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52136U - 手扶组件、靠扶组件及轮椅 - Google Patents
手扶组件、靠扶组件及轮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52136U CN215652136U CN202121255738.4U CN202121255738U CN215652136U CN 215652136 U CN215652136 U CN 215652136U CN 202121255738 U CN202121255738 U CN 202121255738U CN 215652136 U CN215652136 U CN 2156521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rod
- bar
- armrest
- ha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扶组件,用于安装至背靠组件,背靠组件在侧边具有竖向延伸的安装段,手扶组件包括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扶手、第一杆和第二杆,扶手具有杆段,杆段、第一杆、第二杆与安装段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杆段和安装段分别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和机架,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位于上侧和下侧的连架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手扶组件的靠扶组件和轮椅。上述手扶组件可方便折叠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组件,还涉及一种靠扶组件以及一种轮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折叠轮椅基本采用两种折叠方式,第一种是轮椅的两边框架向内折叠,如果有坐垫的话在折叠前需要手工拆除坐垫,靠背一般是薄薄的一层织物或是如果有软垫的话也要在折叠轮椅之前取下来另外存放,这种折叠方式的轮椅扶手大部分是固定的,现在也有些款式是整个扶手可以翻到靠背的后面去,方便用户上下轮椅。第二种是采用多组连杆机构进行折叠,靠背一般有海绵垫,这种结构的轮椅的扶手大都能折叠,而且大部分是作为折叠框架的一部分,折叠时同步折叠,所以在向后翻折时需要一些比较复杂的解锁动作。上述两种折叠方式的轮椅的靠背和扶手都没有舒适性高且操作简单的方案。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可折叠扶手的设计中扶手的一端旋转的轴心常常都固定于靠背的框架上,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在向后翻折扶手的过程中翻起的扶手的高度比较高,用户在用同侧的手翻折同侧的扶手的过程中需要做比较大幅度的动作。另外,在需要进行解锁动作的情况下,将扶手解除锁定时一般无法单手进行,这对于手脚不太方便的用户来说是不好的体验。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方便折叠操作的手扶组件,例如可以用于轮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折叠操作的手扶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扶组件,用于安装至背靠组件,所述背靠组件在侧边具有竖向延伸的安装段,所述手扶组件包括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扶手、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扶手具有杆段,所述杆段、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安装段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所述杆段和所述安装段分别构成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和机架,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分别构成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位于上侧和下侧的连架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设置成可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一杆和所述杆段之间的夹角为α1且夹口朝下,在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杆和所述杆段之间的夹角为α2且夹口朝上,其中,α1为150-180°,α2为0-3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α1为170-180°,α2为0-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扶组件还包括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具有用于手扶的展开状态;所述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展开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组件通过锁接所述杆段、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安装段中的两个构件而锁定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手柄、锁块和第三杆,所述扶手具有支段,所述手柄、所述锁块、所述第三杆与所述支段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所述支段和所述第三杆分别构成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的机架和连杆,所述手柄和所述锁块构成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中,所述手柄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支段转动,使得所述锁块相对于所述扶手的所述支段在锁定位和解锁位之间转动,在所述锁定位,所述锁块扣接所述第一杆,借此锁接所述第一杆和所述扶手,在所述解锁位,所述锁块脱离所述第一杆,借此解开所述第一杆和所述扶手之间的锁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块具有锁钩;所述第一杆固接有第一铰轴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安装段铰接,在所述锁定位,所述锁钩钩住所述第一铰轴,借此,所述