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1194U -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1194U
CN215681194U CN202121816943.3U CN202121816943U CN215681194U CN 215681194 U CN215681194 U CN 215681194U CN 202121816943 U CN202121816943 U CN 202121816943U CN 215681194 U CN215681194 U CN 215681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ssembly
limiting
modul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169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克辉
朱鹏举
吴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Automation Jiang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Automation Jiang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Automation Jiangsu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Automation Jiangsu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169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1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1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1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穿线装置,属于线束加工技术领域。所述端子穿线装置包括托板模组、限位模组、用于驱动端子绕端子中心线旋转的旋转模组及进给模组,托板模组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限位承载子线束的第一托板组件,还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及端子径向限位承载端子的第二托板组件,第一托板组件和第二托板组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限位模组包括用于沿径向限位子线束的第一限位组件和用于沿径向限位线芯的第二限位组件,线芯伸出于第二限位组件;旋转模组固定设置于进给模组上,进给模组能够带动旋转模组沿第一方向移动,且进给模组能够推拉第二托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穿线装置,简化了机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包括若干子线束,子线束内设置有线芯,在线束连接工艺中,子线束插入端子时,需剥去子线束外部的一段绝缘皮露出一段线芯,将露出的线芯穿插在端子中,以满足连接条件。
由于线芯为柔体,在穿插进入端子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线芯的柔性而导致弯曲或者枪刺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将线芯插入端子前增加了一个对线芯的扭线动作,将线芯扭成一股,增加线芯强度。然而,扭线作业不方便,使用自动化装置进行扭线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穿线装置,简化机构,降低成本,提高良品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用于线芯插接于端子,包括:
托板模组,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限位承载子线束的第一托板组件,还包括用沿所述第一方向及端子径向限位承载所述端子的第二托板组件,所述第一托板组件和所述第二托板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限位模组,包括用于沿径向限位所述子线束的第一限位组件和用于沿径向限位所述线芯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线芯伸出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
旋转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端子绕所述端子中心线旋转;
进给模组,所述旋转模组固定设置于所述进给模组上,所述进给模组能够带动旋转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进给模组能够推拉所述第二托板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托板组件包括:
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组件滑动连接;
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托板上,线束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承载于所述限位块上;
分线块,设置于所述托板上,所述分线块沿第二方向并排设有若干通槽,若干所述子线束能够分别容置于所述分线块的若干通槽内,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托板组件包括:
连接板,与所述托板滑动连接;
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托板的一端,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通槽,若干所述端子能够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卡接于所述端板的若干通槽内,且所述端板的通槽与所述分线块的通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旋转模组包括安装于所述进给模组的安装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的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以及绕设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的皮带,所述皮带抵靠于所述端子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旋转模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的若干导向轮,所述皮带绕设于若干所述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皮带抵靠所述端子。
可选地,所述进给模组包括:
驱动机构;
