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6453U - 一种防烫保温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烫保温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6453U
CN215686453U CN202121282739.8U CN202121282739U CN215686453U CN 215686453 U CN215686453 U CN 215686453U CN 202121282739 U CN202121282739 U CN 202121282739U CN 215686453 U CN215686453 U CN 215686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reservation
scald
container
preservation bowl
inne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27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徐建立
郭金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27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6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6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6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烫保温碗,包括内胆、外胆和位于所述外胆外的外壳,所述外胆具有容纳腔,所述内胆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防烫保温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胆的防烫连接圈,所述防烫连接圈具有沿其周向向内凸起设置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内胆的投影覆盖所述内胆的上边沿。本申请所公开的防烫保温碗具有防烫效果明显、方便进食、多功能化、拆装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烫保温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烫保温碗。
背景技术
保温碗是一种常用的餐具,因其能够对放入碗中的食物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食用温度合适的食物,因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有的保温碗种类繁多,但常见的保温碗大都包括内胆、和位于内胆外的外胆,最常用的保温方式是在外胆内注入热水,热水和内胆接触,将热量传递至内胆,以实现对内胆中的食物进行保温。但是,诸如此类的保温碗依然存在以下诸多缺陷:
当向外胆中注入热水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由于热水还处于较高的温度,传递至内胆的热量也较多,致使内胆中包括上边沿在内的整体结构的温度均处于非常高的状态,而用户用餐时有可能会接触高温口部,影响用户体验;内胆的上边沿与内、外胆的连接处形成有明显的台阶面,致使使用时嘴部与碗口贴合困难,造成进食流食不便;保温碗的功能性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用户日常的多种多样的进食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烫保温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烫保温碗,包括内胆、外胆和位于所述外胆外的外壳,所述外胆具有容纳腔,所述内胆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防烫保温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胆的防烫连接圈,所述防烫连接圈具有沿其周向向内凸起设置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内胆的投影覆盖所述内胆的上边沿。
本申请中的防烫保温碗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遮挡部沿所述内胆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遮挡部压持于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以限定所述内胆沿所述外壳轴向方向的移动。
所述遮挡部包括沿所述内胆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压边、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边并向下延伸的第二压边,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一压边相抵,所述第二压边包裹所述内胆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
所述防烫连接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遮挡部并向上延伸的收水边。
所述防烫连接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遮挡部并向下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防烫连接圈与所述外胆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外胆两者之一设置有旋扣,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旋扣适配的旋槽,所述防烫连接圈与所述外胆通过所述旋扣和所述旋槽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内胆的上边沿夹持固定于所述遮挡部和所述外胆之间。
所述内胆的上边沿具有远离所述内胆侧壁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向下延伸,以与所述内胆的侧壁一起围成向下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外胆的上边沿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配合。
所述自由端的外缘向所述安装槽内侧翻折形成防脱部,所述防脱部限定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开口方向的移动。
所述外胆的内壁设置有研磨区域,在所述研磨区域设置有多个研磨凸起。
所述外壳和所述外胆两者之一设置有卡扣,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适配的扣位,所述外壳与所述外胆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扣位的卡接配合可拆卸地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防烫保温碗中,通过所述防烫连接圈具有沿其周向向内凸起设置的遮挡部,并通过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内胆的投影覆盖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使得用户在用餐时与防烫保温碗的接触仅限于所述防烫连接圈和外壳,尤其在进食流食时,能够避免用户直接与内胆的上边沿接触,进而也能够避免直接与处于高温状态(内胆中放置的高温食物和向外胆中注入的热水均能够向内胆传递热量而使内胆处于高温状态)下的内胆接触,愉悦了用户体验。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所述遮挡部沿所述内胆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遮挡部压持于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以对所述内胆沿所述外壳轴向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定,使得所述遮挡部在遮挡所述内胆上边沿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所述内胆轴向移动,保证其在所述外胆内的稳定安装,也能够避免食物碎屑在所述遮挡部和所述内胆上边沿之间积存或者越过所述内胆的上边沿进入到所述外胆和所述防烫连接圈之间的连接缝隙内。