锁块扣接所述第一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是反平行四边形机构,其中,所述锁块与所述第三杆的铰接位位于所述锁块与所述支段的铰接位的上侧,所述手柄与所述支段的铰接位位于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三杆的铰接位的上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和所述扶手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手柄具有使得所述锁块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的趋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中,用于铰接所述第三杆和所述手柄的铰接轴位于滑道内;所述第三杆和所述扶手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三杆具有使得所述锁块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的趋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手具有前后延伸且截面为倒U形的壳体;所述锁定组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手柄的操纵端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前端,用于操纵使得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扶手转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扶组件用于轮椅,所述手扶组件还包括用于操控所述轮椅的前进方向的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设置在所述扶手的前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操控座和支架,所述操控座设置有用于手动操控的操控杆,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扶手的前端,并且所述操控座可翻折地支撑于所述支架而设置成可在翻开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翻开状态,所述操控座翻开至所述支架的前侧,所述操控杆露出在所述操控座的上侧,在所述收合状态,所述操控座收合至所述支架的上方,所述操控杆位于所述操控座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靠扶组件,包括背靠组件,还包括两个前述手扶组件,两个手扶组件分别安装至所述背靠组件在两个侧边的安装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背靠组件中,背靠架提供所述安装段,靠垫提供背靠面,所述靠垫、所述两个推杆与所述背靠架构成第三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所述靠垫和所述背靠架分别构成所述第三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和机架,所述两个推杆构成所述第三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所述靠垫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背靠架从第一位置经由中间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所述靠垫在第一位置相比于在第二位置更靠近前侧,第三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推杆中的一个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靠垫,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靠垫具有从所述中间位置转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轮椅,包括前述靠扶组件。上述手扶组件,扶手提供杆段,作为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通过铰链四杆机构,扶手可以相对于背靠组件自由运动,使得扶手和靠背组件构成的结构可以在整体结构的前后尺寸较大的使用状态和前后尺寸较小的收纳状态之间便捷地切换,而且,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用户可以操作较小的动作幅度,即使坐在轮椅上不改变坐姿也可以舒适地翻折扶手,特别方便折叠操作。
上述手扶组件中进一步设置有锁定组件,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单手解除扶手的锁定状态,进行翻折。
上述背靠组件提供可折叠的背靠结构,通过上述结构,靠垫折叠后可以在侧面与背靠架重合,减少侧面的投影面积,在展开时则可以提供良好的背部特别是腰部支撑,可以同时兼顾体积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折叠组件处于中间状态时靠扶组件的侧视图。
图2是折叠组件处于另一中间状态时靠扶组件的侧视图,图2的中间状态相较于图1中的中间状态更接近折叠状态。
图3是扶手上下倒置时的示意图,其中,锁钩脱离第一铰轴,并且,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
图4是扶手上下倒置时的示意图,其中,锁钩钩住第一铰轴,并且,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
图5是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锁定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锁定组件处于另一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锁钩的示意图。
图9是锁定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锁定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1是扶手上下倒置时的示意图,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
图12是靠扶组件处于完全打开的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3是靠扶组件处于完全打开的使用状态时的另一立体图。
图14是靠扶组件处于完全收叠的收纳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5是靠扶组件处于完全收叠的收纳状态时的另一立体图。
图16是示例性轮椅的示意图,其中,示例性靠扶组件处于完全打开的使用状态。