固定架,所述旋转模组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固定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支承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支承组件能够推拉所述第二托板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支承组件包括:
支承架,与所述旋转模组沿第三方向设置于所述端子两侧,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承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分别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二托板组件的两侧;
驱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支承架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支承架上设置有两排滚轮组,每排所述滚轮组包括若干个滚轮组,每个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轮子,两个所述轮子形成所述支承架的通槽,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支承架的通槽,第一排若干所述滚轮组与第二排若干所述滚轮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上夹爪、与所述第一上夹爪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下夹爪、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夹爪的第一上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一下夹爪的第一下驱动组件,所述第一上夹爪和所述第一下夹爪能够朝向或背离彼此移动,所述第一上夹爪和所述第一下夹爪能够限制所述子线束径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上夹爪、与所述第二上夹爪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下夹爪、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夹爪的第二上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夹爪的第二下驱动组件,所述第二上夹爪和所述第二下夹爪能够朝向或背离彼此移动,所述第二上夹爪和所述第二下夹爪能够限制所述线芯径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端子穿线装置,穿线时,首先将子线束和端子设置在托板模组上,并且由限位模组对子线束和线芯进行限位,使子线束、端子和线芯相对位置稳定;之后,进给模组带动旋转模组沿第一方向移动,并推动第二托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第二托板组件带动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旋转模组随之移动的同时带动端子旋转,即端子旋转的同时朝向线芯移动,实现了端子旋转进线,减小了送线阻力,保证线芯顺利穿插入端子中,提高了端子穿线的良品率;端子进线前无需线芯扭线作业,简化了工序和结构,降低了成本。
通过设置限位模组和托板模组,保证了线芯和端子在径向和轴向的限位,使线芯和端子在轴向及径向相对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进线精度,进一步提高了端子穿线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端子穿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托盘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旋转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端子穿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线束;101、子线束;102、线芯;200、端子;201、凹槽;
1、托板模组;11、第一托板组件;111、托板;112、限位块;113、分线块;12、第二托板组件;121、连接板;122、端板;
2、限位模组;21、第一限位组件;211、第一上夹爪;212、第一下夹爪;213、第一上驱动组件;214、第一下驱动组件;2141、驱动气缸;2142、驱动板;21421、导向槽;2143、导向轴;22、第二限位组件;221、第二上夹爪;222、第二下夹爪;223、第二上驱动组件;224、第二下驱动组件;
3、旋转模组;31、安装板;32、主动带轮;33、从动带轮;34、导向轮;35、旋转电机;36、升降气缸;37、皮带;
4、进给模组;41、驱动机构;42、固定架;43、支承组件;431、支承架;4311、立板;432、驱动件;433、轮子;
5、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线束100可能包括一个子线束101或若干子线束101,子线束101外部包覆有绝缘皮,当线束100与端子200连接时,需要先剥去子线束101外部的绝缘皮露出一端线芯102,使线芯102与端子200连接。由于线芯102为柔体,在穿插进入端子200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线芯102的柔性而导致弯曲或者枪刺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将线芯102插入端子200前增加了一个对线芯102的扭线动作,将线芯102扭成一股,以增加线芯102强度。然而,扭线作业不方便,使用自动化装置进行扭线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良品率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线芯102插接于端子200的端子穿线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托板模组1、限位模组2、旋转模组3和进给模组4;具体地,托板模组1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限位承载子线束101的第一托板组件11,托板模组1还包括用沿第一方向及端子200径向限位承载端子200的第二托板组件12,第一托板组件11和第二托板组件12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限位模组2包括用于沿径向限位子线束101的第一限位组件21和用于沿径向限位线芯102的第二限位组件22,线芯102伸出于第二限位组件22;旋转模组3用于驱动端子200绕端子200中心线旋转;旋转模组3固定设置于进给模组4上,进给模组4能够带动旋转模组3沿第一方向移动,且进给模组4能够推拉第二托板组件12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x向,第二方向为y向,第三方向为z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穿线时,首先将子线束101和端子200设置在托板模组1上,并且由限位模组2对子线束101和线芯102进行限位,使子线束101、端子200和线芯102相对位置稳定;之后,进给模组4带动旋转模组3沿第一方向移动,并推动第二托板组件12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第二托板组件12带动端子200沿第一方向移动,旋转模组3随之移动的同时带动端子200旋转,即端子200旋转的同时朝向线芯102移动,实现了端子200旋转进线,减小了送线阻力,保证线芯102顺利穿插入端子200中,提高了端子200穿线的良品率;端子200进线前无需线芯102扭线作业,简化了工序和结构,降低了成本。通过设置限位模组2和托板模组1,保证了线芯102和端子200在径向和轴向的限位,使线芯102和端子200在轴向及径向相对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进线精度,进一步提高了端子200穿线的良品率。
