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6746U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6746U
CN215686746U CN202120503527.1U CN202120503527U CN215686746U CN 215686746 U CN215686746 U CN 215686746U CN 202120503527 U CN202120503527 U CN 202120503527U CN 215686746 U CN215686746 U CN 215686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over
guide
pressure
switch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35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旭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35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6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6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6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盖体,包括:盖体本体,盖体本体上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封堵于排气通道的排气口处;切换压力按键,可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切换压力按键具有不影响限压阀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第一位置的下方并使限压阀远离排气口的第二位置;止开板,可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并位于切换压力按键的下方,切换压力按键能够与止开板锁定以使切换压力按键保持在第二位置,切换压力按键在由第二位置下压的过程中能够与止开板解锁以使切换压力按键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调压烹饪功能容易失效所导致的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多功能的电压力锅,电压力锅能够实现有压烹饪以及调压烹饪。对于这种电压力锅来说,一般在限压阀上设置有磁铁,在限压阀上方设置有电磁结构。当需要有压烹饪时,电磁结构断电,限压阀在重力作用下封堵在排气口处。当需要调压烹饪时,电磁阀通电,限压阀被电磁结构吸起,从而使得限压阀远离排气口处。
但是,如果一旦电磁结构出现内部导线断裂或电磁阀进水汽锈死等情况,电磁结构容易失效,导致电压力锅无法实现调压烹饪,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调压烹饪功能容易失效所导致的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体本体,盖体本体上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封堵于排气通道的排气口处;切换压力按键,可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切换压力按键具有不影响限压阀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第一位置的下方并使限压阀远离排气口的第二位置;止开板,可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并位于切换压力按键的下方,切换压力按键能够与止开板锁定以使切换压力按键保持在第二位置,切换压力按键在由第二位置下压的过程中能够与止开板解锁以使切换压力按键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有压烹饪时,使切换压力按键位于第一位置,此时,限压阀封堵于排气口处,以使器具本体内的烹饪腔的压力能够提升,实现有压烹饪。当需要进行调压烹饪时,使切换压力按键切换至第二位置,此时,止开板能够与切换压力按键配合以使切换压力按键保持在第二位置。在切换压力按键位于第二位置时,切换压力按键能够驱动限压阀远离排气口,以使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连通,实现调压烹饪。上述结构通过机械结构对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进行切换,避免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磁结构容易损坏的情况,使得有压、调压烹饪模式的切换更加可靠,最终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如果切换压力按键被用户不小心按压至第二位置的话,用户可以直接继续向下按压切换压力按键,使得切换压力按键与止开板解锁,解锁后的切换压力按键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上述操作简单,使得切换压力按键复位方式简单,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上述结构充分利用盖体内部原有的止开板结构作为与切换压力按键配合锁定的结构,不必新增结构,从而减少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切换压力按键包括可移动地按键本体以及位于按键本体下方并与按键本体同步移动的锁止结构,锁止结构相对于按键本体可转动地设置,锁止结构具有能够与止开板抵接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能够与止开板互不接触的解锁位置。上述结构通过机械结构对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进行切换,使得有压、调压烹饪模式的切换更加可靠,最终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锁止结构包括卡接凸起,止开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在锁止结构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卡接凸起的上表面与止开板的第一避让孔处的下表面抵接配合,在锁止结构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卡接凸起在止开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避让孔内。上述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且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包括导向筒,导向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锁止结构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斜面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切换压力按键在由第二位置下压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配合以使锁止结构相对于按键本体转动以使锁止结构向解锁位置转动。