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2921U -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2921U
CN215682921U CN202122090798.1U CN202122090798U CN215682921U CN 215682921 U CN215682921 U CN 215682921U CN 202122090798 U CN202122090798 U CN 202122090798U CN 215682921 U CN215682921 U CN 215682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nnection structure
flexible connection
conformal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07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耀东
宋和平
刘学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wei Hengrun Tianj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wei Hengrun Tianj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wei Hengrun Tianj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wei Hengrun Tianj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07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2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2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2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该随形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连接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共同构成包络体,包络体具有能够容纳待装配零部件的腔体,并且弹性连接件在压缩状态时能够自动弹起。该随形软连接结构能够使车载非固定组件安装至由弹性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共同构成的包络体中,通过压缩弹性连接件压缩包络体,使该随形软连接结构的体积缩小,再将该随形软连接结构装配至整车结构,减少了该随形软连接结构与整车结构的干涉,降低了随形软连接结构的装配难度,使得车载非固定组件的装配难度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背景技术
在智能汽车领域,为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交互,通常需要额外增加传感器或者执行器等车载非固定组件,而为了满足这些车载非固定组件在姿态调整过程中的避让需求,通常需要设计更大的包络壳体将车载非固定组件包络起来,以便于使车载非固定组件具备充足的运动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
现有的包络壳体的体积通常较大,以满足包络壳体内部的车载非固定组件的使用需求。然而,由于整车结构中的零部件数量较多,导致包络壳体在装配至整车结构时的操作空间较小,装配时很容易与整车结构中的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使得包络壳体的装配难度增加,车载非固定组件的装配难度增加。
因此,如何在满足车载非固定组件的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车载非固定组件的装配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以便于在满足车载非固定组件的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车载非固定组件的装配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体;
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体;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共同构成包络体,所述包络体具有能够容纳待装配零部件的腔体,并且所述弹性连接件在压缩状态时能够自动弹起。
优选地,在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中,所述弹性连接件为随形波纹套,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均采用硬质材料制造。
优选地,在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中,还包括能够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中,所述支架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外侧壁的分体式支架,所述分体式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转动连接,所述分体式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卡接。
优选地,在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分体式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角度的接触限位部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卡住所述分体式支架的卡接部。
优选地,在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中,所述支架为一体式支架,所述一体式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转动连接,所述一体式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卡接。
优选地,在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中,所述支架为套筒伸缩式支架;
所述套筒伸缩式支架包括依次套接且滑动配合的套筒和位于所述套筒的内腔的弹簧,相邻的所述套筒之间通过按压式卡扣和卡孔的配合实现锁止。
优选地,在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中,所述支架为设置于所述包络体内部的剪式升降支架,所述剪式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剪臂、第二剪臂、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剪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剪臂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滑杆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滑杆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剪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剪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剪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剪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杆转动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中,所述剪式升降支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剪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并且所述限位块能够与所述第二滑块接触;
