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6972U - 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86972U
CN215586972U CN202121471426.7U CN202121471426U CN215586972U CN 215586972 U CN215586972 U CN 215586972U CN 202121471426 U CN202121471426 U CN 202121471426U CN 215586972 U CN215586972 U CN 215586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ron
box body
coated
left box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14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进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yi Hengxing Metal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yi Hengxing Metal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yi Hengxing Metal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yi Hengxing Metal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714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86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86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86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丝涂硼技术领域。一种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包括左右对应设置的左箱体和右箱体、第一连通管道、第二连通管道、溢流槽、导热管道、电加热管和循环单元,第一连通管道连通设置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上部;第二连通管道连通设置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底部;在左箱体和右箱体内均对应设置有溢流槽,溢流槽与第一连通管道的两端对应设置,两溢流槽和第一连通管道形成涂硼反应池;在左箱体和右箱体内均对应设置有多个导热管道;电加热管匹配安装在导热管道内;循环单元的进料端与左箱体或右箱体连通,循环单元的出料端与涂硼反应池连通。本申请整体布置合理,能够保障钢丝涂硼的效果,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涂硼溶液的浪费。

Description

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丝涂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进行钢丝的拉拔生产工艺中,需要在钢丝表面进行涂硼处理,从而更便于进行拉板,保障拉拔后的钢丝表面质量,目前的涂硼设备结构简陋,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保障有效的、稳定的工作温度,而且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涂硼溶液浪费较为严重。
传统的加热方式是采用蒸汽加热,在加热的同时会溢出大量的热气,导致生产车间内的温度和空气质量低,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且热量浪费较大,热交换效率低,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有序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整体布置合理,能够保障钢丝涂硼的效果,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涂硼溶液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包括:
左右对应设置的左箱体和右箱体;
第一连通管道,其连通设置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上部;
第二连通管道,其连通设置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的底部;
溢流槽,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内均对应设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两端对应设置,两所述溢流槽和第一连通管道形成涂硼反应池;
导热管道,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内均对应设置有多个导热管道;
电加热管,其匹配安装在所述导热管道内;以及
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的进料端与左箱体或右箱体连通,所述循环单元的出料端与涂硼反应池连通。
所述左箱体或右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所述涂硼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上连通有排污管道,在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
所述循环单元为提升泵,所述提升泵包括:
提升筒体,其设置在所述左箱体或右箱体内,所述提升筒体的下端深入所述左箱体或右箱体的液面下部,所述提升筒体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料口,所述料口与所述涂硼反应池连通;
转轴,其枢接设置在所述提升筒体内,在所述转轴的下部设置有提升叶轮;以及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转轴动作。
所述左箱体或/和右箱体内设置有温度检测传感器和液位检测传感器,所述涂硼反应池内设置有液位检测传感器。
所述两所述溢流槽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线模具,所述第一导线模具内设置有耐磨块。
所述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的出线侧的箱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线模具,所述第二导线模具内也设置有耐磨块。
所述左箱体、右箱体、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置有保温侧板和活动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上部设置有观察盖板。
所述导热管道为不锈钢管,所述导热管道的内端密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整体布置合理,能够保障钢丝涂硼的效果,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涂硼溶液的浪费。本申请箱体结构中左箱体和右箱体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钢丝在涂硼溶液中进行充足的涂硼反应距离,提高涂硼的质量,通过第一连通管道的设置,能够减少单次涂硼溶液添加量;本申请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的设置,能够保障钢丝在浸入涂硼溶液的同时,避免涂硼溶液外溢,能够实现高效的循环和回收,使得溢流量与循环单元的泵送量达到平衡,更有助于整个涂硼工序的有序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10为左箱体、120为右箱体、130为溢流槽、140为循环单元;
210为第一连通管道、220为第二连通管道;
310为导热管道、320为电加热管;
401为第一排污口、402为排污管道、403为排污阀;
501为温度检测传感器、502为液位检测传感器;
601为第一导线模具、602为第二导线模具;
701为保温层、702为活动门、703为观察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的表述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制,而只是用来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应注意到,当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
应当注意到,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参见图1-图3,一种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包括左右对应设置的左箱体110和右箱体120、第一连通管道210、第二连通管道220、溢流槽130、导热管道310、电加热管320和循环单元,第一连通管道210连通设置在所述左箱体110和右箱体120的上部;第二连通管道220连通设置在所述左箱体110和右箱体120的底部;在所述左箱体110和右箱体120内均对应设置有溢流槽130,所述溢流槽130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210的两端对应设置,两所述溢流槽130和第一连通管道210形成涂硼反应池;在所述左箱体110和右箱体120内均对应设置有多个导热管道310;电加热管320匹配安装在所述导热管道310内;所述循环单元的进料端与左箱体110或右箱体120连通,所述循环单元的出料端与涂硼反应池连通。
