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4466U - 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4466U
CN215594466U CN202121001776.7U CN202121001776U CN215594466U CN 215594466 U CN215594466 U CN 215594466U CN 202121001776 U CN202121001776 U CN 202121001776U CN 215594466 U CN215594466 U CN 215594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all body
construction
main body
constructional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17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海申
周志健
高记远
王岩峰
魏鹏
李富强
杨志欣
姚文山
李天赐
王爱博
刘伟
孙雪垛
王润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17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4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4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4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贴合形成于主体结构的剪力墙的侧部的构造柱,构造柱远离剪力墙的侧面墙体砌筑形成墙体,且墙体和构造柱之间形成有伸缩缝;填塞于伸缩缝中的缓冲板;以及抹灰形成于墙体和构造柱的表面的装饰层,使得墙体的表面和构造柱的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施工方式使得剪力墙容易损坏以及填充墙容易损坏和沉降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剪力墙和墙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剪力墙、结构柱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采用墙体顶砖斜砌的刚性连接法和采用锚筋拉结剪力墙和墙体的化学植筋法。
采用刚性连接的设计方法其最大的弊端是墙体的存在限制了剪力墙或者结构柱的形变,从而使得剪力墙或者结构柱容易受到剪力损坏,或者墙体破坏,进而引起的建筑倒塌等。
采用化学植筋法也存在着问题,如植入的钢筋不牢固,化学粘结剂的耐久性等,且植筋法不能解决砌筑后沉降引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结构安全,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给工程留下了质量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解决了传统施工方式使得剪力墙容易损坏以及填充箱容易损坏和沉降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剪力墙和墙体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
贴合形成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剪力墙的侧部的构造柱,所述构造柱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侧面砌筑形成所述墙体,且所述墙体和所述构造柱之间形成有伸缩缝;
填塞于所述伸缩缝中的缓冲板;以及
抹灰形成于所述墙体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的装饰层,使得所述墙体的表面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间隔埋设于所述剪力墙并部分凸伸出所述剪力墙的若干拉结筋,通过于所述拉结筋处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拉结筋凸伸出所述剪力墙的部位的若干钢筋,通过于所述拉结筋和所述钢筋处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结筋为U型,且所述拉结筋的开口端与所述剪力墙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剪力墙后,以使得所述拉结筋部分埋设于剪力墙中且拉结筋的封闭端向外凸伸,所述钢筋固定于所述拉结筋的封闭端;通过于对应所述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且拉结筋的封闭端和钢筋埋设于构造柱中。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贴合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表面的钢丝网,所述钢丝网通过U型卡箍固定于构造柱和墙体的表面;通过于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抹灰以形成所述装饰层,从而所述钢丝网埋设于所述装饰层。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剪力墙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所述构造柱和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楼板之间形成有施工缝,且所述施工缝中填充有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填充所述施工缝中的密封胶,通过所述密封胶,以连接所述构造柱和所述楼板以及所述墙体和所述楼板。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涂抹于所述缓冲板和所述构造柱以及所述缓冲板和所述墙体之间的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板为聚苯板。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于剪力墙中锚固拉结筋,并与拉结筋处设置钢筋并浇筑形成构造柱,该构造柱提供了墙体施工的基准,方便在构造柱的侧部砌筑墙体,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剪力墙的完整性;通过于墙体和构造柱之间的间隙中填塞缓冲板并使用密封胶密封,墙体和楼板之间的设定间距处通过密封胶密封,从而避免了墙体和构造柱于楼板的直接连接,提供了墙体、构造柱以及楼板的形变空间,且通过缓冲板和密封胶密封,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防止了墙体受到撞击或者振动时倒塌,从而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中拉结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剪力墙1,楼板2,拉结筋3,钢筋31,构造柱4,墙体5,缓冲板6,装饰层7,U型卡箍71,钢丝网72,密封胶8。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贴合形成于主体结构的剪力墙1的侧部的构造柱4,构造柱4远离剪力墙1的侧面砌筑形成墙体5,且墙体5和构造柱4之间形成有伸缩缝;填塞于伸缩缝中的缓冲板6;以及抹灰形成于墙体5和构造柱4的表面的装饰层7,装饰层7使得墙体5的表面和构造柱4的表面平齐。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中通过浇筑形成于拉结筋3处的构造柱4,该构造柱提供了墙体施工的基准,方便在构造柱的侧部砌筑墙体,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剪力墙的完整性;该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墙体和剪力墙的稳定性,防止墙体5和剪力墙1受温度和天气影响产生形变时,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墙体和剪力墙的抗震性。
本实用新型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为,如图2所示,还包括间隔埋设于剪力墙1并部分凸伸出剪力墙1的若干拉结筋3,通过于拉结筋3处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拉结筋3凸伸部分的若干钢筋31,通过于对应钢筋31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且钢筋31和拉结筋3的凸伸部分埋设于构造柱4内。
具体的,拉结筋3为U型,且拉结筋3的开口端与剪力墙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剪力墙1后,以使得拉结筋3部分埋设于剪力墙1中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向外凸伸,钢筋31固定于拉结筋3的封闭端;通过于对应钢筋31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和钢筋31埋设于构造柱4中;该拉结筋3连接了构造柱4和剪力墙1,降低了墙体5砌筑后沉降的风险,又提高了墙体5的抗震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贴合于构造柱4和墙体5的表面的钢丝网72,钢丝网72通过U型卡箍71固定于构造柱4和墙体5的表面;通过于钢丝网72的表面抹灰以形成装饰层7,从而钢丝网72埋设于装饰层7。
