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1079U -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 Google Patents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1079U
CN215631079U CN202122339537.9U CN202122339537U CN215631079U CN 215631079 U CN215631079 U CN 215631079U CN 202122339537 U CN202122339537 U CN 202122339537U CN 215631079 U CN215631079 U CN 215631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section
steel bar
web
bar tru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95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修国
史红彬
马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395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1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1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1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第一腹筋,连接在上弦筋的第一侧且呈弯曲状;第二腹筋,连接在上弦筋的第二侧且呈弯曲状;其中,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使得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充当下弦钢筋,既能保证钢筋桁架在楼板中的承载作用,与传统钢筋桁架相比钢筋用量减少,减少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筋桁架生产效率,有效减轻楼板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叠合构件的一种形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目前是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应用最普遍的构件,对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等同现浇起到关键作用。
叠合楼板由预制底板和叠合现浇层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其规范定义为预制混凝土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其中,预制底板内铺设了叠合楼板的底部受力钢筋,在施工阶段预制底板可充当永久性施工底模,承担其自重及其上现浇层的荷载,在使用阶段又作为构件的一部分,与现浇层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其结构的承载力。
对于多、高层建筑结构,由水平和竖向构件组成的抗侧力体系来抵抗和传递水平力,楼板作为主要水平构件,不仅需承受和传递竖向荷载,而且需把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等引起的水平力传递和分配到各竖向抗侧力构件,从而协调各抗侧力构件之间的变形。与传统不带钢筋桁架的预制叠合平板相比,钢筋桁架的引入增大了预制构件的刚度,在吊装和施工阶段,可以减少预制叠合底板的变形,提高了其承受施工荷载的能力,简化作业工序,降低劳动强度。
钢筋桁架在叠合楼板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钢筋桁架起到骨架作用,钢筋桁架相当于钢结构加劲肋;钢筋桁架使叠合楼板下部预制部分与上部现浇部分更有效地黏合起来,钢筋桁架相当于钢结构栓钉;钢筋桁架起到叠合面抗剪作用。
普通钢筋桁架形式是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经焊接成型的钢筋骨架,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的焊点应采用电阻式焊接,底部的两根下弦钢筋有助于提高钢筋桁架的刚度,在楼板中钢筋桁架与钢筋网片绑扎到一起共同为楼板供承载力和传递荷载,两根下弦钢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钢筋的浪费,且增加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筋桁架包括两根下弦钢筋造成钢筋的浪费、增加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第一腹筋,连接在上弦筋的第一侧且呈弯曲状;第二腹筋,连接在上弦筋的第二侧且呈弯曲状;其中,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
可选地,第一腹筋的底部和/或第二腹筋的底部呈直线状或弯曲状。
可选地,第一腹筋和/或第二腹筋包括多个弯曲筋段和下筋段,弯曲筋段与上弦筋连接,多个弯曲筋段沿上弦筋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下筋段位于上弦筋的下方,相邻的两个弯曲筋段的下端通过下筋段连接,下筋段呈直线状或弯曲状,多个下筋段形成间断的下弦筋。
可选地,弯曲筋段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的连接处与上弦筋连接,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的连接处、第一筋段的下端及第二筋段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三角形。
可选地,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的连接处形成与上弦筋连接的连接点,相邻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150mm~200mm的范围内,和/或,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之间的夹角在60°~120°的范围内。
可选地,弯曲筋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筋段、连接筋段及第二筋段,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呈夹角设置,连接筋段与上弦筋连接,连接筋段与第一筋段的连接处、连接筋段与第二筋段的连接处、第一筋段的下端及第二筋段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四边形。
可选地,连接筋段的长度在20mm~50mm的范围内,和/或,相邻的两个连接筋段之间的距离在100mm~150mm的范围内,和/或,第一筋段与连接筋段之间的夹角在90°~145°的范围内,和/或,第二筋段与连接筋段之间的夹角在90°~145°的范围内。
可选地,下筋段呈弯曲状时,下筋段的中部朝向上弦筋拱起弯曲形成弧形的凹槽,凹槽与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配合;或者,下筋段呈直线状时,钢筋桁架还包括倒V形的支撑筋,支撑筋设置在下筋段上,支撑筋支撑在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上,或者,下筋段支撑在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上,或者,下筋段支撑在马镫上,或者,下筋段位于钢筋网片的相邻两个横向钢筋之间。
