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3912U -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 Google Patents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3912U
CN215663912U CN202121956849.8U CN202121956849U CN215663912U CN 215663912 U CN215663912 U CN 215663912U CN 202121956849 U CN202121956849 U CN 202121956849U CN 215663912 U CN215663912 U CN 215663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ship body
hull
meters
max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68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德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ter Floating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9568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3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3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3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是由船体外壳和船体内套两大部件组成其底部与周边有一定空间的夹层船体,在夹层空间中用条型材料组成架体,并在架体中用不渗水的轻体材料填充,其填充材料的总体积的浮力,应大于或等于该船体的自重量,加上其设定的最大保险载重量的总和,而最大保险载重量,也就是该船体的功能所需要的最大载重量。由此,该船体即便是全部进水后,也是一艘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Description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工业,具体涉及一种全新型的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背景技术
在这世界上,沉船的事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从古至今,人类还没有生产出一艘在船体全部进水后,仍然还是一艘永不沉没的水上船舶。然而,在自然界中,大自然已馈赠给了人类极好的自然条件,空气可救人性命,它与水只一线相隔,而船舶正处于空气与水的一线之中,人们为什么不可以用空气来拯救自己呢?虽然在以往人们所制造的所有船舶,都设置了存入空气的大量空间,但是当船舶在损坏或在风浪中进水后,船舶中的空气被水挤了出去,船舶也就自然下沉,夺去了人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难道这一现象就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了吗?而本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我在对船舶的长期研究中得知,凡是载人、装货的船舶的一层甲板以下,都将有着远远超过整个船体自重量折合成水重量体积的空间,特别是载人的客船,仍然还有着大量的空间存在,但是当船体进水之后,这些空间体积都被水所占住,船体就会自然沉入水底,由此我想,是否能将船体甲板以下的大空间,除去必要的保留空间外,将其剩余的空间,全部用不渗水的泡沫材料或密闭的空心罐之类的轻体材料填充,成为一艘在船体进水后,仍然是一艘不沉没的船体呢?那么在这一船体中,这种轻体材料需要按什么标准填充多少呢?在这长期的研究中,我总结了一个“不沉没水上浮体定律”,这即是:“在一水上浮体中,只要有着其不渗水的轻体材料体积的浮力,超过或等于这一水上浮体自重量与所设定的最大保险载重量的总和,该浮体就是在全部进水后,仍是一个永不沉没的水上浮体”。(这其中的最大保险载重量,也就是这一浮体的使用功能所需要的最大载重量。今后这名称在水上浮体船舶中,将各船体中功能所需的最大载重量改称为“最大保险载重量”)。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在设计不沉没的浮体船舶时就有了依据,这就是说,在设计这一船体中的轻体材料的总体积的浮力,不仅要有着大于这一船体自身的总重量,而且还应有着这一船体在使用功能中所需要的最大载重量总和的浮力。那么这一使用功能所需要的最大载重量究竟应怎样定性呢?这对于客运船舶来说,决不能参照陆地汽车,按照每人携带的行李重量来计算,但也必须要有个基准数字,为求保守重量,我将它设定为每人至少为300公斤为基数(包括人体重量),这就是说,如建造一艘100人的客运浮体船舶,其除掉船体自身的全部重量外,(同时也包括在船体之中设置的轻体材料的重量)另加上30吨的最大功能所需的载重量,也就是这一船体的最大保险载重量为30吨,凡达到了这个基本条件后,这一船体就是全部进水后,仍是一艘不沉没的水上浮体船舶。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是在船体底舱内,留出船体功能所需的空间外,将其余空间用条型材料组成钢性网架体(如图3、图4、图5中的(9)所示),并在网架体中,用不渗水的轻体材料填充(如图3、图4、图5中的(10)所示),其填充材料的总体积的浮力,应大于或等于该船体的自重量和上其设定的最大保险载重量的总和,而最大保险载重量,也就是该船体的功能所需要的最大载重量。由此,该船体即便是全部进水后,也是一艘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另外为使船体能有效地节省空间,将船体一层内舱的两侧边各设置一条通长的储藏箱体(如图4中的(4)所示),它可以储藏大量的蓄电池,燃油和淡水等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甲板上部的俯视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甲板下部的侧向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的纵向剖面图;
