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155U - 燃烧器和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155U
CN215637155U CN202120649485.2U CN202120649485U CN215637155U CN 215637155 U CN215637155 U CN 215637155U CN 202120649485 U CN202120649485 U CN 202120649485U CN 215637155 U CN215637155 U CN 215637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gnition needle
burner
hole
fixing
ign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94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贤德
梅媚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94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点火针因出现晃动或倾斜所引起的点火不良的技术问题。所述燃烧器包括点火针、安装架和安装有炉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与炉头的燃烧端邻近的点火针安装孔,所述点火针插装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所述安装架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周向夹持固定所述点火针。所述燃气灶包括上述燃烧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燃烧器和燃气灶用于加热放置在其上的炊具。

Description

燃烧器和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及具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石油气、煤气或天然气等燃气为燃料,直接明火加热炊具的厨房灶具。燃气灶一般包括炉头和邻近炉头的燃烧端设置的点火针,燃气灶在工作时,通过点火针将燃气在燃烧端点燃。为了保证点火针的点火成功率,点火针与炉头的燃烧端之间具有较严格的距离要求。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不能很好的保证点火针与炉头的燃烧端之间的距离,导致点火针出现晃动或倾斜,进而引起点火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器及具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旨在解决点火针出现晃动或倾斜所引起的点火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包括点火针、安装架和安装有炉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与所述炉头的燃烧端邻近的点火针安装孔,所述点火针插装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
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所述安装架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周向夹持固定所述点火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中,点火针插装于支撑板的点火针安装孔中,点火针的点火端和非点火端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和下方,其中,位于支撑板下方的点火针的外周面由定位部周向夹持固定,从而能够对点火针进行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并且能够使点火针的径向受力均衡,防止点火针晃动或倾斜,使得点火针与炉头的燃烧端之间保持预设的距离,进而可以避免出现点火不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安装架设有点火针固定孔,所述点火针穿过所述点火针固定孔,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边缘。
进一步,所述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边缘均匀分布的数个弹性卡爪,各所述弹性卡爪均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各所述弹性卡爪的固定端与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边缘连接,各所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抱夹于所述点火针的外周面。
进一步,所述弹性卡爪相对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中心线倾斜,且所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较其固定端靠近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中心线。
进一步,所述点火针的外周面还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位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内,且所述凸沿与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支撑板的表面相抵;
所述弹性卡爪位于所述安装架背离所述支撑板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弹性卡爪的数量为三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卡爪对应的圆心角为120°。
进一步,所述弹性卡爪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的厚度为0.5mm-1.5mm。
进一步,所述点火针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点火针的中心线重合,各所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分别卡入所述环形凹槽。
进一步,沿所述点火针的轴向,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为1mm-5mm。
进一步,所述安装架还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相对的第一固定孔;
