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0288U -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0288U
CN215680288U CN202120662983.0U CN202120662983U CN215680288U CN 215680288 U CN215680288 U CN 215680288U CN 202120662983 U CN202120662983 U CN 202120662983U CN 215680288 U CN215680288 U CN 215680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surface
pin
magnetic device
inclined plane
cor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29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修竹
朱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shang P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shang P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shang P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shang P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29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0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0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0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包括有第一铁芯体、第二铁芯体及复数个导体,所述第一铁芯体内有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复数个导体相结合。所述第二铁芯体将所述复数个导体加以覆盖在所述第一铁芯体上,使所述复数个导体装设在所述磁性装置的内部且在所述磁性装置的两侧边个别露出有脚位而形成有多个脚位;每一个所述脚位个别设有切部,且每一个所述脚位的底部为切齐;其中每一所述脚位的每一所述切部形成为斜面或缺角。本实用新型中使各个脚位在最后完成之后形成为底部一致切齐的脚位,另一方面各个脚位的底部亦能垫高,俾利于PCB电路板空间的节省与运用。

Description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运用在磁性装置或磁性组件执行封装作业时,将外露部份的脚位底部加以切齐的一种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磁性组件或是磁性装置的整体架构上,一般而言,在装置组件制作时,往往造成脚位不易切齐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若欲将多个线圈同时要组装到同一组体芯体之中,则考虑如何让这些多个线圈能够在组合之后,各个脚位还能切齐,则是磁性装置在制作技术上的重点之一。更进一步而言,若这些磁性组件或磁性装置的脚位没有切齐,则会大大的影响所述磁性组件或磁性装置在制造生产在线以机台自动放置所述磁性装置于PCB电路板上的时候,会有部份脚位空接的现象,进而使得所述磁性装置整个报废,亦即大大的降低机台生产的良率,有待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能有效地改善先前技术脚位无法切齐的缺失,针对目前磁性装置或是与磁性相关的电路被动组件加以改良,将磁性装置在制造过程时的接脚脚位的结构加以设计,使各个脚位在最后完成之后为底部一致切齐的脚位,另一方面各个脚位的底部亦能垫高,意即各个脚位的底部超过所述磁性装置的底部而向下延伸,如此能够使所述磁性装置的底部腾出空间,俾利于PCB电路板上空间的节省与运用,当所述磁性装置以自动化机台的机械器具放置在PCB电路板上的时候,能让每个脚位皆能够和所述PCB电路板有良好的接触,不仅让电路产品的电器特性加以改善,且能增加制造生产在线的产品良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包括有:第一铁芯体,所述第一铁芯体内部装设有磁性组件;第二铁芯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铁芯体的上方;复数个导体,设置介于所述第一铁芯体与所述第二铁芯体之间,且与所述磁性组件对应接合且间隔配置,所述第二铁芯体将所述复数个导体加以覆盖在所述第一铁芯体上,使所述复数个导体装设在所述磁性装置的内部且在所述磁性装置的两侧边个别露出有脚位;其中每一个所述脚位个别设有切部,且每一个所述脚位的底部为切齐,此外每一个所述切部则形成为斜面的构造,或是形成为缺角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复数个导体包括有: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包括有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为垂直向下弯折形成有第一脚位及第二脚位;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有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侧为垂直向下弯折形成有第三脚位及第四脚位;第三导体,所述第三导体包括有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的两侧为垂直向下弯折形成有第五脚位及第六脚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切部,个别形成为斜面,包括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为面向第一方向;另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四斜面、所述第五斜面及所述第六斜面为面向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的法线方向为相同;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斜面的法线方向为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