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0383U -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0383U
CN215670383U CN202122005414.1U CN202122005414U CN215670383U CN 215670383 U CN215670383 U CN 215670383U CN 202122005414 U CN202122005414 U CN 202122005414U CN 215670383 U CN215670383 U CN 215670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curtain wall
main beam
suppor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54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泉
李静威
徐元卿
李健爽
贾濛
施泓
张翼南
颜冬
廖望
刘畅
马玉虎
张晓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54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0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0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0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主梁,为沿建筑物竖直方向布置的弧形梁;环梁,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上且沿所述建筑物水平方向布置的弧形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环梁围成适配于所述建筑物并承托幕墙面板的曲面架构;撑件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梁和/或所述环梁。本实用新型设置相连的第一主梁和环梁形成用于承托幕墙面板的架构,并设置撑件组将第一主梁和/或环梁支撑在建筑物上,以使幕墙面板环绕在建筑物的外围;由于第一主梁和环梁均为弧形梁,因此其两者形成的架构为曲面架构,以使安装在上述架构上的幕墙面板形成曲面结构,实现曲面幕墙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不承重的外墙围护,由于其像幕布一样挂在建筑外围,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幕墙由面板和支承结构组成,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现有的幕墙支承结构形成的用于安装幕墙面板的安装面均是平面结构,即在安装幕墙面板后,在视觉效果上,幕墙是由多个平面连接构成的。现有的幕墙支承结构无法安装曲面的幕墙面板,特别是自由曲面的幕墙面板,导致无法实现曲面幕墙视觉效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幕墙支承结构无法安装曲面的幕墙面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包括:
第一主梁,为沿建筑物竖直方向布置的弧形梁;
环梁,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上且沿所述建筑物水平方向布置的弧形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环梁围成适配于所述建筑物并承托幕墙面板的曲面架构;
撑件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梁和/或所述环梁。
可选地,所述撑件组包括:一端与所述建筑物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相连的第一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建筑物包括多层平台,且多层所述平台呈阶梯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平台上,用于将所述第一主梁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建筑物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45°至90°。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建筑物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5°。
可选地,所述撑件组还包括:
第二支撑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朝向所述建筑物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其二者构成朝向所述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上述V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下侧位置。
可选地,所述环梁包括:与所述建筑物的侧面相对应的主体部分,以及连接相邻所述主体部分的弯折部分,所述弯折部分呈弧形设置。
可选地,位于所述弯折部分的相邻撑件组中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其位于同一所述平台上并呈朝向所述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
可选地,位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主梁的上端,与位于弯折部分的所述第一主梁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梁包括:
本体,与对应的所述撑件组相连接;
支梁,其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支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环梁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二主梁,与所述建筑物相连接,并沿所述建筑物的竖直方向布置;
所述环梁与所述第二主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包括第一主梁,为沿建筑物竖直方向布置的弧形梁;环梁,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上且沿所述建筑物水平方向布置的弧形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环梁围成适配于所述建筑物并承托幕墙面板的曲面架构;撑件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梁和/或所述环梁。