图17A是靠扶组件的示意图,其中,操控座相对于图16从翻开状态切换至中间状态。
图17B是靠扶组件的示意图,其中,操控座相对于图17A从中间状态切换至收合状态。
图17C是靠扶组件的示意图,其中,锁定组件相对于图17B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图17D是靠扶组件的示意图,其中,折叠组件相对于图17C从展开状态切换至第一中间状态。
图17E是靠扶组件的示意图,其中,折叠组件相对于图17D从第一中间状态切换至第二中间状态。
图17F是靠扶组件的示意图,其中,折叠组件相对于图17E从第二中间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
图17G是靠扶组件的示意图,其中,背靠组件中的靠垫相对于图17F从第一位置切换至中间位置。
图17H是靠扶组件的示意图,其中,背靠组件中的靠垫相对于图17G从中间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此时,示例性靠扶组件处于完全收叠的收纳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图16示出了轮椅100的示例性总体构造,其中,轮椅100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示例性手扶组件10,图16中,轮椅100置放在地面G0上。轮椅100可以包括靠扶组件200。靠扶组件200可以包括手扶组件10和背靠组件20。虽然图示实施方式中手扶组件10及靠扶组件200用于轮椅100,然而,可以理解,手扶组件10及靠扶组件200也可以用于其它场景,诸如车用座椅、家用座椅或者办公椅等。需要理解,附图均仅作为示例,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1所示,靠扶组件200中,手扶组件10可以安装至背靠组件20。背靠组件20在侧边具有竖向(图2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段201。为了方便描述,文中可能使用诸如“下”、“上”等等的空间关系词语来描述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文中的方向均以用户背靠在背靠组件20时的常规使用状态作为参考进行描述,例如,“侧边”可以是此时用户的左侧或右侧,“上侧”、“下侧”等也以此时作为参考。而且,除非特别声明,文中沿着特定方向延伸并非要求严格遵照数学意义上的定义,而是要求延伸方向需在该特定方向具有分量,优选地,延伸方向与该特定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45°。例如,图示实施方式中,限定为竖向延伸的安装段201可以实质上严格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方向D1在竖向上具有分量即可。优选地,第一方向D1与竖向之间的夹角小于45°。图示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方向D1相对于竖向向后倾斜10-30°,更进一步优选地,向后倾斜13°,以提高用户背靠的舒适度。需要理解,这些空间关系词语意图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元件或组件的、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例如,如果翻折附图中的组件,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的方向将改为在所述其他元件或特征“上”,例如,在折叠收纳状态下用户倒置轮椅来进行收纳时。因此,应相应地解释文中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词。图示实施方式中,安装段201可以包括两端分别设置的座体201a、201b,例如,座体201a可以是通过螺钉固定的块体。
手扶组件10包括折叠组件1。折叠组件1包括扶手2、第一杆31和第二杆32。扶手2具有杆段21。扶手2的杆段21、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背靠组件20的安装段201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铰链四杆机构是所有运动副均为转动副的四杆机构,其中一个构件作为支撑基础称之为机架,直接与机架铰接的构件称之为连架杆,不直接与机架连接的构件称之为连杆,而且,其中,能够做整周回转的连架杆又可以称作曲柄,只能在某一角度范围内往复摆动的连架杆又可以称作摇杆。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中,杆段21和安装段201分别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连杆和机架,第一杆31和第二杆32分别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位于上侧和下侧的连架杆。也即,杆段2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杆31的第一端(图1中,上端)、第二杆32的第一端(图1中,上端)铰接,安装段201的两端(具体地,座体201a和座体201b)可以分别与第一杆31的第二端(图1中,下端)、第二杆32的第二端(图1中,下端)铰接,其中,相比于安装段201与第二杆32的铰接位,安装段201与第一杆31的铰接位位于上侧。扶手2的杆段21也即扶手2中提供与第一杆31铰接的铰接位B31以及与第二杆32铰接的铰接位B32的部分。可以理解,杆段21、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安装段201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意指其至少在一个状态下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并不排除在另一状态下又可有其它的组成关系,换言之,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四个构件(也即,杆段21、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安装段201)可以并非一直彼此铰接,而是至少具有彼此铰接从而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状态。
上述手扶组件10中,折叠组件1的扶手2提供杆段21来作为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背靠组件20提供安装段201来作为铰链四杆机构的机架,扶手2可以相对于背靠组件20灵活地运动,使得扶手2和靠背组件20构成的结构至少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变化,借此,手扶组件10可以在整体结构的前后尺寸较大的状态和前后尺寸较小的状态之间便捷地切换。在整体结构的前后尺寸较大的状态下,用户可以手扶扶手2,此时也可以称之为手扶组件10的使用状态。而在整体结构的前后尺寸较小的状态下,可以方便用户归置手扶组件10和靠背组件20,此时也可以称之为手扶组件10的收纳状态。使用上述手扶组件10时,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在翻折扶手2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操作较小的动作幅度,坐在轮椅100上也可以舒适地翻折扶手2。