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构成所述点火针固定孔;
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还设有与所述炉头的燃烧端邻近的热电偶安装孔,所述安装架还设有与所述热电偶安装孔相对的热电偶固定孔;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插装于所述热电偶安装孔和所述热电偶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热电偶固定孔包括:
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热电偶安装孔相对;
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四固定孔,所述第四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对。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安装与所述热电偶的外周面相抵的螺纹连接件。
进一步,所述热电偶安装孔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相通,形成葫芦形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上述燃烧器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炉头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支撑板的前视立体图;
图5为图1中支撑板的后视立体图;
图6为图1中一种安装架的俯视立体图;
图7为图6中所示安装架的仰视立体图;
图8为图1中点火针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仰视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A区的放大图;
图11为图1中另一种安装架的俯视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火盖的燃烧器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999632620000031
Figure BDA000299963262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点火针一般采用弹簧加卡簧的方式固定在燃气灶中。具体地,点火针的外周面间隔设有凸沿和卡簧槽,点火针插装在支撑板上的点火针安装孔中后,凸沿与支撑板的上表面相抵,卡簧槽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卡簧槽内设有卡簧。弹簧套设在位于支撑板和卡簧之间的点火针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和卡簧相抵,以此来对轴向固定点火针;但不能对点火针进行径向固定,使得点火针的可能出现晃动或倾斜,进而引起点火不良。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燃烧器中设置了安装架,该安装架包括用于周向夹持固定点火针的定位部,当点火针安装在支撑板的点火针安装孔中时,定位部周向夹持在点火针的外周面,从而对点火针进行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防止点火针晃动或倾斜,进而能够减少或避免出现点火不良。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俯视立体图,图3为图1中炉头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支撑板的前视立体图,图5为图1中支撑板的后视立体图,图6为图1中一种安装架的俯视立体图,图7为图6中所示安装架的仰视立体图,图8为图1中点火针的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仰视立体图,图10为图9中A区的放大图,图11为图1中另一种安装架的俯视立体图。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100包括支撑板10、炉头20、点火针30和安装架40,其中,炉头20包括燃烧端22,炉头20用于把经引射管吸入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输送至炉头的燃烧端22,点火针30用于点燃输送至燃烧端22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支撑板10设有炉头安装孔11,炉头安装孔11为贯穿支撑板10的通孔,炉头10装配在炉头安装孔11中,且炉头20的燃烧端22位于支撑板10的上方,以便于对放置在燃烧器上的炊具进行加热,提高能量利用率。
炉头20插装于支撑板10上后,炉头20与支撑板10一起安装在燃气灶的壳体或底壳上。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10为板状结构,支撑板1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支撑脚15,每个支撑脚15中设置有通孔16,由穿过该通孔16的螺钉使支撑脚15与燃气灶的底壳连接,从而将燃烧器100通过支撑脚15固定安装在底壳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炉头10包括与中心引射管23连通的中心座体21,以及与外部引射管24连通的外部座体25,其中,中心座体21的上端为燃烧端22;中心座体21、中心引射管23、外部引射管24和外部座体25可以为一体铸造成型结构,以简化炉头20的制作工艺。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板10上设有两个炉头安装孔11,两个炉头安装孔11分别与中心座体21和外部座体25(参见图3所示)适配,以便将中心座体21和外部座体25分别安装在两个炉头安装孔11中。
支撑板10还设有点火针安装孔12,点火针安装孔12为贯穿支撑板10的通孔,点火针30安装在点火针安装孔12中后,点火针30的点火端位于支撑板10的上方,以使点火针30的点火端邻近炉头20的燃烧端22,确保点火针30的点火成功率。点火针30的非点火端位于支撑板10的下方,如此设计,可以便于点火针30与燃气灶中的其它部件连接,同时也便于利用安装架40的定位部周向夹持固定点火针30。在本实施例中,点火针30的上端为点火针30的点火端,点火针30下端为非点火端。
点火针安装孔12与炉头安装孔11邻近,点火针30竖直插装在点火针安装孔12中后,以使点火针30与炉头20的燃烧端22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保证点火针30的点火成功率。