本实用新型设置相连的第一主梁和环梁形成用于承托幕墙面板的架构,并设置撑件组将第一主梁和/或环梁支撑在建筑物上,以使幕墙面板环绕在建筑物的外围;由于第一主梁和环梁均为弧形梁,因此其两者形成的架构为曲面架构,以使安装在上述架构上的幕墙面板形成曲面结构,实现曲面幕墙的视觉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所述撑件组包括一端与所述建筑物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相连的第一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的撑件组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通过多个第一支撑件在第一主梁上形成多个支撑点位,以对第一主梁实现稳定的支撑,同时,第一支撑件使建筑物与第一主梁和环梁构成的曲面架构之间具有充分的利用空间,以便于在建筑物上进一步安装例如步道、电梯等附加建筑。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所述建筑物包括多层平台,且多层所述平台呈阶梯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平台上,用于将所述第一主梁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建筑物的对应平台上,以将第一主梁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上,使得本申请由第一主梁和环梁形成的曲面架构能够环绕设置在包括多层平台的建筑物上,从而使设置在曲面架构上的曲面幕墙面板能够环绕包括多层平台的建筑物。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建筑物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45°至90°。
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件与建筑物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45°至90°时,既能够保证第一支撑件对第一主梁和/或环梁进行稳定支撑的受力结构,又能够保证曲面架构与建筑物之间具有充分的空间,以对建筑物的室外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建筑物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5°。
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件与建筑物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5°时,第一支撑件作为受力结构以及保证充分空间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所述撑件组还包括第二支撑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朝向所述建筑物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其二者构成朝向所述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上述V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下侧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撑件组还包括第二支撑件,其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一主梁相连,并与第一支撑件形成开口朝向幕墙面板的V形结构,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配合以对第一主梁进行支撑,相较于设置两个第一支撑件的方案,通过将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相连,能够减少一个与建筑物相连接的连接点,从而降低安装难度,并减少连接构件的使用数量;同时,由于建筑物的下侧位置与对应的曲面架构之间的空间高度较低,因此设置第一支撑件的安装难度较大,通过第二支撑件对该位置进行支撑,在满足对曲面架构进行稳定支撑的同时,降低了本实用新型支承结构的安装难度。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所述环梁包括与所述建筑物的侧面相对应的主体部分,以及连接相邻所述主体部分的弯折部分,所述弯折部分呈弧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环梁包括主体部分与弯折部分,其中弯折部分呈弧形设置,使设置在弯折部分的幕墙面板也形成曲面结构,进而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结构所承托的幕墙面板整体为曲面结构,特别是便于形成自由曲面结构。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位于所述弯折部分的相邻撑件组中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其位于同一所述平台上并呈朝向所述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弯折部分的相邻撑件组中的第一支撑件相连接,并在同一所述平台上呈朝向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通过将两个第一支撑件相连接并形成V形结构,能够减少一个与建筑物相连接的连接点,从而降低安装难度,并减少连接构件的使用数量;同时,在弯折部分处的第一支撑件由于其设置方向的要求容易产生交叉,导致安装难度提升,本申请通过将两个第一支撑件相连接并形成V形结构,在满足对曲面架构进行稳定支撑的同时,降低了本实用新型支承结构的安装难度。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位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主梁的上端,与位于弯折部分的所述第一主梁相连。
本实用新型位于主体部分的第一主梁的上端与位于弯折部分的第一主梁相连,即弯折部分的第一主梁除受到撑件组的支撑以外,还同时受到主体部分第一主梁的支撑,以降低支撑弯折部分的第一主梁的撑件组所受的压力,并使本实用新型的曲面架构结构更稳定。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所述第一主梁包括本体,与对应的所述撑件组相连接;支梁,其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支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环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主梁包括本体和支梁,支梁与本体相连,并支撑环梁,通过支梁进一步改变环梁的弧度,进而改变环梁与第一主梁形成的曲面架构的曲面结构,以便于设置在曲面架构上的幕墙面板呈自由曲面结构。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支承结构,还包括第二主梁,与所述建筑物相连接,并沿所述建筑物的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环梁与所述第二主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置与建筑物相连接的第二主梁,其与环梁相连接并承托幕墙面板,相较于第一主梁,所述第二主梁的安装无需设置撑件组,以降低本申请支承结构的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撑件;2.第一主梁;3.环梁;4.主体部分;5.弯折部分;6.第二支撑件;7.支梁;8.第二主梁;9.建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幕墙支承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第一主梁2,为沿建筑物9竖直方向布置的弧形梁,其可以是圆形、矩形等任意形状的梁体,并优选为钢材质。
本实施例对第一主梁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主梁2包括:本体,与对应的所述撑件组相连接;支梁7,其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支梁7的另一端与所述环梁3相连接;通过设置支梁7对环梁3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改变环梁3的弧度,进而改变环梁3与第一主梁2形成的曲面架构的曲面结构,以便于设置在曲面架构上的幕墙面板呈自由曲面结构,即支梁7设置在需要使幕墙面板产生进一步曲面变化的地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支梁7,环梁3均直接与第一主梁2的本体相连。