可选地,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不低于钢筋网片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和/或,钢筋桁架的高度在80mm~400mm的范围内,和/或,钢筋桁架的宽度在80mm~120mm的范围内,和/或,钢筋桁架的高度和其宽度的比值在1/4~1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钢筋组件,包括:上述的钢筋桁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使得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充当下弦钢筋,既能保证钢筋桁架在楼板中的承载作用,与传统钢筋桁架相比钢筋用量减少,减少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筋桁架生产效率,有效减轻楼板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钢筋桁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钢筋桁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钢筋桁架与连接钢筋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二的主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钢筋桁架与连接钢筋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四的主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五的主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六的立体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组件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组件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组件的实施例四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弦筋;20、第一腹筋;21、弯曲筋段;211、第一筋段;212、第二筋段;213、连接筋段;214、上弧筋段;22、下筋段;221、凹槽;23、下弧筋段;30、第二腹筋;40、支撑筋;50、连接钢筋;60、钢筋网片;61、横向钢筋;62、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桁架,下面对钢筋桁架的六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10、第一腹筋20及第二腹筋30,第一腹筋20连接在上弦筋10的第一侧且呈弯曲状;第二腹筋30连接在上弦筋10的第二侧且呈弯曲状;其中,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60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20的底部和第二腹筋30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
应用本实施例的钢筋桁架,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60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20的底部和第二腹筋30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使得第一腹筋20的底部和第二腹筋30的底部充当下弦钢筋,既能保证钢筋桁架在楼板中的承载作用,与传统钢筋桁架相比钢筋用量减少,减少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筋桁架生产效率,有效减轻楼板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腹筋20的底部和第二腹筋30的底部呈直线状,可以增大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有效地保证钢筋桁架在楼板中的承载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均包括多个弯曲筋段21和下筋段22,弯曲筋段21与上弦筋10连接,多个弯曲筋段21沿上弦筋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下筋段22位于上弦筋10的下方,相邻的两个弯曲筋段21的下端通过下筋段22连接,下筋段22呈直线状,多个下筋段22形成间断的下弦筋。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降低成本。优选地,通过一根钢筋弯折形成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具体地,下筋段22平行于上弦筋10,即下筋段22为平直段。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下筋段22与上弦筋10之间具有夹角,或者,不设置下筋段22。
在本实施例中,弯曲筋段21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与上弦筋10连接,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第一筋段211的下端及第二筋段212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三角形,便于弯折,成本低。优选地,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之间的夹角在60°~120°的范围内。具体地,第一筋段211的长度与第二筋段212的长度相同,即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以为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形成与上弦筋10连接的连接点,相邻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150mm~200mm的范围内,可以保证钢筋桁架的结构强度。优选地,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与上弦筋10焊接,即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与上弦筋10为点状焊接,焊接可以保证连接强度,连接点也可以称为焊点,相邻焊点的中心间距为150mm~200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不低于钢筋网片60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进而保证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的底部不超出钢筋网片60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桁架的高度在80mm~400mm的范围内,保证钢筋桁架对楼板的增强作用。优选地,钢筋桁架的高度为10mm的整数倍。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桁架的宽度在80mm~120mm的范围内,提高钢筋桁架的刚度。优选地,钢筋桁架的宽度为10mm的整数倍。