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设置成可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该切换过程可以参见图17B至图17F,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从图17B的展开状态依次经过图17C、图17D、图17E的中间状态切换至图17F的折叠状态。在图17B示出的展开状态,第一杆31和杆段21之间的夹角为α1且夹口朝下,α1可以为150-180°,更进一步优选地,α1可以为170-180°。在图17F示出的折叠状态,第一杆31和杆段21之间的夹角为α2且夹口朝上,α2为0-30°,更进一步优选地,α2为0-10°。以“α1为150-180°”为例,该范围值包括两个端点值,也即,α1可以是150°,也可以是180°,也可以是150°和180°之间的数值。在图17D和图17E的中间状态,第一杆31和杆段21之间的夹角以α示出。在图17B的展开状态,用户可以使用手扶组件10,也即,手扶扶手2,而在图17F的折叠状态,用户可以收纳手扶组件10乃至靠扶组件200。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α1为173.6°,α2为5.4°。这样,可以使得展开更加充分,折叠也更加紧凑。可以通过将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设置成曲柄摇杆机构,其中,第一杆31构成该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而第二杆32构成该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例如,作为曲柄的第一杆31可以是构成铰链四杆机构A1的四个构件中的最短杆。可以理解,杆长是以各个构件两端的铰接位(铰接中心)的距离为基准,而不一定是构件本身的长度。
图示实施方式中,在图17B示出的展开状态,扶手2和靠背组件20(具体地,安装段201)之间的夹角β为90-120°,优选地,101.4°。在图17F示出的折叠状态,扶手2和靠背组件20(具体地,安装段201)之间的夹角β为-10-20°,优选地,0°。从图17B到图17F,夹角β先增加后减小。可以理解,以-10°为例,扶手2和靠背组件20之间的夹角为-10°意指,扶手2相对于靠背组件20向后倾斜10°。
可以理解,文中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一个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和/或“另一实施方式”意指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方式”或“一个实施方式”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方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另外,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也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示实施方式中,手扶组件1还可以包括锁定组件4。锁定组件4可以锁定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状态。例如,可以通过锁定组件4将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锁定在图17B的展开状态,或者锁定在图17F的折叠状态,又或者锁定在图17D或图17E的任一中间状态。例如,锁定组件4可以是一可拆卸的紧固件,可以将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第一杆31固定,固定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其它构件,或者固定到背靠组件20,又或者轮椅100的其它部位诸如坐垫,使得第一杆31不能相对于任一端的铰接位转动。紧固件例如可以是螺钉、螺栓,又或者是锁销、胶带、绳索、钩环等。
如前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具有用于手扶的展开状态,如图17B所示。锁定组件4可以用于锁定该展开状态。这样可以使得用户使用时整个结构更加可靠,不会失稳。
锁定组件4可以通过锁接扶手2的杆段21、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背靠组件20的安装段201中的两个构件而锁定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状态。也即,杆段21、第一杆31、第二杆32和安装段201这四个构件中可任意选定两个构件,锁定组件4可以通过锁接选定的这两个构件,使得这两个构件彼此之间不能相对地活动,而使得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状态被锁定保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在图1示出的杆段21和安装段201之间加设一撑杆,作为锁定组件4,可以锁接杆段21和安装段201,阻止杆段21和安装段201相对活动,从而锁定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状态。
结合图3至图11,锁定组件4可以包括手柄41、锁块42和第三杆33。扶手2可以具有支段22。如图5所示,手柄41、锁块42、第三杆33与支段22(为了更清楚,图5中简化为虚线表示)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其中,支段22和第三杆33分别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的机架和连杆,手柄41和锁块42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的两个连架杆。也即,支段2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手柄41的第一位411、锁块42的第一位421铰接,第三杆3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手柄41的第二位412、锁块42的第二位422铰接。扶手2的支段22也即扶手2中提供与手柄41铰接的铰接位B41以及与锁块42铰接的铰接位B42的部分。可以理解,扶手2的杆段21和支段22并非要求是分离的两个部分,而可以是同一部分,也可以是部分重叠的两个部分。与前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类似地,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的四个构件(也即,手柄41、锁块42、第三杆33与支段22)可以并非一直彼此铰接,而是至少具有彼此铰接从而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的状态,图示实施方式中即是这种情况,后面将会详细描述。