支撑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架40,安装架40位于支撑板10的下方并与支撑板10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利用支撑板10遮挡安装架40,避免安装架40暴露在外,提高燃烧器的美观性。
安装架40包括定位部,定位部周向夹持固定点火针30,具体地,点火针30安装在点火针安装孔12中后,定位部周向夹持在位于支撑板10下方的点火针30的外周面上,从而对点火针30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防止点火针30晃动或倾斜,进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点火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周向夹持”是指定位部能够从点火针的圆周方向对点火针30进行夹紧固定,点火针30被定位部周向夹持的区域位于点火针30的同一水平高度的外圆周面上;定位部对点火针30的周向夹持包括对点火针30的外周面进行多点夹持、多区域夹持或者360°全方位夹持。“轴向固定”是指:沿点火针30的中心线方向,对点火针30进行固定,防止点火针30沿自身的中心线方向移动或串动,点火针30的中心线方向可以为与支撑板10垂直的方向。“径向固定”是指:沿点火针30的径向,或者沿与点火针30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对点火针30进行固定,防止点火针30沿自身的径向晃动或倾斜。
如图6和图7所示,安装架40与点火针安装孔12对应的区域设有点火针固定孔41,定位部设于点火针固定孔41的边缘。当点火针30插装在支撑板10的点火针安装孔12中后,点火针30插入该点火针固定孔41中,且点火针30的下端位于点火针固定孔41外,定位部与点火针30伸出点火针固定孔41的部分的外周面贴合,并周向夹持固定点火针30,从而对点火针30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防止点火针30晃动或倾斜,进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点火不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定位部包括数个弹性卡爪46,例如,参考图6和图7,定位部包括三个弹性卡爪46,各弹性卡爪46均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各弹性卡爪46的固定端与点火针固定孔41的边缘连接,各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位于点火针固定孔41外,且各弹性卡爪46在点火针固定孔41的边缘等间隔分布,或者说,各弹性卡爪46沿点火针固定孔4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点火针固定孔41的边缘。如此设计,利用各弹性卡爪46,可以沿点火针30的圆周方向对点火针30进行多点夹持或抱紧,防止点火针30倾斜。
其中,弹性卡爪46与点火针固定孔41的边缘相连接的一端为弹性卡爪46的固定端,弹性卡爪46远离点火针固定孔41的边缘的一端为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
当点火针30插装在点火针安装孔12和点火针固定孔41中时,数个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同时抱紧点火针30的外周面,使得各弹性卡爪46同时对点火针30的外周面施加抱紧力,实现对点火针30的周向夹持固定,从而能够对点火针30进行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防止点火针30晃动或倾斜,进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点火不良。
如图6和图7所示,各弹性卡爪46相对点火针固定孔41的中心线倾斜,且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较其固定端靠近点火针固定孔41的中心线,也就是说,各弹性卡爪46倾斜设置在点火针固定孔41的边缘,且各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朝向点火针固定孔41的中心线倾斜,如此设计,可以增大每个弹性卡爪46施加在点火针30的外周面上的抱紧力,提高对点火针30的径向固定和轴向固定效果。
弹性卡爪46的数量不限,只要这些弹性卡爪46沿点火针固定孔41的边缘均布分布、且可周向夹持固定点火针30即可。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孔412的边缘设有三个弹性卡爪46,三个弹性卡爪46相互之间的圆心角均为120°,或者说,三个弹性卡爪46之间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
弹性卡爪46具有弹性,以便于对点火针30的外周面施加抱紧力。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弹性卡爪46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片的厚度可以为0.5mm-1.5mm,例如,金属弹片的厚度为0.5mm、0.8mm、1mm或1.5mm,以使弹性卡爪46具有较好的回弹效果。弹性卡爪46与点火针30接触的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与点火针30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或相近的弧面,以提高弹性卡爪46对点火针30的抱紧力。
进一步,如图8所示,点火针30的外周面还设置有凸沿32,凸沿32位于点火针安装孔12内,且凸沿30与安装架40朝向支撑板10的表面相抵;弹性卡爪46位于安装架40背离支撑板10的表面。具体地,点火针30包括圆柱状的点火针主体31,以及设于点火针主体31的外周面上的凸沿32,凸沿32为形成在点火针主体31的外周面上的环形凸起,且该环形凸起的中心线与点火针主体31的中心线重合。凸沿32的外径大于点火针主体31的外径,略小于点火针安装孔12的内径。
当点火针30插装在点火针安装孔12和点火针固定孔41中后,凸沿32位于点火针安装孔12内,凸沿32的下表面与安装架40的上表面抵接,如此设计,利用凸沿32与安装架40朝向支撑板10的表面相抵,可以阻止点火针30向支撑板10下方的移动。同时,利用各弹性卡爪46同时对点火针30施加抱紧夹持力,可以阻止点火针30向支撑板10上方的移动,即可以阻止点火针30向上移动或串动,进一步提高对点火针30的轴向固定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点火针30还包括设于点火针30的外周面上的环形凹槽33,环形凹槽33的中心线与点火针30的中心线重合。沿点火针主体31的轴向,环形凹槽33与凸沿32间隔设置,当点火针30插装在点火针安装孔12和点火针固定孔41中后,如图9和图10所示,凸沿32位于点火针安装孔12内,并与第一固定板43的上表面相抵,各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分别卡入环形凹槽33,以防止点火针30脱离点火针安装孔12和点火针固定孔41。值得一提的是,各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分别卡入环形凹槽33时,各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仍向点火针30提供抱紧夹持力,以对点火针30进行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卡入”是指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伸入到环形凹槽33内,并与环形凹槽33卡合。
