracked vehicle
CN110341818B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及其履带式底盘
CN109624639B (zh) 一种z形多连杆行程放大的车辆悬挂系统用液压升降机构
US20110018219A1 (en) Hydraulic, rigid rear ax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s
CN215705519U (zh) 悬架机构和两栖车辆
CN110001344B (zh) 一种主动抬升扭转梁悬架结构
CN113650463B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悬挂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1216490B (zh) 一种宽度与刚度可调节的车轮结构及车辆
CN113071564A (zh)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及其工作方法
CN202987316U (zh) 一种小型拖拉机可伸缩履带底盘
CN212708819U (zh) 一种电动车辆用多连杆智能调节悬挂架
CN104843599A (zh) 一种起重机配重装置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CN208544067U (zh) 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的独立悬挂装置
CN110816668A (zh) 铰接式越野起重机底盘
CN112060852B (zh) 一种电动车辆用多连杆智能调节悬挂架
CN217649555U (zh) 使用小控制力实现大负载可逆运动的控制装置
CN218703484U (zh) 一种底盘及作业机械
CN220764012U (zh) 车架升降机构及流动机械设备
CN107364499B (zh) 一种三轮车车厢的安装机构
CN211032740U (zh) 铰接式越野起重机底盘
CN217574775U (zh) 悬架刚度调节系统和车辆
CN216733767U (zh) 一种空气弹簧悬挂前桥壳总成及工程车
CN217099582U (zh) 汽车悬架主动控制机构及汽车
CN220430342U (zh) 一种游离轮调节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2

Address after: 413062 Floor 3, No. 1 Factory Building, Sany Zhongyang Industrial Park, East New District, Yuxiangshan Street,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101, Shiba Village, Henglongqiao Town)

Patentee after: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31 industrial city,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atentee befor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