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中,手柄41设置成可相对于扶手2的支段22转动,使得锁块42相对于扶手2的支段22在锁定位C1和解锁位C2之间转动,如图5至图6所示。在图5中的锁定位C1,锁块42扣接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第一杆31,借此锁接第一杆31和扶手2,可以参见图4。在解锁位C2,锁块42脱离第一杆31,借此解开第一杆31和扶手2之间的锁接。也即,扳动手柄41,使得手柄41在铰接位B41相对于扶手2转动,在与手柄41铰接的第三杆33的带动作用下,与第三杆33铰接的锁块42可以在铰接位B42相对于扶手2转动,从而可以在扣接第一杆31的锁定位C1和脱离第一杆31的解锁位C2之间自由切换,进而可以在第一杆31和扶手2锁接的锁定状态以及第一杆31和扶手2脱开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锁定状态下,第一杆31和扶手2锁接,也就可以实现对第一铰链四杆机构A1的状态的锁定。
图示实施方式中,锁块42可以具有锁钩420。第一杆31可以固接有第一铰轴H1并且通过第一铰轴H1与背靠组件20的安装段201铰接。可以参见图4,在锁定位C1,锁块42的锁钩420钩住第一杆31固接的第一铰轴H1,借此,锁块42扣接第一杆31。这种锁定组件4结构紧凑,操作便捷。
可以参见图5,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可以是反平行四边形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反平行四边形机构也即机架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与连杆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交叉。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中,作为连架杆的锁块42与第三杆33的铰接位(也即,锁块42的第二位422)位于锁块42与支段22的铰接位(也即,锁块42的第一位421或者支段22的铰接位B42)的上侧,手柄41与支段22的铰接位(也即,手柄41的第一位411或者支段22的铰接位B41)位于手柄41与第三杆33的铰接位(也即,手柄41的第二位412)的上侧。这样,手指轻轻往上扳动手柄41的前端,也即,手柄沿着图5的顺时针方向(图6中,标示为R1)转动,即可使得锁块42沿着图5的逆时针方向(图6中,标示为R2)转动,位于铰接位B42下方的锁钩420即可从图5的锁定位C1变为图6中的解锁位C2。
图5和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手柄41和扶手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S1,第一弹性件S1的弹性力使得手柄41具有使得锁块42保持在锁定位C1的趋势。例如,图5中,手柄41的前端和扶手2的位于手柄41上方的部分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作为第一弹性件S1,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得手柄41的前端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也即,手柄41具有绕着图5中的铰接位B41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因而,通过第三杆33的推动作用,锁块42具有绕着图5中的铰接位B42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也即,手柄41具有使得锁块42保持在锁定位C1的趋势。也即,第一弹性件S1提供保持手柄41锁定位置的预紧力。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S1也可以是设置在手柄41的前端和扶手2的位于手柄41下方的部分之间的拉伸弹簧。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使得锁块42保持在锁定位C1的趋势也可以通过设置在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的四个构件中的另外两个构件之间的弹性件来实现。
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中,用于铰接第三杆33和手柄41的铰接轴H33位于滑道414内。滑道414允许第三杆33的一端(图5中,前端)可以相对于手柄41滑动。图示实施方式中,铰接轴H33可以固接于第三杆33,而滑道414由手柄41的滑槽构成,滑槽为前后延伸的腰形孔形式。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铰接轴H33也可以固接于手柄41,而滑道414可以由第三杆33提供。大体上,从图5的锁定位C1,绕着铰接位B42逆时针(如图7中的方向R2)转动锁块42时,锁块42对第三杆33的推力不足以克服第一弹性件S1的弹性力,因而手柄41不会相对于扶手2的支段22绕着铰接位B41转动,也即,此时,手柄41和扶手2可以看成是彼此固接的整体支架,第三杆33的前端会沿着滑道414从图5的状态向前(如图7中的方向T1)滑动,从而到达图7的另一解锁状态。这一过程中,锁块42、第三杆33与前述整体支架(由扶手2和手柄41构成)组成类似曲柄滑块机构或摇杆滑块机构的结构,其中,前述整体支架、锁块、第三杆和铰接轴分别构成曲柄滑块机构(或摇杆滑块机构)的机架、曲柄(或摇杆)、连杆和沿着滑道414滑动的滑块。对于图示的第三杆33而言,第三杆33在可通过位于滑道414的一端(图5中,后端)的铰接轴H33相对于手柄41转动之外,还可通过铰接轴H33沿着滑道414向前滑动而相对于手柄41而前端滑动。换言之,锁定组件4可以从图5的状态切换至图6的状态,也可以从图5的状态切换至图7的状态。如前所述,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的四个构件(也即,手柄41、锁块42、第三杆33与支段22)可以并非一直彼此铰接,而是具有彼此铰接从而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A2的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同时具有其中第三杆33相对于手柄41并非铰接而是组成曲柄滑块机构(或摇杆滑块机构)的状态(如图5和图7所示)。
