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7163U - 一种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7163U
CN215687163U CN202121278530.4U CN202121278530U CN215687163U CN 215687163 U CN215687163 U CN 215687163U CN 202121278530 U CN202121278530 U CN 202121278530U CN 215687163 U CN215687163 U CN 215687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ssembly
limiting
food processor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85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苏荣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785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7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7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7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机组件和安装于主机组件的加工杯组件,主机组件包括动力组件和罩设于动力组件外的主机壳,动力组件包括限位架、固定架、电机组件和底座,限位架和底座通过固定架夹持电机组件,固定架和电机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减震件。利用第一减震件自身的形变吸收振动的能量,进一步减小固定架与电机组件之间的振动传递,使振动在动力组件内部进行削减,保证了主机壳的稳定性,进而减小底座收到的振幅,使整机工作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加工机作为一种粉碎效率高的厨房用具深受用户喜爱。
现有食品加工机,限位架和底座通过固定架夹持电机组件以形成动力组件,底座还安装有主机壳,以将动力组件罩设在内,动力组件外罩设在内,形成较长的装配尺寸链,底座作为装配尺寸链的下游,其稳定性决定了整机工作的平稳。在工作过程中,安装于主机壳的加工杯组件会将振动向主机壳传递,同时,振动也会随着装配尺寸链从电机组件传递到限位架和主机壳,再传递到底座,这种装配结构的配合尺寸链过长,尺寸偏差较大,造成振动传递现象,且在组成动力组件的部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中,多用刚性连接,使得电机振动的传递现象严重,产生更大的噪音,同时振动传递至底座而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以降低固定架和电机组件间的振动传递现象,减小动力组件内部传递的振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组件和安装于主机组件的加工杯组件,主机组件包括动力组件和罩设于动力组件外的主机壳,动力组件包括限位架、固定架、电机组件和底座,限位架和底座通过固定架夹持电机组件,固定架和电机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减震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工机,限位架和底座通过固定架夹持电机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机组件的运转而产生振动,振动会传递到电机组件的夹持结构,固定架作为限位件与底座对电机组件夹持结构的中间结构,能够稳定电机组件,在周向给予电机组件振动的限制;并且,在固定架和电机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减震件,利用第一减震件自身的形变吸收振动的能量,进一步减小固定架与电机组件之间的振动传递,使振动在动力组件内部进行削减,保证了主机壳的稳定性,进而减小底座收到的振幅,使整机工作稳定;另外,现有技术中,电机组件吊装在限位架上,再将限位架吊装在主机壳上,这种装配结构形成较长的装配尺寸链,振动会从电机组件依次传递至限位架、主机壳、底座,最终通过底座传导至食品加工机的工作平台,形成较长的振动传递路径,各组件间的配合公差也会放大振动传递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区别于现有技术,限位架和底座通过固定架将电机组件夹持,使振动可以从电机组件直接传递至底座,减小了振动的传递路径,并且通过电机组件与固定架见的第一减震件进一步减轻了振动的传递,底座的振动传导至工作平台,进而使整机保持平稳的工作状态。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机组件侧壁设有径向延伸的夹持部,夹持部与固定架上表面夹持第一减震件。
电机组件的侧壁设置径向延伸的夹持部,限位架与固定架夹持夹持部,以使电机组件受限位架和固定架夹持定位,第一减震件受夹持部与固定架上表面的夹持,使振动传递直接在装配位置处衰减,利用第一减震件的形变吸收振动的能量,减少固定架与电机组件之间的振动传递。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限位架内壁具有侧限位面和上限位面,侧限位面、上限位面和固定架上表面形成插接夹持部的夹持槽,第一减震件压持于夹持槽。
侧限位面、上限位面和固定架上表面能够形成插接夹持部的夹持槽,夹持部插入夹持槽以增强电机组件的固定效果,对电机组件起到了轴向和径向的限位效果;第一减震件压持于夹持槽内,增大第一减震件与限位架、固定架的接触面积,形变量进而提高,进而提高减震效果,并且,第一减震件呈弯曲变形的状态压持在夹持槽内,能够避免第一减震件受振动影响而脱出夹持槽的情况。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限位架设置第一装配部,底座设置与第一装配部配合的第二装配部,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之间设有第二减震件。
