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1327U - 电控柜 - Google Patents

电控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1327U
CN215681327U CN202121311376.6U CN202121311376U CN215681327U CN 215681327 U CN215681327 U CN 215681327U CN 202121311376 U CN202121311376 U CN 202121311376U CN 215681327 U CN215681327 U CN 215681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control cabinet
wire
slot
ca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13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标平
彭中业
李坡
杨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Kaixuan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Kaixuan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Kaixuan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Kaixuan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13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1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1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1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控柜,其中包含柜体、安装板、电气元件;安装板设置于柜体内并设置有线槽,线槽包含分别设置于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正面线槽和背面线槽,正面线槽和背面线槽通过开孔连通;电气元件设置于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并具有线缆;正面的线缆沿正面线槽布置,经由开孔延伸至背面线槽,并由柜体的背面引出;背面的线缆沿背面线槽布置,并由柜体的背面引出。据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布线方式,能够使电控柜的正面不被看到引入的线缆,外观规整美观。再者,本实用新型能够省去线缆的固定件,成本大幅降低,缩短安装时间。

Description

电控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柜。
背景技术
现有电控柜的线缆引出接口都是布置在安装底板正面的下底板上。由于往外引出的线缆数量较多,很不美观。为了改善外观,需要利用专用装置固定线缆,从而增加了成本。虽然有固定装置的辅助,但还是很难扎得很规整,而且耗时费力。另外,部分线缆是不需要经过端子排,比如已预制好的编码器的线缆,大功率的动力线。这些线缆在厂内调试时安装好,和其他线缆混在一起通过引线接口引到外围器件上。在调试期间往往需要增加控制线路,这些后期布置的控制线路覆盖在这些不需引致端子排的线缆上。到调试完毕出厂时,有时需要拆除所有外引线缆(包括这些不需引致端子排的线缆),到客户现场再重新安装。此时发现由于其他线路的覆盖,从线槽内取下来非常麻烦,需要把这些线缆逐根绕过覆盖的控制线,一旦操作失误就会将预制好的接头上的线缆扯断。综合上述,传统的电控柜布线方式存在不美观、费用高、耗时费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外观规整美观、成本较低、安装时间较短的电控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控柜,其中,包含柜体、安装板、电气元件;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柜体内并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包含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正面线槽和背面线槽,所述正面线槽和所述背面线槽通过开孔连通;所述电气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并具有线缆;其中,正面的所述线缆沿所述正面线槽布置,经由所述开孔延伸至所述背面线槽,并由所述柜体的背面引出;其中,背面的所述线缆沿所述背面线槽布置,并由所述柜体的背面引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开孔的孔壁处设置有保护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电气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的中部和背面的中部,所述正面线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的周缘,所述背面线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的周缘,以使所述正面线槽和所述背面线槽环绕所述电气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线槽的位于所述安装板底部的槽部设置的所述开孔的数量,多于所述线槽的位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槽部设置的所述开孔的数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电气元件包含强电端子排以及弱电端子排;其中,所述强电端子排和所述弱电端子排的线缆分别沿所述安装板两侧的所述线槽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电气元件的所述线缆沿距离该电气元件最近的所述线槽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线槽可拆装地设置有线槽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电气元件包含端子排,所述端子排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部或者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电控柜还包含接地铜排;所述接地铜排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背面;其中,正面的需接地的所述线缆沿所述正面线槽布置,经由所述开孔延伸至所述背面线槽,并连接至所述接地铜排;其中,背面的需接地的所述线缆沿所述背面线槽布置,并连接至所述接地铜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电控柜还包含柜门;所述柜门设置于所述柜体的正面和/或背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包含柜体、安装板、电气元件。安装板设置于柜体内并设置有线槽,线槽包含分别设置于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正面线槽和背面线槽,正面线槽和背面线槽通过开孔连通。电气元件设置于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并具有线缆。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正面的线缆沿正面线槽布置,经由开孔延伸至背面线槽,并由柜体的背面引出,同时能够将背面的线缆沿背面线槽布置,并由柜体的背面引出。据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布线方式,能够使电控柜的正面不被看到引入的线缆,外观规整美观。再者,本实用新型能够省去线缆的固定件,成本大幅降低,缩短安装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控柜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示出的电控柜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示出的电控柜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示出的电控柜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柜体;