环梁3,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2上且沿所述建筑物9水平方向布置的弧形梁,其可以是圆形、矩形等任意形状的梁体,并优选为钢材质。
本实施例对环梁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环梁3包括:与所述建筑物9的侧面相对应的主体部分4,以及连接相邻所述主体部分4的弯折部分5,所述弯折部分5呈弧形设置,因此本实施例的环梁3能够同时环绕建筑物9的多个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环梁3也可以仅与建筑物9的侧面相对应。
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主梁2是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物9上的,因此在弯折部分5的位置,沿建筑物9的下端朝向其上端的方向,第一主梁2是逐渐聚集的状态,为避免该位置的第一主梁2彼此干涉,也为了保证足够的支撑力,因此,优选的,如图1所示,位于所述主体部分4的第一主梁2的上端,与位于弯折部分5的所述第一主梁2相连。
所述第一主梁2和所述环梁3围成适配于所述建筑物9并承托幕墙面板的曲面架构,本实施例对幕墙面板的安装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幕墙面板安装在所述环梁3上;本实施例对第一主梁2和环梁3的连接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两者可以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相连,也可以焊接相连。
撑件组,本实施例对撑件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撑件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梁2,其包括一端与所述建筑物9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2相连的第一支撑件1,优选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物9包括多层平台,且多层所述平台呈阶梯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平台上,用于将所述第一主梁2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物9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撑件组也可以支撑所述环梁3,或对第一主梁2和环梁3均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对第一支撑件1与建筑物9的连接结构不做具体限定,第一支撑件1可以插接在建筑物9的混凝土结构内,也可以与建筑物9原有的钢支撑件相连。
由于环梁3的弯折部分5的弧度较大,因此需要在弯折部分5的位置保证有效的支撑,即需要在弯折部分5的位置设置数量足够的第一支撑件1,为避免该位置的第一支撑件1产生相互干涉,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弯折部分5的相邻撑件组中的所述第一支撑件1,其位于同一所述平台上并呈朝向所述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相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同时减少了第一支撑件1与建筑物9的连接点,减少了连接件的使用,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使第一支撑件1的安装更整洁,使幕墙面板与建筑物9之间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由于第一支撑件1设置杂乱而提升该空间的利用难度,并导致该空间的整洁性较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部分5的第一支撑件1也可以不相互连接,只要其能够满足支撑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对第一支撑件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当第一支撑件1与建筑物9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45°时,第一支撑件1的长度最短,但由于第一支撑件1与建筑物9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过小,不利于通过第一支撑件1向建筑物9传力,因此需要通过提升第一支撑件1的截面尺寸以保证其形成有效的支撑,不利于降低第一支撑件1的截面尺寸,降低其占用空间,以利用幕墙面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并提升该空间的整洁性,同时,由于第一支撑件1与建筑物9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过小,还会导致幕墙面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的净空较低,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当第一支撑件1与建筑物9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90°时,最有利于通过第一支撑件1向建筑物9传力,但此时第一支撑件1长度过长,依然不利于降低第一支撑件1的截面尺寸,降低其占用空间,以利用幕墙面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并提升该空间的整洁性;因此,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建筑物9的水平面之间的交接角度为45°至9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在保证尽量减小第一支撑件1截面尺寸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幕墙面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净高适宜,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建筑物9的水平面之间的交接角度为7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还可以设置为其他角度。
本实施例的撑件组还包括第二支撑件6,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朝向所述建筑物9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2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6其二者构成朝向所述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上述V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建筑物9下侧位置,该位置处由于第一主梁2与建筑物9之间的空间高度较低,因此不便于设置第一支撑件1,但第一主梁2在此处仍具有一定长度,需要设置支撑点以形成稳定支撑,因此在此处设置第二支撑件6对第一主梁2进行支撑,同时由于第二支撑件6是与第一支撑件1朝向所述建筑物9的一端相连,因此其相较于直接设置在建筑物9上,也减少了连接件的使用,降低了安装难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撑件组也可以仅使用第一支撑件1,而不使用第二支撑件6。