在限位架与底座的装配接合处设置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设置于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之间,当发生振动时,第二减震件受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挤压而发生形变,进而吸收振动能量,削减限位架与底座间的振动传递,保证了底座的平稳。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底座设有轴向延伸的定位柱,第二装配部形成于定位柱,第一装配部的垂直投影落入定位柱。
限位架上方安装加工杯组件、下方连接固定架和电机组件,为主要的支撑结构,底座作为最终的承重受力结构,与主机壳、限位架都存在连接关系。限定第一装配部的垂直投影落入定位柱,即使得整机的受力结构与支撑结构在垂直投影方向在同一轴向,受力点、支撑点之间的力臂为零,有效降低了噪音,若受力、支撑位置不重叠,限位架和底座间产生力臂,对限位架和底座的刚性要求很高,若刚性不足,导致电机组件与底座存在垂直度差的问题,最终导致整机振动偏大,噪音变大;并且,定位柱作为在底座轴向延伸的结构,对装配插接起到定位导向作用,方便了装配。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装配部设有安装孔,第二装配部穿过安装孔与第一装配部紧固连接,第二减震件贯穿安装孔并形成与安装孔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抵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第一限位部与安装孔上端面抵接,第二限位部与安装孔下端面抵接,形成第二减震件在第一装配部的固定,避免振动使第二减震件相对第一装配部的安装孔发生轴向窜动而脱出,增强装配固定效果。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限位架设有与第一装配部错位的第三装配部,固定架对应第三装配部设置第四装配部。
在限位架设置与第一装配部错位的第三装配部,第三装配部用于与固定架的第四装配部配合以使限位架与固定架装配在一起,通过上述装配结构,限位架与固定架的装配独立于限位架与底座的装配,使限位架、固定架和底座在结构上的联动性降低,能够削减振动传递的现象,且装配时,可以形成先将固定架安装于限位架,再将限位架与底座安装的装配顺序。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固定架设有与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同轴的第四装配部,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和第四装配部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装配。
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和第四装配部同轴设置,三者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装配,使的限位架固定架和底座的装配过程更快,装配所需要的零件更少。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固定架和底座对应设置水平错位的通道壁,通道壁形成迂回的进风通道。
在固定架和底座对应设置水平错位的通道壁,通道壁形成迂回的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可以使声波向外界传递的过程中发生多次反射,声波的能量不断损耗、转化,即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并且,通道壁由电机组件的固定结构形成,不占用多余空间。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壳上方设有开口,限位架设有伸出开口、与加工杯组件插接配合的插接部,插接部套设有第三减震件。
主机壳上方设置开口,开口避让限位架,使限位架的插接部能够伸出开口并与加工杯组件实现插接配合,开口的设置使加工杯组件与主机壳间产生避让关系,避免加工杯组件的振动向主机壳传递,在插接部套设第三减震件,利用第三减震件的形变吸收振动能量,进而降低加工杯组件与限位架间的振动传递。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食品加工机的爆炸图。
图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机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机组件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主机组件,11-动力组件,12-主机壳,121-开口,13-限位架,131-侧限位面,132-上限位面,133-夹持槽,134-第一装配部,1341-安装孔,135-第三装配部,136-插接部,1361-第三减震件,14-固定架,141-第四装配部,15-电机组件,151-夹持部,152-电机,153-电机罩,16-底座,161-第二装配部,162-定位柱,17-第一减震件,18-第二减震件,181-第一限位部,182-第二限位部,19-进风通道,191-通道壁;
2-加工杯组件,21-杯体组件,22-杯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进行说明。现有食品加工机,限位架和底座通过固定架夹持电机组件以形成动力组件,底座还安装有主机壳,以将动力组件罩设在内,动力组件外罩设在内,形成较长的装配尺寸链,底座作为装配尺寸链的下游,其稳定性决定了整机工作的平稳。在工作过程中,安装于主机壳的加工杯组件会将振动向主机壳传递,同时,振动也会随着装配尺寸链从电机组件传递到限位架和主机壳,再传递到底座,这种装配结构的配合尺寸链过长,尺寸偏差较大,造成振动传递现象,且在组成动力组件的部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中,多用刚性连接,使得电机振动的传递现象严重,产生更大的噪音,同时振动传递至底座而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组件和安装于主机组件1的加工杯组件2,主机组件1包括动力组件11和罩设于动力组件11外的主机壳12,动力组件11包括限位架13、固定架14、电机组件15和底座16,限位架13和底座16通过固定架14夹持电机组件15,固定架14和电机组件15之间设有第一减震件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了主机组件1和加工杯组件2,加工杯组件2包括与主机组件1配合的杯体组件21、以及盖合于杯体组件21的杯盖组件22,主机组件1包括动力组件11和罩设于动力组件11外的主机壳12,动力组件11包括限位架13、固定架14、电机组件15和底座16,其中,限位架13和底座16分别位于电机组件15的上端和下端,固定架14套设在限位架13与底座16之间的电机组件15外周,并且限位架13和底座16通过固定架14夹持电机组件15。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机组件15的运转而产生振动,振动会传递到电机组件15的夹持结构,固定架14作为限位件与底座16对电机组件15夹持结构的中间结构,能够稳定电机组件15,在周向给予电机组件15振动的限制。