图4是图2中的B-B的横向剖面图;
图5是图2中的C-C的船体底舱的平面剖面图。
图中:
1是船体上部侧边边条
2是船体内部一层底板
3是船体侧边的条形箱体的侧边板
4是船体侧边的条形箱体
5是船头侧边板
6是船体上部侧边板
7是船体侧边下部侧边板
8是船体后部螺旋桨推进器
9是船体底舱中的钢架网体
10是船体底舱中的轻体材料填充体
11是船体底底舱后部的动力机房
12是船体底舱中部的人行走道
13是船体底舱内的楼梯间
14是船体底舱中的储藏室空间
15是船体底舱中的发电机房或库房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建造一艘小型的不沉没的浮体客船实例说明:
1、船体基本数据:为单层豪华客船,内分为4排每排15个豪华沙发座椅,共计乘客为60人。加船务人员8人共计为68人,每人按70公斤,计算为5.5吨,另加上船体最大装货量约为11.5吨,由此本船体除船体自身重量外,其最大保险载重量为25吨。
2、船体基本设计:
根据本船体基本功能需要,船体总长为25米,船体总宽为4.2米,总高为4.2米,船体甲板高度为2米(这也与当今同类型的客船的基本尺寸相同)。
按以上设定的基本尺寸,将船体外壳高度2米(即船体甲板高度)与船体内套底部设置为1.2米高,船体内套底部之上也就是船体客座内仓地面,由此在这一船体内,就可以获得20米长(已除掉船头机仓部分)×4米宽的轻体材料填充体,约计为80立方米,再除掉两台200千瓦的小型发电机机仓,为2米×4米共计为8平方米的空间位置(超出1.2米高的体积未在其中),因此实际轻体材料的体积,还约计有70立方米,这还不包括船体两边各还有0.6米高×0.3米宽×18米长的安装大容量储电池、油箱、水箱及小型储物箱的船体外壳与内套的夹层空间,这其中最少还有一半以上可以安装轻体材料位置,而这一船体建成之后其最大自重量不会超过35吨。
3、永不沉没的浮力计算:
根据以上的设计,本船体的最大排水量为20米长×4米宽×1.5米高=120吨,其最大保险载重量是轻体材料总体积70立方米减去船体自重35吨,还有35吨的最大保险载重量。而本船体的使用功能要求是在船体全部进水后还应有25吨重最大保险载重量的的浮力。而本船体却还有差35吨的保险载重量的浮力,因此本船就是全部进水后,也是一艘不沉没的浮体船舶,并且这种浮体船舶,比当今的任何客运船舶更为结实,易于建造、造价低廉,航行时无震动,无噪音,船仓内宽大,卫生而舒适。
实施例二:建造一艘较大型的不沉没浮体客船实例说明:
1、船体基本要求:
本船体为六层豪华远洋客轮,载客量为2000人,船体员工及服务人员约计240人,每层设置200个房间和中西两个餐厅及一些小型娱乐房间,此设施共计5层,顶层为大型餐厅及娱乐场所(具体设计省略)。
2、船体基本尺寸与浮力要求说明:
根据以上要求,船体长150米宽20米,船头一层甲板避浪高度为6米,船身一层甲板高度为4米,船体总高为22米,船体自重约为2800吨,要求最大保险载重为1000吨以上。
实施例三:不沉没的浮体船舶设计说明:
根据这一船体以上已知的设计尺寸,就可以在其船体外壳与内套底部设置长为130米宽18米高为2.5米的钢铁网架层,共计为5750立方米,在网架中心设置一条1.8米宽的直通通道,两边共设置500平方米的机房与库房,共计为1480立方米,将其余网架空间,用0.5米×0.5米×0.25米的铝制密闭空心罐方块全部填满,由此就可以获得4230立方米的轻体材料填充体积的浮力,(已除掉走道与机房库房体积)这一数字减去船体自重2800吨和最大保险载重量1000吨,还多出了430吨,由此这一艘载客人数为2240多人的豪华远洋浮体游轮,就是一艘任何情况下,即便损坏全部进水后,也是一艘永不沉没的浮体游轮!如果再大的客轮,也均可以建造成永不沉没的浮体船船舶。
实施例四:建造一艘大型的载重型货船的不沉没浮体船的设计说明:
凡是当今船舶货船,不管大小,只要是空船在进水之后,也会沉没,更不要说是装载了一定货物后,仍可以不沉没,现就这一问题作出以下说明。
纵观现有的船舶货轮,如是小型的在3000吨至10000吨之间的货轮,在装满货时,比空船时的吃水深度增加了3至6米左右,然而有些几十万吨的巨型大货轮,比空船时的吃水深度可达10米以上,对于这样的庞然大物,本不沉没的浮体船体也就不可能将其最大保险载重量做到如此巨大了,但是起码可在装载了一定量货物的基础上达到不沉没的目的。
另外对于小型货船的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的设计,可以采用加大船体的长度与宽度和型深而达到永不沉没的目的。
例如,要建造一艘装载量为5000吨级的不沉没的浮体货船,在现在的船舶货船的基本尺寸是:长约为100米,宽约为16米,船体甲板高度约为6~7米,空船时吃水深度约为2~2.5米,满载时吃水深度约为5~6米(根据船底形状决定),如果用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设计,其设计尺寸可改为长为120米,宽改为18米,船体甲板高度改为9米的平底船,如是装石沙的货船其甲板高度可以是6.5~7米,由此就可以在这一船体的外壳与内套之间设置3.5米高的轻体材料空间体积,它的总体积约为6900m3,再将其中约计为500m3的空间体积设置为动力机房,该船体还有约计6400m3的轻体材料空间体积的浮力,而该船体的自重约为1300吨,(这其中已包括船体内网架材料与轻体材料的重量)减去这一重量外还可以有着5100m3的最大保险载重量的载重浮力,由此这一货船在装载了5000吨货物时,仍是一艘永不沉没的浮体船舶,而在风平浪静无危险的情况下它仍可以装载6500吨重的货物。虽然在这一不沉没的浮体货船,增加了约计6400m3的轻体材料与一个大型的钢架网,但其总体造价不会超过现有船舶货船的造价,而且更加坚固结实!
