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4603U - 汽车标定设备 - Google Patents

汽车标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4603U
CN215674603U CN202121923197.8U CN202121923197U CN215674603U CN 215674603 U CN215674603 U CN 215674603U CN 202121923197 U CN202121923197 U CN 202121923197U CN 215674603 U CN215674603 U CN 215674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base
mounting seat
friction plate
calib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31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231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4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4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4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标定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标定设备,包括底座、上盖、滑轨、安装座、支架装置和标定元件,所述滑轨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安装座通过滑块滑动设在所述滑轨上,所述上盖转动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支架装置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标定元件上设在所述支架装置上,所述标定元件用于标定车辆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调节方便,调节精度高,操作灵活性好,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汽车标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标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标定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维修领域,如四轮定位、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AssistantSystems,ADAS)校准等过程中,需要将汽车标定设备移动到汽车的前端,且保持标定设备的中心与汽车中心重合,用于悬挂标定元件的横梁与汽车中心线垂直,进行摄像头和雷达等辅助驾驶器件标定。
目前汽车标定设备的移动通常是通过拖动整个标定设备,或者借助外部的拖车设备来实现此操作,这些移动汽车标定设备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由于汽车标定的环境不同,尤其是在比较恶劣的地面上作业时,对于汽车标定设备的位置调节精度不高,操作不够灵活,用户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标定设备,解决了位置调节精度不高,操作不够灵活,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一种汽车标定设备,包括底座、上盖、滑轨、安装座、支架装置和标定元件,所述滑轨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安装座通过滑块滑动设在所述滑轨上,所述上盖转动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支架装置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标定元件上设在所述支架装置上,所述标定元件用于标定车辆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上盖之间连有连接轴,所述上盖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连接轴转动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第一摩擦板,所述连接轴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设有第二摩擦板,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接触相连。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上设有键槽,所述键槽位于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摩擦板的连接处,所述键槽内设有键。
可选地,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之间抵设有蝶形弹簧。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上还传动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母抵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摩擦板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接触部的两侧分别通过两连接部和所述安装座的底端相连,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板接触相连;
两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一螺母之间设有挡板。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上盖的一面上设有容纳腔,所述连接轴上还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用于支撑所述上盖;
所述容纳腔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为止推轴承。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滑轨,各滑轨相互平行,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通过滑块滑动架设在各滑轨上,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底座的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所述滑轨,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通过滑块滑动架设在各滑轨上。
可选地,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设有锁紧机构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
可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可伸缩的伸缩组件,所述可伸缩的伸缩组件抵设在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
可选地,所述可伸缩的伸缩组件包括:
杆体;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杆体相连,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杆体抵设在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杆体传动相连以用于带动所述杆体沿其轴向移动,所述杆体沿其轴向移动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设在所述底座或所述上盖上,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所述杆体的一端设有条形槽;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在所述杆体上,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条形槽中,所述杆体通过所述连接块、所述条形槽和所述第一连杆传动相连。
可选地,还包括凸轮;
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凸轮配合的曲面,所述凸轮转动时通过所述曲面带动所述杆体转动。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固定块转动设在所述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两第一连杆和至少两凸轮,各凸轮之间连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底座之间连有弹片,所述弹片能够被按压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滚轮,各滚轮用于支撑所述底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标定设备中,可以选择将底座或上盖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选择将底座固定,通过滑轨可以对上盖沿滑轨长度方向进行调节,通过安装座可以转动调节上盖。通过滑轨可以相对于汽车中心线左右调节汽车标定设备,通过安装座可以转动调节汽车标定设备,从而使汽车中心和汽车标定设备的中心重合,汽车标定设备的横梁与汽车中心线垂直。调节方便,调节精度高,操作灵活性好,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标定设备中底座、上盖、滑轨和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第一角度的爆炸图(上盖未显示);
图3为图1第二角度的爆炸图(上盖未显示);
图4为图1备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C-C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盖、底座和锁紧机构的连接关系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标定设备中底座、上盖、滑轨和安装座的另一立体图(上盖和连接轴未显示);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标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汽车标定设备100,包括底座10、上盖20、滑轨30、安装座40、支架装置200和标定元件,所述支架装置200设在所述上盖20上,所述支架装置200上设有标定元件,所述标定元件用于标定车辆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所述滑轨30设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安装座40通过滑块31滑动设在所述滑轨30上,所述上盖20转动设在所述安装座40上。当然,安装座40也可以直接滑动设在滑轨30上。
本实施例的汽车标定设备100中,支架装置200包括横梁,横梁上挂有标定元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轨30可以对上盖20沿滑轨30长度方向进行调节,通过安装座40可以转动调节上盖20。通过滑轨20可以相对于汽车中心线左右调节汽车标定设备,通过安装座40可以转动调节汽车标定设备的部分结构,从而使汽车中心和汽车标定设备的该结构的中心重合,汽车标定设备的横梁与汽车中心线垂直。调节方便,调节精度高,操作灵活性好,用户体验好。其中,上盖20的直线移动和转动可以分别单独进行,也可以相互叠加,实现两个自由度叠加的调节。优选的,所述底座10上设有多个滚轮13,各滚轮13用于支撑所述底座10。滚轮13可以对汽车标定设备的位置进行粗调,而上述汽车标定设备100主要用于对汽车标定设备的位置进行微调,使汽车标定设备和汽车的位置调节更加精确。
请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40上设有第一轴承41,所述第一轴承41和所述上盖20之间连有连接轴42,所述上盖20通过第一轴承41、连接轴42转动设在安装座40上。通过第一轴承41、连接轴42使上盖20和安装座40之间能够相对转动,转动灵活性高。优选的,连接轴42靠近上盖20的一端端部设有挡部422,挡部422使连接轴42和上盖20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40底部设有第一摩擦板43,所述连接轴42靠近安装座40的一端设有第二摩擦板44,所述第一摩擦板43和第二摩擦板44接触相连。上盖20转动时,带动第二摩擦板44一并转动,第一摩擦板43和第二摩擦板44之间摩擦产生阻尼,操作时,能够产生阻尼的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42上设有键槽(图中未显示),所述键槽位于所述连接轴42和所述第二摩擦板44的连接处,所述键槽内设有键(图中未显示)。连接轴42和第二摩擦板44通过键槽及键连接,连接牢固,结构简单。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板43和所述第二摩擦板44之间抵设有蝶形弹簧45。蝶形弹簧45对第二摩擦板44的压力越大,第二摩擦板44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大,其中,第二摩擦板44通过第二螺母49固定在连接轴42上,通过调节第二螺母49可以调节第二摩擦板44和蝶形弹簧45之间的压力。第二摩擦板44受到的摩擦阻力会转换为连接轴42的阻力进而转化为上盖20的旋转阻尼,从而使得操作产生阻尼的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为了合理利用空间以及考虑结构布局的合理性,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42穿过所述安装座40,所述第一摩擦板43和所述第二摩擦板44均位于安装座40的底端。这样,安装座40对于连接轴42具有一定的支撑和固定作用,连接轴42在转动时会更加平稳。而且第一摩擦板43和第二摩擦板44的摩擦发生在安装座40的底端,连接轴42以安装座40为支点,连接轴42两端承受的载荷更加均衡。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42上还传动设有第一螺母46,所述第一螺母46位于所述第一轴承41远离所述上盖20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母46抵设在所述第一轴承41上。通过第一螺母46将连接轴42和第一轴承41连接,其中,第一轴承41固定在安装座40的底端。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板43包括接触部431,所述接触部43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432,所述接触部431的两侧分别通过两连接部432和所述安装座40的底端相连,所述接触部431和所述第二摩擦板44接触相连;两连接部432和所述接触部43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430,所述第一螺母46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30内。其中,接触部431和连接部432可以为一体成型,第一螺母46和挡板47均位于容纳空间430内,且容纳空间430还能够将第一轴承41罩住,合理利用了空间,对第一螺母46、挡板47和第一轴承41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41和所述第一螺母46之间设有挡板47,防止第一螺母46和第一轴承41之间相互摩擦,避免损坏第一轴承41和第一螺母46。