交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切部个别形成有斜面,为包括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其中所述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的法线方向皆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切部个别形成有倒L型缺角,且每一个倒L型缺角的缺角方向可以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个别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其中所述第三斜面至所述第六斜面中的各个斜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在一实施例中,制作所述复数个导体时,包括有第一切齐用废料及第二切齐用废料,其中所述第一切齐用废料的一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三斜面及第五斜面相连接,所连接之处设置有预折痕;所述第二切齐用废料的一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斜面、第四斜面及第六斜面相连接,所连接之处亦设置有预折痕。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齐用废料包括有:基座;第一突部,为由所述基座的上方左侧向上突出延伸,所述第一突部上端的两侧边恰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三斜面相接合;第二突部,为由所述基座的上方右侧向上突出延伸,所述第二突部上端恰与所述第五斜面相接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齐用废料包括有:基座;第一突部,为由所述基座的上方右侧向上突出延伸,所述第一突部上端的两侧边恰与所述第二斜面及所述第四斜面相接合;第二突部,为由所述基座的上方左侧向上突出延伸,所述第二突部上端恰与所述第六斜面相接合。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侧视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侧视示意图;
图4D对应于图4C的另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侧视示意图;
图4E对应于图4D的又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侧视示意图;
图4F对应于图4E的再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侧视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有关导体实施例的右侧视各尺寸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有关导体实施例的左侧视各尺寸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有关导体实施例图5A的透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有关导体实施例的前侧视各尺寸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际运用所对应的电路板焊垫布局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实际运用所对应的电路板焊垫布局示意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实际运用所对应的电路板焊垫布局示意图;
图7D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实际运用所对应的电路板焊垫布局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对应图7A的实施例实际运用所对应的电路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对应图7B的实施例实际运用所对应的电路示意图;
图8C为本实用新型对应图7C的实施例实际运用所对应的电路示意图;
图8D为本实用新型对应图7D的实施例实际运用所对应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将磁性装置在工序时的接脚、脚位的结构加以设计,使各个脚位在最后完成之后形成为底部一致切齐的脚位,且各个脚位的底部亦能垫高,意即各个脚位的底部超过所述磁性装置的底部而向下延伸,如此能够使所述磁性装置的底部腾出空间,俾利于PCB电路板上空间的节省与运用。当所述磁性装置以自动化机台的机械器具放置在PCB电路板上的时候,能让每个脚位皆能够和所述PCB电路板有良好的接触,不仅让电路产品的电器特性加以改善,且能增加制造生产在线的产品良率。
在下文中将参阅附图,借以更充分地描述各种例示性实施例,并在附图中展示一些例示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加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仅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例示性实施例。确切而言,提供此等例示性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将为详尽且具体,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概念的范畴。在诸附图中,可以为了清楚而夸示各个装置尺寸的大小与各相对应位置距离,其中对于类似或相似的英文标号或数字,始终指示类似或相关系的组件。
