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10045U -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10045U
CN215610045U CN202121403015.4U CN202121403015U CN215610045U CN 215610045 U CN215610045 U CN 215610045U CN 202121403015 U CN202121403015 U CN 202121403015U CN 215610045 U CN215610045 U CN 215610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removal
pulse
chamber
dust
ba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30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子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eruis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eruis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eruis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eruis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030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10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10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10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属于工业除尘技术领域,包括除尘装置本体,除尘装置本体包括固定架、除尘箱、废料灰斗、脉冲装置,除尘箱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气口,底部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口,进气口两侧均安装有侧开门,脉冲装置包括脉冲气缸、设于脉冲气缸上且与滤袋数量对应的脉冲阀、和与各滤袋连接的脉冲连接管,除尘箱内部包括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传递室,第一除尘室和第二除尘室内均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滤袋,传递室位于第一除尘室和第二除尘室之间,传递室包括连接第一除尘室一侧的进气管、连接第二除尘室一侧的排气管,排气管管口设有第二过滤网,废料灰斗底部设有人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更方便更换滤袋,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脉冲除尘器是在MC-I型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高效脉冲除尘器。净化效率高,处理气体能力大,性能稳定,滤袋寿命长,操作方便,维修工作量小等优点,脉冲除尘器是在袋式除尘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高效脉冲除尘器,综合了分室反吹各种脉冲喷吹除尘器的优点,克服了分室清灰强度不够,进出风分布不均等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现有技术的脉冲袋式除尘器产品主要有小灰斗小室脉冲袋式除尘器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小灰斗小室脉冲袋式除尘品产品占多数,其缺点是单个灰斗对应的滤袋过滤面积较小,灰斗和滤袋室多、滤袋室与滤袋室的隔墙和柱子多,造成投资和造价高,占地,运行管理费用高等不足。
为此,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5031999U提出的“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器”,虽然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减少占地面积,更加实用的特点。
但该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如除尘能力差,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无法确保过滤袋的吸附效果和除尘效果,进而导致除尘效果不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装置本体,所述除尘装置本体包括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除尘箱、设于除尘箱底部的废料灰斗、固定连接在除尘箱外侧的脉冲装置,所述除尘箱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气口,底部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两侧均安装有侧开门,所述脉冲装置包括脉冲气缸、设于脉冲气缸上且与滤袋数量对应的脉冲阀、和与各滤袋可拆卸连接的脉冲连接管,所述除尘箱内部包括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传递室,所述第一除尘室和第二除尘室内均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滤袋,所述传递室位于第一除尘室和第二除尘室之间,所述传递室包括连接第一除尘室一侧的进气管、连接第二除尘室一侧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管口固定连接用于进一步除尘的第二过滤网,所述废料灰斗底部开设有人孔。
优选的,所述除尘箱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若干密封盖板,所述顶盖和除尘箱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每个所述滤袋正上方均卡扣连接有弹性涨圈,所述弹性涨圈同时卡扣连接骨架。
优选的,所述废料灰斗上设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出气口内侧设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脉冲气缸底部两侧设有用于螺栓连接除尘箱的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骨架采用可抽取式骨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传递室,通过第一除尘室先进行脉冲除尘,除尘后的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传递室内,再通过排气管并被第二过滤网进行二次过滤,气体进入第二除尘室,第一除尘室停风,第二除尘室进行脉冲喷吹清灰,是除尘箱分室停风脉冲喷吹清灰,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漏风率小,适用于含尘气体的净化与物料的回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突显脉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突显除尘箱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除尘装置本体;2、除尘箱;3、固定架;4、废料灰斗;5、进气口;6、出气口;7、脉冲装置;8、脉冲阀;9、脉冲气缸;10、固定板;11、顶盖;12、侧开门;13、脉冲连接管;14、传感器;15、密封盖板;16、密封圈;17、滤袋;18、弹性涨圈;19、第一除尘室;20、第二除尘室;21、第一过滤网;22、人孔;23、骨架;24、传递室;25、进气管;26、排气管; 27、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装置本体1,除尘装置本体1包括固定架3、设于固定架3上的除尘箱2、设于除尘箱2底部的废料灰斗4、固定连接在除尘箱2外侧的脉冲装置7,除尘箱2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气口5,底部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口6,进气口5两侧均安装有侧开门12,脉冲装置7包括脉冲气缸9、设于脉冲气缸9 上且与滤袋17数量对应的脉冲阀8、和与各滤袋17可拆卸连接的脉冲连接管13,除尘箱2内部包括第一除尘室19、第二除尘室20和传递室24,第一除尘室19和第二除尘室20内均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滤袋17,传递室24位于第一除尘室19和第二除尘室20之间,传递室24包括连接第一除尘室19一侧的进气管25、连接第二除尘室20一侧的排气管26,排气管26管口固定连接用于进一步除尘的第二过滤网27,废料灰斗4底部开设有人孔22。
