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547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547U
CN215637547U CN202121935817.XU CN202121935817U CN215637547U CN 215637547 U CN215637547 U CN 215637547U CN 202121935817 U CN202121935817 U CN 202121935817U CN 215637547 U CN215637547 U CN 215637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arc
plate
section
wind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58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明
黄博义
李宝华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358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和风轮,所述底盘包括蜗壳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壳板两端面的两个端板;所述底盘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蜗壳板和所述端板,风轮设置于所述底盘内,且所述风轮长度大于所述蜗壳板的长度,且所述风轮两端和所述端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蜗壳板侧面设置有出风口,至少部分所述过渡段倾斜设置,用于引导所述间隙内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噪音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风轮和蜗壳板具有两种配合形式。一是风轮比蜗壳板短,二是风轮比蜗壳板长。风轮比蜗壳板短的时候,风轮运转时的轴向旋转涡流爆破产生的冲击,直接从风轮径向叶片方向进入蜗壳板,对蜗壳板气产生冲击,从而增加蜗壳板的旋转噪音。而风轮比蜗壳板长的时候,风轮两端面气压较低。这会导致风轮两端的气流绕端面做往复的圆周运动,无法流出端面。同时,风轮轴向气流会出现向两端的远动,这会使气流二次进入风轮内部。气流进入风轮时,经过叶片表面,引起叶片表面的气泡爆破,噪音加大,同时进入风轮内部的气流,迫使风轮轴流气流流动,加速风轮中心涡流爆破速度,从而引起整机旋转噪音加大。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噪音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和风轮,所述底盘包括蜗壳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壳板两端面的两个端板,所述底盘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蜗壳板和所述端板;风轮设置于所述底盘内,所述风轮长度大于所述蜗壳板的长度,且所述风轮的两端从所述蜗壳板的两端伸出,所述风轮两端和两个所述端板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蜗壳板侧面设置有出风口,至少部分所述过渡段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用于引导所述间隙内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蜗壳板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风轮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蜗壳板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安装敞口,所述安装敞口沿所述蜗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倾斜段的倾斜程度朝靠近所述安装敞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内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所述倾斜段外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二圆弧,且所述第一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间距朝靠近所述安装敞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蜗壳板外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三圆弧,设置于所述第二圆弧上且与所述第一圆弧距离最大的点为中心点,所述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圆弧的距离为a,其中,a不小于0.5mm,且a不大于30mm。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在所述侧面上的投影的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20mm。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包括弧形倾斜段和/或直线倾斜段。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倾斜段向内呈凸弧状设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倾斜段向内呈凹弧状设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包括多个斜率不同的直线倾斜段。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还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设置于所述端板和所述倾斜段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文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具体的,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过渡段至少部分倾斜设置,用以引导位于风轮和端板之间的气流流出底盘,从而有效避免气流绕端面做往复的圆周运动的情况。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噪音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空调室内机沿B-B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过渡段第一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过渡段第二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过渡段第三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0为图6中过渡段第四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1为图6中过渡段第五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2为图6中过渡段第六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3为图6中过渡段第七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4为图6中过渡段第八实施例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100’ 空调室内机 10,10’ 底盘