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三杆33和扶手2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弹性件S2,第二弹性件S2的弹性力使得第三杆33具有使得锁块42保持在锁定位C1的趋势。例如,图5中,第三杆33和扶手2的位于第三杆33上方的部分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作为第二弹性件S2,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三杆33的前端具有向后运动的趋势,通过第三杆33的推动作用,锁块42具有绕着图5中的铰接位B42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也即,第三杆33具有使得锁块42保持在锁定位C1的趋势。实际设置时,可以使得主动逆时针转动锁块42时可以较易克服第二弹性件S2的弹性力,而较难克服第一弹性件S1的弹性力。也即,第二弹性件S2提供锁块42的预紧力。
上述结构使得用户不仅可以在前侧通过向上扳动或抬起手柄41的前端来解锁锁块42的锁定,也可以在后侧主动扳动锁块42来实现解锁。
图8示出了锁块42的示例结构,锁块42在一侧(图8中,前侧)具有锁钩420,如前所述,用于钩住第一杆31固接的第一铰轴H1。锁块42在另一侧(图8中,后侧)具有凸伸的扳指部423,方便用户从锁定组件4的后侧向上扳动锁块42,使得锁块42脱离锁定位C1。锁块42可以在第一位421、第二位422分别具有穿孔,分别供铰轴穿过,以分别与扶手2的支段22、第三杆33铰接,从而形成锁定组件4。图8中,锁块42还可以设置有磁铁424,在手扶组件10处于图14的收纳状态时,锁块42的磁铁424可以与第二杆32中设置的磁铁324相吸,提供收纳状态的约束力,换言之,可以实现收纳状态的锁定。图8中,锁块42还可以具有突出的边缘425,在手扶组件10处于图3的展开状态时,第一杆31可以接触到锁块42的边缘425,锁块42可以绕着第一位42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锁钩420钩住第一铰轴H1。图9和图10还从不同角度示出了锁定组件4的整体构造。
图11示出了锁定组件4与扶手2配合的示例构造。扶手2具有前后延伸且截面为倒U形的壳体23。前述扶手2的杆段21、支段22均可以由壳体23提供。锁定组件4可以容置于壳体23内。并且手柄41的操纵端(也即,前端)可以露出于壳体23的前端,用于操纵使得手柄41相对于扶手2转动。这样,方便用户从前侧扳动手柄41,切换锁定组件4的状态。图11中还示出了铰轴H31,第一杆31通过铰轴H31与扶手2铰接。
上述手扶组件10中,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坐姿的情况下单手解锁折叠组件1的状态锁定,因而可以将扶手2翻折,动作幅度小。
图1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手扶组件10还可以包括用于操控轮椅100的前进方向的操控组件30,操控组件30可以设置在扶手2的前端。这样,方便用户坐在轮椅100上时对轮椅100的前进方向进行操控,也符合人体工学。图示实施方式中,操控组件30可以通过连接在手柄41的前端而设置在扶手2的前端,这样,整个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操控组件30的示例构造可以参见图12至图15。操控组件30可以包括操控座301和支架302,其中,支架302可以设置在扶手2的前端。操控座301可以设置有用于手动操控的操控杆303。操控杆303可以是现有的任何形式,例如,可以是摇杆,用户通过手动操纵操控杆303,操控杆303即可将自身的运动转换成轮椅100的控制系统能够处理的电子信息,从而操控轮椅100的前进方向。操控座301可以可翻折地支撑于支架302而设置成可在翻开状态(图16示出,也可参见图12和图13)和收合状态(图17B示出,也可参见图14和图15)之间切换,图17A还示出了从图16的翻开状态切换至图17B的收合状态的中间状态。在图16的翻开状态,操控座301翻开至支架302的前侧,操控杆303露出在操控座301的上侧。在图17B的收合状态,操控座301收合至支架302的上方,操控杆303位于操控座301的下侧。如图12所示,支架302可以包括支板306和在支板306的前端左右分布的两个支柱305,操控座301的后端可以与两个支柱305铰接,并且操控座301的后端设置在两个支柱305之间,从而操控座301可以相对于支架302可翻折地支撑于支架302。在图12和图13的翻开状态,操控座301与支架302的支板306可以大致处于打开180°的状态,而在图14和图15的收合状态,操控座301与支架302的支板306可以大致处于收合0°的状态。图中,支板306还可以具有置放孔304,允许在收合状态下位于操控座301下侧的操控杆303穿过。上述操控座301可以在收合(或称之为折叠)时可以将其操控杆303保护起来。
继续参见图12至图15,靠扶组件200可以包括两个手扶组件10。两个手扶组件10可以分别安装至背靠组件20在两个侧边的安装段201。图示实施方式中,两个安装段201可由两根管材例如钢管构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两个安装段201也可以由一块背板在两个侧边的两个部分构成。
图示实施方式中,背靠组件20可以包括背靠架202,背靠架202可以提供前述两个安装段201。图示实施方式中,背靠架202包括两个竖管203和一横管204,横管204在两个竖管203上侧将两个竖管203连接起来,两个竖管203可以支撑在轮椅100例如坐垫上。两个竖管203和横管204可以通过一根管材折弯而成,也可以分别加工后焊接而成。两个竖管203可以分别提供前述两个安装段201。
背靠组件20还可以包括靠垫5,靠垫5可以提供背靠面51,供用户背靠。靠垫5例如可以由柔软材料制成,提升用户背靠的舒适度。
背靠组件20还可以包括上、下两个推杆61、62。靠垫5、两个推杆61、62与背靠架202可以构成第三铰链四杆机构A3。其中,靠垫5和背靠架202分别构成第三铰链四杆机构A3的连杆和机架,两个推杆61、62构成第三铰链四杆机构A3的两个连架杆。靠垫5设置成可相对于背靠架202从第一位置P1(图17F示出,也可以参见图12和图13)经由中间位置P0(图17G示出)切换至第二位置P2(图17H示出,也可以参见图14和图15)。靠垫5在第一位置P1相比于在第二位置P2更靠近前侧。换言之,靠垫5从第一位置P1运动到第二位置P2,实质上从后向前运动。图示实施方式中,靠垫5从第一位置P1运动到第二位置P2,同时也可以从下向上运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位置P1,靠垫5的侧面投影可以与背靠架202重合。
背靠组件20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件S3。第三弹性件S3的一端可以连接两个推杆61、62中的一个推杆61,另一端连接靠垫5。第三弹性件S3的弹性力使得靠垫5具有从中间位置P0转换至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的趋势。也即,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件S3,可以使得靠垫5难以保持在中间位置P0,而始终会稳定保持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在第一位置P1,可以方便用户背靠,在第二位置P2,可以方便用户收纳,也即,第三弹性件S3提供靠垫5展开或折叠后的保持力。上述结构使得在实现功能多样化的情况下结构简单可靠。例如,第三弹性件S3可以是拉伸弹簧,使得该拉伸弹簧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时的拉伸量最小,而在中间位置P0的拉伸量最大。图示实施方式中,靠垫5的背面设置有弹簧柱54,推杆61设置有弹簧柱64,第三弹性件S3是连接固定在弹簧柱54和弹簧柱64之间的拉伸弹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靠垫5保持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也可以通过设置锁定手段来实现。例如,在靠垫5到达第一位置P1时,手动使用紧固件将其锁定在第一位置P1。