本实施例中,端子穿线装置还包括架体5,托板模组1、限位模组2、旋转模组3和进给模组4均固定于架体5上,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中,线束100上设置有多个子线束101,多个子线束101上分别穿设于不同的端子200内。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托板组件11包括托板111、限位块112和分线块113,其中,托板111与第二托板组件12滑动连接;限位块112设置于托板111上,线束100能够沿第一方向限位承载于限位块112上;分线块113设置于托板111上,分线块113沿第二方向并排设有若干通槽,若干子线束101能够分别容置于分线块113的若干通槽内。托板111能够支承第二托板组件12、限位块112和分线块113,而限位块112用于支承和限位线束100,防止线束100沿第一方向移动,分线块113能够支承和分隔子线束101,且能使不同的子线束101沿第二方向限位,防止穿线时,不同子线束101相互干扰,提高穿线质量。本实施例中,线束100沿周向设置有凸台,限位块112上设置有卡接槽,凸台能够卡接于卡接槽上,以限制线束100沿第一方向及线束100的长度方向移位,从而限制了子线束101和线芯102沿第一方向移位,提高了穿线准确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托板组件12包括连接板121和端板122,具体地,连接板121与托板111滑动连接;端板122设置于连接板121背离托板111的一端,端板122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通槽,若干端子200能够分别沿第一方向卡接于端板122的若干通槽内,且端板122的通槽与分线块113的通槽沿第一方向一一对应,限制了端子200沿轴向和径向的位移;通过端板122支承端子200,且通过通槽使各个端子200相分隔,防止穿线时相互干扰,提高了穿线质量;连接板121滑动连接于托板111,从而能够实现端子200与线芯102之间的相对滑动,以便于后续穿线。具体地,端子200沿周向开设有凹槽201,凹槽201的槽壁卡接于端板122的两侧面,以限制端子200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其稳定安装于端板122上并随端板122移动。本实施例中,托板111上固定连接有导轨,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连接板121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导轨,实现了连接板121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托板111。
上述结构同样适用于线束100上只有一个子线束101的情况。当线束100上只有一个子线束101时,子线束101容置于分线块113的其中一个通槽内,端子200容置于端板122的其中一个通槽内,分线块113上的通槽可以任意选择,保证使端子200与子线束101相对应即可,以使子线束101与端子200穿线更可靠,具体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组件21包括第一上夹爪211、与第一上夹爪211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下夹爪212、用于驱动第一上夹爪211的第一上驱动组件213和用于驱动第一下夹爪212的第一下驱动组件214,第一上夹爪211和第一下夹爪212能够朝向或背离彼此移动,第一上夹爪211和第一下夹爪212能够限制子线束101径向移动。第一上驱动组件213和第一下驱动组件214分别驱动第一上夹爪211和第一下夹爪212朝向彼此移动时,能够夹紧电芯,以防止线芯102移动;具体地,第一上夹爪211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若干上V型槽,第一下夹爪212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若干下V型槽,若干上V型槽与若干下V型槽一一对应设置,上V型槽和下V型槽能够限制子线束101沿径向移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上夹爪211和第一下夹爪212上还可以设置U型槽等结构,以限制子线束101径向移动,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上驱动组件213和第一下驱动组件214分别为气缸。具体地,第一上驱动组件213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固定于架体5上,其活塞杆沿第三方向伸缩,从而带动第一上夹爪211沿第三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一下驱动组件214为驱动气缸2141,第驱动气缸2141固定于架体5上,其活塞杆沿第二方向伸缩,活塞杆的末端安装有导向轴2143,驱动板2142连接于第一下夹爪212,驱动板2142上开设有倾斜的导向槽21421,导向轴2143与导向槽21421滑动连接,活塞杆伸缩时带动驱动板214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下夹爪212移动。
具体地,当线束100的子线束101分别为电源线和信号线时,由于电源线的外径大于信号线外径尺寸,可以相应地改变上V型槽和下V型槽的尺寸。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组件22包括第二上夹爪221、与第二上夹爪221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下夹爪222、用于驱动第二上夹爪221的第二上驱动组件223和用于驱动第二下夹爪222的第二下驱动组件224,第二上夹爪221和第二下夹爪222朝向或背离彼此移动,第二上夹爪221和第二下夹爪222能够限制线芯102径向移动。第二上驱动组件223和第二下驱动组件224分别驱动第二上夹爪221和第二下夹爪222朝向彼此移动时,能够夹紧线芯102,以防止线芯102移动;具体地,第二上夹爪221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若干上V型槽,第二下夹爪222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若干下V型槽,若干上V型槽与若干下V型槽一一对应设置,上V型槽和下V型槽能够限制线芯102沿径向移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上夹爪221和第二下夹爪222上还可以设置U型槽等结构,以限制线芯102径向移动,不作限定。具体地,第二上驱动组件223和第二下驱动组件224分别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沿第三方向伸缩,从而带动第二上夹爪221和第二下夹爪222沿第三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下驱动组件224的气缸设置于架体5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以减少端子穿线装置在第三方向所占用的空间。