当钢筋桁架的高度和其宽度的比值小于1/4时,钢筋桁架刚度显著降低,当钢筋桁架的高度和其宽度的比值大于1时,钢筋桁架易倾倒,对楼板的增强作用减弱。所以,将钢筋桁架的高度和其宽度的比值设在1/4~1的范围内,防止钢筋桁架倾倒,有效地保证钢筋桁架的刚度和对楼板的增强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通过上弧筋段214圆滑过渡,下筋段22与第一筋段211、第二筋段212均通过下弧筋段23圆弧过渡,弯折钢筋时,在钢筋的弯折处形成上弧筋段214和下弧筋段23。
在本实施例中,上弦筋10的直径为8~16mm,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的直径为6~8mm。
在本实施例中,下筋段22的部分形成连接部,或者,第一筋段211或第二筋段212的部分形成连接部,或者,下弧筋段23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可以直接与钢筋网片60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钢筋50与钢筋网片60连接,即连接部与钢筋网片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钢筋50间接连接。具体地,连接部与钢筋网片60直接连接时,连接部与钢筋网片焊接或通过扎丝绑扎;连接部与钢筋网片通过连接钢筋50间接连接时,连接钢筋50位于钢筋组件的吊点处,连接钢筋50分别与连接部、钢筋网片60连接,可以防止钢筋桁架上下窜动,连接钢筋50也方便吊装钢筋桁架。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的钢筋桁架与实施例一的钢筋桁架的区别在于三角形的具体形状不同,在实施例二中,第一筋段211垂直于上弦筋10,即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可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或不等边直角三角形。
实施例三
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三的钢筋桁架与实施例一的钢筋桁架的区别在于下筋段22的形状不同,在实施例三中,下筋段22呈弯曲状。
在本实施例中,下筋段22的中部朝向上弦筋10拱起弯曲形成弧形的凹槽221,凹槽221与钢筋网片60的横向钢筋61配合,凹槽起到定位钢筋桁架的作用,防止钢筋桁架沿其长度方向滑移,也使得钢筋桁架与钢筋网片固定牢靠,方便钢筋桁架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21呈半圆形,凹槽221的半径在5mm~10mm的范围内,方便容纳横向钢筋61(如图13所示)。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实施例四的钢筋桁架与实施例一的钢筋桁架的区别在于弯曲筋段21是否包括连接筋段213,在实施例四中,弯曲筋段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筋段211、连接筋段213及第二筋段212,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呈夹角设置,连接筋段213与上弦筋10连接,连接筋段213与第一筋段211的连接处、连接筋段213与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第一筋段211的下端及第二筋段212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四边形。连接筋段213与上弦筋10为线接触,连接筋段213与上弦筋10的接触面积大,连接筋段213与上弦筋10线状焊接,进而使得连接筋段213与上弦筋10之间的焊接面积大,焊接更牢固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筋段213的长度在20mm~50mm的范围内,保证焊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接筋段213之间的距离在100mm~150mm的范围内,可以保证钢筋桁架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筋段211与连接筋段213之间的夹角在90°~145°的范围内,第二筋段212与连接筋段213之间的夹角在90°~145°的范围内。优选地,四边形为等腰梯形。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实施例五的钢筋桁架与实施例四的钢筋桁架的区别在于四边形的具体形状不同,在实施例五中,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实施例六的钢筋桁架与实施例一的钢筋桁架的区别在于是否设置支撑筋40,在实施例六中,钢筋桁架还包括倒V形的支撑筋40,支撑筋40设置在下筋段22上,支撑筋40支撑在钢筋网片60的横向钢筋61上(如图14所示)。支撑筋40起到定位钢筋桁架的作用,防止钢筋桁架沿其长度方向滑移,也使得钢筋桁架与钢筋网片固定牢靠,方便钢筋桁架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筋40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两个支撑筋段,两个支撑筋段之间的夹角在60°~120°的范围内,定位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筋段的下端与下筋段22底部之间的距离在5mm~10mm的范围内,支撑筋段的长度在20mm~30mm的范围内,保证支撑筋段的下端不超出钢筋网片60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筋40焊接在下筋段22的外侧,方便焊接。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支撑筋40焊接在下筋段22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钢筋组件,下面对钢筋组件的四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一的钢筋组件包括钢筋网片和上述实施例一的钢筋桁架,钢筋桁架设置在钢筋网片上。钢筋桁架改变腹筋的弯曲形式,使腹筋同时充当腹筋和下弦钢筋,减少焊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钢筋组件的吊点处的连接钢筋50,连接钢筋50与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连接,连接钢筋50与钢筋网片60连接,可以防止钢筋桁架上下窜动,连接钢筋50也方便吊装钢筋桁架。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网片包括多个横向钢筋61和多个纵向钢筋62,每个横向钢筋61与多个纵向钢筋62均连接,纵向钢筋62位于横向钢筋61的上方,一个纵向钢筋62位于钢筋桁架的第一腹筋20与第二腹筋30之间,钢筋桁架的延伸方向与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相同,钢筋桁架的每个下筋段22位于钢筋网片60的相邻两个横向钢筋61之间,此时下筋段22不支撑在马镫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下筋段22支撑在马镫上,下筋段22、第一筋段211、第二筋段212、下弧筋段23中的一个与钢筋网片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50的两端与位于钢筋桁架的两侧的纵向钢筋62连接,可以防止钢筋桁架上下窜动,连接钢筋50也方便吊装钢筋组件。