图示实施方式中,靠垫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下两个推杆,例如,右侧的上、下两个推杆以61、62标示,而左侧的上、下两个推杆以61a、62a标示(如图12所示)。靠垫5、每一侧的两个推杆(如61、62,或者61a、62a)以及这两个推杆所在侧边的安装段201皆构成铰链四杆机构。换言之,靠垫5的一侧通过推杆61、62和该一侧的安装段201连接,另一侧则通过推杆61a、62a和该另一侧的安装段201连接。这种结构更加可靠。
上述背靠组件20特别是其靠垫5可以打开或折叠,甚至可以使得折叠后靠垫5的侧面投影和背靠架202重合,在打开时可以提供良好的背部特别是腰部支撑。
总体上,上述靠扶组件200从完全展开以供使用的状态转换至完全折叠的收纳状态,可以参见图16至图17H的过程。例如,首先,如图16至图17B示出的,操控组件30从翻开状态变换至收合状态。然后如图17C所示,向上扳动手扶组件10的锁定组件4的手柄41。然后,如图17C至图17F示出的,手扶组件10的折叠组件1从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最后,如图17F至图17H示出的,背靠组件20的靠垫5从第一位置P1变换至第二位置P2。
上述轮椅的靠扶组件中,手扶组件的结构使得用户在翻折扶手时只需很小幅度的动作即可完成,同时扶手的锁定组件也能在用户不改变坐姿的情况下单手操作即可完成解锁。扶手前端的手柄和扶手后端的锁块相联动,在解锁时用户的手无需离开扶手即可操作解锁动作,在向后翻折一段距离后即可将整个扶手翻折至和靠背重合的位置。在锁定组件的手柄上安装有可以翻折的操控座,可以将操控座的操控杆翻折并加以保护起来。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扶组件,用于安装至背靠组件,所述背靠组件在侧边具有竖向延伸的安装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组件包括:
折叠组件,包括扶手、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扶手具有杆段,所述杆段、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安装段组成第一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所述杆段和所述安装段分别构成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和机架,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分别构成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位于上侧和下侧的连架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设置成可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一杆和所述杆段之间的夹角为α1且夹口朝下,在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杆和所述杆段之间的夹角为α2且夹口朝上,其中,α1为170-180°,α2为0-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具有用于手扶的展开状态;
所述手扶组件还包括:
锁定组件,通过锁接所述杆段、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安装段中的两个构件而锁定所述第一铰链四杆机构的所述展开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手柄、锁块和第三杆,所述扶手具有支段,所述手柄、所述锁块、所述第三杆与所述支段组成第二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所述支段和所述第三杆分别构成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的机架和连杆,所述手柄和所述锁块构成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
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中,所述手柄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支段转动,使得所述锁块相对于所述扶手的所述支段在锁定位和解锁位之间转动,在所述锁定位,所述锁块扣接所述第一杆,借此锁接所述第一杆和所述扶手,在所述解锁位,所述锁块脱离所述第一杆,借此解开所述第一杆和所述扶手之间的锁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和所述扶手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手柄具有使得所述锁块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的趋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铰链四杆机构中,用于铰接所述第三杆和所述手柄的铰接轴位于滑道内;
所述第三杆和所述扶手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三杆具有使得所述锁块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的趋势。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具有前后延伸且截面为倒U形的壳体;
所述锁定组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手柄的操纵端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前端,用于操纵使得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扶手转动。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组件用于轮椅,所述手扶组件还包括用于操控所述轮椅的前进方向的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设置在所述扶手的前端;
所述操控组件包括:
操控座,设置有用于手动操控的操控杆;和