较佳地,如图2所示,该些U型卡箍由钢筋弯折形成,U型卡箍71的间距为1000mm×1000mm,其开口的端部锚固于构造柱4或者墙体5中,封闭的端部卡合于钢丝网72的间隙,从而使得钢丝网72固定贴合于墙体5和构造柱4的表面。
较佳地,该钢丝网72为细密的镀锌钢丝网,该钢丝网72便于提高装饰层抹灰时的粘结性,强化了不同材质之间的结合力,降低了装饰层干燥后的开裂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剪力墙1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2,构造柱4和墙体5的顶部与楼板2之间形成有施工缝,且施工缝中填充有密封胶8。
具体的,墙体5的顶部与构造柱4的顶部平齐,该墙体5和楼板2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密封胶8。
较佳地,在构造柱4的顶部与楼板2之间预留15mm的缝隙,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对该缝隙用密封胶8密封,该方式预留了墙体、构造柱4和剪力墙1的弹性变形空间,保证结构安全及其完整性。
具体的,还包括涂抹于缓冲板6和构造柱4以及缓冲板6和墙体5之间的密封胶8。
较佳地,密封胶8为硅酮胶。
较佳地,缓冲板6为聚苯板。
较佳地,构造柱4的截面呈矩形,且墙体5的厚度等于构造柱4的厚度。
本发明墙体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将拉结筋3的开口端与剪力墙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剪力墙1后拉结筋3部分埋设于剪力墙1中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向外凸伸;将钢筋31固定于拉结筋3的封闭端,并于对应钢筋31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和钢筋31埋设于构造柱4中;于构造柱4远离剪力墙1的侧面且距离构造柱4设定间距处砌筑形成填充墙5;于剪力墙1和构造柱4之间的间隙中处填塞缓冲板6,并使用密封胶8封堵缓冲板6与填充墙5以及缓冲板6与构造柱1之间的间隙;于构造柱4和楼板2以及填充墙5和楼板2的间隙中填充密封胶8;利用若干的U型卡箍71将钢丝网72固定于填充墙5和构造柱4的表面,进而于钢丝网72处抹灰形成装饰层7,从而使得填充墙5的表面和构造柱4的表面平齐,且钢丝网72埋设于装饰层7内。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贴合形成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剪力墙的侧部的构造柱,所述构造柱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侧面砌筑形成所述墙体,且所述墙体和所述构造柱之间形成有伸缩缝;
填塞于所述伸缩缝中的缓冲板;以及
抹灰形成于所述墙体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的装饰层,使得所述墙体的表面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埋设于所述剪力墙并部分凸伸出所述剪力墙的若干拉结筋,通过于对应所述拉结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的若干钢筋,通过于对应所述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且所述钢筋和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埋设于所述构造柱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筋为U型,且所述拉结筋的开口端与所述剪力墙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剪力墙后,以使得所述拉结筋部分埋设于剪力墙中且拉结筋的封闭端向外凸伸,所述钢筋固定于所述拉结筋的封闭端;
通过于对应所述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且拉结筋的封闭端和钢筋埋设于构造柱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表面的钢丝网,所述钢丝网通过U型卡箍固定于构造柱和墙体的表面;
通过于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抹灰以形成所述装饰层,从而所述钢丝网埋设于所述装饰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
所述构造柱和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楼板之间形成有施工缝,且所述施工缝中填充有密封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构造柱的顶部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抹于所述缓冲板和所述构造柱以及所述缓冲板和所述墙体之间的密封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为硅酮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为聚苯板。
CN202121001776.7U 2021-05-11 2021-05-11 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5594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1776.7U CN215594466U (zh) 2021-05-11 2021-05-11 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1776.7U CN215594466U (zh) 2021-05-11 2021-05-11 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4466U true CN215594466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1776.7U Active CN215594466U (zh) 2021-05-11 2021-05-11 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4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224A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06120870A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封闭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859059B (zh) 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444254U (zh) 变形缝结构
CN111877546A (zh) 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1956403B (zh) 带有预制混凝土封边板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CN215594466U (zh) 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07237448A (zh) 一种预制内填充混凝土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02206A (zh) 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364434U (zh) 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预制墙板的装配式构造柱
CN113718994A (zh) 龙骨墙与砌筑墙连接结构及方法
CN209891374U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转换层处支撑结构
CN209975867U (zh) 一种预制构造柱结构
CN212742643U (zh) 一种水闸底部深覆盖层基础防渗墙顶大变形防渗止水结构
CN212224474U (zh) 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
CN216811108U (zh) 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
CN217580626U (zh) 一种防移位的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拉缝板
CN218205019U (zh) 一种结构构造柱、剪力墙与填充墙连接防开裂结构
SE541721C2 (en) Pool of polypropylene, containing a bottom, walls and a collar
CN216920808U (zh) 龙骨墙与砌筑墙连接结构
CN216516341U (zh) 保温砌体预制填充墙与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CN210342257U (zh) 一种砌块墙的抗裂加强板
CN114277962B (zh) 一种夯土墙预埋件、制造方法及夯土墙施工方法
CN218861876U (zh) 一种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
CN219431084U (zh) 一种混凝土防渗抗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