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4717U - 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4717U
CN215634717U CN202122072064.0U CN202122072064U CN215634717U CN 215634717 U CN215634717 U CN 215634717U CN 202122072064 U CN202122072064 U CN 202122072064U CN 215634717 U CN215634717 U CN 215634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ire rope
plate
steel wire
auxiliary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20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桥峰
黄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he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i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i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i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720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4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4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4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在该外壳内部的副轮,所述外壳为中空的圆盘型结构,且所述副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平面上,所述副轮至少有两个,且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另一端敞口,所述副轮的侧壁上呈中心对称成型有两个副穿线孔。有益效果在于:待连接的钢丝绳经套管穿入外壳内部后,贯穿副轮并穿过支撑板,而后经排线板后由收束板穿出,钢丝绳受拉后,带动支撑板旋转,弧形板一和弧形板二分别与钢丝绳咬合,从而稳定钢丝绳的位置,在另一个套管内部穿入待连接的钢丝绳后即可完成两根钢丝绳的对接;可在收束板的外侧安装卡扣固定穿出收束板的钢丝绳端部,进一步提高钢丝绳对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绳是以绳芯为中心,在绳芯表面采用多层钢丝捻成股后螺旋包裹在绳芯表面而形成的柔性绳。由于钢丝绳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且工作可靠等有点,常用在物料搬运机械中,起提升、牵引、拉近和承载的作用。钢丝绳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结构的完整性,通常需要选用整体绳,即整条钢丝绳中间没有接头,但是在部分情况下,考虑实际需要,通常需要在长度不足时对接钢绳以满足长度需求,或者在多根钢绳对接时,需要使用连接装置辅助连接。常规的钢丝绳连接装置在连接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结构简单,难以起到长时间稳定的连接效果,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2、若采用固定的连接方式,在后期检修时拆卸不便,给后续的维修保养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基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连接稳定且方便拆卸的钢丝绳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连接操作方便快捷,可提高钢丝绳的连接效率,并且连接稳定,可提高使用过程的稳定性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在该外壳内部的副轮,所述外壳为中空的圆盘型结构,且所述副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平面上,所述副轮至少有两个,且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另一端敞口,所述副轮的侧壁上呈中心对称成型有两个副穿线孔,所述副轮内部设置有反向咬紧结构;
所述反向咬紧结构由转动轴和支撑板组成,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呈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板,分别为弧形板一和弧形板二,所述转动轴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且该转动轴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板上成型有穿线定位孔;
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穿线导向结构;
所述外壳外侧设置有外穿线导向结构,且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与所述内穿线导向结构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表面对应所述副轮设置有套管,该套管与所述外壳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表面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贴合所述外壳表面,且所述套管顶紧在所述顶板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一侧表面的端部设置有弹簧,该弹簧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垂直,另一端与所述副轮的内壁顶紧,所述弹簧与所述弧形板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内穿线导向结构为主轮,所述主轮与所述副轮贴合,且所述主轮上对应所述副穿线孔成型有主穿线孔。