具体地,连接钢筋50设有四个。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50与纵向钢筋62通过扎丝绑扎,先将连接钢筋50与纵向钢筋62通过扎丝绑扎,然后将连接钢筋50与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通过扎丝绑扎。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连接钢筋50与纵向钢筋62、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焊接,或者,连接钢筋50不与纵向钢筋62连接,下弧筋段23与横向钢筋61通过扎丝绑扎,或者,连接钢筋50不与纵向钢筋62连接,第一筋段211或第二筋段212与纵向钢筋62焊接或通过扎丝绑扎。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50直径不小于8mm,连接钢筋50在吊点两侧的长度不低于150mm。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纵向钢筋62位于横向钢筋61的下方。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实施例二的钢筋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下筋段22的设置位置不同,在实施例二中,下筋段22支撑在钢筋网片60的横向钢筋61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50、下筋段22及横向钢筋61通过扎丝绑扎在一起。
实施例三
如图13所示,实施例三的钢筋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下筋段22的形状不同,在实施例三中,下筋段22的中部朝向上弦筋10拱起弯曲形成弧形的凹槽221(如图7所示),凹槽221与钢筋网片60的横向钢筋61配合,凹槽起到定位钢筋桁架的作用,防止钢筋桁架沿其长度方向滑移,也使得钢筋桁架与钢筋网片固定牢靠,方便钢筋桁架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下筋段22与横向钢筋61通过扎丝绑扎在一起。
实施例四
如图14所示,实施例四的钢筋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是否设置支撑筋40,在实施例四中,钢筋桁架还包括倒V形的支撑筋40(如图10所示),支撑筋40设置在下筋段22上,支撑筋40支撑在钢筋网片60的横向钢筋61上。支撑筋40起到定位钢筋桁架的作用,防止钢筋桁架沿其长度方向滑移,也使得钢筋桁架与钢筋网片固定牢靠,方便钢筋桁架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下筋段22与横向钢筋61通过扎丝绑扎在一起。
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钢筋组件可以应用于叠合楼板、现浇楼板、预制实心墙板或预制叠合墙板的制作,下面以叠合楼板为例进行说明:
1、首先绑扎横向钢筋61和纵向钢筋62并形成钢筋网片,横向钢筋61和纵向钢筋62的布置没有先后顺序,钢筋间距为150~200mm,在叠合楼板的洞口和边缘位置宜增加钢筋;
2、放置马镫,保证钢筋网片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低于15mm;
3、放置钢筋桁架。当钢筋桁架的底部为平直段时,可以直接在腹筋的弯弧处进行绑扎作业,但可能会导致桁架钢筋上下位置窜动;也可以将钢筋桁架的平直段放置在相邻的两个横向钢筋61之间后,通过位于纵向钢筋62上部的连接钢筋50与位于钢筋桁架两侧的纵向钢筋62绑扎后,再将连接钢筋50与钢筋桁架进行绑扎(如图11所示);也可以将钢筋桁架的平直段直接放置在横向钢筋61上进行绑扎(图12所示);当钢筋桁架底部具有半圆形的凹槽221或倒V形的支撑筋40时,可直接通过半圆形的凹槽221或倒V形的支撑筋40固定钢筋桁架,然后进行绑扎固定。上述操作均需确保腹筋的底部不超出钢筋网片的下方的钢筋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4、检查钢筋网片和桁架钢筋距离底模板的最小高度,满足要求后即可浇筑混凝土成型。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10、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与上弦筋10的焊点采用电阻电焊方式焊接,腹筋与上弦筋10焊接位置可以为点状焊接,也可以为线状焊接,线状焊接对提高钢筋桁架的刚度和稳定性更为有利,腹筋的底端平直,可以保持桁架的平放稳定,使其兼有传统钢筋桁架腹钢筋和下弦钢筋的作用,大大减少钢筋用量和焊接作业,降低楼板生产成本,提高钢筋桁架生产效率,有效减轻楼板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2、腹筋的底端可以为平直段,可以直接与钢筋网片60绑扎,也可以通过连接钢筋50与钢筋网片绑扎;也可以将腹筋的底端设计成半圆形的凹槽或焊接倒V形的支撑筋40,钢筋桁架的安装方式多样化,定位准确,有效保证钢筋桁架的定位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上弦筋10两侧的第一腹筋20和第二腹筋30为连续钢筋,保证钢筋桁架的荷载传递均匀,可以保证钢筋桁架的承载力。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弦筋(10);
第一腹筋(20),连接在所述上弦筋(10)的第一侧且呈弯曲状;
第二腹筋(30),连接在所述上弦筋(10)的第二侧且呈弯曲状;
其中,所述第一腹筋(20)和所述第二腹筋(30)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60)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腹筋(20)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腹筋(30)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筋(20)的底部和/或所述第二腹筋(30)的底部呈直线状或弯曲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筋(20)和/或所述第二腹筋(30)包括多个弯曲筋段(21)和下筋段(22),所述弯曲筋段(21)与所述上弦筋(10)连接,多个所述弯曲筋段(21)沿所述上弦筋(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下筋段(22)位于所述上弦筋(10)的下方,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曲筋段(21)的下端通过下筋段(22)连接,所述下筋段(22)呈直线状或弯曲状,多个所述下筋段(22)形成间断的下弦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筋段(21)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所述第一筋段(211)和所述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与所述上弦筋(10)连接,所述第一筋段(211)和所述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筋段(211)的下端及所述第二筋段(212)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段(211)和所述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上弦筋(10)连接的连接点,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