上述结构简单,依靠两个相互配合的斜面即可轻松实现锁止结构的转动,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按键本体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斜面配合的第三导向斜面,第三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配合以使第二导向斜面具有朝向第一导向斜面转动的趋势,以使锁止结构在移动至预设位置后,第一导向斜面更易与第二导向斜面配合,从而使得锁止结构由锁定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导向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凸筋,第一凸筋的下表面沿导向筒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以形成第一导向斜面,相邻两个第一凸筋之间形成导向槽,锁止结构包括杆部以及设置于杆部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凸筋,多个第二凸筋沿杆部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第二凸筋能够限位于导向槽内,第二凸筋的上表面形成与第二导向斜面,按键本体包括按键帽以及设置于按键帽底部的导向柱,导向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凸筋,多个第三凸筋沿导向柱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第三凸筋能够限位于导向槽内,导向柱的底部具有与第三凸筋一一对应的多个导向齿,导向齿的与第二凸筋抵接配合的表面形成第三导向斜面。上述结构类似于圆珠笔按钮的原理,在切换压力按钮按压至第二位置后只需再次按压即可回复至第一位置,使得用户操作简便,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止开板具有止开位置以及避让位置,止开板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避让孔连通并大于第一避让孔的第二避让孔,第二避让孔能够避让卡接凸起,在止开板移动至避让位置的情况下,卡接凸起与第二避让孔相对。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开盖切换压力按键自动复位,不必用户手动复位,从而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盖体还包括:杠杆结构,可枢转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杠杆结构的第一端位于锁止结构的底部,杠杆结构的第二端位于限压阀的底部。上述结构使得切换压力按键的设置位置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包括面盖以及位于面盖内的内盖,止开板位于面盖与内盖之间,内盖上设置有可浮动的止开阀,止开阀具有上浮位置以及下沉位置,止开板上设置有第三避让孔,在止开阀位于上浮位置的情况下,止开阀伸入第三避让孔内,在止开阀位于下沉位置的情况下,止开阀不与止开板干涉;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上压止开的作用,从而保证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和/或,盖体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切换压力按键与盖体本体之间,切换压力按键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在释放切换压力按键后,切换压力按键能够自动复位,不必设置驱动装置,降低成本。且上述结构属于纯机械结构,不需要电控,从而提高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盖体具有有压、调压烹饪模式的切换可靠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盖体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切换压力按键、杠杆结构、止开板以及限压阀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切换压力按键位于第一位置;
图5示出了图4的盖体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盖体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盖体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切换压力按键、杠杆结构、止开板以及限压阀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切换压力按键位于第二位置;
图9示出了图8的盖体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盖体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盖体的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把手的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切换压力按键的按键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切换压力按键的锁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止开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止开板位于止开位置;
图18示出了图17的烹饪器具的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7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止开板位于避让位置;以及
图20示出了图19的烹饪器具的H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导向槽;10、盖体本体;11、导向筒;111、第一导向斜面;112、第一凸筋;20、限压阀;30、切换压力按键;31、按键本体;311、按键帽;312、导向柱;313、第三凸筋;314、导向齿;315、第三导向斜面;32、锁止结构;321、杆部;322、第二凸筋;323、卡接凸起;324、第二导向斜面;40、止开板;41、第一避让孔;42、第二避让孔;43、第三避让孔;50、杠杆结构;51、第一端;52、第二端;60、弹性件;70、器具本体;80、盖体;90、止开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包括:盖体本体10、限压阀20、切换压力按键30以及止开板40。其中,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20封堵于排气通道的排气口处;切换压力按键30可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切换压力按键30具有不影响限压阀20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第一位置的下方并使限压阀20远离排气口的第二位置;止开板40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并位于切换压力按键30的下方,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与止开板40锁定以使切换压力按键30保持在第二位置,切换压力按键30在由第二位置下压的过程中能够与止开板40解锁以使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有压烹饪时,使切换压力按键30位于第一位置,此时,限压阀20封堵于排气口处,以使器具本体内的烹饪腔的压力能够提升,实现有压烹饪。当需要进行调压烹饪时,使切换压力按键30切换至第二位置,此时,止开板40能够与切换压力按键30配合以使切换压力按键30保持在第二位置。在切换压力按键30位于第二位置时,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驱动限压阀20远离排气口,以使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连通,实现调压烹饪。上述结构通过机械结构对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进行切换,避免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磁结构容易损坏的情况,使得有压、调压烹饪模式的切换更加可靠,最终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上述结构充分利用盖体内部原有的止开板作为与切换压力按键30配合锁定的结构,不必新增结构,从而减少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切换压力按键30被用户不小心按压至第二位置的话,用户可以直接继续向下按压切换压力按键30,使得切换压力按键30与止开板40解锁,解锁后的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上述操作简单,使得切换压力按键30复位方式简单,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至图5、图12至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压力按键30包括可移动地按键本体31以及位于按键本体31下方并与按键本体31同步移动的锁止结构32,锁止结构32相对于按键本体31可转动地设置,锁止结构32具有能够与止开板40抵接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能够与止开板40互不接触的解锁位置。