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5059U -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5059U
CN215595059U CN202122196516.6U CN202122196516U CN215595059U CN 215595059 U CN215595059 U CN 215595059U CN 202122196516 U CN202122196516 U CN 202122196516U CN 215595059 U CN215595059 U CN 215595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bar
vertical
stirrup
horizontal
roof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65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浪
韦达
王明旭
闫慧
赵钰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107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107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107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107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965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5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5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5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桩梁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包括横向梁、竖向梁和支撑桩,横向梁和竖向梁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在支撑桩的顶部上,横向梁和竖向梁之间相互垂直,支撑桩包括若干个竖向钢筋和箍筋,每个竖向钢筋沿竖直方向呈圆周阵列设置在地面上,箍筋套设在竖向钢筋的外边缘,箍筋沿竖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当工作人员对房屋地基的塌陷坑进行治理时,在塌陷坑的底部安装多个竖向钢筋,每个竖向钢筋上安装有多个箍筋,接着竖向钢筋的顶部安装横向梁和竖向梁,横向梁和竖向梁沿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安装,横向梁和竖向梁的连接处与房屋的底部抵接,提高了塌陷坑的治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桩梁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背景技术
地面塌陷指在人为和自然地质因素作用下,由于岩、土体内洞穴的抗塌力小于致塌力,使地表岩、土体中洞穴顶部向下断错坍塌,形成塌陷坑等一种地质现象。
当房屋地基发生地质塌陷时,工作人员常使用灌注法阻止塌陷,灌注法是在塌陷坑中进行注浆,回填低标号混凝土,目的是将塌陷坑进行回填,防止房屋因缺少受力点塌陷。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工作人员使用混凝土对塌陷坑进行回填,当地质塌陷形成的塌陷坑较大,需要使用大量混凝土,不仅浪费混凝土,而且需要在现场配制大量混凝土,使得治理塌陷坑的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塌陷坑的治理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包括横向梁、竖向梁和支撑桩,所述横向梁和竖向梁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在支撑桩的顶部上,所述横向梁和竖向梁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桩包括若干个竖向钢筋和箍筋,每个所述竖向钢筋沿竖直方向呈圆周阵列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箍筋套设在竖向钢筋的外边缘,所述箍筋沿竖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对房屋地基的塌陷坑进行治理时在塌陷坑的底部沿圆周阵列安装多个竖向钢筋,每个竖向钢筋沿竖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箍筋,接着竖向钢筋的顶部安装横向梁和竖向梁,横向梁和竖向梁沿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安装,横向梁和竖向梁的连接处与房屋的底部抵接,有效防止房屋因缺少受力点塌陷,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提高了塌陷坑的治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横向梁和竖向梁分别沿横向梁的宽度方向和竖向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钢筋,所述第一加强钢筋包括沿第一加强钢筋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水平段钢筋、第一倾斜段钢筋、第二水平段钢筋、第二倾斜段钢筋和第三水平段钢筋,所述第一水平段钢筋的上平面和第三水平段钢筋的上平面水平,所述第二水平段钢筋的上平面高于第一水平段钢筋和竖向钢筋的上平面,所述第二水平段钢筋位于横向梁和竖向梁的交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横向梁和竖向梁上安装安装第一加强钢筋,并使第二水平钢筋位于第一水平段钢筋和竖向钢筋的上方,第一加强钢筋可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还可以承受横向梁和竖向梁的负弯矩,提高了横向梁和竖向梁的稳定性和支撑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倾斜段钢筋和第二倾斜段钢筋均沿水平方向向上倾斜45度。
