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5037U - 铆环结构 - Google Patents

铆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5037U
CN215645037U CN202121351458.3U CN202121351458U CN215645037U CN 215645037 U CN215645037 U CN 215645037U CN 202121351458 U CN202121351458 U CN 202121351458U CN 215645037 U CN215645037 U CN 215645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ivet
rivet ring
wire
rive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14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强
沈骏
徐志恒
刁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14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5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5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5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铆环结构,其用于将线材固定于穿孔,铆环结构包含第一铆环、套管以及第二铆环。第一铆环套设于线材的组接端,第一铆环具有第一端部及相邻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套管用于包覆第一铆环的第一端部及线材的组接端。第二铆环套设于第一铆环的第二端部。本申请通过改良第一铆环的结构来强化第一铆环与线材之间的夹固关系,避免线材的外被被夹破而损伤线材的内部芯线,同时通过第二铆环的设置来强化线材固定于穿孔上的抗拉强度,借此达到增加线材与产品主体之间的保持力的目的。

Description

铆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铆环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线材固定于穿孔的铆环结构。
背景技术
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可携式行动装置因为具有无线连接的特性,因而为使用者带来相当多操作上的便利性。然而,考虑到功率转换效率及安全性等的问题,前述的可携式行动装置或是其他类型的电子产品仍以有线方式进行电池的充电或电力的提供。
当选用有线方式进行电力的提供时,不同于可插拔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线材,为了顾及线材的耐用度,多数电子产品仍会以不可插拔的方式将线材固定于电子产品上。然而,现有将线材固定于特定装置的穿孔上的方式在进行可靠度拉力测试时,仅需极小的拉力便可使铆环自线材的外被上脱落,导致线材无法被固定于所述装置的所述穿孔内,使得可靠度拉力测试的测试结果无法满足相关要求。
此外,当利用铆环铆压机将铆环夹固于线材时,也容易因为零件间的公差及铆环铆压机本身的稳定度等因素,导致铆环铆压后的形状产生预期外的变形,产生夹破线材的外被而损伤线材内部的芯线的情况。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将线材固定于穿孔的铆环结构,使其能在铆压过程中不压破线材的外被,同时强化铆环夹固于线材上的力道以满足可靠度拉力测试的需求,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铆环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铆环容易自线材的外被上脱落,导致线材无法被固定于装置的穿孔内,以及当利用铆环铆压机将铆环夹固于线材时,铆环容易夹破线材的外被而损伤线材内部芯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将线材固定于穿孔的铆环结构,其包含:
第一铆环,套设于线材的组接端,第一铆环具有第一端部及相邻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
套管,用于包覆第一铆环的第一端部及线材的组接端;以及
第二铆环,组设于第一铆环的第二端部。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第一铆环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外径及相对于第一外径的第一内径,第一铆环的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外径及相对于第二外径的第二内径,所述第一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外径,且所述第一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内径。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第一铆环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外周侧呈环状阶梯结构,第一铆环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外径介于3毫米至4豪米之间,且第一铆环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外径介于3.5毫米至4.5豪米之间。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更包含黏合层,黏合层设置于第一铆环与线材之间。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黏合层为电磁波遮蔽胶带。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第二铆环具有本体,本体套设于第一铆环的第二端部后,通过焊接与第一铆环的第二端部固定。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第二铆环更具有至少一辅助固定部,至少一辅助固定部自本体朝远离本体的方向向外延伸。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第二铆环具有两个辅助固定部,且两个辅助固定部自本体朝远离本体的两个相异的方向向外延伸,且两个辅助固定部与本体呈同一直线设置。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两个辅助固定部的一侧分别朝外侧延伸有限位片,限位片与两个辅助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夹角。