具体地,在切换压力按键3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锁止结构32位于锁定位置,切换压力按键30保持在第二位置。当需要由调压烹饪改为有压烹饪时,继续向下按压切换压力按键30。锁止结构32在随按键本体31下移的过程中能够相对于按键本体31转动,当下移预定高度后,锁止结构32能够转动至解锁位置。此时用户释放切换压力按键30,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上述结构通过机械结构对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进行切换,使得有压、调压烹饪模式的切换更加可靠,最终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6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止结构32包括卡接凸起323,止开板40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41,在锁止结构32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卡接凸起323的上表面与止开板40的第一避让孔41处的下表面抵接配合,在锁止结构32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卡接凸起323在止开板4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避让孔41内。具体地,在切换压力按键3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卡接凸起323的上表面与止开板40的第一避让孔41处的下表面抵接配合,切换压力按键30在止开板40的止挡作用下保持在第二位置。当需要由调压烹饪改为有压烹饪时,继续向下按压切换压力按键30。锁止结构32在随按键本体31下移的过程中能够相对于按键本体31转动。当下移预定高度后,锁止结构32能够转动至解锁位置。此时,卡接凸起323在止开板4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避让孔41内。当用户释放切换压力按键30时,锁止结构32能够顺利地由下至上穿过第一避让孔41以保证切换压力按键30回复至第一位置。上述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且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锁止结构32完全穿过第一避让孔41之前,锁止结构均位于解锁位置。在锁止结构32完全穿过第一避让孔41后,锁止结构32开始相对于按键本体31转动以转向锁定位置。在锁止结构32转动至锁定位置,且切换压力按键3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止结构32能够保持在锁定位置。当需要由调压烹饪改为有压烹饪时,继续向下按压切换压力按键30。锁止结构32在随按键本体31下移的过程中能够相对于按键本体31转动。当下移预定高度后,锁止结构32能够转动至解锁位置。当用户释放切换压力按键30时,锁止结构32能够保持在解锁位置,以顺利地由下至上穿过第一避让孔41以保证切换压力按键30回复至第一位置。
如图3、图12、图13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包括导向筒11,导向筒11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11,锁止结构32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斜面111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324,切换压力按键30在由第二位置下压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斜面111与第二导向斜面324配合以使锁止结构32相对于按键本体31转动以使锁止结构32向解锁位置转动。上述结构简单,依靠两个相互配合的斜面即可轻松实现锁止结构32的转动,可靠性高。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筒11设置在把手上,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把手旋转盖体。上述结构将用户操作的部件集成在一起,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4、图5、图8、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本体31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斜面324配合的第三导向斜面315,第三导向斜面315与第二导向斜面324配合以使第二导向斜面324具有朝向第一导向斜面111转动的趋势,以使锁止结构32在移动至预设位置后,第一导向斜面111更易与第二导向斜面324配合,从而使得锁止结构32由锁定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更加顺畅。
如图3至图5、图12至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筒1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凸筋112,第一凸筋112的下表面沿导向筒1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以形成第一导向斜面111,相邻两个第一凸筋112之间形成导向槽1,锁止结构32包括杆部321以及设置于杆部321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凸筋322,多个第二凸筋322沿杆部321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第二凸筋322能够限位于导向槽1内,第二凸筋322的上表面形成与第二导向斜面324,按键本体31包括按键帽311以及设置于按键帽311底部的导向柱312,导向柱31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凸筋313,多个第三凸筋313沿导向柱312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第三凸筋313能够限位于导向槽1内,导向柱312的底部具有与第三凸筋313一一对应的多个导向齿314,导向齿314的与第二凸筋322抵接配合的表面形成第三导向斜面315。