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40靠近所述上盖20的一面上设有容纳腔48,所述连接轴42上还套设有第二轴承421,所述第二轴承421位于容纳腔48内以用于支撑所述上盖20;所述容纳腔48底部设有安装孔481,所述第一轴承41嵌设在所述安装孔481内。第二轴承421用于支撑上盖20,使上盖20在转动时受力更加均衡,转动更加平稳。安装孔481用于固定第一轴承41,固定效果好。其中,安装孔481延伸至安装座40的底端,连接轴20依次穿过容纳腔48、安装孔481从安装座40底端伸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1分别为止推轴承,止推轴承能够承受轴向更大的载荷,转动比较顺畅,只需要施加很小的力矩可能产生很大的位移。
请一并参照图3、图6和图8,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设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所述滑轨30,所述底座10滑动架设在各滑轨30上,优选的,所述底座10上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滑轨30,各滑轨30相互平行,所述底座10的两侧分别通过滑块31滑动架设在各滑轨30上,所述安装座40靠近所述底座10的部分位于所述通孔11内。具体的,通孔11两侧分别设有一条滑轨30,两滑轨30相互平行,两滑轨30上分别设有两个滑块31,安装座40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滑块31上。通过设置通孔11,可以将安装座40靠近底座10的部分从通孔11穿过,从而使得第一摩擦板43、第二摩擦板44等部件均设置在底座10下方,合理利用了空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还节省了材料。
请参照图7,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和所述上盖20之间设有锁紧机构50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20。当上盖20不需要移动时,通过锁紧机构50可以将上盖20锁紧;当需要移动上盖20时,通过锁紧机构50解锁对上盖20的锁定。
请再次参照图7,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50包括可伸缩的伸缩组件,所述可伸缩的伸缩组件抵设在所述底座10和所述上盖20之间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20。可伸缩的伸缩组件两端分别抵住底座10和上盖20时,就能将上盖20锁紧;当可伸缩的伸缩组件压缩后,就解除了对上盖20的锁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然,锁紧机构50也可以为其他能够锁紧或解锁上盖20的结构。
请再次参照图7,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的伸缩组件包括:杆体51、弹性元件52和驱动组件53,所述弹性元件52和所述杆体51相连,所述弹性元件52和所述杆体51抵设在所述底座10和所述上盖20之间;所述驱动组件53和杆体51传动相连以用于带动杆体51沿其轴向移动,所述杆体51沿其轴向移动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20。具体的,弹性元件52为弹簧,弹簧的底端连接在底座10上表面,弹簧的顶端和杆体51的底端相连,杆体51的顶端和上盖20的底端接触相连。驱动组件53可以驱动杆体51沿其轴向移动,当驱动组件53驱动杆体51压缩弹簧时,杆体51的顶端和上盖20脱离,即解除了对上盖20的锁定;当驱动组件53解除对杆体51的驱动时,杆体51在弹簧的弹力下自动顶紧上盖20,从而实现对上盖20的锁定。当然,也可以通过驱动组件53驱动杆体51顶紧上盖20。
请再次参照图7,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53包括第一连杆531和连接块532,所述第一连杆531的中部转动设在所述底座10或所述上盖20上,所述第一连杆531靠近所述杆体51的一端设有条形槽5311;所述连接块532设在所述杆体51上,所述连接块532位于条形槽5311中,所述杆体51通过所述连接块532、条形槽5311和所述第一连杆531传动相连。操作第一连杆531转动,通过条形槽5311和连接块532的配合,可以使得杆体51产生沿其轴向移动的行程。其中,第一连杆531以其中部为转动支点。
请再次参照图7,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汽车标定设备100还包括凸轮54;所述第一连杆531远离杆体51的一端设有与凸轮54配合的曲面5312,所述凸轮54转动时通过所述曲面5312带动所述杆体51转动。转动凸轮54,通过凸轮54和第一连杆531上的曲面5312配合,使第一连杆531产生转动。
请再次参照图7,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设有第一固定块12,所述第一连杆531通过第一固定块12转动设在所述底座10上。第一固定块12和第一连杆531通过销轴等方式实现铰接,从而使第一连杆531可以以第一固定块12为支点转动,结构简单。
请一并参照图图7至图9,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设有至少两第一连杆531和至少两凸轮54,各凸轮54之间连有第二连杆55,所述第二连杆55和所述底座10之间连有弹片56,所述弹片56能够被按压以带动第二连杆55转动。优选的,在通孔11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杆531、凸轮54、杆体51、弹性元件52,位于通孔11同一侧的第一连杆531、凸轮54、杆体51、弹性元件52对应相连。两凸轮54之间通过第二连杆54相连,第二连杆55通过两第二固定块551转动架设在底座10上,弹片56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54上,弹片56的另一端连接在底座10上,按压弹片56时,可以驱动第二连杆54转动,从而带动两凸轮54转动,两凸轮54分别通过两曲面5312带动第一连杆531转动,最终使得杆体51能够沿其轴向移动,实现对上盖20的锁定和解锁。用户只要按压弹片56即可实现上述动作,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是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标定设备来实现的,未在方法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标定设备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盖、滑轨、安装座、支架装置和标定元件,所述滑轨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安装座通过滑块滑动设在所述滑轨上,所述上盖转动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支架装置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标定元件上设在所述支架装置上,所述标定元件用于标定车辆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上盖之间连有连接轴,所述上盖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连接轴转动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第一摩擦板,所述连接轴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设有第二摩擦板,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接触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之间抵设有蝶形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底端;
