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4383U -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4383U
CN215644383U CN202120786176.XU CN202120786176U CN215644383U CN 215644383 U CN215644383 U CN 215644383U CN 202120786176 U CN202120786176 U CN 202120786176U CN 215644383 U CN215644383 U CN 215644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lacing
rod
placement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861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双双
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ad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ad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ad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ad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861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4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4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4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包括:支撑组件,具有散热间隙;多个放置组件,沿第一方向布置于支撑组件上;每一放置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组件的第一放置件和第二放置件,第一放置件和第二放置件分别位于散热间隙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及多个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与放置组件一一对应,每一电极组件均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每一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分别与对应放置组件的第一放置件和第二放置件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可以容纳多个石墨舟在支撑组件上,并通过多个电极组件配合多个放置组件,实现多个石墨舟的射频电极馈入,使一个镀膜设备的腔体能够容纳多个石墨舟,提高产能,降低单片电池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发电的普及,相关的光伏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光伏设备的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企业亟需增加产能。然而,传统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采用的是逐个的对石墨舟进行射频电极馈入的方式,生产效率较低,已经无法满足产能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逐个的对石墨舟进行射频电极馈入,生产效率较低,已经无法满足产能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具有散热间隙;
多个放置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每一所述放置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放置件和第二放置件,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分别位于所述散热间隙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及
多个电极组件,与所述放置组件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电极组件均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每一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分别与对应所述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布设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间隙,且均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纵长延伸;
所述多个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一放置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多个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二放置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为陶瓷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件包括第一放置块和第二放置块,所述第一放置块和所述第二放置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
所述第二放置件包括第三放置块和第四放置块,所述第三放置块和第四放置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上;
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放置块和/或所述第三放置块相连,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放置块和/或所述第四放置块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杆和与其相连的第一电极连杆,每一所述第一电极连杆连接对应的所述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一放置块与所述第三放置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二电极杆和与其相连的第二电极连杆,每一所述第二电极连杆连接对应的所述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二放置块与所述第四放置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杆与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杆均引出至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同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杆与所述第二电极杆上均套设有绝缘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连接片,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上的多个连接片,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所述连接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放置件相连,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通过所述连接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放置件相连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可以容纳多个石墨舟在支撑组件上,并通过多个电极组件配合多个放置组件,实现多个石墨舟的射频电极馈入,使一个镀膜设备的腔体能够容纳多个石墨舟,提高产能,降低单片电池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射频电极馈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射频电极馈入装置的俯视图。
支撑组件10;散热间隙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固定座14;连接片15;
第一放置件21;第一放置块211;第二放置块212;第二放置件22;第三放置块221;第四放置块222;
电极组件30;第一电极单元31;第一电极杆311;第一电极连杆312;第二电极单元32;第二电极杆321,第二电极连杆322;延伸段33;弯曲段34;绝缘管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放置组件和电极组件30。
支撑组件10用于承载石墨舟,该支撑组件10具有散热间隙11,利用支撑组件10支撑的多个石墨舟可以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均与散热间隙11对应,以确保各个石墨舟的散热效率。
放置组件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放置组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支撑组件10上,每一个放置组件均用于放置一个石墨舟,使得每个石墨舟通过对应的放置组件承载在支撑组件10上。
电极组件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极组件30与多个放置组件一一对应,且每一个电极组件30用于与对应放置组件上的石墨舟相连,以为各个石墨舟加电压。每一个电极组件30均包括第一电极单元31和第二电极单元32,每一电极组件30的第一电极单元31和第二电极单元32分别与对应放置组件的第一放置件21和第二放置件22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每一第一电极单元31的一端与外部射频电源相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石墨舟底部的第一放置件21相连,并通过第一放置件21将射频电源电压导通到石墨舟上,组成石墨舟的正极或负极。每一第二电极单元32的一端与外部射频电源接,另一端与对应石墨舟底部的第二放置件22相连,并通过第二放置件22将射频电源电压导通到石墨舟上,组成石墨舟的负极或正极,从而通过石墨舟两侧受到的射频电源电压实现对石墨舟的放电。并且多个的电极组件30配合多个的放置组件,能够实现对各个放置组件上放置的多个石墨舟同时进行放电。