支架,设置在所述扶手的前端,并且所述操控座可翻折地支撑于所述支架而设置成可在翻开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翻开状态,所述操控座翻开至所述支架的前侧,所述操控杆露出在所述操控座的上侧,在所述收合状态,所述操控座收合至所述支架的上方,所述操控杆位于所述操控座的下侧。
9.一种靠扶组件,包括背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扶组件,两个手扶组件分别安装至所述背靠组件在两个侧边的安装段;
所述背靠组件包括:
背靠架,提供所述安装段;
靠垫,提供背靠面;
上、下两个推杆,所述靠垫、所述两个推杆与所述背靠架构成第三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所述靠垫和所述背靠架分别构成所述第三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和机架,所述两个推杆构成所述第三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所述靠垫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背靠架从第一位置经由中间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所述靠垫在第一位置相比于在第二位置更靠近前侧;和
第三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两个推杆中的一个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靠垫,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靠垫具有从所述中间位置转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
10.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靠扶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55738.4U CN215652136U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手扶组件、靠扶组件及轮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55738.4U CN215652136U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手扶组件、靠扶组件及轮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52136U true CN215652136U (zh) | 2022-01-28 |
Family
ID=79974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55738.4U Active CN215652136U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手扶组件、靠扶组件及轮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521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52886A1 (zh) * | 2021-06-04 | 2022-12-08 | 上海酷哲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折叠轮椅及其折叠方法 |
-
2021
- 2021-06-04 CN CN202121255738.4U patent/CN2156521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52886A1 (zh) * | 2021-06-04 | 2022-12-08 | 上海酷哲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折叠轮椅及其折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27394B2 (en) | Vehicle seat system | |
CN111907578B (zh) | 多人座婴幼儿推车 | |
US4653806A (en) | Pivotally and slidably connected cantilevered swivel seat | |
US8152240B2 (en) | Vehicular seat device | |
US8056954B2 (en) | Fold flat seat assembly with drive link | |
US8042828B2 (en) | Multi-position foldable stroller | |
EP0364145B1 (en) | A sea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US5374101A (en) | Three-way reclining chair | |
KR20010040787A (ko) | 일체형 아동용 시트를 구비한 용이 접근 텀블형 시트 및아동용 시트가 전개될 때의 텀블형 로크아웃부 | |
CN101410272A (zh) | 折叠式头枕 | |
TW201531419A (zh) | 載具用座椅 | |
US7373675B2 (en) | Convertible sofa bed | |
CN215652136U (zh) | 手扶组件、靠扶组件及轮椅 | |
JP3787652B2 (ja) | 車両用リア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US5054850A (en) | Shiftable carriage mechanism for incliner chair | |
US5769448A (en) | Foldable frame assembly for a two-seat stroller | |
CN220236444U (zh) | 矮座高零靠墙的座椅支架及具有其的矮座高零靠墙座椅 | |
CN115429561A (zh) | 手扶组件、靠扶组件及轮椅 | |
JP313717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WO2012006941A1 (zh) | 乘客座椅和组合坐卧两用座椅单元、多用座椅单元 | |
JP2005328980A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可能な車椅子の手摺り | |
JP3013882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02096663A (ja) | 車両用折り畳みシート | |
US20240326892A1 (en) | Wagon with Reclining Seat for Carrying Children | |
US3724896A (en) | Recliner chai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