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遮挡部包括沿所述内胆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压边、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边并向下延伸的第二压边,通过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一压边相抵,所述第二压边包裹所述内胆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压边能够对所述内胆实现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压边不仅能够对所述内胆实现径向限位,还能够扩大所述遮挡部对所述内胆的包裹区域,减少所述内胆位于上部的裸露区域,进一步降低用户接触高温内胆的风险。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所述防烫连接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遮挡部并向上延伸的收水边,方便了内胆中盛放流食时的进食过程,尤其对于婴幼儿而言,方便了婴幼儿用嘴部直接对着收水边进食流食。而且,通过所述收水边在纵向方向的高度延伸,延长了所述防烫连接圈的上边沿至所述内胆的距离,进一步减少触碰高温内胆的风险。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防烫连接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遮挡部并向下延伸的连接部,并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外胆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或者旋扣与旋槽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所述内胆在所述外胆中的取放操作,以及保证了所述内胆在所述外胆中的安装稳定性,避免所述内胆和所述外胆配合后发生松脱。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所述内胆的上边沿夹持固定于所述遮挡部和所述外胆之间,使得所述内胆可以通过所述上边沿承载于所述外胆,方便了所述内胆的安装定位,也方便了所述内胆和所述外胆之间的保温腔的形成,还能够在所述遮挡部和所述外胆的夹持固定下所形成的巨大摩擦力对所述内胆形成周向限位。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自由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内胆的侧壁一起围成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外胆的上边沿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配合,能够提高内、外胆之间的保温腔的密封性,减少热水的热量向碗外的流失,延长了保温时间,而且,还能够避免向外胆中注入的热水发生泄露。
更进一步地,通过所述自由端的外缘向所述安装槽内侧翻折形成防脱部,所述防脱部限定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开口方向的移动,防止所述密封圈从所述安装槽内脱出,保证其稳定装配,而且,还对用户具有防护作用,避免用户接触内胆的尖锐外缘。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所述外胆的内壁设置有研磨区域,在所述研磨区域设置有多个研磨凸起,使得所述防烫保温碗不仅具有保温功能,还具有辅食功能,利用所述研磨凸起可以对体积较大、表面坚硬的食物进行精细研磨。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和所述外胆之间通过卡扣和扣位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拆装,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同时也方便了所述外胆的清洗以及所述外壳内腔的清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烫保温碗拆下碗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烫保温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烫保温碗的纵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3中B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中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烫保温碗的纵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1内胆,11上边沿,111自由端,1111防脱部;
2外胆,21外螺纹,22研磨凸起,23扣位;
3外壳,31把手,32卡扣;
4防烫连接圈,41遮挡部,411第一压边,412第二压边,42收水边,43连接部,431内螺纹;
5密封圈,51延伸段;
6碗盖;
7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包括内胆1、外胆2和位于所述外胆2外的外壳3,所述外胆2具有容纳腔,所述内胆1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保温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胆2的防烫连接圈4,所述防烫连接圈4具有沿其周向向内凸起设置的遮挡部41,所述遮挡部41朝向所述内胆1的投影覆盖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
本申请所提供的防烫保温碗中,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所述遮挡部41朝向所述内胆1的投影覆盖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使得用户在用餐时与防烫保温碗的接触仅限于所述防烫连接圈4和外壳3,能够避免用户直接与内胆1的上边沿11接触,特别是避免直接与处于高温状态(内胆中放置的高温食物和向外胆中注入的热水均能够向内胆传递热量而使内胆处于高温状态)下的内胆1接触,尤其在进食流食时,避免嘴部及嘴直接触碰高温内胆,愉悦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内胆1装入所述外胆2后,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保温腔,保温腔内可以注入热水对以对内胆1和食物进行保温。如图1所示,在所述外壳3上还设置有把手31,方便了用户握持使用。然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把手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如图1所示的设置于所述外壳3,还可以将把手设置于所述防烫连接圈4。所述防烫保温碗还包括用于盖合和打开所述内胆1容腔的碗盖6,所述遮挡部41还为所述碗盖6提供了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碗盖6还可以盖在所述遮挡部41的上侧,通过碗盖6盖合所述内胆1的容腔,能够提高食物的保温效果和防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所述遮挡部41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遮挡部41沿所述内胆1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遮挡部41压持于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以限定所述内胆1沿所述外壳3轴向方向的移动。