11,11’ 蜗壳板 12,12’ 端板
13,13’ 过渡段 131 倾斜段
131a 第一弧形倾斜段 131b 第二弧形倾斜段
131c 直线倾斜段 132,132’ 水平段
14a 第一圆弧 14b 第二圆弧
14c 第三圆弧 20 风轮
30,30’ 驱动件 31’ 轴承室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00’中,蜗壳板11’和风轮20’具有两种配合形式,其一是风轮20’比蜗壳板11’长,其二是风轮20’比蜗壳板11’短。蜗壳板11’内形成有风轮腔。所以蜗壳板11’的长度即风轮腔的长度。当风轮20’比风轮腔短时,风轮20’运转时的轴向旋转涡流爆破产生的冲击,直接从风轮20’径向叶片方向进入风轮腔,对风轮腔气产生冲击,从而增加风轮腔的旋转噪音。
请参阅图1、图2、图3,而风轮20’比风轮腔长时,蜗壳板11’和端板12’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段13。此时端板12’面积略小于蜗壳板11’面积。过渡段13即为蜗壳板11’和端板12’之间的过渡连接结构。现有技术中,过渡段13常呈台阶状设置。具体的,呈台阶状设置的过渡段13包括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段132’,所述水平段132’的一端连接端板12’,另一端通过竖直段与蜗壳板11’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水平段132’的长度(即台阶宽度)不小于10’mm。而端板12’和风轮20’的间距常设置在5mm左右。此外,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设置于底盘10’外的驱动件30’,所述驱动件30’通过连接轴承连接所述风轮20’以驱动所述风轮20’运行。所述端板12’外凸形成用于容置所连接轴承的轴承室31’。
值得注意的是,风轮20’端面和端板12’之间存在间隙,且所水平段132’是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此时,风轮20’端面和端板12’之间是同心圆弧面的配合。风轮20’两端的气流在端面和端板12’的重叠位置做圆周往复运动,导致重叠段的气流处于平衡状态,外部气流无法进入风轮20’,内部气流也无法流出端面。即这一重叠段的风轮20’对风轮腔的风量无贡献,而且还会增加风轮腔的长度尺寸。
从另一角度分析,由于风轮20’两端面和端板12’之间是同心圆弧的配合。这导致风轮20’两端相对于其他位置,气压较低。这会导致风轮20’轴向气流向两端运动。而由于两端的配合面呈同心圆弧设置,会引导运动至两端的气流从两端第二次流入风轮20’内部。以这一方式进入风轮20’的气流,经过叶片表面,引起叶片表面的气泡爆破,噪音加大。同时进入风轮20’内部的气流,迫使该风轮20’的轴流气流流动,加速风轮20’中心涡流爆破速度,从而引起整机旋转噪音加大。
请参阅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底盘10和风轮20,所述底盘10包括蜗壳板11,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壳板11两端面的两个端板12,所述底盘10还包括过渡段13,所述过渡段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蜗壳板11和所述端板12;风轮20设置于所述底盘10内,所述风轮20长度大于所述蜗壳板11的长度,且所述风轮20的两端从所述蜗壳板11的两端伸出,所述风轮20两端和两个所述端板12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蜗壳板11侧面设置有出风口,至少部分所述过渡段13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段131,所述倾斜段131用于引导所述间隙内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风轮20的两端从所述蜗壳板11的两端伸出,并且和两端板12之间均形成有配合间隙。值得注意的是,端板12的在端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蜗壳板11两端开口处在端面上的投影的面积。为了便于引导气流,以位于下侧的倾斜段131为例,所述倾斜段131最高点的高度低于端板12最低点的高度,所述倾斜段131最低点的高度大于所述蜗壳板11最高点的高度。
具体的,所述倾斜设置的部分过渡段13能够引导间隙内的气流从出风口流出,而不是使气流在重叠配合面内做圆周往复运动。具体的,风轮20两端与风轮腔的配合面,引起风轮20两端间隙出现负压区域。当风轮20轴向的正压气流流向负压区域时,气流从倾斜的过渡段13位置流出进入出风口位置。这样设置能够使得位于间隙内的气流也能够流出出风口,增加了整个风轮腔系统的风量。同时,负压区域是封闭设置的,使轴向的涡流向两端运行时,不会从侧面流出。而是能够撞击倾斜的部分过渡段13,降低涡流产生的噪音。
此外,部分倾斜的过渡段13对间隙内的气流起到了一个导向作用,使得气流不再二次进入风轮20,出现叶片表面气泡爆破出现的径向旋转噪音。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0及应用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各种设备具有噪音较小的优点。
具体的,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个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100进行对比实验。其具体实验结果如表1。可以看出,在驱动件30转速,即电机转速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0噪音显著降低。而在产生的噪音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0能提供较大的风量。在一实施例中,在电机转速均为1200r/min时,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100的噪音为41.9dB。本申请所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0噪音为40.5dB。而在产生噪音均为41.9dB时,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为633m3/h,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为668m3/h。
表1
Figure BDA0003216040150000061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蜗壳板11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风轮20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蜗壳板11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安装敞口,所述安装敞口沿所述蜗壳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倾斜段131的倾斜程度朝靠近所述安装敞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也可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窗机、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等。