具体地,在锁止结构32完全穿过第一避让孔41之前,锁止结构均位于解锁位置,多个第二凸筋322中的一个对应的位于其中一个导向槽1内。在锁止结构32完全穿过第一避让孔41后,锁止结构32开始相对于按键本体31转动以转向锁定位置。在锁止结构32转动至锁定位置时,上述第二凸筋322将转入下一个导向槽1内。在切换压力按键3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止开板40能够止挡在锁止结构32上方,以使锁止结构32能够保持在锁定位置。当需要由调压烹饪改为有压烹饪时,继续向下按压切换压力按键30。锁止结构32在随按键本体31下移的过程中能够相对于按键本体31转动。当下移预定高度后,上述第二凸筋322将继续转入下一个导向槽1内。当用户释放切换压力按键30时,由于第二凸筋322位于导向槽1内,因此锁止结构32不会相对于按键本体31转动,而保持在解锁位置,以顺利地由下至上穿过第一避让孔41以保证切换压力按键30回复至第一位置。上述结构类似于圆珠笔按钮的原理,在切换压力按钮按压至第二位置后只需再次按压即可回复至第一位置,使得用户操作简便,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图4、图6、图8、图16至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止开板40具有止开位置以及避让位置,止开板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避让孔41连通并大于第一避让孔41的第二避让孔42,第二避让孔42能够避让卡接凸起323,在止开板移动至避让位置的情况下,卡接凸起323与第二避让孔42相对。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盖体以及器具本体,盖体具有锁合于器具本体上的锁合位置以及能够由器具本体上打开的打开位置。在当盖体位于锁合位置时,止开板位于止开位置。当盖体向打开位置转动时,止开板向避让位置移动。这样,当用户开盖完毕后,止开板至少到达过一次避让位置。由于止开板位于避让位置时,卡接凸起323与第二避让孔42相对,因此止开板40不再止挡卡接凸起323,使得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开盖切换压力按键30自动复位,不必用户手动复位,从而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图2、图4、图6、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还包括:杠杆结构50,杠杆结构50可枢转地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杠杆结构50的第一端51位于锁止结构32的底部,杠杆结构50的第二端52位于限压阀20的底部。上述结构使得切换压力按键30的设置位置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还包括:弹性件60,弹性件60设置于切换压力按键30与盖体本体10之间,切换压力按键30在弹性件6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能够回复至第一位置。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在释放切换压力按键30后,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自动复位,不必设置驱动装置,降低成本。且上述结构属于纯机械结构,不需要电控,从而提高可靠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包括面盖以及位于面盖内的内盖,止开板40位于面盖与内盖之间,内盖上设置有可浮动的止开阀90,止开阀90具有上浮位置以及下沉位置,止开板40上设置有第三避让孔43,在止开阀90位于上浮位置的情况下,止开阀90伸入第三避让孔43内,在止开阀90位于下沉位置的情况下,止开阀90不与止开板40干涉。具体地,当盖体安装在烹饪器具的器具本体上后,止开阀90位于止开位置,第三避让孔43与止开阀90相对。当上压后,止开阀90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伸入第三避让孔43内,此时止开板40不能移动。此时若用户旋转盖体,止开板40将与器具本体干涉而无法开盖。而如果烹饪器具内压强降至安全范围,止开阀90将在其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至下沉位置,止开板40能够灵活移动至避让位置。此时若用户旋转盖体,止开板40不再与器具本体干涉,实现开盖。上述结构使得烹饪器具在有压状态下无法开盖,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如图17至图2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包括:器具本体70以及盖体80。其中,盖体80盖设于器具本体70上,盖体80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盖体具有有压、调压烹饪模式的切换可靠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盖体80上设置有盖牙,器具本体70的内锅上设置有锅牙,锅牙与盖牙锁合或解锁实现盖体与器具本体的锁合和解锁。转动盖体80时,止开板40能够沿内锅的锅沿滑动,若止开板与锅牙相对,那么止开板后退,若止开板与相邻两个锅牙之间的锅沿相对,那么止开板前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本体(10),所述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排气通道;
限压阀(20),封堵于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口处;
切换压力按键(3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具有不影响所述限压阀(20)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方并使所述限压阀(20)远离所述排气口的第二位置;
止开板(4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并位于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的下方,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与所述止开板(40)锁定以使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在由所述第二位置下压的过程中能够与所述止开板(40)解锁以使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能够回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包括可移动地按键本体(31)以及位于所述按键本体(31)下方并与所述按键本体(31)同步移动的锁止结构(32),所述锁止结构(32)相对于所述按键本体(3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锁止结构(32)具有能够与所述止开板(40)抵接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能够与所述止开板(40)互不接触的解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32)包括卡接凸起(323),所述止开板(40)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41),在所述锁止结构(32)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凸起(323)的上表面与所述止开板(40)的第一避让孔(41)处的下表面抵接配合,在所述锁止结构(32)位于所述解锁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凸起(323)在所述止开板(4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孔(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包括导向筒(11),所述导向筒(11)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11),所述锁止结构(3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11)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324),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在由所述第二位置下压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11)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324)配合以使所述锁止结构(32)相对于所述按键本体(31)转动以使所述锁止结构(32)向所述解锁位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324)配合的第三导向斜面(315),所述第三导向斜面(315)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324)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导向斜面(324)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