另外,在固定架14和电机组件15之间设有第一减震件17,第一减震件17受夹持地设置在电机组件15与固定架14的装配抵接周向,第一减震件17具有弹性,在食品加工机工作产生振动时,第一减震件17受到电机组件15和固定架14的挤压而发生形变,通过形变吸收振动的能量,进一步减小固定架14与电机组件15之间的振动传递,使振动在动力组件11内部进行削减,保证了主机壳12的稳定性,进而减小底座16收到的振幅,使整机工作稳定。
现有技术中,电机组件15吊装在限位架13上,再将限位架13吊装在主机壳12上,这种装配结构形成较长的装配尺寸链,振动会从电机组件15依次传递至限位架13、主机壳12、底座16,最终通过底座16传导至食品加工机的工作平台,形成较长的振动传递路径,各组件间的配合公差也会放大振动传递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区别于现有技术,限位架13和底座16通过固定架14将电机组件15夹持,使振动可以从电机组件15直接传递至底座16,减小了振动的传递路径,并且通过电机组件15与固定架14见的第一减震件17进一步减轻了振动的传递,底座16的振动传导至工作平台,进而使整机保持平稳的工作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6所示,电机组件15侧壁设有径向延伸的夹持部151,夹持部151与固定架14上表面夹持第一减震件17。
在图3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下,电机组件15包括电机152和罩设在电机152外的电机罩153,夹持部151由电机罩153侧壁径向延伸形成,限位架13与固定架14夹持夹持部151,以使电机组件15受限位架13和固定架14夹持定位,其中,第一减震件17受夹持于夹持部151与固定架14上表面之间,第一减震件17依靠形变吸收振动的能量,使振动传递直接在电机组件15和固定架14的装配位置处衰减,减少固定架14与电机组件15之间的振动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夹持部151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在不同于图3的另一种实施例下,夹持部151直接形成于电机152的侧壁,以使限位架13和固定架14直接对电机152的本体进行夹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架13内壁具有侧限位面131和上限位面132,侧限位面131、上限位面132和固定架14上表面形成插接夹持部151的夹持槽133,第一减震件17压持于夹持槽133。
限位架13内壁具有能够分别对应夹持部151侧表面和上表面的侧限位面131和上限位面132,以对夹持部151进行径向和周向限位,侧限位面131、上限位面132和固定架14上表面能够形成插接夹持部151的夹持槽133,夹持部151插入夹持槽133以增强电机组件15的固定效果,对电机组件15起到了轴向和径向的限位效果;第一减震件17压持于夹持槽133内,增大第一减震件17与限位架13、固定架14的接触面积,形变量进而提高,进而提高减震效果。
另外,夹持槽133与夹持部151间形成弯折的间隙,第一减震件17呈弯曲变形的状态压持在该间隙内,能够避免第一减震件17受振动影响而脱出夹持槽133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架13设置第一装配部134,底座16设置与第一装配部134配合的第二装配部161,第一装配部134与第二装配部161之间设有第二减震件18。
在限位架13的侧部设置第一装配部134,底座16设置与第一装配部134配合的第二装配部161,第一装配部134和第二装配部161的接合处设有第二减震件18,当发生振动时,第二减震件18受第一装配部134和第二装配部161的挤压而发生形变,进而吸收振动能量,削减限位架13与底座16间的振动传递,保证了底座16的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装配部134形成于限位架13的侧部,在第一装配部134上设置安装孔1341,底座16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柱162,第二装配部161形成于定位柱162,且第二装配部161能够插入安装孔1341以使第一装配部134与第二装配部161形成插接固定,其中,第一装配部134的垂直投影落入定位柱162。
限位架13上方安装加工杯组件2、下方连接固定架14和电机组件15,为主要的支撑结构,底座16作为最终的承重受力结构,与主机壳12、限位架13都存在连接关系。限定第一装配部134的垂直投影落入定位柱162,即使得整机的受力结构与支撑结构在垂直投影方向在同一轴向,使得形成于限位架13与底座16的受力点和支撑点之间的力臂为零,有效降低了噪音,若受力、支撑位置不重叠,限位架13和底座16间产生力臂,对限位架13和底座16的刚性要求很高,若刚性不足,导致电机组件15与底座16存在垂直度差的问题,最终导致整机振动偏大,噪音变大。
另外,定位柱162作为在底座16轴向延伸的结构,对引导第一装配部134插接第二装配部161起到定位导向作用,方便了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装配部134和第二装配部161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一装配部134与第二装配部161为分别设置在限位架13和底座16且能够相互配合的台阶,通过第一装配部134与第二装配部161的轴向抵接,实现主机壳12与底座16的限位装配,在抵接处设置用于减震的第二减震件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形成于定位柱162的第二装配部161穿过第一装配部134的安装孔1341,以实现第一装配部134和第二装配部161的插接配合,第二减震件18贯穿安装孔1341并形成与安装孔1341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抵接的第一限位部181和第二限位部182。