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面框组件,所述面框组件罩设于安装敞口处,出风口形成于面框组件和蜗舌之间。因此,为了起到更好的将气流导向出风口的作用,我们对倾斜段131的倾斜程度进行了特别的设置。具体的,可从该倾斜段131在侧面的投影,以及该倾斜段131在端面的投影两个维度进行说明。所述端面即端板12所在的平面。所述侧面垂直于所述端面,且所述风轮腔长度方向上的两条平行直线经过所述侧面。
如此,上文所述的倾斜程度,即由蜗壳板11边缘向端板12边缘倾斜的程度。越靠近所述安装敞口方向,所述倾斜段131的倾斜程度越低。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端板12和蜗壳板11的形状来改变这一倾斜程度。具体的,所述过渡段13一端连接所述端板12的接口,一端连接所述蜗壳板11的接口。而申请所提出的过渡段13包括倾斜设置的倾斜段131的,为适应这一倾斜设置,所述端板12接口和所述蜗壳板11接口的形状不是一一对应的。具体的,所述蜗壳板11接口的形状超出所述端板12接口一定的距离。以实现过渡段13的倾斜。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引流效果,蜗壳板11接口和端板12接口之间不是等距的,越靠近安装敞口处,二者之间距离逐渐减小。从而所述倾斜段的倾斜程度也相应的减小。直至安装敞口处,所述蜗壳板11接口和端板12接口在所述端面上的接口接近重合,此处所述倾斜段131的倾斜程度最小。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131内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14a,所述倾斜段131外侧边缘在所述端面的投影为第二圆弧14b,且所述第一圆弧14a、所述第二圆弧14b的间距朝靠近所述安装敞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以倾斜段131在端面上的投影进行说明。请参阅图4,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剖视图,可以看出,图4中的第一圆弧14a和第二圆弧14b平行设置。即现有技术中,所述过渡段13的倾斜程度不会发生改变。而图5为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圆弧14a、所述第二圆弧14b靠近所述安装敞口处的两端重合,而远离所述安装敞口处,间距逐渐增大。由于过渡段13连接端板12和蜗壳板11,可以通过对蜗壳板11以及端板12进行加工,以改变过渡段13在端面上的投影形状。
请参阅图5,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131内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14a,所述倾斜段131外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二圆弧14b,所述蜗壳板11外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三圆弧14c,设置于所述第二圆弧14b上且与所述第一圆弧14a距离最大的点为中心点,所述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圆弧14c的距离为a,其中,a不小于0.5mm,且a不大于30mm。
具体的,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圆弧的距离。即在连接所述第一圆弧14a、所述第二圆弧14b共同的圆心与中心点的直线,a即为从所述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圆弧14c在该直线上所延伸的距离。可选的,这一距离可以是2mm、5mm、10mm、15mm、20mm、25mm。我们可以通过控制a的尺寸,以控制所述过渡段13的倾斜程度。在这一尺寸范围下,所述过渡段13不会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且能有效引导风轮20的气流从出风口流出。
请参阅图6、图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131在所述侧面上的投影的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20mm。具体的,由于所述风轮20端面和所述端板12之间的间隙尺寸常设置为5mm。我们对过渡段13的长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当倾斜段131的长度在5mm至20mm之间时,例如8mm、10mm、15mm、18mm等,这一长度数据可由卷尺测量得出。这一长度的倾斜段131不会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且能够实现对气流的有效引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131包括弧形倾斜段131和/或直线倾斜段131。所述倾斜段131的具体形状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讨论的倾斜段131的形状,是指所述倾斜段131的任意一个与侧面平行的截面形状。此时,所述倾斜段131可以呈弧形设置,也可以呈直线设置。同时,对倾斜段131的数量也不做限制。所述倾斜段131可以包括单个弧形倾斜段131或者单个直线倾斜段131。可选的,所述倾斜段131也可包括多个不同的弧形倾斜段131或直线倾斜段131。
请参阅图6至图14。图6中,C处即为所述过渡段13。图7至图14分别是所述过渡段13的几种可能的实施例,依次为实施例C1、C2、C3、C4、C5、C6、C7、C8。值得注意的是,图7至图14为位于下侧的过渡段13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7,在实施例C1中,所述弧形倾斜段131向内呈凸弧状设置。在位于下侧的所述过渡段13中。所述凸弧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端板12的最低点。在位于上侧的所述过渡段13中,所述凸弧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端板12的最高点。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所述倾斜段131的引流效果。
请参阅图8,在实施例C2中,所述弧形倾斜段131向内呈凹弧状设置。在位于下侧的所述过渡段13中。所述凹弧的最低点高于所述蜗壳板11的最高点。在位于上侧的所述过渡段13中,所述凹弧的最高点低于所述蜗壳板11的最高点。
请参阅图9,在实施例C3中,所述倾斜段131包括多个斜率不同的直线倾斜段131。为了起到更好的导流作用。可选的,靠近所述端板12的倾斜段131的斜率大于靠近所述蜗壳板11的倾斜段131的斜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131包括两段所述直线倾斜段131。
请参阅图10、图11,所述倾斜段131还可由弧形倾斜段131和直线倾斜段131组成。在实施例C4中,由蜗壳板11至端板12,所述倾斜段131包括呈凸弧设置的第一弧形倾斜段131a,以及直线倾斜段131。在实施例C5中,所述倾斜段131包括向内呈凹弧设置的第二弧形倾斜段131b,以及直线倾斜段131。