可选的,每个所述箍筋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钢筋,所述第二加强钢筋与箍筋的内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箍筋或竖向钢筋向内部进行弯折时,第二加强钢筋可以有效防止箍筋或竖向钢筋向内部弯折,有效防止支撑桩在浇灌过程中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有效提高支撑桩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强钢筋包括第一弯折段钢筋、第二弯折段钢筋和第三弯折段钢筋,所述第一弯折段钢筋、第二弯折段钢筋和第三弯折段钢筋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钢筋和第二弯折段钢筋与第一弯折段钢筋和第三弯折段钢筋的连接处分别与竖向钢筋的外边缘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安装第二加强钢筋时,将第一弯折段钢筋、第二弯折段钢筋和第三弯折段钢筋之间相互连接,使第二加强钢筋一体弯折成三角形,当支撑桩向内部发生变形时,连接在不同的竖向钢筋上的第一弯折段钢筋、第二弯折段钢筋和第三弯折段钢筋阻碍支撑桩向内部发生变形,由于第一弯折段钢筋、第二弯折段钢筋和第三弯折段钢筋之间组成的三角结构,三角结构进一步提高支撑桩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箍筋沿竖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所述加密区的相邻箍筋之间的间距小于非加密区的相邻箍筋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沿竖向钢筋的长度将箍筋安装在竖向钢筋的外边缘时,将加密区的相邻两个箍筋之间安装的间距大于非加密区的相邻两个箍筋之间的安装的间距,使加密区的箍筋相较于非加密区的箍筋安装的更加密集,进一步有效防止支撑桩发生变形,提高了支撑桩的稳定性。
可选的,每个所述箍筋的底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将箍筋安装在竖向钢筋后,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箍筋固定连接,提高了相邻箍筋之间的稳固性,有效防止在浇灌过程中,部分箍筋由于未焊接稳固出现掉落的现象,提高了相邻箍筋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外杆和内杆,所述外杆固定设置在箍筋的底部,所述内杆同轴滑动穿设在外杆远离箍筋的一端,所述内杆与沿竖直方向相邻的箍筋的固定连接,所述外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杆滑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固定相邻的箍筋时,将内杆向远离外杆的方向移动,并与相邻的箍筋固定连接,然后使用限位件将内杆进行固定,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邻箍筋之间的间距,滑动内杆在外杆上的位置,使支撑杆能够满足不同箍筋之间间距,提高了支撑杆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工作人员对房屋地基的塌陷坑进行治理时,在塌陷坑的底部安装多个竖向钢筋,每个竖向钢筋上安装有多个箍筋,接着竖向钢筋的顶部安装横向梁和竖向梁,横向梁和竖向梁沿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安装,横向梁和竖向梁的连接处与房屋的底部抵接,提高了塌陷坑的治理效率;
工作人员在沿竖向钢筋的长度将箍筋安装在竖向钢筋的外边缘时,将加密区的相邻两个箍筋之间安装的间距大于非加密区的相邻两个箍筋之间的安装的间距,使加密区的箍筋相较于非加密区的箍筋安装的更加密集,进一步有效防止支撑桩发生变形,提高了支撑桩的稳定性;
工作人员在将箍筋安装在竖向钢筋后,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箍筋固定连接,提高了相邻箍筋之间的稳固性,有效防止在浇灌过程中,部分箍筋由于未焊接稳固出现掉落的现象,提高了相邻箍筋连接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加强钢筋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二加强钢筋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横向梁;2、竖向梁;3、支撑桩;31、竖向钢筋;32、箍筋;4、第一加强钢筋;41、第一水平段钢筋;42、第一倾斜段钢筋;43、第二水平段钢筋;44、第二倾斜段钢筋;45、第三水平段钢筋;5、第二加强钢筋;51、第一弯折段钢筋;52、第二弯折段钢筋;53、第三弯折段钢筋;6、加密区;7、非加密区;8、支撑杆;81、外杆;82、内杆;9、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实施例1:
参照图1,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包括横向梁1、竖向梁2和支撑桩3,工作人员在房屋地基的塌陷坑的底壁沿竖直方向安装支撑桩3,然后在支撑桩3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安装横向梁1和竖向梁2,横向梁1与竖向梁2之间相互垂直,横向梁1和竖向梁2的连接处与房屋的底部抵接,有效防止房屋因缺少受力点塌陷,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提高了塌陷坑的治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梁1和竖向梁2均采用三级钢筋HRB400编制的钢筋网笼,横向梁1和竖向梁2穿过支撑桩3的竖向钢筋31的顶部,横向梁1、竖向梁2和支撑桩3一体浇筑成型。
参照图2,支撑桩3包括若干个竖向钢筋31和箍筋32,竖向钢筋31和箍筋32均采用三级钢筋HRB400。竖向钢筋31沿竖直方向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在塌陷坑的底壁上,箍筋32沿竖向钢筋31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安装在竖向钢筋31的外边缘,在本实施例中,竖向钢筋31有八个,箍筋32为一根钢筋弯折为一个环形,箍筋32的内侧壁均与八个竖向钢筋31的外边缘焊接。
参照图3,每个箍筋32内焊接有第二加强钢筋5,第二加强钢筋5采用三级钢筋HRB400,第二加强钢筋5与箍筋32的内侧壁抵接。当箍筋32或竖向钢筋31向内部进行弯折时,第二加强钢筋5可以有效防止箍筋32或竖向钢筋31向内部弯折,有效防止支撑桩3在浇灌过程中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有效提高支撑桩3的稳固性。