具体地,当线束100的子线束101分别为电源线和信号线时,由于电源线的外径大于信号线外径尺寸,可以相应地改变上V型槽和下V型槽的尺寸。进一步具体地,如图4所示,包括两组第二限位组件22,一组第二限位组件22用于电源线的线芯102限位,另一组第二限位组件22用于信号线的线芯102限位,两组第二限位组件22可根据线芯102的实际外径大小等不同分别对应设置,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图5所示,旋转模组3包括安装于进给模组4的安装板31、转动连接于安装板31上的主动带轮32、从动带轮33以及绕设于主动带轮32和从动带轮33的皮带37,皮带37抵靠于端子200的外周,皮带37传动时,带动端子200转动,由于端子200通过第二托板组件12径向限位,从而使端子200沿其自身中心线旋转;本实施例中,端子200在端板122的通槽内转动。本实施例中,主动带轮32通过旋转电机35驱动,旋转电机35固定于安装板31上。进一步具体地,安装板31安装于升降气缸36上,升降气缸36能够带动安装板31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主动带轮32、从动带轮33及皮带37上下移动,当将取放端子200时,升降气缸36驱动安装板31上升,以便于操作。
具体地,如图5所示,旋转模组3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板31上的若干导向轮34,皮带37绕设于若干导向轮34,导向轮34通过皮带37抵靠端子200,当有多个端子200时,能够使皮带37抵靠在每一个端子200上,提高了端子200旋转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端子200的外周设置有同一水平面上,导向轮34使其中一段皮带37呈水平设置。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进给模组4包括驱动机构41、固定架42和支承组件43,具体地,旋转模组3设置于固定架42上,驱动机构41能够驱动固定架42沿第一方向移动;支承组件43设置于固定架42上,支承组件43能够推拉第二托板组件12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端子200朝向线芯102移动,以实现穿线。具体地,驱动机构41包括丝杠螺母副和用于驱动丝杆的伺服电机,固定架42安装于丝杠螺母上,丝杠沿第一方向设置,伺服电机驱动时带动固定架42沿丝杠的轴线方向移动。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支承组件43包括支承架431和驱动件432,其中,支承架431与旋转模组3沿第三方向设置于端子200两侧,支承架431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两个立板4311,两个立板4311分别能够抵靠于第二托板组件12的两侧;驱动件432固定设置于固定架42上,驱动件432能够驱动支承架431沿第三方向滑动,具体地,当在第二托板组件12上放置端子200,或从第二托板组件12上取下已经穿线的端子200时,驱动件432驱动支承架431背离旋转模组3移动,以便于第二取放端子200。
当处于穿线过程中时,驱动件432驱动支承架431朝向旋转模组3移动,使支承架431用于辅助支承端子200。且驱动机构41朝向电芯102方向驱动时,支承组件43随之向电芯102方向移动,两个立板4311同时移动,背离电芯102的立板4311推动第二托板组件12朝向电芯102方向移动,从而使端子200朝向电芯102方向移动,以进行穿线;当穿线完成后,进入下一次穿线动作前,驱动机构41复位,驱动机构41向背离第一托板组件11一侧移动,带动支承组件43移动,从而能够使支承架431移动,朝向第一托板组件11一侧的立板4311推动第二托板组件12移动,从而使第二托板组件12复位,以便进入下一次穿线。本实施例中,两个立板4311设置于端板122的两侧,立板4311推动端板122时,端板122带动连接板121同时移动,连接板121与托板111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一托板组件11上的电芯102固定,端板122上的端子200朝向电芯102移动,从而实现穿线。
可选地,支承架431上设置有两排滚轮组,每排滚轮组包括若干个滚轮组,一个滚轮组包括两个轮子433,两个轮子433形成支承架431的通槽,端子200设置于支承架431的通槽,第一排若干滚轮组与第二排若干滚轮组沿第一方向一一对应,支承架431上的通槽与端板122上的通槽一一对应设置,支承架431上的通槽用于辅助支承端子200,端子200转动时能够带动轮子433滚动,减小端子200旋转时的阻力。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端子穿线装置,用于线芯(102)插接于端子(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板模组(1),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限位承载子线束(101)的第一托板组件(11),还包括用沿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端子(200)径向限位承载所述端子(200)的第二托板组件(12),所述第一托板组件(11)和所述第二托板组件(12)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限位模组(2),包括用于沿径向限位所述子线束(101)的第一限位组件(21)和用于沿径向限位所述线芯(102)的第二限位组件(22),所述线芯(102)伸出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22);
旋转模组(3),用于驱动所述端子(200)绕所述端子(200)中心线旋转;
进给模组(4),所述旋转模组(3)固定设置于所述进给模组(4)上,所述进给模组(4)能够带动旋转模组(3)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进给模组(4)能够推拉所述第二托板组件(1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组件(11)包括:
托板(111),与所述第二托板组件(12)滑动连接;
限位块(112),设置于所述托板(111)上,线束(100)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承载于所述限位块(112)上;
分线块(113),设置于所述托板(111)上,所述分线块(113)沿第二方向并排设有若干通槽,若干所述子线束(101)能够分别容置于所述分线块(113)的若干通槽内,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板组件(12)包括:
连接板(121),与所述托板(111)滑动连接;