请参阅图12、图13、图14,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13还包括水平段132,所述水平段132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段131,另一端连接所述端板1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13也可不设置水平段132。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水平段132的长度,以调节所述过渡段13整体的长度。从而在需要调节过渡段13长度时,不需要改变所述倾斜段131的斜率。其中,实施例C6中的过渡段13包括水平段132和第一弧形倾斜段131a。实施例C7中的过渡段13包括水平段132和第二弧形倾斜段131b。实施例C8中的过渡段13包括水平段132和第三弧形倾斜段131。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文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由于由于所述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蜗壳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壳板两端面的两个端板;所述底盘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蜗壳板和所述端板;
风轮,设置于所述底盘内,所述风轮长度大于所述蜗壳板的长度,且所述风轮的两端从所述蜗壳板的两端伸出,所述风轮两端和两个所述端板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蜗壳板侧面设置有出风口,至少部分所述过渡段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用于引导所述间隙内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板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风轮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蜗壳板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安装敞口,所述安装敞口沿所述蜗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倾斜段的倾斜程度朝靠近所述安装敞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内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所述倾斜段外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二圆弧,且所述第一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间距朝靠近所述安装敞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板外侧边缘在所述端面上的投影为第三圆弧,设置于所述第二圆弧上且与所述第一圆弧距离最大的点为中心点,所述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圆弧的距离为a,其中,a不小于0.5mm,且a不大于3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在所述侧面上的投影的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20mm。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包括弧形倾斜段和/或直线倾斜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所述弧形倾斜段向内呈凸弧状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倾斜段向内呈凹弧状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包括多个斜率不同的直线倾斜段。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还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设置于所述端板和所述倾斜段之间。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1935817.XU 2021-08-17 2021-08-17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637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5817.XU CN215637547U (zh) 2021-08-17 2021-08-17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5817.XU CN215637547U (zh) 2021-08-17 2021-08-17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547U true CN21563754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8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5817.XU Active CN215637547U (zh) 2021-08-17 2021-08-17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2644B1 (en) Counter-rotating fan
EP2902639B1 (en) Propelle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US9964118B2 (en) Sirocco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EP2554850B1 (en) Turbofan and indoor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CN105736469B (zh) 风机、风机蜗壳及空调器
EP3855023B1 (en) Centrifugal fan, air duct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8661929B (zh) 一种离心风机和天花板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JP2016121580A (ja) 遠心型送風機
CN111441977A (zh) 一种轴流风叶、风机组件及其空调器
JP2009062953A (ja) 多翼羽根車および多翼送風機
CN21563754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120171026A1 (en) Centrifugal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CN113587216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97846B (zh) 空调设备
CN108507043B (zh) 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8375125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12130847U (zh) 一种轴流风叶、风机组件及其空调器
JP2769211B2 (ja) 送風機
CN215490035U (zh) 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05618435U (zh) 风机、风机蜗壳及空调器
JP2016003641A (ja) 遠心ファン
CN212318336U (zh) 风机和空调器
CN108443977B (zh) 窗式空调设备
JP2012177363A (ja) 送風装置
CN109864625B (zh) 轴流风扇、机座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