如图8所示,环形凹槽33的宽度w可以为1mm-5mm,例如,环形凹槽的宽度w为1mm、2mm、3mm、4mm或5mm,以便于各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卡入环形凹槽3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40可以为块状结构,例如长方体块。该长方体块可以安装在支撑板10的下表面上,在该长方体块中设有点火针固定孔41,以使点火针30可以插入点火针固定孔41中。定位部形成在可设置于安装架40朝向支撑板10的表面上,也可以设置于安装架40背离支撑板10的表面上。优选地,定位部设置于安装架40背离支撑板10的表面上,即各弹性卡爪46设置于安装架40背离支撑板10的表面上,如此设计,可以减小安装架40与支撑板10之间的距离,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安装架40在支撑板10上的安装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安装架40包括第一固定板43、连接板44和第二固定板45,其中,第一固定板43与支撑板10的下表面贴合并固定,第一固定板43与支撑板10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连接或焊接。第一固定板43中与点火针安装孔12对应的区域设有第一固定孔411,第一固定孔411贯穿第一固定板43,第一固定孔411的形状与点火针30的形状相同,且第一固定孔411的孔径略大于点火针30的外径,以便于点火针30插装入第一固定孔411中。
第二固定板45与第一固定板43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二固定板45通过连接板44与第一固定板43连接,也就是说,连接板44位于第一固定板43和第二固定板45之间,连接板44的上端、下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43和第二固定板45连接。第二固定板45设有第二固定孔412,第二固定孔412与第一固定孔411相对,第二固定孔412的形状与点火针30的形状相同,且第二固定孔412的孔径略大于点火针30的外径,以便于点火针30插装入第二固定孔412中。
第二固定孔412可与第一固定孔411相同,以便于采用相同的模具形成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孔412。第二固定孔412和第一固定孔411构成上述点火针固定孔41,点火针30插装在点火针安装孔12和点火针固定孔41中。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设置在第二固定孔412的边缘,即数个弹性卡爪46形成在第二固定孔412的边缘,且数个弹性卡爪46位于第二固定板45远离第一固定板43的表面,并沿第二固定孔412的边缘均匀分布,使得这些弹性卡爪46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弹性卡爪46对应的圆心角相等,从而使得点火针30的径向受力均衡,防止点火针30倾斜。
当点火针30插装在点火针安装孔12后,凸沿32位于点火针安装孔12内,凸沿32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板43的上表面抵接;位于支撑板10下方的点火针30穿过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孔412,数个弹性卡爪46的自由端同时抱紧点火针30的外周面,实现对点火针30的周向夹持固定。此外,由于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孔412沿点火针30的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利用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孔412同时也可以对点火针30进行径向限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点火针30的径向固定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二固定板45远离第一固定板43的表面设有上述数个弹性卡爪46,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第一固定板43远离支撑板10的表面设有上述数个弹性卡爪46,或者,可以在第一固定板43远离支撑板10的表面和第二固定板45远离支撑板10的表面都形成有上述数个弹性卡爪46。当第一固定板43远离支撑板10的表面和第二固定板45远离支撑板10的表面均设置有上述弹性卡爪46时,即第一固定孔411的边缘设置有数个上述弹性卡爪46,第二固定孔412的边缘也设置有数个上述弹性卡爪46,利用设置在第一固定孔411边缘的数个弹性卡爪46和设置在第二固定孔412边缘的数个弹性卡爪46,同时对穿过点火针固定孔41的点火针30进行周向夹持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对点火针30的径向固定效果和轴向固定效果。
又如,如图11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架40包括第一固定板43、连接板44和第二固定板45,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43、连接板44和第二固定板45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图6和图7中的安装架40相同,而且以及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43、连接板44和第二固定板45三者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与上述图6和图7中的安装架40相同,具体可参考上面相关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各弹性卡爪46设置在第二固定板45朝向第一固定板43的表面上,利用这种排布方式的弹性卡爪46,也可以对点火针30进行周向夹持固定,此时,点火针30需要从安装架40的下方穿入点火针固定孔41。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6、图7和图1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43、第二固定板45、连接板44和弹性卡爪46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对板材采用冲压工艺形成上述第一固定板43、第二固定板45、连接板44和弹性卡爪46,所采用的板材的厚度可以为0.5mm-1.5mm。