或者,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剪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并且所述限位块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块接触。
一种载运工具,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随形软连接结构时,由于弹性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共同构成包络体,包络体具有能够容纳待装配零部件的腔体,因此,将待装配零部件安装至包络体的腔体后,通过压缩弹性连接件能够压缩包络体的体积,将压缩状态的包络体装配至需求位置后,再使弹性连接件由压缩状态自动弹起至自由状态。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随形软连接结构能够使车载非固定组件安装至由弹性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共同构成的包络体中,通过压缩弹性连接件压缩包络体,使该随形软连接结构的体积缩小,再将该随形软连接结构装配至整车结构,减少了该随形软连接结构与整车结构的干涉,降低了随形软连接结构的装配难度,实现了在满足车载非固定组件的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车载非固定组件的装配难度的目的;并且,待该随形软连接结构装配至整车后,包络体能够在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自动弹起,使车载非固定组件在包络体内具有充足的运动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支架与第一支撑体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支架在随形软连接结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套筒伸缩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剪式升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为第一支撑体,101为接触限位部,102为卡接部,200为第二支撑体,300为弹性连接件,400为支架,500为分体式支架,501为第一卡扣,502为第二卡扣,600为一体式支架,700为套筒伸缩式支架,701为套筒,702为弹簧,800为剪式升降支架,801为第一剪臂,802为第二剪臂,803为第一滑杆,8031为第一滑块,804为第二滑杆,8041为第二滑块,805为限位块,ω1为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以便于在满足车载非固定组件的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车载非固定组件的装配难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100、第二支撑体200和弹性连接件300。
其中,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相对设置,弹性连接件300连接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弹性连接件300与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共同构成包络体,包络体具有能够容纳待装配零部件的腔体,并且所述弹性连接件300在压缩状态时能够自动弹起。其中,待装配零部件可以为汽车上的车载非固定组件,也可以是飞机上的机载非固定组件等。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随形软连接结构时,由于弹性连接件300与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共同构成包络体,包络体具有能够容纳待装配零部件的腔体。因此,将待装配零部件安装至包络体的腔体后,通过压缩弹性连接件300能够压缩包络体的体积,将压缩状态的包络体装配至需求位置后,再使弹性连接件300由压缩状态自动弹起至自由状态。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随形软连接结构能够使车载非固定组件安装至由弹性连接件300与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共同构成的包络体中,通过压缩弹性连接件300压缩包络体,使该随形软连接结构的体积缩小,再将该随形软连接结构装配至整车结构,减少了该随形软连接结构与整车结构的干涉,降低了随形软连接结构的装配难度,实现了在满足车载非固定组件的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车载非固定组件的装配难度的目的。并且,待该随形软连接结构装配至整车后,包络体能够在弹性连接件300的作用下自动弹起,使车载非固定组件在包络体内具有充足的运动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弹性连接件300可以是随形波纹套、弹性橡胶体或者胶体气囊等类型,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类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连接件300为随形波纹套。
并且,上述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均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造,也可以通过硬质材料制造,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材料类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均采用硬质材料制造,以便于通过硬质的第一支撑体100对弹性连接件300(如随形波纹套)的顶部进行周向支撑,通过硬质的第二支撑体200对随形波纹套的底部进行周向支撑,使形成的包络体腔体内具有待装配零部件的安装空间。
应当理解,可以将第一支撑体100设置为盖板,第二支撑体200设置为底座,还可以将第一支撑体100设置为底座,第二支撑体200设置为盖板,只要是能够与弹性连接件300共同构成能够容纳待装配零部件的腔体即可。优选地,本实用新实施例中将第一支撑体100设置为盖板,第二支撑体200设置为底座。
进一步地,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可以通过弹性连接件300自身的强度支撑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支架400支撑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只要是能够满足该随形软连接结构的力学性能要求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支撑体100与第二支撑体200之间设置支架400,不仅能够对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起到支撑作用,实现随形软连接结构由软质到硬质的变化,提高该随形软连接结构的强度,而且能够在该随形软连接结构在上述弹性连接件300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预定状态后,通过支架400将上述弹性连接件300锁止,限制弹性连接件300不再继续弹起,亦即实现对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锁止。