110.底座;
120.出线接口;
200.安装板;
201.正面;
202.背面;
210.正面线槽;
220.背面线槽;
230.开孔;
240.折边结构;
300.电气元件;
310.强电端子排;
320.弱电端子排;
330.强电器件;
340.弱电器件;
350.电机保护开关;
400.接地铜排;
510.正面柜门;
520.背面柜门。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的正视图,具体示出了电控柜的透过柜体100正面的结构。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是以通用电控柜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专用电控柜或其他领域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包含柜体100、安装板200、电气元件300。配合参阅图2至图4,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控柜的后视图,具体示出了电控柜的透过柜体100背面的结构;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控柜的侧视图,具体示出了电控柜的透过柜体100侧面的结构;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控柜的俯视图,具体示出了电控柜的透过柜体100顶面的结构。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安装板200设置于该柜体100内,安装板200上设置有线槽。该线槽包含正面线槽210和背面线槽220,该正面线槽210设置于安装板200的正面201,该背面线槽220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00的背面202。其中,正面线槽210和背面线槽220通过开孔230连通。该电气元件300设置于安装板200的正面201和背面,且电气元件300具有线缆。在此基础上,正面的线缆沿正面线槽210布置,经由开孔230延伸至背面线槽220,并由柜体100的背面引出。再者,背面的线缆沿背面线槽220布置,并由柜体100的背面引出。据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布线方式,能够使电控柜的正面不被看到引入的线缆,外观规整美观。再者,本实用新型能够省去线缆的固定件,成本大幅降低,缩短安装时间。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柜体100可以设置在一底座110上。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孔230可以采用矩形孔的结构设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孔230亦可采用电缆锁紧头的结构设计,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孔230的孔壁处可以设置有保护圈。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保护圈为穿过开孔230的线缆提供保护,避免线缆磨损短路。
进一步地,基于开孔230设置有保护圈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圈可以为胶圈。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保证安装板200的开孔230与线缆的绝缘效果,提升电控柜的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元件300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的中部,即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的正面201的中部和背面的中部。在此基础上,线槽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的周缘,即正面线槽210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的正面201的周缘,背面线槽220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的背面202的周缘,以使正面线槽210和背面线槽220环绕电气元件300。需说明的是,上述线槽设置在安装板200的周缘,并不限于线槽设置在安装板200周缘的一周,亦可为一周的一部分。另外,正面线槽210和背面线槽220的设置位置亦可不相同,例如,正面线槽210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正面201的周缘的一周,背面线槽220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背面202的周缘的四分之三周,例如不设置在安装板200背面202的周缘的顶部,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线槽设置于安装板200的周缘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槽的位于安装板200底部的槽部设置的开孔230的数量,可以多于线槽的位于安装板200两侧的槽部设置的开孔230的数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线槽设置于安装板200的周缘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元件300可以包含强电端子排310以及弱电端子排320。在此基础上,强电端子排310和弱电端子排320的线缆可以分别沿安装板200两侧的线槽布置。换言之,安装板200一侧的线槽用于供强电端子排310的线缆布置,则该侧线槽设置的开孔230即为强电孔,安装板200另一侧的线槽用于供弱电端子排320的线缆布置,则该侧线槽设置的开孔230即为弱电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安装板200两侧的开孔230,可以用于将不需接到端子排的外引线缆就近通过而引到出线接口120,将不需接到端子排的线缆与控制线路尽快分离,最大幅度地减少因后期布线覆盖这些线缆,也减少了电磁干扰。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任一电气元件300的线缆可以沿距离该电气元件300最近的线槽布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槽可拆装地设置有线槽盖。据此,从电控柜正面观察,不会看到任何线缆的接入和引出,保证整个电控柜的整洁美观。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元件300包含端子排(例如强电端子排310和弱电端子排320)。在此基础上,端子排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的下部。位于端子排下方(即安装板200周缘的底部)的过线孔主要用于将连接端子排的线缆通过开孔230转到安装板200的背面202,然后通过柜体100背面的出线接口120引到柜体100外部。例如,进行安装板200布线时,可以将一侧(例如图1的左侧)确定为动力线槽(强电线槽),另一侧确定为弱电线槽。控制回路的线路可以根据电压布置于相应的线槽,不需接端子排的线缆也可以根据其工作电压确定沿强电线槽还是弱电线槽布置,据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线路的电磁干扰。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端子排亦可设置于安装板200的上部,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另外,对于不需接入端子排的线缆,可以通过就近的开孔230绕到安装板200背面202的线槽,据此,即使安装底板正面的线槽上增加控制线路也不会对这些线缆造成大面积的覆盖,方便后期拆卸,大幅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工成本。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200的周缘可以设置有折边结构240。在此基础上,当线槽设置于安装板200的周缘时,线槽可以位于折边结构240的内侧。据此,安装板200可以通过折边结构240连接于柜体100的内壁。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还可以包含接地铜排400。具体而言,该接地铜排400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00的背面202,例如靠近弱电桥架附近及下部线槽附近。接地铜排400的长度可以根据电气元件300接地密集度来确定。需要接地的电气元件300可以通过最近的开孔230以最短的距离接地。接地铜排400安装在安装板200的背面202的设计,一方面是可以腾出空间留给其他电气元件300布置,另一方面是保证电控柜的前面没有接线的凌乱,使得电控柜外观整齐划一。在此基础上,正面的需接地的线缆沿正面线槽210布置,经由开孔230延伸至背面线槽220,并连接至接地铜排400。再者,背面的需接地的线缆沿背面线槽220布置,并连接至接地铜排400。
