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9126U - 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9126U
CN215679126U CN202122008293.6U CN202122008293U CN215679126U CN 215679126 U CN215679126 U CN 215679126U CN 202122008293 U CN202122008293 U CN 202122008293U CN 215679126 U CN215679126 U CN 215679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hannel
housing
terminal module
auxilia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82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选清
刘猛
陈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Shandong Shidaobay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Shandong Shidaobay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Shandong Shidaobay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Shandong Shidaobay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82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9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9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9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壳体,适于放置在DCS系统的端子模块上;所述端子模块上设置有本体通道,所述本体通道中设置有通道螺母;测试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测试通道与所述本体通道一一对应;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测试通道中;当所述壳体放置在所述端子模块上时,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通道螺母相接触;测试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插接端口以及与所述插接端口电连接的测试部,所述插接端口适于测试仪器的测试端接入,所述测试部适于插入所述测试通道并与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如此,可单人完成测试仪器操作,数据记录及与DCS上层人员对讲交流等工作,从而起到减少人力成本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CS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在调试期需进行大量的DCS系统通道测试,在运营期也存在端子模块故障更换、端子模块老化更换等情况,需进行通道测试。通常的测试方法是在DCS机柜端子模块处连接测试仪器,模拟信号或测量信号,通过准确数值判断通道是否合格。端子模块拥有一个端子模块上有数个通道,通道排列紧凑有序、间隔固定。
现有技术中在测试时,通常有单通道连接测试仪器,操作测试仪器,数据记录,与DCS上层人员对讲交流等工作流程,按照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制度,机柜端至少需安排三人,使得人力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行DCS系统通道测试时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壳体,适于放置在DCS系统的端子模块上;所述端子模块上设置有本体通道,所述本体通道中设置有通道螺母;测试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测试通道与所述本体通道一一对应;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测试通道中;当所述壳体放置在所述端子模块上时,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通道螺母相接触;测试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插接端口以及与所述插接端口电连接的测试部,所述插接端口适于测试仪器的测试端接入,所述测试部适于插入所述测试通道并与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结构连接在所述端子模块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弹性夹,所述弹性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弹性夹适于夹在所述端子模块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勾卡,所述勾卡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端子模块的一侧,所述勾卡适于嵌在所述端子模块的散热孔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由塑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插接端口通过通信连接线与所述测试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插接端口与所述测试仪器的测试端之间通过插接配合进行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件为铜片,所述铜片的一端适于与所述测试组件的测试部连接,所述铜片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端子模块的所述通道螺母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壳体在所述测试通道的两侧设置有凸棱,所述测试部的两侧设置有凸沿;当所述测试部插入所述测试通道并与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时,所述凸棱适于通过所述凸沿支撑所述测试部。
可选地,所述测试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端子模块的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壳体,适于放置在DCS系统的端子模块上;所述端子模块上设置有本体通道,所述本体通道中设置有通道螺母;测试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测试通道与所述本体通道一一对应;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测试通道中;当所述壳体放置在所述端子模块上时,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通道螺母相接触;测试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插接端口以及与所述插接端口电连接的测试部,所述插接端口适于测试仪器的测试端接入,所述测试部适于插入所述测试通道并与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
如此,通过增加该辅助装置,则可单人完成测试仪器操作,数据记录及与DCS上层人员对讲交流等工作,从而使得机柜端仅需安排两人工作,起到减少人力成本的作用。同时,由于现有技术的端子模块上设置有较多的信号线,使得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大且接线繁琐,所以通过增加该辅助装置,可以简化接线流程,从而提高了通道测试的效率以及准确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夹和勾卡,可以将该辅助装置牢牢地固定在端子模块上,提高了辅助装置的稳定性,防止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触碰到辅助装置而掉落,从而能够提到一定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工人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在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在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DCS系统的端子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过程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插接端口;3、测试部;4、测试通道;5、勾卡;6、凸棱;7、通信连接线;8、电连接件;9、端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工人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工人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核电站在调试期需进行大量的DCS系统通道测试,在运营期也存在端子模块故障更换、端子模块老化更换等情况,需进行通道测试。通常的测试方法是在DCS机柜端子模块处连接测试仪器,模拟信号或测量信号,通过准确数值判断通道是否合格。端子模块拥有一个端子模块上有数个通道,通道排列紧凑有序、间隔固定。现有技术中在测试时,通常有单通道连接测试仪器,操作测试仪器,数据记录,与DCS上层人员对讲交流等工作流程,按照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制度,机柜端至少需安排三人,使得人力成本较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行DCS系统通道测试时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的测试通道4以及测试组件。