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支架400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定,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装配应用场景适应性的选择支架400的结构形式,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四种支架400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支架400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支架400包括多个设置于弹性连接件300的外侧壁的分体式支架500,分体式支架500的一端(也称为分体式支架50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卡扣501与第一支撑体100转动连接,另一端(也称为分体式支架50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卡扣502与第二支撑体200卡接,以便于分体式支架500的第二端与第二卡扣502解除卡接关系时,将分体式支架500的第一端绕第一卡扣501转动至远离弹性连接件300的一侧,使得弹性连接件300能够被压缩。并且,在将待装配零部件安装至包络体后,同时弹性连接件300自动弹起后,通过分体式支架500的第二端与第二卡扣502的卡接,实现对该随形软连接结构的锁止。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体100上设置有能够限制分体式支架500在第一方向ω1上的转动角度的接触限位部101和能够通过第一卡扣501卡住分体式支架500的卡接部102,以便于通过接触限位部101与分体式支架500靠近第一支撑体100一侧的端面之间的接触限制分体式支架500在第一方向ω1上的转动角度,通过卡接部102与第一卡扣501的配合限制分体式支架500向远离第一支撑体100的一侧移动,防止分体式支架500与第一支撑体100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由第一支撑体100、第二支撑体200与弹性连接件300构成的包络体的截面形状和形状尺寸等参数不作具体限制,并且对上述分体式支架500的数量和具体分布形式等不作限定,只要是能够满足该随形软连接结构的力学性能要求的数量和分布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并且,上述分体式支架500由于宽度狭窄,通常需要多组安装、合理布置才能保证随形软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在一些装配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中,并非每个分体式支架500均能够成功的卡接。因此,为适应装配空间狭小的应用场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支架400的第二个实施例。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支架400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支架400为一体式支架600,一体式支架600较上述分体式支架500的卡接长度增大,并且一体式支架60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体100转动连接,一体式支架60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体200卡接,以便于在狭小的应用空间中,通过一体式支架600任意部位的卡接即可实现一体式支架600与第一支撑体100或者第二支撑体200的卡接。
更进一步地,若装配空间狭小导致支架400的两端均无法转动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架400的第三个实施例或者第四个实施例。
如图7所示,在支架400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支架400为套筒伸缩式支架700,当需要压缩弹性连接件300时,通过相邻套筒701的滑动使套筒伸缩式支架700压缩,当需要弹起弹性连接件300时,通过相邻套筒701的滑动使套筒伸缩式支架700伸长。
具体地,套筒伸缩式支架700包括依次套接且滑动配合的套筒701和位于套筒701的内腔的弹簧702。弹簧7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接触,相邻的套筒701之间通过按压式卡扣和卡孔的配合实现锁止,以便于在需要压缩该随形软连接结构时,按压第一支撑体100或者第二支撑体200,使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克服弹簧702的压缩力互相靠近,直至将该随形软连接结构压缩至能够避让整车结构内的其他零部件,再将该随形软连接结构安装至需求位置。待安装完毕后,通过弹簧702的压缩力推动第一支撑体100和第二支撑体200,使得该随形软连接结构自动弹起至预设状态后,再通过按压式卡扣和卡孔的配合将相邻套筒701锁止,限制套筒伸缩式支架700的继续弹起动作,亦即对该随形软连接结构进行锁止。其中,本文中的预设状态应能够使待装配零部件在包络体内具有充足的运动空间。
如图8所示,在支架400的第四个实施例中,支架400为设置于包络体内部的剪式升降支架800。剪式升降支架800包括第一剪臂801、第二剪臂802、第一滑杆803和第二滑杆804。第一剪臂801的中部和第二剪臂802的中部铰接,第一滑杆803的轴线和第二滑杆804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滑杆803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8031,第二滑杆804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8041。第一剪臂801的第一端与第一滑杆803转动连接,第一剪臂801的第二端与第二滑块8041转动连接,第二剪臂802的第一端与第一滑块8031转动连接,第二剪臂80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杆804转动连接,以便于在随形软连接结构需要压缩时,按压第一支撑体100或者第二支撑体200,使得第一滑块8031带动第二剪臂802的第一端向远离第一剪臂801的第一端移动,第二滑块8041带动第一剪臂801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剪臂802的第二端移动,实现剪式升降支架800的下降,便于顺利压缩该随形软连接结构。在随形软连接结构需要弹起时,使第一滑块8031带动第二剪臂802的第一端向靠近第一剪臂801的第一端移动,第二滑块8041带动第一剪臂801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二剪臂802的第二端移动,实现剪式升降支架800的升起,以便于带动该随形软连接结构弹起至预设状态。
进一步地,剪式升降支架800还包括限位块805,限位块805设置于第二滑杆804上且位于第二剪臂80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块8041之间,并且限位块805能够与第二滑块8041接触,以便于通过限位块805与第二滑块8041的接触限制剪式升降支架800的升起高度,使该随形软连接结构在弹起至预设状态时能够保持在预设状态。
或者,限位块805设置于第一滑杆803上且位于第一剪臂801的第一端与第一滑块8031之间,并且限位块805能够与第一滑块8031接触,以便于通过限位块805与第一滑块8031的接触限制剪式升降支架800的升起高度,使该随形软连接结构在弹起至预设状态时能够保持在预设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可以仅包括分体式支架500、一体式支架600、套筒伸缩式支架700或者剪式升降支架800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根据装配应用场景适应性的对上述分体式支架500、一体式支架600、套筒伸缩式支架700或者剪式升降支架800中的任意几个进行组合使用,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设置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载运工具,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因此兼顾了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当理解,上述载运工具可以是飞机、轮船或者智能汽车等类型,只要是应用了上述随形软连接结构的载运工具类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设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体;