参照图2、图3,第二加强钢筋5可以弯折为一个矩形、环形或三角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钢筋5弯折为一个三角形,第二加强钢筋5包括第一弯折段钢筋51、第二弯折段钢筋52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第一弯折段钢筋51、第二弯折段钢筋52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相互连接,第一弯折段钢筋51和第二弯折段钢筋52与第一弯折段钢筋51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的连接处分别与竖向钢筋31的外边缘抵接。工作人员在安装第二加强钢筋5时,将第一弯折段钢筋51、第二弯折段钢筋52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之间相互连接,使第二加强钢筋5一体弯折成三角形,当支撑桩3向内部发生变形时,连接在不同的竖向钢筋31上的第一弯折段钢筋51、第二弯折段钢筋52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阻碍支撑桩3向内部发生变形,由于第一弯折段钢筋51、第二弯折段钢筋52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之间组成的三角结构,三角结构进一步提高支撑桩3的稳固性。
参照图1、图2,横向梁1和竖向梁2分别沿横向梁1的宽度方向和竖向梁2的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加强钢筋4,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梁1和竖向梁2内分别安装有三个第一加强钢筋4。第一加强钢筋4包括沿第一加强钢筋4的长度方向依次安装的第一水平段钢筋41、第一倾斜段钢筋42、第二水平段钢筋43、第二倾斜段钢筋44和第三水平段钢筋45。第一水平段钢筋41的上平面和第三水平段钢筋45的上平面水平,第二水平段钢筋43的上平面高于第一水平段钢筋41和竖向钢筋31的上平面,第二水平段钢筋43位于横向梁1和竖向梁2的交接处。在横向梁1和竖向梁2上安装安装第一加强钢筋4,并使第二水平钢筋位于第一水平段钢筋41和竖向钢筋31的上方,第一加强钢筋4可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还可以承受横向梁1和竖向梁2的负弯矩,提高了横向梁1和竖向梁2的稳定性和支撑力。为了使第一加强钢筋4能够可以承受更多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段钢筋42和第二倾斜段钢筋44均沿水平方向向上倾斜45度。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对房屋地基的塌陷坑进行治理时在塌陷坑的底部沿圆周阵列安装多个竖向钢筋31,每个竖向钢筋31沿竖向钢筋31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箍筋32,接着竖向钢筋31的顶部安装横向梁1和竖向梁2,横向梁1和竖向梁2沿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安装,有效防止房屋因缺少受力点塌陷,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提高了塌陷坑的治理效率。
实施例2:
参照图4,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箍筋32沿竖向钢筋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加密区6和非加密区7。
工作人员在竖向钢筋31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焊接箍筋32时,箍筋32沿竖向钢筋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加密区6和非加密区7。在位于竖向钢筋31的加密区6的相邻箍筋32之间的间距比位于竖向钢筋31的非加密区7的相邻箍筋32之间的间距小。工作人员在竖向钢筋31的顶部沿竖直方向向下依次间隔设置加密区6、非加密区7、加密区6、非加密区7以此类推,并在竖向钢筋31的最底部设置为加密区6。工作人员在沿竖向钢筋31的长度将箍筋32安装在竖向钢筋31的外边缘时,将加密区6的相邻两个箍筋32之间安装的间距大于非加密区7的相邻两个箍筋32之间的安装的间距,使加密区6的箍筋32相较于非加密区7的箍筋32安装的更加密集,进一步有效防止支撑桩3发生变形,提高了支撑桩3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参照图5,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箍筋3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8。
参照图5,工作人员在每个箍筋32的底部沿竖直方向焊接有支撑杆8。工作人员在将箍筋32安装在竖向钢筋31后,将支撑杆8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箍筋32固定连接,提高了相邻箍筋32之间的稳固性,有效防止在浇灌过程中,部分箍筋32由于未焊接稳固出现掉落的现象,提高了相邻箍筋32连接的稳固性。
参照图5,支撑杆8包括外杆81和内杆82,外杆81焊接在箍筋32的底部,内杆82同轴滑动穿设在外杆81远离箍筋32的一端,内杆82与沿竖直方向相邻的箍筋32焊接,外杆81上设有用于限制内杆82沿竖直方向滑动的限位件9,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9为插销,限位件9为插销,外杆81上开设有穿孔,内杆82沿内杆8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插孔,插销穿过穿孔并穿设在插孔内。工作人员固定相邻的箍筋32时,将内杆82向远离外杆81的方向移动,并与相邻的箍筋32固定连接,然后使用限位件9将内杆82进行固定,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邻箍筋32之间的间距,滑动内杆82在外杆81上的位置,使支撑杆8能够满足不同箍筋32之间间距,提高了支撑杆8的适用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梁(1)、竖向梁(2)和支撑桩(3),所述横向梁(1)和竖向梁(2)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在支撑桩(3)的顶部上,所述横向梁(1)和竖向梁(2)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桩(3)包括若干个竖向钢筋(31)和箍筋(32),每个所述竖向钢筋(31)沿竖直方向呈圆周阵列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箍筋(32)套设在竖向钢筋(31)的外边缘,所述箍筋