第二主梁8,与所述建筑物9相连接,并沿所述建筑物9的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环梁3与所述第二主梁8相连接,其可以是圆形、矩形等任意形状的梁体,并优选为钢材质,第二主梁8和所述环梁3围成适配于所述建筑物9并承托幕墙面板的曲面架构;第二主梁8适于设置在建筑物9的竖直侧面外,由于该侧面不具有呈阶梯形设置的多层平台,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连接件将第二主梁8安装在建筑物9外,而无需设置撑件组,当然,第二主梁8可以是直梁,也可以是弧形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均采用第一主梁2,而不设置第二主梁8,此时需要在建筑物9的竖直侧面上也设置撑件组,以安装第一主梁2。
当然,本实施例对建筑物9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优选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物9包括多层平台,且多层所述平台呈阶梯形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建筑物9也可以是侧面均呈竖直状的矩形建筑,也可以是球形建筑,或具有特殊曲线的螺旋形建筑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梁(2),为沿建筑物(9)竖直方向布置的弧形梁;
环梁(3),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2)上且沿所述建筑物(9)水平方向布置的弧形梁;所述第一主梁(2)和所述环梁(3)围成适配于所述建筑物(9)并承托幕墙面板的曲面架构;
撑件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梁(2)和/或所述环梁(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件组包括:一端与所述建筑物(9)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2)相连的第一支撑件(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9)包括多层平台,且多层所述平台呈阶梯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平台上,用于将所述第一主梁(2)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物(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建筑物(9)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45°至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建筑物(9)的水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5°。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件组还包括:
第二支撑件(6),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朝向所述建筑物(9)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2)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6)其二者构成朝向所述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上述V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建筑物(9)下侧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梁(3)包括:与所述建筑物(9)的侧面相对应的主体部分(4),以及连接相邻所述主体部分(4)的弯折部分(5),所述弯折部分(5)呈弧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弯折部分(5)的相邻撑件组中的所述第一支撑件(1),其位于同一所述平台上并呈朝向所述幕墙面板开口的V形结构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体部分(4)的第一主梁(2)的上端,与位于弯折部分(5)的所述第一主梁(2)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梁(2)包括:
本体,与对应的所述撑件组相连接;
支梁(7),其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支梁(7)的另一端与所述环梁(3)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幕墙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主梁(8),与所述建筑物(9)相连接,并沿所述建筑物(9)的竖直方向布置;
所述环梁(3)与所述第二主梁(8)相连接。
CN202122005414.1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Active CN215670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414.1U CN215670383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414.1U CN215670383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0383U true CN215670383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5414.1U Active CN215670383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03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01265A1 (zh) 一种大跨度刚性悬挂幕墙结构体系
CN215670383U (zh)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CN109132843B (zh) 一种竖井内超大截面金属风管的安装方法
CN112459321B (zh) 一种多曲率悬挑双曲面叠级幕墙体系
CN113530048A (zh) 一种幕墙支承结构
CN210263552U (zh) 一种排风排烟口用渐变式鳞片铝板幕墙结构
CN106481014B (zh) 采用无吊杆龙骨安装的矿棉吸音板吊顶及其施工方法
CN216713538U (zh)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屋盖体系
CN216340249U (zh) 一种建筑分体式隔震墙结构
CN112421523B (zh) 一种拱桥式波形敷设的桥架及装配方法
CN113073767A (zh) 一种贴顶装配式吊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6917463A (zh) 幕墙结构及建筑物
CN111490504A (zh) 一种易拆装轻质化供电母线槽
CN220080635U (zh) 烟道承载结构及应用其的烟道系统
CN104963414B (zh) 一种立柱节点的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8323582U (zh) 建筑承重柱用曲面装饰铝单板
CN204960054U (zh) 一种明框玻璃幕墙节点结构及明框玻璃幕墙
CN219436552U (zh) 一种加强型大跨距水平电缆桥架
CN105857515B (zh) 一种船用镀锌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4983608U (zh) 一种安装用吊篮
CN215670053U (zh) 一种适于与山体立体互联互通的建筑
CN218060719U (zh) 一种椭圆倾斜建筑立面结构
CN219240972U (zh) 一种单层索网幕墙结构体系
CN215802784U (zh) 曲面悬挑平台护手结构
CN115233881B (zh) 一种房模架带天花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