作为优选,所述主轮内部设置有排线板,所述排线板内成型有平直的排线孔,所述排线板一端对应所述主穿线孔,且另一端朝向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为收束板,该收束板位于所述外壳外侧,所述收束板上对应所述排线孔成型有收束孔。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对应所述收束板位置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收束板与所述固定板顶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待连接的钢丝绳经套管穿入外壳内部后,贯穿副轮并穿过支撑板,而后经排线板后由收束板穿出,钢丝绳受拉后,带动支撑板旋转,弧形板一和弧形板二分别与钢丝绳咬合,从而稳定钢丝绳的位置,在另一个套管内部穿入待连接的钢丝绳后即可完成两根钢丝绳的对接;
2、将待对接的多根钢丝绳穿入外壳内部并与对应的副轮配合后,其端部均通过收束板穿出,可在收束板的外侧安装卡扣固定穿出收束板的钢丝绳端部,进一步提高钢丝绳对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壳;2、顶板;3、套管;4、副轮;5、转动轴;6、弹簧;7、主动轮;8、限位块;9、固定板;10、收束板;11、排线板;12、弧形板一;13、支撑板;14、弧形板二;15、螺纹杆;1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包括外壳1和安装在该外壳1内部的副轮4,所述外壳1为中空的圆盘型结构,且所述副轮4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一侧平面上,所述副轮4至少有两个,且一端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贴合,另一端敞口,所述副轮4的侧壁上呈中心对称成型有两个副穿线孔,所述副轮4内部设置有反向咬紧结构;所述反向咬紧结构由转动轴5和支撑板13组成,所述支撑板13的两侧呈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板,分别为弧形板一12和弧形板二14,所述弧形板一12与弧形板二14与支撑板13配合后分别形成一个槽型结构,所述转动轴5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板13位于同一平面,且该转动轴5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板13上成型有穿线定位孔;钢丝绳由外壳1外部穿入内部后,端部插入副轮4内,同时贯穿穿线定位孔后由副轮4上的另一个副穿线孔穿出,在贯穿穿线定位孔时,应从弧形板一12与支撑板13配合形成的槽型结构内穿入,而后贯穿支撑板13,如此,可在钢丝绳受力回拉时,带动支撑板13旋转,此时弧形板一12的边沿顶紧在钢丝绳上,即可提高钢丝绳表面所受的摩擦力,从而防止其松脱,起到钢丝绳固定的效果。
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内穿线导向结构,所述内穿线导向结构为主轮,所述主轮与所述副轮4贴合,且所述主轮上对应所述副穿线孔成型有主穿线孔,外壳1内部设置有顶紧主轮的限位块8,以防止主轮转动,钢丝绳穿过副轮4后经主穿线孔进入主轮内;所述主轮内部设置有排线板11,所述排线板11内成型有平直的排线孔,所述排线板11一端对应所述主穿线孔,且另一端朝向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进入主轮内部的钢丝绳插入排线板11上的排线孔内,可避免相接的各钢丝绳相互缠绕;所述外壳1外侧设置有外穿线导向结构,且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与所述内穿线导向结构相连通;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为收束板10,该收束板10位于所述外壳1外侧,所述收束板10上对应所述排线孔成型有收束孔;所述外壳1对应所述收束板10位置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收束板10与所述固定板9顶紧,内穿线导向结构与外穿线导向结构对接后,可在钢丝绳贯穿副轮4后,对其进行导向,以避免钢丝绳端部弯折,方便理线和判别对应钢丝绳的损伤,也可避免钢丝绳端部缠绕。
所述外壳1表面对应所述副轮4设置有套管3,该套管3与所述外壳1内部连通,设置套管3后,可在外壳1的外侧给待对接的钢丝绳提供导向;所述外壳1表面设置有顶板2,所述顶板2贴合所述外壳1表面,且所述套管3顶紧在所述顶板2表面,顶板2与外壳1紧密贴合,可采用螺钉固定,也可采用与外壳1一体成型,用于在套管3与外壳1的对接位置,提供更好的支撑力,提高外壳1对应位置的结构强度;
外壳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螺纹杆15,该螺纹杆15端部安装有把手16;
所述支撑板13一侧表面的端部设置有弹簧6,该弹簧6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垂直,另一端与所述副轮4的内壁顶紧,所述弹簧6与所述弧形板二14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两侧,初始状态下,弹簧6与副轮4的内壁相接且与支撑板13相接时,支撑板13的平面方向与两个副穿线孔连线方向垂直,以方便将钢丝绳穿入副轮4并贯穿支撑板13。
采用上述结构,待连接的钢丝绳经套管3穿入外壳1内部后,贯穿副轮4并穿过支撑板13,而后经排线板11后由收束板10穿出,钢丝绳受拉后,带动支撑板13旋转,弧形板一12和弧形板二14分别与钢丝绳咬合,从而稳定钢丝绳的位置,在另一个套管3内部穿入待连接的钢丝绳后即可完成两根钢丝绳的对接;将待对接的多根钢丝绳穿入外壳1内部并与对应的副轮4配合后,其端部均通过收束板10穿出,可在收束板10的外侧安装卡扣固定穿出收束板10的钢丝绳端部,进一步提高钢丝绳对接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安装在该外壳(1)内部的副轮(4),所述外壳(1)为中空的圆盘型结构,且所述副轮(4)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一侧平面上,所述副轮(4)至少有两个,且一端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贴合,另一端敞口,所述副轮(4)的侧壁上呈中心对称成型有两个副穿线孔,所述副轮(4)内部设置有反向咬紧结构;