第二减震件18在安装孔1341内的部分被第一装配部134和第二装配部161的配合周面所夹持,在第二减震件1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181和第二限位部182,其中,第一限位部181与安装孔1341上端面抵接以限制第二减震件18相对于第一限位部181向下的窜动,第二限位部182与安装孔1341下端面抵接以限制第二减震件18相对于第一限位部181向上的窜动,形成第二减震件18在第一装配部134的固定,避免振动使第二减震件18相对第一装配部134的安装孔1341发生轴向窜动而脱出,增强装配固定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二减震件18的第一限位部181和第二限位部182的实现形式不做具体要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一限位部181和第二限位部182通过第二减震件1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第二装配部161能够插入第一装配部134的安装孔1341,且在第二装配部161的轴向设有供第一限位部181和第二限位部182插入固定的限位槽,以使第二减震件18固定于第二装配部161,并防止第二减震件18相对于第二装配部161发成轴向窜动;第一限位部181与第二限位部182间的第二减震件18构成贯穿安装孔1341的夹持段,夹持段受安装孔1341与第二装配部161的夹持,能够发生形变减缓振动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对于限位架13、固定架14与底座16的装配关系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下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限位架13设有与第一装配部134错位的第三装配部135,固定架14对应第三装配部135设置第四装配部141。
本实施例下,在限位架13设置第一装配部134,底座16对应第一装配部134设有第二装配部161,通过第一装配部134和第二装配部161的配合实现限位架13与底座16间的装配,而限位架13与固定架14间的装配结构独立于限位架13与底座16的装配结构,即在限位架13设置与第一装配部134错位的第三装配部135,在固定架14对应第三装配部135设置第四装配部141,第三装配部135和第四装配部141配合以使限位架13与固定架14装配在一起,通过上述装配结构,限位架13与固定架14的装配独立于限位架13与底座16的装配,使限位架13、固定架14和底座16在结构上的联动性降低,能够削减振动传递的现象,且装配时,可以形成先将固定架14安装于限位架13,再将限位架13与底座16安装的装配顺序。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可以在第一装配部134与第二装配部161之间、第三装配部135与第四装配部141之间分别设置用于减震的弹性垫,以实现振动向底座16传递的逐级递减效果,振动分别在限位架13与固定架14间进行一次削减,又在限位架13与底座16间进行一次削减,确保了底座16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固定架14设有与第一装配部134和第二装配部161同轴的第四装配部141,第一装配部134、第二装配部161和第四装配部141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装配。
本实施例下,限位架13设置第一装配部134,固定架14设置第四装配部141,底座16设置第二装配部161,第一装配部134、第四装配部141和第二装配部161在同一轴线上设有螺钉孔,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装配部134、第四装配部141和第二装配部161的螺钉孔实现紧固装配,进而实现限位架13、固定架14、底座16的装配连接,三者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装配,使的限位架13固定架14和底座16的装配过程更快,装配所需要的零件更少。优选地,可以在第一装配部134与第四装配部141的抵接表面之间、第四装配部141与第二装配部161的抵接表面之间分别设置弹性垫,通过弹性垫的形变衰减振动的传递,确保底座16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架14和底座16对应设置水平错位的通道壁191,通道壁191形成迂回的进风通道19。
固定架14底部向下延伸形成通道壁191,底座16对应设置与固定架14的通道壁191水平错位的通道壁191,两通道壁191相错形成迂回的进风通道19,进风通道19可以使声波向外界传递的过程中发生多次反射,声波的能量不断损耗、转化,即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并且,通道壁191由电机组件15的固定结构形成,不占用多余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构成进风通道19的通道壁191不仅局限于在固定架14和底座16上的通道壁191,通道壁191还可以通过罩设在电机152外侧的电机罩153所形成的,电机罩153、固定架14和底座16的通道壁191共同形成迂回的通道壁19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主机壳12上方设有开口121,限位架13设有伸出开口121、与加工杯组件2插接配合的插接部136,插接部136套设有第三减震件1361。
主机壳12上方设置开口121,开口121避让限位架13,使限位架13的插接部136能够伸出开口121并与加工杯组件2实现插接配合,开口121的设置使加工杯组件2与主机壳12间产生避让关系,避免加工杯组件2的振动向主机壳12传递,在插接部136套设第三减震件1361,利用第三减震件1361的形变吸收振动能量,进而降低加工杯组件2与限位架13间的振动传递。