150mm~20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一筋段(211)和所述第二筋段(212)之间的夹角在60°~120°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筋段(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筋段(211)、连接筋段(213)及第二筋段(212),所述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呈夹角设置,所述连接筋段(213)与所述上弦筋(10)连接,所述连接筋段(213)与所述第一筋段(211)的连接处、所述连接筋段(213)与所述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筋段(211)的下端及所述第二筋段(212)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四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段(213)的长度在20mm~50mm的范围内,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筋段(213)之间的距离在100mm~15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一筋段(211)与所述连接筋段(213)之间的夹角在90°~145°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二筋段(212)与所述连接筋段(213)之间的夹角在90°~145°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筋段(22)呈弯曲状时,所述下筋段(22)的中部朝向所述上弦筋(10)拱起弯曲形成弧形的凹槽(221),所述凹槽(221)与所述钢筋网片(60)的横向钢筋(61)配合;
或者,
所述下筋段(22)呈直线状时,所述钢筋桁架还包括倒V形的支撑筋(40),所述支撑筋(40)设置在所述下筋段(22)上,所述支撑筋(40)支撑在所述钢筋网片(60)的横向钢筋(61)上,或者,所述下筋段(22)支撑在所述钢筋网片(60)的横向钢筋(61)上,或者,所述下筋段(22)支撑在马镫上,或者,所述下筋段(22)位于所述钢筋网片(60)的相邻两个横向钢筋(6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筋(20)和所述第二腹筋(30)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不低于所述钢筋网片(60)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和/或,所述钢筋桁架的高度在80mm~40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钢筋桁架的宽度在80mm~12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钢筋桁架的高度和其宽度的比值在1/4~1的范围内。
10.一种钢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
CN202122339537.9U 2021-09-26 2021-09-26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Active CN215631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9537.9U CN215631079U (zh) 2021-09-26 2021-09-26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9537.9U CN215631079U (zh) 2021-09-26 2021-09-26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1079U true CN21563107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1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9537.9U Active CN215631079U (zh) 2021-09-26 2021-09-26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1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11464U (zh) 一种新型钢筋桁架板
AU2002256575B2 (en) A structural formwork member
AU2002256575A1 (en) A structural formwork member
CN210342375U (zh) 混凝土叠合板
CN108571169B (zh) 工厂预制钢砼叠合剪力墙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
CN112627001B (zh) 一种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桥
CN112575946A (zh) 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CN215631079U (zh)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CN111794423A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CN208533724U (zh) 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边支撑节点结构
CN215759633U (zh) 一种混凝土梁与墙、柱连接节点
CN214833890U (zh) 钢-混凝土组合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RU123042U1 (ru) Элемент монолитного бетонного перекрытия
CN211447283U (zh) 主楼和裙房的连接梁
CN213539440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10621920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
CN209025280U (zh) 一种可拆卸的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752352Y (zh) 开口冷弯型钢弦杆、圆管腹杆钢桁架
CN110847505A (zh) 用于双皮墙的成型钢筋笼及其加工方法
CN214272642U (zh) 一种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承重构件
JP3040953U (ja)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の床トラス鉄筋付き床構成材
CN216516404U (zh) 一种提高钢结构悬挑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承载力的结构
CN219471317U (zh) 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CN208347087U (zh) 一种钢筋桁架底模板结构
CN217000411U (zh) 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