端板(122),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21)背离所述托板(111)的一端,所述端板(122)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通槽,若干所述端子(200)能够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卡接于所述端板(122)的若干通槽内,且所述端板(122)的通槽与所述分线块(113)的通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模组(3)包括安装于所述进给模组(4)的安装板(3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1)上的主动带轮(32)、从动带轮(33)以及绕设于所述主动带轮(32)和所述从动带轮(33)的皮带(37),所述皮带(37)抵靠于所述端子(200)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模组(3)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1)上的若干导向轮(34),所述皮带(37)绕设于若干所述导向轮(34),所述导向轮(34)通过所述皮带(37)抵靠所述端子(2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模组(4)包括:
驱动机构(41);
固定架(42),所述旋转模组(3)设置于所述固定架(42)上,所述驱动机构(41)能够驱动所述固定架(4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支承组件(43),设置于所述固定架(42)上,所述支承组件(43)能够推拉所述第二托板组件(1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43)包括:
支承架(431),与所述旋转模组(3)沿第三方向设置于所述端子(200)两侧,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承架(431)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立板(4311),两个所述立板(4311)分别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二托板组件(12)的两侧;
驱动件(432),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42)上,所述驱动件(432)能够驱动所述支承架(431)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431)上设置有两排滚轮组,每排所述滚轮组包括若干个滚轮组,每个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轮子(433),两个所述轮子(433)形成所述支承架(431)的通槽,所述端子(200)设置于所述支承架(431)的通槽,第一排若干所述滚轮组与第二排若干所述滚轮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1)包括第一上夹爪(211)、与所述第一上夹爪(211)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下夹爪(2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夹爪(211)的第一上驱动组件(213)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下夹爪(212)的第一下驱动组件(214),所述第一上夹爪(211)和所述第一下夹爪(212)能够朝向或背离彼此移动,所述第一上夹爪(211)和所述第一下夹爪(212)能够限制所述子线束(101)径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22)包括第二上夹爪(221)、与所述第二上夹爪(221)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下夹爪(22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夹爪(221)的第二上驱动组件(223)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夹爪(222)的第二下驱动组件(224),所述第二上夹爪(221)和所述第二下夹爪(222)能够朝向或背离彼此移动,所述第二上夹爪(221)和所述第二下夹爪(222)能够限制所述线芯(102)径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CN202121816943.3U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Active CN215681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6943.3U CN215681194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6943.3U CN215681194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1194U true CN215681194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8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16943.3U Active CN215681194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1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3861B (zh) 全自动转子绕线机
CN215118467U (zh) 一种多级串联正反向绞合装置
CN111326295A (zh) 一种用于数据线加工的绞合装置
CN215681194U (zh) 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CN116612938A (zh) 一种新型绞线机
CN217061600U (zh) 一种用于多芯控制电缆成缆绞合的笼绞机
CN113539579A (zh) 电力电缆加工用绞丝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14495247U (zh) 移动式换盘下线装置
CN112289513B (zh) 一种卧式成缆生产线工作方法
CN114203365A (zh) 一种电缆绞线机
CN113078785A (zh) 一种电机定子制作加工机械及加工方法
CN215681224U (zh) 一种扭线装置
CN211604799U (zh) 管式绞线机
CN215417688U (zh) 电力电缆加工用绞丝机
CN220844866U (zh) 一种线束自动绕线装置
CN213583263U (zh) 一种电线生产用束丝机
CN111403170A (zh) 电子元件双旋转绕线装置
CN217051052U (zh) 一种铜线拉丝收卷装置
CN218732323U (zh) 一种汽车线束加工的放线装置
CN217035266U (zh) 一种生产电缆的绞线装置
CN217417696U (zh) 一种电缆绕线装置
CN218664733U (zh) 一种镀铜钢绞线收卷装置
CN212847881U (zh) 一种新型成缆机
CN219554791U (zh) 一种电机线束绕线装置
CN218289896U (zh) 线缆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