所述反向咬紧结构由转动轴(5)和支撑板(13)组成,所述支撑板(13)的两侧呈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板,分别为弧形板一(12)和弧形板二(14),所述转动轴(5)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板(13)位于同一平面,且该转动轴(5)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板(13)上成型有穿线定位孔;
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内穿线导向结构;
所述外壳(1)外侧设置有外穿线导向结构,且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与所述内穿线导向结构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表面对应所述副轮(4)设置有套管(3),该套管(3)与所述外壳(1)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表面设置有顶板(2),所述顶板(2)贴合所述外壳(1)表面,且所述套管(3)顶紧在所述顶板(2)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一侧表面的端部设置有弹簧(6),该弹簧(6)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垂直,另一端与所述副轮(4)的内壁顶紧,所述弹簧(6)与所述弧形板二(14)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穿线导向结构为主轮,所述主轮与所述副轮(4)贴合,且所述主轮上对应所述副穿线孔成型有主穿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内部设置有排线板(11),所述排线板(11)内成型有平直的排线孔,所述排线板(11)一端对应所述主穿线孔,且另一端朝向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穿线导向结构为收束板(10),该收束板(10)位于所述外壳(1)外侧,所述收束板(10)上对应所述排线孔成型有收束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对应所述收束板(10)位置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收束板(10)与所述固定板(9)顶紧。
CN202122072064.0U 2021-08-31 2021-08-31 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Active CN215634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2064.0U CN215634717U (zh) 2021-08-31 2021-08-31 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2064.0U CN215634717U (zh) 2021-08-31 2021-08-31 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4717U true CN21563471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0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2064.0U Active CN215634717U (zh) 2021-08-31 2021-08-31 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4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78439U (zh) 自锁街码
CN215634717U (zh) 多向钢丝绳柔性连接装置
CN203431098U (zh) 用于栓紧钢丝绳的装置
CN215159822U (zh) 一种输电用恒张力稳定不间断放线设备
CN210048306U (zh) 一种机械同心绞复绕斜面摩擦驱动装置
CN209940204U (zh) 一种电缆电线加工用捆扎机
CN113089931B (zh) 一种碳纤维索加强的轮辐式索桁架结构
CN210047595U (zh) 一种防松脱预应力钢绞线的抛锚固定装置
CN211283167U (zh) 一种钢丝绳放线装置
CN220081912U (zh) 一种内置传感器的摩擦衬垫
CN219527168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钢丝绳
CN209981900U (zh) 一种绝缘子串更换工装
CN210523448U (zh) 用于芯线拉制的放线装置
CN220209814U (zh) 一种电缆定位施工辅助设备
CN212503756U (zh) 一种排绳器导向轴
CN218403298U (zh) 一种吊钩重锤限位机构
CN220431836U (zh) 一种输电线路施工放线装置
CN210435256U (zh) 一种电杆扎笼机
CN21217421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装置
CN217437389U (zh) 一种小型钢丝绳自动绕线机构
CN212622135U (zh) 一种用于检测电线电缆带包断裂的装置
CN213415799U (zh) 一种耐候增韧改性聚乙烯电线电缆
CN210465127U (zh) 一种钢丝绳整绳破断试验机
CN214116064U (zh) 一种可拼接的钢丝绳
CN211283226U (zh) 空气源和氧气源线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C107, No. 99 Yulong Road, Shifeng Street, Tiantai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8000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heng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907, building 1, Fulin Guhan International Plaza, 18 Mawangdui North Road, Mars street, Furong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HE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