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中,第一铆环与第二铆环一体成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改良第一铆环的结构来强化第一铆环与线材之间的夹固关系,避免线材的外被被夹破而损伤线材的内部芯线,同时通过第二铆环的设置来强化线材与穿孔之间的固定力道,以达到增加线材与产品主体之间的保持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铆环结构将线材固定于壳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铆环结构套设于线材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铆环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铆环结构所具有的第一铆环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铆环结构所具有的第二铆环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铆环结构所具有的第一铆环与第二铆环的结合图。
图8为图7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铆环结构用以固定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铆环结构将线材固定于壳体后填充固定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关于一种将线材200固定于穿孔300的铆环结构100。请接续参阅图2及图3,本申请的铆环结构100包含第一铆环110、套管120以及第二铆环130。第一铆环110套设于线材200的组接端210,且如图4、图5所示,第一铆环110具有第一端部112及相邻于第一端部112的第二端部114。套管120用于包覆第一铆环110的第一端部112及线材200的组接端210。第二铆环130套设于第一铆环110的第二端部114。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于本申请的铆环结构100中,第一铆环110的第一端部112具有第一外径112a及相对于第一外径112a的第一内径112b,第一铆环110的第二端部114具有第二外径114a及相对于第二外径114a的第二内径114b。其中,第一外径112a小于第二外径114a,且第一内径112b等于第二内径114b。
透过上述的设置,当将第一铆环110套设于线材200的组接端210时,铆环铆压机仅使用于铆压第一铆环110的第一端部112,并不会铆压第一铆环110的第二端部114。换句话说,于本申请中,线材200的组接端210仅会被第一铆环110的第一端部112夹固,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铆环结构100所具有的第一铆环110仅有部分被铆压,故第一铆环110被铆压后的形状并不会产生预期外的变形。
于本申请中,第一铆环110的第一端部112至第二端部114的外周侧呈环状阶梯结构,第一铆环110的第一端部112的第一外径112a介于3毫米至4豪米之间,且第一铆环110的第二端部114的第二外径114a介于3.5毫米至4.5豪米之间。详细而言,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铆环110的第一端部112的第一外径112a为3.6毫米,第一铆环110的第二端部114的第二外径114a为3.8毫米,且第一内径112b及第二内径114b皆为3.1毫米。如此一来,第一端部112将具有0.5毫米的壁厚,且第二端部114将具有0.7毫米的壁厚。由于第一端部112的壁厚较薄,因此当以铆环铆压机铆压时,第一端部112将容易被铆压成形,而较厚的第二端部114则可以为第一铆环110提供结构上的稳固性。
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铆环结构100更可包含黏合层140,且使黏合层140设置于第一铆环110与线材200之间以强化第一铆环110与线材200之间的接合力道。其中,前述的黏合层140较佳可为电磁波遮蔽胶带(EMI胶带),电磁波遮蔽胶带的功能为消除电磁(EMI)干扰,隔离电磁波可能对线材200造成的伤害,但并非以此做为限制。亦即,黏合层140也可为一般用于黏合固定的胶带以强化第一铆环110与线材200之间的接合力道。
请同时参阅图6、图7及图8,本申请铆环结构100所具有的第二铆环130具有本体132,本体132套设于第一铆环110的第二端部114后,可通过焊接与第一铆环110的第二端部114固定。较佳地,第二铆环130更具有两个辅助固定部134,两个辅助固定部134自本体132朝远离本体132的两个相异的方向向外延伸,且两个辅助固定部134与本体132呈同一直线设置,此种同一直线的设置方式有利于本体132与两个辅助固定部134的制作以降低生产成本。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两个辅助固定部134的一侧分别朝外侧延伸有限位片136,且各限位片136与各辅助固定部134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夹角A。
如此一来,如图9所示,当将第二铆环130装设于具有穿孔300的壳体310后,两个辅助固定部134便可用于卡持于壳体310,而两个限位片136则可进一步用以限制第二铆环130在壳体310内部的位移,且通过焊接使两个辅助固定部134及两个限位片136皆与壳体310固定,借此强化线材200通过第二铆环130固定于穿孔300上的固持力道,从而增加线材200与产品主体之间的保持力。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片136与辅助固定部134之间的连接处所具有的夹角A为90度,但并非以此做为限制。亦即,夹角A的角度可视限位片136欲顶持或固定的区域进行调整及变化。
需说明的是,如图6、图7及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辅助固定部134的数量为两个,但并非以此做为限制。换言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亦可依据其他使用需求调整辅助固定部134的数量。举例而言,在壳体310的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仅设置单一个辅助固定部134与单一个限位片136,且单一辅助固定部134自本体132朝远离本体132的方向向外延伸,让单一辅助固定部134固定于壳体310内的其他区域,使线材200固定于穿孔300上的固持力道可更为增加。此外,辅助固定部134与限位片136的形状亦可依据其他需求进行变化,并非限制如图式中所绘示的态样。
除上述态样外,针对其他具有较大穿孔300的壳体310,本申请的第一铆环110与第二铆环130还可具有一体成形的态样,使一体成形的第一铆环110与第二铆环130可直接穿设于穿孔300内,从而在夹固线材200时不会产生预期外的变形以避免损伤线材200内部的芯线,同时还可强化线材200固定于穿孔300上的抗拉强度。
又,如图10所示,于其他实施例中,尚可在将第一铆环110与第二铆环130都固定于壳体310内后,于各零组件之间的空隙处填充固定胶320,使固定胶320不仅可透过黏合的方式稳固第一铆环110、第二铆环130与线材200之间的相对位置,也能避免线材200裸露于壳体310外所可能产生的受损及短路风险。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铆环结构100乃是通过改良第一铆环110的结构来强化第一铆环110与线材200之间的夹固关系,避免线材200的外被被夹破而损伤线材200的内部芯线,同时通过第二铆环130的设置来强化线材200固定于穿孔300上的抗拉强度,借此达到增加线材与产品主体之间的保持力的目的。再者,在将第一铆环110与第二铆环130都固定于壳体310内后,填充于各零组件之间的空隙处的固定胶320不仅可透过黏合的方式稳固第一铆环110、第二铆环130与线材200之间的相对位置,也能避免线材200裸露于壳体310外所可能产生的受损及短路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铆环结构,其用于将线材固定于穿孔,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铆环,套设于所述线材的组接端,所述第一铆环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套管,包覆所述第一铆环的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线材的所述组接端;以及