应理解,虽然在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包括出现的第一、第二、第三…,此等术语用以清楚地区分一装置与另一装置,并非具有一定的装置的先后数字的顺序关系,例如第一(第二)铁芯体亦能称为第二(第一)铁芯体,本文并无限定固定的顺序关系,其仅为说明两者为不同组件。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的上侧或下侧、左侧或右侧、左端或右端、左侧边或右侧边、前端或后端、前侧或后侧等等,此等术语用以清楚地区分一个装置的一侧边或端点与对应所述装置的另一侧边或端点,或是为区分一装置与另一装置之间的相对的对应连接位置关系,或是一个侧边与另一个侧边之间为不同位置,其并非用以限制所述文字序号所呈现的顺序关系或是位置关系,且非必然有数字上连续的关系;亦即由另一角度观之,描述装置的右侧(或左侧)可以被改称为左侧(或右侧)而不影响技术的本质。再者。本文也可能使用术语“复数个”来描述具有多个装置或复数个装置,但此等复数个,不仅限于实施有二个、三个或四个及四个以上的数目表示所实施的技术。以上,合先叙明。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所示为针对图1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磁性装置10揭示包括有第一铁芯体12、第二铁芯体16以及复数个导体(如标号20、30、40所示),其中第二铁芯体16为设置在第一铁芯体12的上方。须申明者,在此实施例中分成第一铁芯体12与第二铁芯体16,非为一体成形者,然而,在另外可能的实施例中,亦能够将第一铁芯体12与第二铁芯体16设计为一体成形的结构方式,亦即没有第二铁芯体的设置而为一整体的结构装置,此点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另外在所述第一铁芯体12中,其内部装设有一磁性组件14,图1中以虚线表示磁性组件14,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所述磁性组件14的内部结构,所述磁性组件14中包括有复数个线圈及复数个铁心,在一实施例中能有三组线圈,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只要能和所述的复数个导体(如标号20、30、40所示)相接合即可,而本身为磁性的组件包括但不限制单电感、双电感、多电感、耦合组件或非耦合的磁性组件,皆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磁性组件14可能的实施例之一。
所述的复数个导体在图1及图2的实施例中,包括设有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30以及第三导体40。在另外可能的实施例中,使用者会增加有五个导体或七个导体等等,亦即本实用新型对于导体的数量,并不限制。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30以及第三导体40皆设置介于第一铁芯体12与第二铁芯体16之间,且与磁性组件14对应接合或相连接,并且概略呈个别间隔配置的方式,由第二铁芯体16将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30以及第三导体40加以覆盖在第一铁芯体12上,使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30以及第三导体40装设在磁性装置10的内部且在磁性装置10的两侧边个别露出有脚位,亦即在图1及图2中揭露有第一脚位21、第二脚位22、第三脚位31、第四脚位32、第五脚位41及第六脚位42。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脚位21、第二脚位22、第三脚位31、第四脚位32、第五脚位41及第六脚位42的底部皆为一致切齐,且第一脚位21、第二脚位22、第三脚位31、第四脚位32、第五脚位41及第六脚位42的底部的一侧边皆设有切部,所述的切部可以是形成为斜面,如图4C、图4D所示;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部亦能够形成为缺角,如图4E、图4F所示。
配合图1、图2、图3及图4C所示,每一个脚位的切部,形成为斜面而言,则其中第一脚位21设有第一斜面21a、第二脚位22设有第二斜面22a、第三脚位31设有第三斜面31a、第四脚位32设有第四斜面32a、第五脚位41设有第一斜面41a、第六脚位42设有第六斜面42a。并且第一脚位21、第二脚位22、第三脚位31、第四脚位32、第五脚位41及第六脚位42的底部为切齐。亦即,当本实用新型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10以工厂自动化生产电路组件,而将磁性装置10放置在PCB电路板上之时,则每一个脚位恰为接触所述PCB电路板上所对应的焊垫位置,或是每一个脚位恰为插入所述焊垫的焊孔之中,以避免有脚位空接的情形发生。
在图1、图2、图3及图4C中,第一斜面21a及第二斜面22a的斜面方向相同,皆面向第一方向X(如图5A及图5B所示),亦即第一方向X与第一斜面21a及第二斜面22a的斜面法线方向为相同;而第三斜面31a、第四斜面32a、第五斜面41a及第六斜面42a的斜面方向相同,皆面向第二方向Y(如图5A及图5B所示),亦即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三斜面31a、第四斜面32a、第五斜面41a及第六斜面42a的斜面法线方向为相同。在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为相互垂直,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仅说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有交叉点即可,至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
另一方面,图4D所揭示的实施例中所差别于图4C之处,在于第一斜面21a、第二斜面22a、第三斜面31a、第四斜面32a、第五斜面41a及第六斜面42a等斜面,每一个斜面方向为相同。另外,有关于所述的切部亦能够形成为缺角的实施例,则请参阅图4E所示,其中揭露所述切部形成为倒L型缺角的结构形状,此时第一至第六脚位的最底部(与PCB板接触的部位),仍然为一致切齐的底部平整的状态,以及在图4E中第一至第六脚位的倒L型缺角方向,皆为相同。在图4F的实施例中,第一脚位21及第二脚位22的倒L型缺角方向为面向第一方向X,而第三脚位31、第四脚位32、第五脚位41及第六脚位42的倒L型缺角方向相同,但为面向第二方向Y。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C、图4D、图4E及图4F所示,亦即,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所述切部所形成的结构形状。
图1及图2中更进一步显示出所述第一导体20中包括有前述第一脚位21、第二脚位22以及第一本体23,第一本体23本身为长条状,同时由第一本体23的两侧向两侧延伸的部份再进一步垂直向下弯折,进而形成前述的第一脚位21及第二脚位22。同样所述第二导体30中包括有前述第三脚位31、第四脚位32以及第二本体33,第二本体33本身为长条状,同时由第二本体33的两侧向两侧延伸的部份再进一步垂直向下弯折,则形成前述的第三脚位31及第四脚位32。以及所述第三导体40中包括有前述第五脚位41、第六脚位42以及第三本体43,第三本体43本身为长条状,同时由第三本体43的两侧向两侧延伸的部份再进一步垂直向下弯折,则形成前述的第五脚位41及第六脚位42。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本体23、第二本体33以及第三本体43之间为等间隔配置在第一铁芯体12上,之后再覆盖上第二铁芯体16,组合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性装置10。