此外,第一固定板43、第二固定板45、连接板44和弹性卡爪46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当然,第一固定板43、第二固定板45、连接板44和弹性卡爪46的材质还可以为其他具有较佳弹性的金属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燃烧器100还包括热电偶50,热电偶50用于当燃烧器100的火焰意外熄灭时,感测到温度下降或电势下降,从而使相应的执行机构自动切断气源,以确保燃烧器100的使用安全。相应的,支撑板10还设有热电偶安装孔13,安装架40设有与热电偶安装孔13相对的热电偶固定孔42,热电偶50插装于热电偶安装孔13和热电偶固定孔42。其中,热电偶安装孔13与炉头安装孔11邻近,以提高安装在热电偶安装孔13内的热电偶50的感测准确性。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热电偶固定孔42包括:设于第一固定板43的第三固定孔421,第三固定孔421与热电偶安装孔13相对;设于第二固定板45的第四固定孔422,第四固定孔422与第三固定孔421相对,第三固定孔421和第四固定孔441构成热电偶安装孔。利用分布在第一固定板43中第三固定孔421和第二固定板45中的第四固定孔422可以同时对热电偶50进行径向限位,从而可以提高对热电偶50的径向固定效果。
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板44设有螺纹孔441,螺纹孔441用于安装与热电偶50的外周面相抵的螺纹连接件(如螺钉),也就是说,螺纹孔441与安装在热电偶固定孔41中的热电偶50相对,螺纹连接件装配于螺纹孔441中,并与螺纹孔44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件的端部与热电偶50的外周面相抵,从而能够对热电偶50进行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另外,连接板44面向用户,使得设置在连接板44中的螺纹孔也面向用户,因此,还便于调整螺纹连接件施加在热电偶50上的抵顶力,调整螺纹连接件对热电偶50的固定效果。
热电偶安装孔13与炉头安装孔11邻近,如此可以提高热电偶50的感测准确性;点火针安装孔12与炉头安装孔11邻近,如此可以提高点火针30的点火成功率。此外,热电偶安装孔13和点火针安装孔12均与炉头安装孔11邻近,如此可以减小燃烧器的整体体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热电偶安装孔13与点火针安装孔12邻近。进一步的,热电偶安装孔13与点火针安装孔12相通,形成葫芦形安装孔,也就是说,热电偶安装孔13与点火针安装孔12彼此靠近对方的侧壁相通,使得热电偶安装孔13与点火针安装孔12形成在一个葫芦形安装孔中。其中,葫芦形安装孔的小孔径区域用于安装热电偶50,大孔径区域用于安装点火针30。如此设计,可以便于在支撑板10中形成热电偶安装孔13和点火针安装孔12,提高支撑板和燃烧器的可制造性。
需要说明的是,点火针30的形状、大小与热电偶50的形状、大小相同或相近,因此,热电偶50也可以采用与点火针30相同的方式固定,即可以在安装架40中,设置两个点火针固定孔,其中一个用于安装点火针30,另一个用于安装热电偶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0还设有数个盛液盘连接孔,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板10设有三个盛液盘连接孔14,三个盛液盘连接孔14环设在其中一个炉头安装孔11的边缘。燃烧器的盛液盘可安装在支撑板10的上表面,并通过连接在盛液盘连接孔14中的螺钉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盛液盘用于承接或收集液体,以免影响这些液体影响燃烧器的火焰,此外还可以提高燃烧器的表面清洁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燃烧器100还包括火盖60,火盖60罩设在炉头20上,火盖60与炉头20形成燃烧器100的燃烧腔。具体地,火盖60包括中心火盖61和外部火盖62,其中,中心火盖61罩设于炉头的中心座体21上,外部火盖62罩设于外部座体25上,且外部火盖62环绕中心火盖61,中心火盖61和外部火盖62均设置有火孔,经中心引射管23和外部引射管24吸入的燃气与空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之后,从火孔冒出被点火针30点燃,从而达到稳定火焰的目的。
实施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燃烧器100,以及用于安装燃烧器100的底壳200,燃烧器100的具体结构以及相关效果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螺钉201穿过支撑脚15中的通孔与底壳200连接,从而将燃烧器100固定安装在底壳200中。
由于本燃气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一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针、安装架和安装有炉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与所述炉头的燃烧端邻近的点火针安装孔,所述点火针插装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
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所述安装架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周向夹持固定所述点火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设有点火针固定孔,所述点火针穿过所述点火针固定孔,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边缘均匀分布的数个弹性卡爪,各所述弹性卡爪均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各所述弹性卡爪的固定端与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边缘连接,各所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抱夹于所述点火针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爪相对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中心线倾斜,且所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较其固定端靠近所述点火针固定孔的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的外周面还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位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内,且所述凸沿与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支撑板的表面相抵;