具体地,壳体1适于在进行DCS系统通道测试时放置在DCS系统的端子模块9上,所述端子模块9上设置有本体通道,所述本体通道中设置有通道螺母。测试通道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测试通道4与所述本体通道一一对应。如图1所示,端子模块9设置有两排本体通道,壳体1设置有与本体通道对应的测试通道4,本体通道的数量和位置与测试通道4一一对应。当然,本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并不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体通道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改变,能够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测试通道4中还设置有电连接件8,当所述壳体1放置在所述端子模块9上时,所述电连接件8与所述通道螺母相接触。并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试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插接端口2以及与所述插接端口2电连接的测试部3,所述插接端口2适于测试仪器的测试端接入,所述测试部3适于插入所述测试通道4并与所述电连接件8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端口2与所述测试仪器的测试端之间可以通过插接配合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试仪器的测试端可以为表笔或者表夹,表笔与表夹通过连接结构与测试组件的插接端口2连接。连接结构可以为夹子、插头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并不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连接结构的类型进行改变,能够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如此,通过增加该辅助装置,则可单人完成测试仪器操作,数据记录及与DCS上层人员对讲交流等工作,从而使得机柜端仅需安排两人工作,起到减少人力成本的作用。通过该辅助装置进行测试时,能够进行多通道顺序测试且各通道互不影响,也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单通道测试。同时,由于现有技术的端子模块9上设置有较多的信号线,使得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大且接线繁琐,所以通过增加该辅助装置,可以简化接线流程,从而提高了通道测试的效率以及准确率。并且,在可有效提高通道测试的效率和准确率的同时,也适用于不同厂家的各类DCS系统通道测试,适用于不同的端子模块9,可以依据相同技术原理制造该辅助装置,便可拓展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固定结构连接在所述端子模块9上。所述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弹性夹,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夹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两侧,所述弹性夹适于夹在所述端子模块9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勾卡5,如图1所示,所述勾卡5设置于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端子模块9的一侧,所述勾卡5适于嵌在所述端子模块9的散热孔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夹和勾卡5,可以将该辅助装置牢牢地固定在端子模块9上,提高了辅助装置的稳定性,防止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触碰到辅助装置而掉落,从而能够提到一定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由塑料制成。当然,本实施例仅仅是对辅助装置的材质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并不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辅助装置的材质进行改变,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端口2通过通信连接线7与所述测试部3连接。同样地,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插接端口2与测试部3的连接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并不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插接端口2与测试部3的连接方式进行改变,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8为铜片,所述铜片的一端适于与所述测试组件的测试部3连接,所述铜片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端子模块9的所述通道螺母相接触。
当然,电连接件8还可以为铜针,并且铜针具备一定的可形变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在所述测试通道4的两侧设置有凸棱6,所述测试部3的两侧设置有凸沿。当所述测试部3插入所述测试通道4并与所述电连接件8电连接时,所述凸棱6适于通过所述凸沿支撑所述测试部3。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远离所述端子模块9的端面上,从而可以方便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工人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适于放置在DCS系统的端子模块(9)上;所述端子模块(9)上设置有本体通道,所述本体通道中设置有通道螺母;
测试通道(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测试通道(4)与所述本体通道一一对应;
电连接件(8),设置在所述测试通道(4)中;当所述壳体(1)放置在所述端子模块(9)上时,所述电连接件(8)与所述通道螺母相接触;
测试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插接端口(2)以及与所述插接端口(2)电连接的测试部(3),所述插接端口(2)适于测试仪器的测试端接入,所述测试部(3)适于插入所述测试通道(4)并与所述电连接件(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固定结构连接在所述端子模块(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弹性夹,所述弹性夹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两侧,所述弹性夹适于夹在所述端子模块(9)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勾卡(5),所述勾卡(5)设置于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端子模块(9)的一侧,所述勾卡(5)适于嵌在所述端子模块(9)的散热孔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塑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口(2)通过通信连接线(7)与所述测试部(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口(2)与所述测试仪器的测试端之间通过插接配合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8)为铜片,所述铜片的一端适于与所述测试组件的测试部(3)连接,所述铜片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端子模块(9)的所述通道螺母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在所述测试通道(4)的两侧设置有凸棱(6),所述测试部(3)的两侧设置有凸沿;当所述测试部(3)插入所述测试通道(4)并与所述电连接件(8)电连接时,所述凸棱(6)适于通过所述凸沿支撑所述测试部(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远离所述端子模块(9)的端面上。
CN202122008293.6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Active CN215679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8293.6U CN215679126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8293.6U CN215679126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9126U true CN215679126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8293.6U Active CN215679126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9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79126U (zh) 一种用于dcs系统通道测试的辅助装置
CN214703944U (zh) 电压采样检测装置
CN108445412B (zh) 电池在线监测标准化转接器及其配套的焊接工装
CN106338668B (zh) 一种高性能组合仪表
CN211043577U (zh) 半导体芯片的老化测试装置
CN211043578U (zh) 具有温控功能的半导体测试箱
CN211653122U (zh) 仿真测试装置
CN219657762U (zh) 一种等电位监测仪
CN218886046U (zh) 牵引变流器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
CN215895285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电阻柜控制器
CN211043988U (zh) 一种基于总线控制的排插控制电路及智能排插
CN206002567U (zh) 一种高性能组合仪表的测量控制模块
CN219142760U (zh) 一种车用高温尾气传感器老化测试用测试台
CN216014245U (zh) 温度验证系统
CN210690756U (zh) 一种蓄电池开关测试装置
CN220508980U (zh) 一种单压标定测试电阻的装置
CN220625608U (zh) 采集装置和安全壳整体密封性试验系统
CN216954623U (zh) 空调出风数据测量装置及空调性能测试系统
CN214673269U (zh) 一种接插件
CN214227734U (zh) 一种接线盒及齿轮箱
CN212721778U (zh) 一种传感器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CN218886002U (zh) 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CN218726846U (zh) 一种水浸检测装置
CN212933324U (zh) 一种惯导系统温控电路板的测试适配器
CN211958610U (zh) 一种患者耦合电缆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