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7932U - 末端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末端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7932U
CN215647932U CN202121405285.9U CN202121405285U CN215647932U CN 215647932 U CN215647932 U CN 215647932U CN 202121405285 U CN202121405285 U CN 202121405285U CN 215647932 U CN215647932 U CN 215647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nd heat
tail end
network
network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52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健
王殿魁
朱清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052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7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7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7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末端换热装置,涉及制冷领域,减少制冷末端与网络设备的距离,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制冷的能耗。应用于网络机柜,网络机柜的前门内设置有隔腔;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末端换热板管:末端换热板管设置于隔腔内。

Description

末端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末端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处理的业务量快速增长,其中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量也大大增加,使得网络设备散发大量热量。
为避免网络设备过热导致故障,数据中心通常部署有冷却系统,以对网络设备降温。目前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采用粗放的制冷方式,其制冷末端与网络设备的距离较远,其产生的冷风通过循环风机实现与网络设备的热量交换,由于冷风沿途传输存在冷损失,且消耗风机电能,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末端换热装置,减少制冷末端与网络设备的距离,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制冷的能耗。
能够降低改造冷水型机组的难度,进而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末端换热装置,应用于网络机柜,网络机柜的前门内设置有隔腔;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末端换热板管:末端换热板管设置于隔腔内。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机柜内部署有至少一个网络设备,网络机柜包括至少一个前门,且网络机柜的前门与网络设备对应;末端换热板管的数量与网络机柜的前门数量相同。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末端换热板管包括多个板管和多个气流通道,板管和气流通道交互设置。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末端换热板管通过转轴套接于网络机柜的前门隔腔内,且网络机柜的前门通过转轴套接于网络机柜。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机柜下方设置有架空层;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冷分配单元,冷分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与末端换热板管对应;冷分配单元设置于架空层内。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管的出液口处设置有阀门。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集液单元,集液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一支管对应;集液单元设置于架空层内。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网络设备的散热器件连接;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温度传感器、阀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末端换热装置,包括设置于网络机柜前门内的末端换热板管,通过末端换热板管与网络机柜内的网络设备进行换热;由于换热用的末端换热板管设置于网络机柜的前门内,因此减少了制冷末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了网络机柜内交换热量所用气流的传输距离,提高了热量交换效率,从而降低了制冷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末端换热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末端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末端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末端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
1-网络机柜, 2-机柜位, 3-隔腔;
4-末端换热板管, 5-板管, 6-气流通道;
7-转轴, 8-架空层, 9-冷分配单元;
10-第一支管, 11-阀门, 12-集液单元;
13-第二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目前数据中心通常需要部署制冷系统对网络设备降温,这些制冷系统的制冷末端与网络设备的距离较远,制冷末端产生的冷风需要由循环风机实现与网络设备的热量交换。由于冷风在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冷损失,因此其热量交换效率较低;且由于冷风需要由循环风机输送,因此还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因此,现有的制冷系统能耗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末端换热装置,应用于网络机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网络机柜具有标准化尺寸,网络机柜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机柜位2,这些机柜位2的尺寸相同,如长宽相同。
网络机柜1内部署有至少一个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为服务器。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网络机柜1的前门为定制结构,其内设置有隔腔3。
针对目前数据中心内制冷系统的能耗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末端换热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至少一个末端换热板管4:末端换热板管4设置于隔腔3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这里将末端换热板管4设置于网络机柜1的前门隔腔3内,缩短了末端换热板管4产生的冷气流的流动距离,从而减少了冷气流流动时的冷损失,以提高冷气流与网络设备的换热效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末端换热装置包括多个末端换热板管4时,这些末端换热板管4与网络机柜1内的网络设备一一对应,即末端换热板管4的数量与网络机柜1内的网络设备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为提高末端换热板管4与网络设备的换热效率,这里可以将末端换热板管4的高度与网络设备的高度设置一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末端换热装置包括多个末端换热板管4时,这些末端换热板管4可以相互独立,如第一末端换热板管和第二末端换热板管相互独立,两者可以分别对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降温;这里第一末端换热板管与第二末端换热板管相互独立,是指第一末端换热板管可以工作,但第二末端换热板管则可以停止工作,两者之间互不影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的隔腔3也可以设置于网络机柜1的侧壁,相应的末端换热板管4可以设置于侧壁上的隔腔3内,以对网络设备降温。
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机柜1包括至少一个前门,且网络机柜1的前门与网络设备对应;末端换热板管4的数量与网络机柜1的前门数量相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机柜1的前门可以是一个整体,上述多个末端换热板管4可以设置于该前门的隔腔3内;但这些末端换热板管4在前门上的位置与网络机柜1内的网络设备相对应,以分别对网络设备进行降温。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机柜1的前门也可以是分体式的,如网络机柜1设置有多个机柜位2,则其可以包括多个前门,且前门与机柜位2一一对应,即网络机柜1的多个前门与网络设备一一对应;相应的,末端换热管板4可以分别设置于这些分体式前门的隔腔3内。