第二铆环,组设于所述第一铆环的所述第二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环的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外径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径的第一内径,所述第一铆环的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外径及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径的第二内径,所述第一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外径,且所述第一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内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环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外周侧呈环状阶梯结构,所述第一铆环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一外径介于3毫米至4豪米之间,且所述第一铆环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外径介于3.5毫米至4.5豪米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黏合层,所述黏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铆环与所述线材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层为电磁波遮蔽胶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铆环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套设于所述第一铆环的所述第二端部后,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铆环的所述第二端部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铆环更具有至少一辅助固定部,所述至少一辅助固定部自所述本体朝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向外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铆环具有两个所述辅助固定部,且两个所述辅助固定部自所述本体朝远离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异的方向向外延伸,且两个所述辅助固定部与所述本体呈同一直线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辅助固定部的一侧分别朝外侧延伸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两个所述辅助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夹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环与所述第二铆环一体成形。
CN202121351458.3U 2021-06-17 2021-06-17 铆环结构 Active CN215645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1458.3U CN215645037U (zh) 2021-06-17 2021-06-17 铆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1458.3U CN215645037U (zh) 2021-06-17 2021-06-17 铆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5037U true CN21564503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3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1458.3U Active CN215645037U (zh) 2021-06-17 2021-06-17 铆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5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467B (zh) 防水型卡连接器
JP6262191B2 (ja) アース端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1239053A1 (zh) 电子设备
CN106548709B (zh) 一种柔性显示电子设备
WO2020113738A1 (zh) 发声装置、用于发声装置的振膜组件的加工方法
CN215645037U (zh) 铆环结构
WO2017124699A1 (zh) 弹片
CN211182524U (zh) 多角度天线接地弹片结构
EP3246965B1 (en) Battery cell assembly
US8624112B2 (en) Shell assembly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2002343317A (ja) 電池パック保護回路基板固定装置及び固定方法
CN213026536U (zh) 一种料厚分段式弹片
CN210838968U (zh) 一种应用于气囊支架的无线充电设备
CN208285537U (zh) 发声装置
CN208753148U (zh) 一种贴片式防振电容器
CN205959138U (zh) 电子设备及具有该电子设备的终端
CN211046290U (zh) 固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2278401U (zh) 扬声器箱
CN219204676U (zh) 一种大振幅微型扬声器
CN215645080U (zh) 连接结构、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9534917U (zh) 电池连接弹片和智能定位器
JPH0644036Y2 (ja) シールド筒状体用の圧着端子
CN211744842U (zh) 导电件
CN210958679U (zh) 电声器件模组
CN210537036U (zh) 一种晶体管固定组件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