上述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在实际作业时,在每一放置组件上均放置石墨舟,并且每一石墨舟通过对应的第一放置件21和第二放置件22分别与第一电极单元31和第二电极单元32电导通,从而实现与外部射频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导通,进而利用外部射频电源完成对各个石墨舟的放电。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可以容纳多个石墨舟在支撑组件 10上,并通过多个电极组件30配合多个放置组件,实现每个石墨舟的射频电极馈入,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产能,降低单片电池片成本。
具体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下述第二方向为上下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布设的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之间形成上述散热间隙11,且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均沿第二方向纵长延伸。多个放置组件的第一放置件2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2上,多个放置组件的第二支撑杆13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3上,两个支撑杆(即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对整个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和多个石墨舟起固定支撑作用。优选地,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为陶瓷杆,陶瓷杆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具体地,在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上,并且在固定座1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的连接孔。优选地,将固定座14固定在外部装置的连接件上,可以对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放置件21包括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二放置块 212,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二放置块212均采用抱紧的方式间隔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2上。第二放置件22包括第三放置块221和第四放置块222,第三放置块 221和第四放置块222也同样采用抱紧的方式间隔套设第一支撑杆12上。第一电极单元31的一端与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其中一个或两个相连,将射频电压导入第一放置块211或第三放置块221,第二电极单元32的一端与第二放置块212和第四放置块222其中一个或两个相连,将射频电压导入第二放置块212或第四放置块222。优选地,第一电极单元31的一端与第一放置块 211相连,第二电极单元21的一端与第四放置块222相连。其中,第一放置块 211与第四放置块222分别位于对应石墨舟的对角,一前一后可以使石墨舟的放电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放置块211、第二放置块212、第三放置块221及第四放置块222并不仅限于采用抱紧的方式与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固定安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紧固方式,例如螺钉紧固、卡扣卡接等方式,在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单元31可任意选择其与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电极单元32与第二放置块212 和第四放置块222的连接方式也可任意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单元31包括第一电极杆311和与第一电极杆311相连的第一电极连杆312,第一电极杆311的一端连接外部射频电源,另一端与第一电极连杆312的中部相连。第一电极连杆3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相连,通过第一电极连杆312将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 221相连通,实现一路电极同时通过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与石墨舟接触导电,增加石墨舟前端的导电面积,使得石墨舟前端的导电性能极大提升。同时,中间的电极连杆可将两个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连为一体,当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上的紧固螺丝受石墨舟放电产生的热量高温膨胀时,单个的放置块和紧固螺栓容易产生变形使得放置块与第一支撑杆12 的配合松动产生旋转,导致石墨舟的前端与放置块的接触不稳定。并且,连为一体的两个放置块(即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则能够相互干涉,使得石墨舟前端的导电性能更加优良可靠。
其中,第二电极单元32包括第二电极杆321和与第二电极杆321相连的第二电极连杆322,第二电极杆321的二端连接外部射频电源,另一端与第二电极连杆322的中部相连。第二电极连杆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放置块212和第四放置块222相连,通过第二电极连杆321将第二放置块212和第四放置块222 相连通,实现一路电极同时通过第二放置块212和第四放置块222与石墨舟接触导电,增加石墨舟后端的导电面积,使得石墨舟后端的导电性能极大提升。同时,中间电极连杆可将第二放置块212和第四放置块222连为一体,当放置块及放置块上的紧固螺丝受石墨舟放电产生的热量高温膨胀时,单个的放置块和紧固螺栓容易产生变形使得放置块与第二支撑杆13的配合松动产生旋转,导致石墨舟的后端与放置块的接触不稳定。并且,连为一体的两个放置块(即第二放置块212和第四放置块222)则能够相互干涉,使得石墨舟后端的导电性能更加优良可靠。
更加具体的,每一第一电极杆311与每一第二电极杆321均引出至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端。优选地,第一电极杆311和第二电极杆321均包括延伸段33和弯曲段34,第一电极杆311和第二电极杆 321的延伸段33与第二方向平行,即沿着第一支撑杆12或第二支撑杆13的延伸方向延伸。弯曲段34则可以朝任意方向进行弯折。优选地,第一电极杆311 和第二电极杆321靠近外部射频电源的一端设置有弯曲段34,第一电极杆311 和第二电极杆321可以根据外部射频电源的位置,设计弯曲段34的弯曲方向以避让其他部件,使得延伸段33能够尽可能贴合第一支撑杆12或第二支撑杆13 延伸至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并使得第一电极杆311与第二电极杆321整体的布置方式也更加紧凑,安全和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杆311和第二电极杆321并不仅限于通过弯曲段 34的方式来引出至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第一电极杆311或第二电极杆321的组成方式,例如第一电极杆311或第二电极杆321也可以只有延伸段33,通过改变第一电极杆311或第二电极杆321的整体的位置来避让其他部件,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杆311和第二电极杆321上均套设有绝缘管35,可以利用绝缘套35分别对第一电极杆311和第二电极杆321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极组件30还包括连接片15,第一电极单元31 通过连接片15与第一放置件21相连,第二电极单元32通过连接片15与第二放置件22相连。优选地,连接片15设置在第一放置件21和第二放置件22上,第一电极单元31和第二电极单元32从连接片15上穿过。连接片15用于放置件与电极单元的相互连接,当石墨舟数量较多时,电极单元的布置也更加复杂,连接片15可以使放置件与电极单元的连接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组成支撑组件10,第一支撑杆12与第二支撑杆13之间形成散热间隙11。在第一支撑杆12 上,套设有多个第一放置件21,每个第一放置件21均包括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二放置块212。在第二支撑杆13上,套设有多个第二放置件22,每个第二放置件22均包括第三放置块221和第四放置块222。
如此,多个石墨舟一一对应放置在每一第一支撑件12和第二支撑件13之间,每一个石墨舟通过电极组件30与外部射频电源相连。每一个电极组件30 都包括第一电极单元31和第二电极单元32,第一电极单元31包括第一电极杆 311和第一电极连杆312,第二电极单元32包括第二电极杆321和第二电极连杆322。通过第一电极连杆312连接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再通过与第一电极连杆312相连的第一电极杆311,将外部射频电源的正极导通到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三放置块221上,形成对石墨舟前端正极的放电。通过第二电极连杆322连接第二放置块212和第四放置块222,再通过与第二电极连杆322 相连的第二电极杆321,将外部设射频电源的负极导通到第二放置块212和第四放置块222上,形成对石墨后端负极的放电,配合第一电极单元31,完成整个石墨的放电。多个电极单元配合多个放置组件,可以形成对支撑组件10上放置的多个石墨舟进行放电。
上述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可以容纳多个石墨舟在支撑组件10上,并通过多个电极组件30配合多个放置组件,实现多个石墨舟的射频电极馈入,使一个镀膜设备的腔体能够容纳多个石墨舟,提高产能,降低单片电池片成本。
中间电极连杆可将两个放置块连为一体,当放置块及放置块上的紧固螺丝受石墨舟放电产生的热量高温膨胀时,单个的放置块和紧固螺栓容易产生变形使得放置块与支撑杆的配合松动产生旋转,导致石墨舟与放置块的接触不稳定。而连为一体的两个放置块则能够相互干涉,使得石墨舟的导电性能更加优良可靠。