本申请中的左箱体110或右箱体1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401,涂硼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401和第二排污口上连通有排污管道402,在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403。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循环单元140为提升泵,提升泵包括提升筒体、转轴和驱动部,提升筒体设置在左箱体或右箱体内,提升筒体的下端深入左箱体110或右箱体120的液面下部,提升筒体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料口,料口与所述涂硼反应池连通;转轴枢接设置在提升筒体内,在转轴的下部设置有提升叶轮;驱动部驱动所述转轴动作。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循环结构,如循环泵等。
为了便于进行工作状态的检测,本申请中的左箱体110或/和右箱体120内设置有温度检测传感器501和液位检测传感器502,涂硼反应池内设置有液位检测传感器502。
为了避免钢丝在行进过程中受到磨损,影响涂硼质量,在两所述溢流槽130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线模具601,所述第一导线模具601内设置有耐磨块。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的出线侧的箱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线模具602,所述第二导线模具602内也设置有耐磨块。
左箱体110、右箱体120、第一连通管道210和第二连通管道220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701,在所述左箱体110和右箱体120之间设置有保温侧板和活动门702。活动门的设置便于进行检修和观察,保温侧板和活动本能够使得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在密封的腔体内,避免热量散失。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上部设置有观察盖板703。本实施例中的导热管道310为不锈钢管,所述导热管道310的内端密封,电加热管可以自由的进行拆装更换,从而不会影响到内部的涂硼工序的作业,操作方便,更换时间少,能够提高维护的便捷性。
本申请整体布置合理,能够保障钢丝涂硼的效果,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涂硼溶液的浪费。本申请箱体结构中左箱体和右箱体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钢丝在涂硼溶液中进行充足的涂硼反应距离,提高涂硼的质量,通过第一连通管道的设置,能够减少单次涂硼溶液添加量;本申请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的设置,能够保障钢丝在浸入涂硼溶液的同时,避免涂硼溶液外溢,能够实现高效的循环和回收,使得溢流量与循环单元的泵送量达到平衡,更有助于整个涂硼工序的有序进行。
本文中术语“和/或”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文已详细描述了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的作用仅在于举例,而不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适用或构造。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对前述各实施例作出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右对应设置的左箱体和右箱体;
第一连通管道,其连通设置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上部;
第二连通管道,其连通设置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的底部;
溢流槽,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内均对应设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两端对应设置,两所述溢流槽和第一连通管道形成涂硼反应池;
导热管道,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内均对应设置有多个导热管道;
电加热管,其匹配安装在所述导热管道内;以及
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的进料端与左箱体或右箱体连通,所述循环单元的出料端与涂硼反应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体或右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所述涂硼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上连通有排污管道,在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单元为提升泵,所述提升泵包括:
提升筒体,其设置在所述左箱体或右箱体内,所述提升筒体的下端深入所述左箱体或右箱体的液面下部,所述提升筒体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料口,所述料口与所述涂硼反应池连通;
转轴,其枢接设置在所述提升筒体内,在所述转轴的下部设置有提升叶轮;以及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转轴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体或/和右箱体内设置有温度检测传感器和液位检测传感器,所述涂硼反应池内设置有液位检测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所述溢流槽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线模具,所述第一导线模具内设置有耐磨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的出线侧的箱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线模具,所述第二导线模具内也设置有耐磨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体、右箱体、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置有保温侧板和活动门,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上部设置有观察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道为不锈钢管,所述导热管道的内端密封。
CN202121471426.7U 2021-06-30 2021-06-30 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Active CN215586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1426.7U CN215586972U (zh) 2021-06-30 2021-06-30 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1426.7U CN215586972U (zh) 2021-06-30 2021-06-30 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86972U true CN215586972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6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1426.7U Active CN215586972U (zh) 2021-06-30 2021-06-30 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86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86972U (zh) 涂硼工序的涂硼箱体结构
CN202321297U (zh) 一种沥青罐
CN211190195U (zh) 一种原料预加热的化工反应釜
CN211317030U (zh) 一种高效节能换热机组
CN202410642U (zh) 反应釜的分层换热装置
CN206396326U (zh) 一种金属线材动态磷化装置
CN206008674U (zh) 一种高效液体冷却装置
CN213966598U (zh) 一种胶粘剂反应釜控温系统
CN211897566U (zh) 一种沥青自动喷涂装置
CN211713109U (zh) 一种香蕉醋酶解装置
CN209840821U (zh) 一种用于冷量回收的换热器
CN204022873U (zh) 一种极速冷却装置
CN113371979A (zh) 一种玻璃纤维原料熔炉
CN111197935A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电力电缆生产用换热器
CN213528642U (zh) 一种涂料生产用热反应装置
CN211544634U (zh) 一种带有双加热功能的储油罐
CN202973978U (zh) 恒冷循环水罐
CN210233904U (zh) 一种注塑机冷却装置
CN216703364U (zh) 一种Lyocell生产用薄膜蒸发器驱动降温装置
CN202326115U (zh) 一种组合式高温柱塞往复泵液力端结构
CN204891875U (zh) 一种用于核黄素磷酸钠生产的油冷反应釜
CN219729182U (zh) 一种循环节能的化工中间产物储罐
CN214572179U (zh) 一种环保型镀锌加热设备
CN202558102U (zh) 一种氯化石蜡存储罐的加热装置
CN203454848U (zh) 节能型冷热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