这里将网络机柜1的前门分体式设置,可以将的末端换热板管4分别设置于这些前门的隔腔3内,可以方便这些末端换热板管4的独立控制,及维护。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末端换热板管4包括多个板管5和多个气流通道6,板管5和气流通道6交互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这里的板管5内流动有冷媒,以与气流通道6内的气流交换热量,从而实现对相应网络设备的降温。这里将板管5与气流通道6交互设置可以确保两者热量交换的均匀性,提高换热效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网络机柜1的前门关闭时,其隔腔3内设置的末端换热板管4相对于网络设备方向具有一定的进深,即末端换热板管4向网络机柜1内部具有一定的延伸,以使得板管5与气流通道6内的气流充分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末端换热板管4通过转轴7套接于网络机柜1的前门隔腔3内,且网络机柜1的前门通过转轴7套接于网络机柜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转轴7将网络机柜1的前门套接于网络机柜1。由于末端换热板管4设置于前门的隔腔3内,因此末端换热板管4也可以通过转轴7套接于网络机柜1上。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网络机柜1的前门分体式设置时,这些独立的前门可以通过转轴7相互独立转动;相应的,设置于前门隔腔3内的末端换热板管4也可以相互独立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上述多个末端换热板管4绕转轴7独立套接于网络机柜1上时,一方面可以方便各个末端换热板管4的维护,另一方面在对某一个末端换热板管4维护时,其他末端换热板管4可以继续为对应的网络设备提供冷却服务,避免相互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网络机柜1下方设置有架空层8;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冷分配单元9,冷分配单元9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管10,第一支管10与末端换热板管4对应;冷分配单元9设置于架空层8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冷分配单元9用于向上述的末端换热板管4输送冷媒,冷分配单元9上的第一支管10可以向对应的末端换热板管4输送冷媒。
示例性的,在末端换热板管4包括N个时,冷分配单元9上的第一支管10也可以包括N个,且这些第一支管10与末端换热板管4一一对应,以使得第一支管10可以向对应的末端换热板管4输送冷媒。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支管10的出液口处设置有阀门1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阀门11可以为电磁阀,用于对第一支管10输送的冷媒量进行控制。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集液单元12,集液单元1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管13,第二支管13与第一支管10对应;集液单元12设置于架空层8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集液单元12用于收集末端换热板管4回流的冷媒;与冷分配单元9对应的,集液单元12相应的设置有第二支管13,且第二支管13的数量与第一支管10、末端换热板管4的数量相同,第二支管13可以收集对应末端换热板管4回流的冷媒。
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网络设备的散热器件连接;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温度传感器、阀门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这里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网络设备内散热器件的温度,如网络设备为服务器时,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服务器内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的温度。
控制装置可以与上述的温度传感器、阀门连接,在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升高时,控制装置可以增加阀门的开度,以增加对应第一支管的冷媒输送量;在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降低时,控制装置可以减小阀门的开度,以减少对应第一支管的冷媒输送量。
由于第一支管可以分别向对应的末端换热板管4输送冷媒,而这些末端换热板管4相互独立,因此这里控制装置可以通过阀门控制对应第一支管的冷媒输送量,从而控制对应末端换热板管4的冷媒输送量,从而适用于网络设备的换热需求。
如上述方案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末端换热装置,应用于网络机柜,网络机柜的前门内设置有隔腔,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末端换热板管:末端换热板管设置于隔腔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末端换热装置,包括设置于网络机柜前门内的末端换热板管,通过末端换热板管与网络机柜内的网络设备进行换热;由于换热用的末端换热板管设置于网络机柜的前门内,因此减少了制冷末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了网络机柜内交换热量所用气流的传输距离,提高了热量交换效率,从而降低了制冷的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末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机柜,所述网络机柜的前门内设置有隔腔;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末端换热板管:
所述末端换热板管设置于所述隔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机柜内部署有至少一个网络设备,所述网络机柜包括至少一个前门,且所述网络机柜的前门与所述网络设备对应;
所述末端换热板管的数量与所述网络机柜的前门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末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换热板管包括多个板管和多个气流通道,所述板管和所述气流通道交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末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换热板管通过转轴套接于所述网络机柜的前门隔腔内,且所述网络机柜的前门通过所述转轴套接于所述网络机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末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机柜下方设置有架空层;所述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冷分配单元,所述冷分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末端换热板管对应;所述冷分配单元设置于所述架空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末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的出液口处设置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末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集液单元,所述集液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对应;所述集液单元设置于所述架空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末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网络设备的散热器件连接;所述末端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阀门连接。
CN202121405285.9U 2021-06-22 2021-06-22 末端换热装置 Active CN215647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5285.9U CN215647932U (zh) 2021-06-22 2021-06-22 末端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5285.9U CN215647932U (zh) 2021-06-22 2021-06-22 末端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7932U true CN215647932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5285.9U Active CN215647932U (zh) 2021-06-22 2021-06-22 末端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7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02901B2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用放熱装置および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放熱方法
CN209002296U (zh) 浸没式液冷和循环风冷结合的服务器机柜散热系统
CN113365477B (zh) 冷却装置、机柜及数据处理设备
CN215647932U (zh) 末端换热装置
CN212786396U (zh) 一种储能变流单元散热系统和储能变流柜
CN211084314U (zh) 一种空调设备
CN110678035A (zh) 顶置式服务器机柜制冷系统
CN104699206A (zh) 一种数据中心冷却机柜
CN215222812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3694638U (zh) 一种机柜冷却系统及机房
CN212910519U (zh) 一种5g基站温控柜机一体化装置
CN116096028A (zh) 双排机柜式数据中心及制冷系统
CN210431694U (zh) 一种基站散热系统
CN113113696A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2753027U (zh) 一种液冷热交换系统
CN218831058U (zh) 数据中心余热利用装置
CN110572980A (zh) 服务器系统及服务器机房
CN215774043U (zh) 一种机柜
CN214429838U (zh) 一种封闭机柜及制冷系统
CN212064728U (zh) 换热系统
CN217011517U (zh) 双排机柜式数据中心及制冷系统
CN105588452B (zh) 一种多回路翅片式表冷器
CN214370941U (zh) 一种热风系统
CN211702775U (zh) 一种用于不规则热量机架的散热系统
CN211557792U (zh) 一种用于不规则热量机架的相变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