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还可以包含柜门。具体而言,该柜门可以是设置于柜体100正面的正面柜门510和/或设置于柜体100背面的背面柜门520。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元件300除通过上述的强电端子排310和弱电端子排320接线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无需连接端子排的元件,例如强电器件330(例如220V、380V)、弱电器件340(例如24V)、电机保护开关350等,这些电气元件300的线缆可以直接通过最近的开孔230和/或以强电弱点区分的两侧开孔230,绕至安装板200的背面202。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控柜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电控柜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控柜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包含柜体、安装板、电气元件。安装板设置于柜体内并设置有线槽,线槽包含分别设置于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正面线槽和背面线槽,正面线槽和背面线槽通过开孔连通。电气元件设置于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并具有线缆。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正面的线缆沿正面线槽布置,经由开孔延伸至背面线槽,并由柜体的背面引出,同时能够将背面的线缆沿背面线槽布置,并由柜体的背面引出。据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布线方式,能够使电控柜的正面不被看到引入的线缆,外观规整美观。再者,本实用新型能够省去线缆的固定件,成本大幅降低,缩短安装时间。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柜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0)

1.一种电控柜,其特征在于,包含:
柜体;
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柜体内并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包含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正面线槽和背面线槽,所述正面线槽和所述背面线槽通过开孔连通;
电气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并具有线缆;
其中,正面的所述线缆沿所述正面线槽布置,经由所述开孔延伸至所述背面线槽,并由所述柜体的背面引出;
其中,背面的所述线缆沿所述背面线槽布置,并由所述柜体的背面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孔壁处设置有保护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的中部和背面的中部,所述正面线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的周缘,所述背面线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的周缘,以使所述正面线槽和所述背面线槽环绕所述电气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的位于所述安装板底部的槽部设置的所述开孔的数量,多于所述线槽的位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槽部设置的所述开孔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包含强电端子排以及弱电端子排;其中,所述强电端子排和所述弱电端子排的线缆分别沿所述安装板两侧的所述线槽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电气元件的所述线缆沿距离该电气元件最近的所述线槽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可拆装地设置有线槽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包含端子排,所述端子排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部或者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还包含:
接地铜排,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背面;
其中,正面的需接地的所述线缆沿所述正面线槽布置,经由所述开孔延伸至所述背面线槽,并连接至所述接地铜排;
其中,背面的需接地的所述线缆沿所述背面线槽布置,并连接至所述接地铜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还包含:
柜门,设置于所述柜体的正面和/或背面。
CN202121311376.6U 2021-06-11 2021-06-11 电控柜 Active CN215681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1376.6U CN215681327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控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1376.6U CN215681327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控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1327U true CN215681327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1376.6U Active CN215681327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控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1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81327U (zh) 电控柜
CN205027796U (zh) 一种电表箱箱体
CN216672457U (zh) 控制台强弱电分离走线结构及控制台
CN203617549U (zh) 分路转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插入式分电箱
CN206422404U (zh) 一种配电设备
CN211126461U (zh) 一种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双系统配电盘
CN212182904U (zh) 一种家用智能设备控制箱
CN210923843U (zh) 一种电力监测装置
CN211017924U (zh) 一种带有防静电结构的高低压开关箱
CN207530380U (zh) 一种方便线缆安装的直流负荷端子箱
CN207339178U (zh) 一体化配电箱
CN205753276U (zh) 一种弱电箱
CN215119648U (zh) 一种电源柜
CN106684622B (zh) 一种具有一体式连体插套的多位固定式插座
CN202307725U (zh) 一种新型断路器及其断路器组件
CN203150947U (zh) 终端配电箱
CN204680932U (zh) 一种顶部进出线的低压设备柜
CN215645455U (zh) 一种变电柜用排线结构
CN204947115U (zh) 变频器及端子座
CN210381669U (zh) 布线装置及控制柜
CN211428678U (zh) 一种具有恒压源接地功能的防电位差滤波电力设备箱
CN211719965U (zh) 一种用于切割机的电柜集成一体外罩及切割机
CN211208941U (zh) 一种便于排线的高低压变电柜
CN211151406U (zh) 一种综合布线箱穿线槽
CN212849556U (zh) 一种室外防水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