参阅图3所示,为图1及图2中所说明的内容加以组合后的磁性装置10外观透视示意图。图4A则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性装置10的俯视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性装置10的前侧视示意图,其中D4为磁性装置10顶面外缘长度,B4为磁性装置10顶面内缘长度,E4为磁性装置10的底部两侧脚位的内缘距离,G4为磁性装置10的底部脚位的侧视厚度。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性装置10的右侧视示意图,其中A4为磁性装置10顶面外缘宽度,C4为磁性装置10不含脚位的厚度,F4为第一脚位21最底部的宽度,H4为第一本体23及第二本体33之间的间距。在一实施例中,图4B及图4C的各个尺寸参考如表1所示,然而本实用新型所实际制作磁性装置10的范围,并不以表1的尺寸数值为限制。
表1
数值 注记 单位
A4 13.10 (Max) mm
B4 20.95 (Max) mm
C4 5.02 (Max) mm
D4 21.00 (Max) mm
E4 18.70 (Ref.) mm
F4 1.00 ±0.20 mm
G4 1.00 ±0.20 mm
H4 1.00 mm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制作上,针对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30及第三导体40制作成型的过程中而尚未完成最后装置成品时,还包括有第一切齐用废料51及第二切齐用废料52。图5A为本实用新型有关导体实施例的右侧视各尺寸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有关导体实施例的左侧视各尺寸示意图。如前述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30及第三导体40在制作之时,尚未形成最终产品之前,包括设置有第一切齐用废料51(如图5A所示)及第二切齐用废料52(如图5B所示)。其中第一切齐用废料51的一侧边,所述一侧边指如图5A中第一切齐用废料51的上侧边,为分别与第一斜面21a、第三斜面31a及第五斜面41a相连接,所连接之处设置有预折痕,如图5A的斜面虚线即为预折痕所示。同样所述第二切齐用废料52的一侧边,所述一侧边指如图5B中第二切齐用废料52的上侧边,分别与第二斜面22a、第四斜面32a及第六斜面42a相连接,所连接之处亦设置有预折痕如图5B的斜面虚线即为预折痕的所示。
更进一步而言,图5A中所示第一切齐废料51的结构包括有基座51a、第一突部51b以及第二突部51c,其中基座51a为第一切齐废料51的底座,概呈长矩形的结构,如图5A所示。第一突部51b为由所述基座51a的上方左侧向上突出延伸,并且第一突部51b上端的两侧边恰与第一斜面21a及第三斜面31a相接合。第二突部51c为由基座51a的上方右侧向上突出延伸,且第二突部51c上端恰与第五斜面41a相接合。
在图5B中,第二切齐废料52的结构包括有基座52a、第一突部52b以及第二突部52c,其中基座52a为第二切齐废料52的底座,概呈长矩形的结构,如图5B所示。第一突部52b为由基座52a的上方左侧向上突出延伸,并且第一突部52b上端的两侧边恰与第二斜面22a及第四斜面32a相接合。第二突部52c为由基座52a的上方右侧向上突出延伸,且第二突部52c上端恰与第六斜面42a相接合。
图5C所示即为图5A的透视示意图,由图5C可以清楚说明揭示在实际制作时,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30及第三导体40等复数个导体与第一切齐用废料51以及第二切齐用废料52为一个整体的结构组件,在整个磁性装置10完成,且弯折出垂直的脚位之后,再一致性的将第一切齐用废料51以及第二切齐用废料52加以切除,且由于前述中有第一切齐用废料51以及第二切齐用废料52与各个斜面之间设置有预折线,故配合预折线及一致性的切除第一切齐用废料51以及第二切齐用废料52,加以切掉,使得第一至第六脚位21、22、31、32、41、42的底端(或称底部)皆为切齐且平整,避免各脚位之间有不平整的情况产生。
图6所示为图5A、图5B、图5C的侧视示意图,所标示的P表示为切齐线,此外图6中也标示有第一导体20的各个部位尺寸。综观图5A、图5B及图6所揭示的各组件部位尺寸,说明如下:A1为第一本体23的外缘长度,A为第一本体23的内缘长度,B为第一本体23的宽度,D为第一脚位21或第二脚位22的内缘长度,D1为第六斜面42a的垂直高度,D2为第一切齐用废料51的第二突部51c恰接触第五脚位41的最底部之间的长度(如图5A所示),同时D2也标示为第二切齐用废料52的第二突部52c恰接触第六脚位42的最底部之间的长度(如图5B所示)。D3为第一切齐用废料51的最底部与第五脚位41最底部之间的长度,且第一切齐用废料51与第二切齐用废料52所相对应的结构尺寸为相同,如图5A及图5B所示。E为第一切齐用废料51的厚度,图6显示出第一切齐用废料51的厚度与第一脚位21、第三脚位31及第五脚位41的厚度皆相同,同样第二切齐用废料52的厚度与第二脚位22、第四脚位32及第六脚位42的厚度皆相同。E1表示第一本体23的厚度,F表示第二脚位22最底部的宽度,G为第二本体33与第三本体43之间的间距,又图5A中的θ为第一斜面21a的倾斜角度。各个尺寸标示,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001098830000101
Figure BDA0003001098830000111