优选的,除尘箱2顶部设有顶盖11,顶盖11上设有若干密封盖板15,顶盖11和除尘箱2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6,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除尘箱2顶部的密封性更好,通过密封盖板15和密封圈16的配合,使得除尘箱2密封性能好,更加牢固可靠。
优选的,每个滤袋17正上方均卡扣连接有弹性涨圈18,弹性涨圈18同时卡扣连接骨架23,通过设置了滤袋17、弹性涨圈18、骨架23,使得滤袋 17更方便被更换,使滤袋17密封性能好,牢固可靠,减少了滤掉与骨架23 的磨擦,延长了滤袋17的寿命,进一步的提升了除尘效果。
优选的,废料灰斗4上设有传感器14,通过设置了传感器14,使得废料灰斗4收集到一定重量的粉尘后,自动打开人孔22排出废料。
优选的,出气口6内侧设有过滤网,通过设置了过滤网,使得出气口6 出气更加纯净。
优选的,脉冲气缸9底部两侧设有用于螺栓连接除尘箱2的固定板10,通过设置了固定板10,使得脉冲气缸9和脉冲阀8工作更加稳定。
优选的,骨架23采用可抽取式骨架23,可抽取式骨架23可以更方便的更换抽取滤袋17。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工作过程(工况):进气口5进入需要除尘的气体,先进入第一除尘室19 内,进行脉冲除尘,经过第一除尘室19内的滤袋17过滤后,气体通过进气管25,进入传递室24内,通过第二过滤网27进行进一步过滤并通过排气管 26排出,之后气体进入第二除尘室20,此时第一除尘室19停风并且第二除尘室20进行脉冲喷吹清灰,使得脉冲喷吹清灰更加强力,粉尘被第一第一除尘室19和第二除尘室20中的滤袋17所吸附后,纯净的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21从出气口6排出,当粉尘重量达到一定重量时,传感器14感应到信号,自动打开人孔22,将粉尘从人孔22排出,长时间使用后,需要更换滤袋17时,打开侧开门12,通过抽取弹性涨圈18和骨架23,脏的滤袋17自动掉落进废料灰斗4并通过人孔22排出,同时更换新的滤袋17,并安装好弹性涨圈18 和骨架23。
综上,通过设置了第一除尘室19、第二除尘室20和传递室24,通过第一除尘室19先进行脉冲除尘,除尘后的气体通过进气管25进入传递室24内,再通过排气管26并被第二过滤网27进行二次过滤,气体进入第二除尘室20,第一除尘室19停风,第二除尘室20进行脉冲喷吹清灰,是除尘箱2分室停风脉冲喷吹清灰,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漏风率小,适用于含尘气体的净化与物料的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本体(1)包括固定架(3)、设于固定架(3)上的除尘箱(2)、设于除尘箱(2)底部的废料灰斗(4)、固定连接在除尘箱(2)外侧的脉冲装置(7),所述除尘箱(2)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气口(5),底部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口(6),所述进气口(5)两侧均安装有侧开门(12),所述脉冲装置(7)包括脉冲气缸(9)、设于脉冲气缸(9)上且与滤袋(17)数量对应的脉冲阀(8)、和与各滤袋(17)可拆卸连接的脉冲连接管(13),所述除尘箱(2)内部包括第一除尘室(19)、第二除尘室(20)和传递室(24),所述第一除尘室(19)和第二除尘室(20)内均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滤袋(17),所述传递室(24)位于第一除尘室(19)和第二除尘室(20)之间,所述传递室(24)包括连接第一除尘室(19)一侧的进气管(25)、连接第二除尘室(20)一侧的排气管(26),所述排气管(26)管口固定连接用于进一步除尘的第二过滤网(27),所述废料灰斗(4)底部开设有人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箱(2)顶部设有顶盖(11),所述顶盖(11)上设有若干密封盖板(15),所述顶盖(11)和除尘箱(2)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袋(17)正上方均卡扣连接有弹性涨圈(18),所述弹性涨圈(18)同时卡扣连接骨架(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灰斗(4)上设有传感器(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6)内侧设有过滤网(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气缸(9)底部两侧设有用于螺栓连接除尘箱(2)的固定板(1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3)采用可抽取式骨架。
CN202121403015.4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Active CN215610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3015.4U CN215610045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3015.4U CN215610045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10045U true CN215610045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5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3015.4U Active CN215610045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10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10045U (zh)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CN211358024U (zh) 一种空分预处理装置
CN217068147U (zh) 一种环保型热电厂废气处理设备
CN207755893U (zh) 一种高效能脉冲式除尘器
CN212657842U (zh) 一种新风系统用集中净化箱
CN215413225U (zh) 一种余热节能回收利用装置
CN107961605A (zh) 一种高效能脉冲式除尘器
CN212039418U (zh) 一种双层外滤式脉冲清灰除尘器
CN216677392U (zh) 一种一体式专用布袋除尘器
CN218188725U (zh) 一种硝酸镁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10302806U (zh) 一种填埋气集气站
CN218280939U (zh) 一种耐高温过滤收尘器
CN2205891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
CN209900893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的粉尘收集装置
CN219072385U (zh) 一种高效过滤布袋除尘器
CN213965603U (zh)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19646970U (zh) 布袋除尘器
CN218306871U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石墨粉尘收集装置
CN212309862U (zh) 一种立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CN219518149U (zh) 一种自清洗式汽液分离器
CN212778804U (zh) 一种分容设备用热量回收一体化设备
CN214597896U (zh) 一种用于废气吸附回收的横装式滤筒除尘装置
CN218454788U (zh) 新型双级沙漠空滤器
CN210206329U (zh) 一种布袋沉降除尘器
CN213301796U (zh) 一种填埋气体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