所述遮挡部41沿所述内胆1的径向方向延伸,整体结构造型简单,易于加工成型,而所述遮挡部41压持于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使得所述遮挡部41在遮挡所述内胆1上边沿11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所述内胆1轴向移动,保证其在所述外胆2内的稳定安装,也能够避免食物碎屑在所述遮挡部41和所述内胆1上边沿11之间积存或者越过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进入到所述外胆2和所述防烫连接圈4之间的连接缝隙内。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遮挡部41包括沿所述内胆1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压边41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边411并向下延伸的第二压边412,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与所述第一压边411相抵,所述第二压边412包裹所述内胆1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
本实施例2中的所述遮挡部41的结构区别于前述实施例1的地方在于,所述遮挡部41先沿所述内胆1径向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压边411,再自所述第一压边411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压边412,所述遮挡部41形成一个供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伸入的槽型结构,在该槽型结构内,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与所述第一压边411相抵,所述第二压边412包裹所述内胆1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压边411能够对所述内胆1实现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压边412不仅能够对所述内胆1实现径向限位,还能够扩大所述遮挡部41对所述内胆1的包裹,减小所述内胆1位于上部的裸露区域,进一步降低用户接触高温内胆的风险。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防烫连接圈4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遮挡部41并向上延伸的收水边42。
所述收水边42的设置,方便了内胆1中盛放流食时的进食过程,尤其对于婴幼儿而言,所述收水边42不受所述遮挡部41、所述内胆1等部件的干涉和限制,其可以具有较小的宽度,从而方便了婴幼儿用嘴部直接对着收水边进食流食。而且,通过所述收水边42在纵向方向的高度延伸,也延长了所述防烫连接圈4的上边沿11至所述内胆1的距离,进一步减少触碰高温内胆的风险。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收水边42还能够对放置在所述遮挡部41上侧的碗盖6实现径向限位,能够防止碗盖6从碗上脱落而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防烫连接圈4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遮挡部41并向下延伸的连接部43,通过所述连接部43实现所述防烫连接圈4和所述外胆2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所述内胆1在所述外胆2中的取放操作,以及保证了所述内胆1在所述外胆2中的安装稳定性,避免所述内胆1和所述外胆2配合后发生松脱。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所述连接部43和所述外胆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部43设置有内螺纹431,所述外胆2设置有外螺纹21,所述防烫连接圈4与所述外胆2通过所述内螺纹431和所述外螺纹21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螺纹配合可以通过所述防烫连接圈4向所述外胆2和所述内胆1施加一定的预紧力,从而实现所述连接部43和所述外胆2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对所述内胆1的压紧配合。
实施例2:在该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连接部43设置有旋扣,在所述外胆2设置有与所述旋扣适配的旋槽,所述防烫连接圈4与所述外胆2通过所述旋扣和所述旋槽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旋槽和旋扣的配合方式更加简单,可以加快操作人员的旋合速度,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作为另一种替换实施例,还可以在所述外胆2设置有旋槽,在所述防烫连接圈4设置有旋扣。
当然,所述防烫连接圈4和所述外胆2还可以采用卡接、螺接、磁吸、限位配合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或者,将所述防烫连接圈4直接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箍紧在所述外胆2的外表面。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地使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夹持固定于所述遮挡部41和所述外胆2之间。
将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夹持固定于所述遮挡部41和所述外胆2之间,使得所述内胆1可以通过所述上边沿11承载于所述外胆2,方便了所述内胆1的安装定位,也方便了所述内胆1和所述外胆2之间的保温腔的形成,还能够在所述遮挡部41和所述外胆2对所述上边沿11的夹持固定下所形成的巨大摩擦力对所述内胆1形成周向限位。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具有远离所述内胆1侧壁的自由端111,所述自由端111向下延伸,以与所述内胆1的侧壁一起围成向下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5,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与所述外胆2的上边沿通过所述密封圈5密封配合。
将所述内胆1的上边沿11和所述外胆2的上边沿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5配合,能够提高内、外胆之间的保温腔的密封性,减少热水的热量向碗外的流失,延长了保温时间,而且,还能够避免向外胆2中注入的热水发生泄露。
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所述密封圈5还包括夹持于所述延伸段51,通过该延伸段51将所述内胆1的和所述外胆2完全分隔开,所述内胆1和所述外胆2之间无接触部分,可以避免所述外胆2和所述内胆1发生摩擦、磨损。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自由端111的外缘向所述安装槽内侧翻折形成防脱部1111,所述防脱部1111限定所述密封圈5朝向所述开口方向的移动。
通过所述自由端111的外缘内翻形成所述防脱部1111限定所述密封圈5朝向所述开口方向的移动,能够防止将所述内胆1从所述外胆2中取出后所述密封圈5从所述安装槽内脱出,保证其稳定装配。此外,还能够取消加工过程中对所述自由端111的外缘做圆滑处理,可以直接将在内胆1成型之后所形成的尖锐外缘进行隐藏,对用户形成防护作用,避免用户在取放内胆1时误触尖锐外缘。
当然,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胶粘、焊接等方式将所述密封圈5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外胆2的内壁设置有研磨区域,在所述研磨区域设置有多个研磨凸起22。