11)转动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1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凸筋(112),所述第一凸筋(112)的下表面沿所述导向筒(1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以形成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11),相邻两个第一凸筋(112)之间形成导向槽(1),所述锁止结构(32)包括杆部(321)以及设置于所述杆部(321)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凸筋(322),多个所述第二凸筋(322)沿所述杆部(321)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凸筋(322)能够限位于所述导向槽(1)内,所述第二凸筋(322)的上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324),所述按键本体(31)包括按键帽(311)以及设置于所述按键帽(311)底部的导向柱(312),所述导向柱(31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凸筋(313),多个所述第三凸筋(313)沿所述导向柱(312)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凸筋(313)能够限位于所述导向槽(1)内,所述导向柱(312)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三凸筋(313)一一对应的多个导向齿(314),所述导向齿(314)的与所述第二凸筋(322)抵接配合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三导向斜面(3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开板(40)具有止开位置以及避让位置,所述止开板(4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避让孔(41)连通并大于所述第一避让孔(41)的第二避让孔(42),所述第二避让孔(42)能够避让所述卡接凸起(323),在所述止开板(40)移动至所述避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凸起(323)与所述第二避让孔(42)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杠杆结构(50),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杠杆结构(50)的第一端(51)位于所述锁止结构(32)的底部,所述杠杆结构(50)的第二端(52)位于所述限压阀(20)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包括面盖以及位于所述面盖内的内盖,所述止开板(40)位于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之间,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可浮动的止开阀(90),所述止开阀(90)具有上浮位置以及下沉位置,所述止开板(40)上设置有第三避让孔(43),在所述止开阀(90)位于所述上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止开阀(90)伸入所述第三避让孔(43)内,在所述止开阀(90)位于所述下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止开阀(90)不与所述止开板(40)干涉;和/或,所述盖体还包括:
弹性件(60),设置于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与所述盖体本体(10)之间,所述切换压力按键(30)在所述弹性件(6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能够回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70);
盖体(8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7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8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
CN202120503527.1U 2021-03-09 2021-03-09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686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3527.1U CN215686746U (zh) 2021-03-09 2021-03-09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3527.1U CN215686746U (zh) 2021-03-09 2021-03-09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6746U true CN215686746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3527.1U Active CN215686746U (zh) 2021-03-09 2021-03-09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6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37681B1 (en) Safety system to prevent the functioning of a blender or food processor if the top of its cup is not in place
WO2020000639A1 (zh) 一种具有新型锁盖结构的电压力锅
US8651535B2 (en)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 having a child safety feature
CN215686746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KR101653582B1 (ko) 온수용 안전꼭지
CN111972980B (zh) 排气组件、上盖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07993699U (zh) 一种分合闸手柄
CN207743132U (zh) 一种防误操作的车用开关装置
CN215686738U (zh) 烹饪器具
CN215993624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11408571U (zh) 烹饪器具
SI21888A (sl) Varnostna zapora vrat gospodinjskih aparatov
CN215686753U (zh) 烹饪器具
KR100375860B1 (ko) 컵 뚜껑의 오정렬시 가정용 믹서 또는 식품 가공기의 작동을 방지하는 안전 시스템
CN217066038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248372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3371376U (zh) 一种分体式压力烹饪器具
CN219125995U (zh) 一种开盖便捷的电热水壶
CN111110021A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17066048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471715U (zh) 压力锅限压阀控制装置
CN220442504U (zh) 烹饪器具
KR900004758Y1 (ko) 전자레인지의 안전장치
KR200442127Y1 (ko) 키 인터록 기능이 구비된 단로기용 전동조작기
CN21291281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