所述弹性卡爪位于所述安装架背离所述支撑板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爪的数量为三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卡爪对应的圆心角为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爪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的厚度为0.5mm-1.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点火针的中心线重合,各所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分别卡入所述环形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点火针的轴向,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为1mm-5mm。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还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相对的第一固定孔;
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构成所述点火针固定孔;
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设有与所述炉头的燃烧端邻近的热电偶安装孔,所述安装架还设有与所述热电偶安装孔相对的热电偶固定孔;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插装于所述热电偶安装孔和所述热电偶固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固定孔包括:
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热电偶安装孔相对;
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四固定孔,所述第四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安装与所述热电偶的外周面相抵的螺纹连接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安装孔与所述点火针安装孔相通,形成葫芦形安装孔。
15.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120649485.2U 2021-03-30 2021-03-30 燃烧器和燃气灶 Active CN215637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9485.2U CN215637155U (zh) 2021-03-30 2021-03-30 燃烧器和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9485.2U CN215637155U (zh) 2021-03-30 2021-03-30 燃烧器和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155U true CN215637155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5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9485.2U Active CN215637155U (zh) 2021-03-30 2021-03-30 燃烧器和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97474A1 (en) Interchangeable system for high-efficiency heating and cooking
KR101323429B1 (ko) 냄비바닥 온도센서를 가지는 가스 레인지
CN215637155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7940453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0291882U (zh) 一种燃烧器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CN113007748B (zh) 灶具
CN220870935U (zh) 点火部件的安装结构
CN211575185U (zh) 一种燃气灶的一体式常明火装置
CN209819615U (zh) 一种聚能锅支架及燃气灶
CN210291883U (zh) 一种活动燃烧器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CN221324477U (zh) 燃烧器和灶具
CN216868545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6244517U (zh) 锅支架组件和具有该锅支架组件的燃烧器
JP3178044U (ja) 無煙炭火焼き器具
CN215982724U (zh) 锅支架和燃气灶
CN218915031U (zh) 一种灶具
CN215336483U (zh) 小火燃烧器、燃烧器组件及灶具
JP5661081B2 (ja) コンロ用バーナ
CN113007747B (zh) 灶具
CN219656134U (zh) 燃烧器
CN221197472U (zh) 一种防干烧器和燃烧器
CN217383042U (zh) 一种燃气灶支架及燃气灶
CN109595608B (zh) 一种易调节、燃烧效率高且带有聚能环的灶具
CN219014316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分气座结构的红外燃烧器
CN113028399B (zh) 燃烧器系统及燃气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4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Gangqian Road,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