由表二中得知,图5A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斜面21a的倾斜角在表二实施例中为45度,若此时的第三斜面31a也是倾斜45度时,则此时由于第一斜面21a与第三斜面31a倾斜方向不同,若同时为45度,则前述的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则为互相垂直。然而所述45度角仅仅为一个实施例说明,在实际制作上,本实用新型的斜面倾斜角θ在工艺技术的允许下,必须要尽量的加以做小。亦即,本实用新型的θ角不以45度为限制,甚至于小于45度,或者是30度、20度或者更小,或许更能符合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当第一斜面21a的倾斜角为45度的实施时,则第二斜面22a的倾斜角也会为45度。至于第三斜面31a、第四斜面32a、第五斜面41a与第六斜面42a中的各个斜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亦能够被设为45度,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不同于第一斜面21a即第二斜面22a的倾斜角度,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图7A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装置10放置PCB电路板上时,在所述PCB电路板上的焊垫位置布局的实施例之一,其中揭示有六个方框,每一个方框代表一个焊垫。图7A中标号1的焊垫为对应到第一脚位21,标号2的焊垫为对应到第二脚位22,标号3的焊垫为对应到第三脚位31,标号4的焊垫为对应到第四脚位32,标号5的焊垫为对应到第五脚位41,标号6的焊垫为对应到第六脚位42。因此,所述的PCB电路板上的焊垫布局将第二脚位22与第三脚位31相接通,以及将第四脚位32与第五脚位41相接通。
另一方面,图7A的焊垫布局为对应图1、图2、图3及图4C所揭示的多个脚位及其所对应的斜面,由于第一斜面21a及第三斜面31a为相对面、第三斜面31a与第五斜面41a为相同方向,所以标号1的焊垫与标号3的焊垫之间的距离比较宽,标号3的焊垫与标号5的焊垫之间的距离比较窄。但是,若为采用图4D的实施例,亦即每一个斜面21a、22a、31a、32a、41a、42a的方向皆为相同,则标号1的焊垫与标号3的焊垫之间的距离与标号3的焊垫与标号5的焊垫之间的距离即为相同。
参阅图8A所示,即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装置10配置对应至图7A的电路布局中所对应的电路图,图8A中标号1的点对应图7A中标号1的焊垫,及图8A中的标号与图7A中得标号相对应,以及将前述磁性组件14中可能有三组线圈的实施例加以串连,即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装置10通过图7的电路布局形成图8A所示的电路特性。
另参阅图7B及图8B所示,图7B是将标号1、3、5的焊垫加以导通,另外将标号2、4、6的焊垫加以导通,如此则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装置10被安装在图7B的电路布局上,则形成如图8B所揭露的电感器电路示意图。参阅图7C及图8C所示,图7C是将标号1、2的焊垫加以导通,标号3、4的焊垫加以导通,另将标号5、6的焊垫加以导通,如此则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装置10被安装在图7C的电路布局上,则形成如图8C所揭露的变压器电路示意图。参阅图7D及图8D所示,图7D是将标号1、2的焊垫加以导通,以及将标号4、5的焊垫加以导通,如此则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装置10被安装在图7D的电路布局上,则形成如图8D所揭露的变压器电路示意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的产品,能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磁性组件的脚位无法切齐的缺失,通过在工序时的接脚脚位的结构加以设计通过切齐用废料的设置,之后再为一致性的切除,使各个脚位在最后完成之后为底部一致切齐的脚位,且各个脚位的底部亦能垫高,意即各个脚位的底部超过所述磁性装置的底部而向下延伸,如此能够使所述磁性装置的底部腾出空间,俾利于PCB电路板上空间的节省与运用,当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装置以自动化机台的机械器具放置在PCB电路板上的时候,能让每个脚位皆能够和所述PCB电路板有良好的接触,不仅让电路产品的电器特性加以改善,且能增加制造生产在线的产品良率。显见,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具有极强的专利申请要件。
然而,本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述,仅为较佳实施例的举例说明,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任何局部变动、修正或增加的技术,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第一铁芯体,所述第一铁芯体内部装设有磁性组件;
第二铁芯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铁芯体的上方;
复数个导体,设置介于所述第一铁芯体与所述第二铁芯体之间,且与所述磁性组件对应接合且间隔配置,所述第二铁芯体将所述复数个导体加以覆盖在所述第一铁芯体上,使所述复数个导体装设在所述磁性装置的内部且在所述磁性装置的两侧边个别露出有脚位;其中每一个所述脚位个别设有切部,且每一个所述脚位的底部为切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个导体包括有:
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包括有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为垂直向下弯折形成有第一脚位及第二脚位;
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有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侧为垂直向下弯折形成有第三脚位及第四脚位;
第三导体,所述第三导体包括有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的两侧为垂直向下弯折形成有第五脚位及第六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切部,个别形成为斜面,包括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为面向第一方向;另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四斜面、所述第五斜面及所述第六斜面为面向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的法线方向为相同;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斜面的法线方向为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交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切部个别形成有斜面,为包括