在所述外胆2设置有所述研磨区域,扩展了所述防烫保温碗的功能,使其在具有保温、防烫的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辅食功能,尤其适用于咀嚼能力还比较差以及食道比较脆弱细小的的婴幼儿,利用所述研磨凸起22可以对体积较大、表面坚硬的食物进行精细研磨,使食物更符合婴幼儿的进食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所述研磨凸起22实现榨汁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研磨凸起22并不仅限于图3中所示的长条状结构,还可以为凸点结构、不规则形结构等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壳3设置有卡扣32,在所述外胆2设置有与所述卡扣32适配的扣位23,亦或者在所述外壳3设置有扣位,在所述外胆2设置有卡扣,所述外壳3与所述外胆2通过所述卡扣32和所述扣位23的卡接配合可拆卸地连接。方便了拆装,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同时也方便了所述外胆2和所述外壳3单独进行清洗、清洁,避免杂质在二者之间积存。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卡扣32和所述扣位23还可以通过密封环7密封配合,能够防止异物杂质的进入。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烫保温碗,包括内胆、外胆和位于所述外胆外的外壳,所述外胆具有容纳腔,所述内胆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保温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胆的防烫连接圈,所述防烫连接圈具有沿其周向向内凸起设置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内胆的投影覆盖所述内胆的上边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部沿所述内胆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遮挡部压持于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以限定所述内胆沿所述外壳轴向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部包括沿所述内胆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压边、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边并向下延伸的第二压边,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一压边相抵,所述第二压边包裹所述内胆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烫连接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遮挡部并向上延伸的收水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烫连接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遮挡部并向下延伸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防烫连接圈与所述外胆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外胆两者之一设置有旋扣,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旋扣适配的旋槽,所述防烫连接圈与所述外胆通过所述旋扣和所述旋槽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的上边沿夹持固定于所述遮挡部和所述外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的上边沿具有远离所述内胆侧壁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向下延伸,以与所述内胆的侧壁一起围成向下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外胆的上边沿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由端的外缘向所述安装槽内侧翻折形成防脱部,所述防脱部限定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开口方向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胆的内壁设置有研磨区域,在所述研磨区域设置有多个研磨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防烫保温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和所述外胆两者之一设置有卡扣,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适配的扣位,所述外壳与所述外胆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扣位的卡接配合可拆卸地连接。
CN202121282739.8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防烫保温碗 Active CN215686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2739.8U CN215686453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防烫保温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2739.8U CN215686453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防烫保温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6453U true CN215686453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2739.8U Active CN215686453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防烫保温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6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29888U (zh) 滤网保温杯
CN215686453U (zh) 一种防烫保温碗
CN211432079U (zh) 保温杯
CN212213333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水杯
CN210520691U (zh) 一种具有安全锁功能的触碰式杯盖
CN209808111U (zh) 一种盖勺一体式的调味罐
CN211270035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2546490U (zh) 一种自动开合茶水分离杯
CN214357339U (zh) 一种容器
CN214128262U (zh) 一种组装简单的水壶
CN210727420U (zh) 一种茶具
CN211175335U (zh) 一种密封圈及其构成的简易泡茶杯
CN212815714U (zh) 一种电热杯出水口结构
CN212089076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杯盖及水杯
CN216776634U (zh) 一种饮水杯盖
CN215226603U (zh) 一种新型可泡茶杯盖
CN213282522U (zh) 带滤锅的组合锅
CN110432729B (zh) 一种具有安全锁功能的触碰式杯盖
CN21254645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茶水分离杯
CN212307468U (zh) 可拆卸的杯盖和水杯
CN21961366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127969U (zh) 一种吸管水杯
CN213309264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655308U (zh) 一种具有吸嘴的保温水杯
CN216147883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