所述连接轴上还传动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母抵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板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接触部的两侧分别通过两连接部和所述安装座的底端相连,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板接触相连;
两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一螺母之间设有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上盖的一面上设有容纳腔,所述连接轴上还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用于支撑所述上盖;
所述容纳腔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滑轨,各滑轨相互平行,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滑块滑动架设在各滑轨上,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底座的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所述滑轨,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滑块滑动架设在各滑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设有锁紧机构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可伸缩的伸缩组件,所述可伸缩的伸缩组件抵设在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的伸缩组件包括:
杆体;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杆体相连,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杆体抵设在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杆体传动相连以用于带动所述杆体沿其轴向移动,所述杆体沿其轴向移动以用于锁紧或解锁上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设在所述底座或所述上盖上,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所述杆体的一端设有条形槽;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在所述杆体上,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条形槽中,所述杆体通过所述连接块、所述条形槽和所述第一连杆传动相连;
凸轮,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凸轮配合的曲面,所述凸轮转动时通过所述曲面带动所述杆体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标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两第一连杆和至少两凸轮,各凸轮之间连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底座之间连有弹片,所述弹片能够被按压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
CN202121923197.8U 2021-08-16 2021-08-16 汽车标定设备 Active CN215674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3197.8U CN215674603U (zh) 2021-08-16 2021-08-16 汽车标定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3197.8U CN215674603U (zh) 2021-08-16 2021-08-16 汽车标定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4603U true CN215674603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23197.8U Active CN215674603U (zh) 2021-08-16 2021-08-16 汽车标定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4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82029A1 (en) Support frame device
US10746350B2 (en) Display mounting device
CN113720617A (zh) 合页锁紧装置及标定支架
KR101938590B1 (ko) 윈드스크린 인스톨 장치 및 방법
CN215674603U (zh) 汽车标定设备
CN113669579B (zh) 汽车标定设备
CN215805719U (zh) 铰链
CN104769516A (zh) 用于设备的支撑组件
CN113532885B (zh) 汽车标定设备
RU242832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ксации откидной крыши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оснащенное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й системой
CN110978880B (zh) 一种铺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墙纸铺贴机器人
CN216082044U (zh) 汽车标定设备
KR20210010282A (ko) 창호용 잠금장치
CN116085381A (zh) 一种空间铰链机构
CN109917860A (zh) 笔记本电脑转轴
CN216082043U (zh) 汽车标定设备
CN109435797B (zh) 一种多连杆折叠机构以及由此构成的汽车座椅
CN210662231U (zh) 一种连接臂折叠结构及稳定器
CN209990775U (zh) 多角度自锁铰链机构
CN220742603U (zh) 用于医疗设备的中控机构以及超声设备
CN219159373U (zh) 空间铰链机构
CN211145807U (zh) 一种活动基座及操控平台
CN211391667U (zh) 一种无人机的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20416006U (zh) 一种滑动及锁定结构、车架
CN113285202B (zh) 一种星载折叠组件到位锁紧装置及含有其的星载折叠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