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其中所述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的法线方向皆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切部个别形成有倒L型缺角,且每一个倒L型缺角的缺角方向可以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个别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其中所述第三斜面至所述第六斜面中的各个斜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制作所述复数个导体时,包括有第一切齐用废料及第二切齐用废料,其中所述第一切齐用废料的一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三斜面及第五斜面相连接,所连接之处设置有预折痕;所述第二切齐用废料的一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斜面、第四斜面及第六斜面相连接,所连接之处亦设置有预折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齐用废料包括有:
基座;
第一突部,为由所述基座的上方左侧向上突出延伸,所述第一突部上端的两侧边恰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三斜面相接合;
第二突部,为由所述基座的上方右侧向上突出延伸,所述第二突部上端恰与所述第五斜面相接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齐用废料包括有:
基座;
第一突部,为由所述基座的上方右侧向上突出延伸,所述第一突部上端的两侧边恰与所述第二斜面及所述第四斜面相接合;
第二突部,为由所述基座的上方左侧向上突出延伸,所述第二突部上端恰与所述第六斜面相接合。
CN202120662983.0U 2021-03-31 2021-03-31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Active CN215680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2983.0U CN215680288U (zh) 2021-03-31 2021-03-31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2983.0U CN215680288U (zh) 2021-03-31 2021-03-31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0288U true CN215680288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6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2983.0U Active CN215680288U (zh) 2021-03-31 2021-03-31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0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2316B2 (en) Electrci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6443745B1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US6084779A (en) Ground and power patche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signal planes in the areas of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US8253521B2 (en) High current inductor assembly
US7872558B2 (en) Coil device with bobbin structure
JPH03283404A (ja) シートコイル接続用端子台を備えた積層コイル装置
TWM526169U (zh) 變壓器承座及使用該變壓器承座之電子裝置
KR102657121B1 (ko) 슬림형 자성부품
US9214747B2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e a FPC
US20160360633A1 (en) Integrated electronic assembly for conserving space in a circuit
CN215680288U (zh)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US201201153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lignment structure
JPS6315453A (ja) 表面実装型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267716A1 (en) Inductor and base thereof
JP3232625U (ja) 面一ピン付き磁性装置
US11800650B2 (en) Pin-aligned magnetic device
CN210868301U (zh) 一种积木式电路板
TWM619806U (zh)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CN110582160A (zh) 一种积木式电路板
US9520682B2 (en) Shiel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160066424A1 (en) Maximizing surface area of surface mount contact pads of circuit board also having via contact pads
CN100521376C (zh) 电连接器
CN220798627U (zh) 电路板及具有其的电池
JPS61227386A (ja) グランド端子板を有する多極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作成方法
KR200188982Y1 (ko) 회로기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