(32)沿竖向钢筋(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1)和竖向梁(2)分别沿横向梁(1)的宽度方向和竖向梁(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钢筋(4),所述第一加强钢筋(4)包括沿第一加强钢筋(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水平段钢筋(41)、第一倾斜段钢筋(42)、第二水平段钢筋(43)、第二倾斜段钢筋(44)和第三水平段钢筋(45),所述第一水平段钢筋(41)的上平面和第三水平段钢筋(45)的上平面水平,所述第二水平段钢筋(43)的上平面高于第一水平段钢筋(41)和竖向钢筋(31)的上平面,所述第二水平段钢筋(43)位于横向梁(1)和竖向梁(2)的交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钢筋(42)和第二倾斜段钢筋(44)均沿水平方向向上倾斜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箍筋(32)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钢筋(5),所述第二加强钢筋(5)与箍筋(32)的内侧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钢筋(5)包括第一弯折段钢筋(51)、第二弯折段钢筋(52)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所述第一弯折段钢筋(51)、第二弯折段钢筋(52)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钢筋(51)和第二弯折段钢筋(52)与第一弯折段钢筋(51)和第三弯折段钢筋(53)的连接处分别与竖向钢筋(31)的外边缘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32)沿竖向钢筋(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加密区(6)和非加密区(7)(6),所述加密区(6)的相邻箍筋(32)之间的间距小于非加密区(7)(6)的相邻箍筋(32)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箍筋(32)的底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支撑杆(8)。
8.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8)包括外杆(81)和内杆(82),所述外杆(81)固定设置在箍筋(32)的底部,所述内杆(82)同轴滑动穿设在外杆(81)远离箍筋(32)的一端,所述内杆(82)与沿竖直方向相邻的箍筋(32)的固定连接,所述外杆(8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杆(82)滑动的限位件(9)。
CN202122196516.6U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Active CN215595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6516.6U CN21559505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6516.6U CN21559505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5059U true CN215595059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85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6516.6U Active CN21559505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5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2242B (zh) 用于软弱地层紧邻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8487256B (zh) 一种基坑加深超挖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06498950A (zh)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实施方法
CN109322241A (zh) 栈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777802A (zh) 深基坑高低跨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408630U (zh)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
CN107227741B (zh) 地下室支护结构
CN215595059U (zh) 一种地质塌陷治理用桩梁板
CN208009463U (zh) 一种钢管桩混凝土承台
CN114673178B (zh) 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用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739642U (zh) 下穿孔定向钻工作井
CN108895203A (zh) 一种用于横跨综合管廊的管道承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482313U (zh) 一种基坑支撑梁结构
CN211690389U (zh) 用于相邻抗滑桩的桩间挡土板结构
CN210439299U (zh) 大宽度全预制冠梁
CN107190757B (zh) 可装配可回收的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及支护体系
CN206887968U (zh) 一种路基边坡支护结构
CN217840025U (zh) 一种组合式支护结构
CN217629966U (zh) 一种临地铁的大跨度半逆作法基坑内支撑结构
CN205617175U (zh) 应用于场地快速加宽的临时支护结构
CN218622272U (zh) 一种类鱼鳞纹结构的框格梁护坡
CN217679184U (zh) 一种软岩隧道洞口边坡仰坡用加固组件
CN220725715U (zh) 一种应用于外墙的错层支撑拼装爬架结构
CN220868201U (zh) 一种现浇式重力地牛结构
CN209854736U (zh) 一种用于基坑应急抢险加固的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