其它大型货船也可以参照这一设计方案制造,但如遇到破损或进水时,也只能是忍痛割爱,丢掉一部分货物保持在最大保险载重量的范围内,达到不沉没的目的。

Claims (3)

1.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其特征在于:是将船体内的底舱中的空间,除去船体必要的功能所需的空间外,将其余空间用钢性网架体与不渗水的轻体材料填充,使船体更加坚固而遇到破损全部进水后也不沉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其特征在于:其填充的不渗水的轻体材料总体积的浮力,应大于或等于这一船体自身的重量加上其设定的最大保险载重量的总和的船体,为不沉没的浮体船舶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最大装载重量,其特征在于,是将这一船体的功能所需要的最大载重量,并将它设定为最大保险载重量。
CN202121956849.8U 2021-08-19 2021-08-19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Active CN215663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6849.8U CN215663912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6849.8U CN215663912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3912U true CN215663912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3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6849.8U Active CN215663912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39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49178U (zh) 浮体及建在浮体上的水上建筑
CA2504734C (en) Variable-draft vessel
JP6169412B2 (ja) 船形構造物及び船形構造物の設計方法
CN101815646B (zh) 具有高速水面性能的通用潜艇
CN108820148B (zh) 半潜平台及其下浮体
US2417508A (en) Lifesaving craft
US4241683A (en) Liquid cargo tank construction
CN105416520A (zh) 一种滩涂储油罐
CN200939935Y (zh) 一种不沉没的泡塑垫船体
CN101027213B (zh) 船舶
CN215663912U (zh)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EP0049564B1 (en) Improved tanker vessel construction for reducing the loss of liquid cargoes having a specific gravity less than that of sea-water
KR200345316Y1 (ko) 선박의 침몰 방지구조
CN115707623A (zh) 不沉没的浮体船船体
US4286535A (en) Ship for lighter-than-water fluids
US2233254A (en) Lifeboat construction
WO2006066490A1 (fr) Structure flottante de type portant dotee d’une planche stabilisatrice a double plancher
IE46940B1 (en) Improved liquid cargo tank construction
CN215663911U (zh) 抗摇摆的浮体船船体
RU160621U1 (ru) Многокорпусное судно
CN218559083U (zh) 一种带有分舱式水密隔离舱的船舶
CN220114781U (zh) 环形浮箱半潜式旅游平台
KR20210013627A (ko) 평형수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선박
CN2306948Y (zh) 防沉没水中飘浮结构体
CN219927937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力推拖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1

Address after: Room 201-3, No.3 and No.4 Zhongjing Fourth Street,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Water Floating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18000 room 904, door 2, building 23, Hongyu Xincheng South District, Hecheng District, Huaihu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 Del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