电极杆可以根据外部射频电源的位置,设计弯曲段34的弯曲方向以避让其他部件,使得延伸段33能够尽可能贴合第一支撑杆12或第二支撑杆13延伸至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并使得第一电极杆311 与第二电极杆321整体的布置方式也更加紧凑,安全和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10),具有散热间隙(11);
多个放置组件,沿第一方向布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0)上;每一所述放置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0)的第一放置件(21)和第二放置件(22),所述第一放置件(21)和所述第二放置件(22)分别位于所述散热间隙(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及
多个电极组件(30),与所述放置组件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电极组件(30)均包括第一电极单元(31)和第二电极单元(32),每一所述电极组件(30)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31)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32)分别与对应所述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一放置件(21)和所述第二放置件(2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布设的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3)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间隙(11),且均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纵长延伸;
所述多个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一放置件(2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上;所述多个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二放置件(22)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3)为陶瓷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放置件(21)包括第一放置块(211)和第二放置块(212),所述第一放置块(211)和所述第二放置块(212)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上;
每一所述第二放置件(22)包括第三放置块(221)和第四放置块(222),所述第三放置块(221)和第四放置块(222)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13)上;
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3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放置块(211)和/或所述第三放置块相连,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3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放置块和/或所述第四放置块(22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31)包括第一电极杆(311)和与其相连的第一电极连杆(312),每一所述第一电极连杆(312)连接对应的所述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一放置块(211)与所述第三放置块(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32)包括第二电极杆(321)和与其相连的第二电极连杆(322),每一所述第二电极连杆(322)连接对应的所述放置组件的所述第二放置块(212)与所述第四放置块(2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杆(311)与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杆(321)均引出至所述第一支撑杆(1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3)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同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杆(311)与所述第二电极杆(321)上均套设有绝缘管(3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3)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座(1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电极馈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30)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件(21)和所述第二放置件(22)上的多个连接片(15),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31)通过所述连接片(15)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放置件(21)相连,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32)通过所述连接片(15)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放置件(22)相连。
CN202120786176.XU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Active CN215644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6176.XU CN215644383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6176.XU CN215644383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4383U true CN21564438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86176.XU Active CN215644383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43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8045A (zh) * 2023-09-28 2023-11-03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场馈入结构及沉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8045A (zh) * 2023-09-28 2023-11-03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场馈入结构及沉积设备
CN116988045B (zh) * 2023-09-28 2024-01-02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场馈入结构及沉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3769B1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a battery and sub-assembly of vehicle drive batteries
US7851081B2 (en) Equal distribution-typed bus bar, and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employed with the same
CN215481256U (zh) 半导体工艺设备及其工艺腔室
CN215644383U (zh)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EP3032555B1 (en) Ultra capacitor module
CN113517168A (zh) 一种射频电极馈入装置
CN206163590U (zh) 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CN207611807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CN21867731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8561602U (zh) 石墨舟
CN216688357U (zh) 密布式生箔机阳极板连接结构及生箔机
CN214068788U (zh) 车辆的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20450287U (zh) 热丝装置及hwcvd设备
KR20170125629A (ko) 에너지 저장 모듈
CN213278289U (zh) 一种电池包模块支架固定和电压采集一体化结构
CN219099322U (zh) 电解槽和制氢系统
CN220543056U (zh) 测试治具
CN211297108U (zh) 一种新型的真空等离子处理箱体电极连接装置
WO2024092999A1 (zh) 汇流排、电池包及电子设备
CN219917496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9717181U (zh) 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导电片
CN21955384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电芯连接系统
US20230178856A1 (en) Two-piece current collector sub-assembly
CN219959151U (zh) 电池模组以及储能电源
CN211428220U (zh) 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7 Changjiang South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Jiangsu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No. 11 Lijiang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