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体;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共同构成包络体,所述包络体具有能够容纳待装配零部件的腔体,并且所述弹性连接件在压缩状态时能够自动弹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随形波纹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外侧壁的分体式支架,所述分体式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转动连接,所述分体式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分体式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角度的接触限位部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卡住所述分体式支架的卡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式支架,所述一体式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转动连接,所述一体式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套筒伸缩式支架;
所述套筒伸缩式支架包括依次套接且滑动配合的套筒和位于所述套筒的内腔的弹簧,相邻的所述套筒之间通过按压式卡扣和卡孔的配合实现锁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设置于所述包络体内部的剪式升降支架,所述剪式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剪臂、第二剪臂、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剪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剪臂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滑杆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滑杆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剪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剪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剪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剪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杆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式升降支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剪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并且所述限位块能够与所述第二滑块接触;
或者,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剪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并且所述限位块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块接触。
10.一种载运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随形软连接结构。
CN202122090798.1U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Active CN215682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0798.1U CN21568292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0798.1U CN21568292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2921U true CN215682921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0798.1U Active CN21568292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2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1501B2 (en) Vehicle roof mount antenna
US9473607B2 (en) Mobile phone holder for vehicle
CA1209181A (en) Folding foot step
US5350190A (en) Air bag assembly mount including snap-fit horn attachment
US5288242A (en) Ring lock connector
JPH01502770A (ja) ばね構体
JPS6112598A (ja) パンタグラフ式ジヤツキ
US9819377B1 (en) Cell phone holder
CN110925541B (zh) 一种具有自动锁紧功能的车载手机架
CN215682921U (zh) 一种随形软连接结构和载运工具
CN205000799U (zh) 家具铰链的保护装置
EP2048751A2 (en) Buffer, adapter, and connecting device for attaching the same buffer or adapter
US4629247A (en) Infant's chair
CN109455119B (zh) 用于将儿童安全座椅附连于车辆座椅的折叠锚固器支架
US11801712B2 (en) Caster swivel restriction structure
CN106741838A (zh) 快折机构及无人机
CN202911657U (zh) 车载仪器夹
CN214396608U (zh) 车载头枕支架
CN203854531U (zh)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装置及汽车
CN221272910U (zh) 一种副气囊盒体结构及汽车
CN211065335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箱包的箱体
CN210416962U (zh) 一种折叠式无人机缓冲起落架
CN112895928B (zh) 一种柔性连接结构及底盘充电机构
CN109835237A (zh) 一种杯托结构
CN219119694U (zh) 一种弹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601, Building 4, Jingwei Hengrun R&D Center, No. 2, Huixiang Road, Zhangjiawo Town,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300380

Patentee after: Jingwei Hengrun (Tianj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8, No.9 Fengze Road, automobile industrial zone,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Zhangjiawo Industrial Zone), 300380

Patentee before: Jingwei Hengrun (Tianj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