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组件和安装于所述主机组件的加工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包括动力组件和罩设于所述动力组件外的主机壳,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限位架、固定架、电机组件和底座,所述限位架和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固定架夹持所述电机组件,所述固定架和所述电机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减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侧壁设有径向延伸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固定架上表面夹持所述第一减震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内壁具有侧限位面和上限位面,所述侧限位面、所述上限位面和所述固定架上表面形成插接所述夹持部的夹持槽,所述第一减震件压持于所述夹持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设置第一装配部,所述底座设置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配合的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设有第二减震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轴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第二装配部形成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垂直投影落入所述定位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装配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装配部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减震件贯穿所述安装孔并形成与所述安装孔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抵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错位的第三装配部,所述固定架对应所述第三装配部设置第四装配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同轴的第四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和所述第四装配部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装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底座对应设置水平错位的通道壁,所述通道壁形成迂回的进风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上方设有开口,所述限位架设有伸出所述开口、与所述加工杯组件插接配合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套设有第三减震件。
CN202121278530.4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15687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8530.4U CN215687163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8530.4U CN215687163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7163U true CN215687163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1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8530.4U Active CN215687163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7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8716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JP2005138818A (ja) 車両のパワープラントマウントアセンブリー
CN107355411B (zh) 支撑座和净水器
EP3315881B1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compressor of refrigerator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of
CN215687164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JP5190001B2 (ja) 防振装置および車両
JP5317660B2 (ja) 背負い式作業機
CN215680118U (zh) 一种车载硬盘装置
CN212773266U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连接组件
CN217129719U (zh) 一种医用制氧机气泵减震及固定结构和医用制氧机
CN216200147U (zh) 减震机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1355328A (zh) 电机、安装组件及减振件
CN215360822U (zh) 螺旋弹簧安装垫及车辆
CN219388128U (zh) 一种低震低噪增压泵以及净水机
CN22050048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垫结构
CN216477962U (zh) 风机模组及空调
CN219747750U (zh) 一种支架装配防错工装结构
CN214664787U (zh) 风管机及其轴承座
CN219570447U (zh) 出风组件
CN215621361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支架结构及车辆
CN220726945U (zh) 一种减震垫、一种减震垫与执行器配合结构及一种车辆
CN212913055U (zh) 一种吸尘器
CN220452327U (zh) 减震组件、风机组件及烟机
CN220849935U (zh) 一种压缩机减震结构及使用其的压缩机、制氧机
CN214626613U (zh) 轴承座、轴承组件以及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