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9156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79156U CN215579156U CN202121705571.7U CN202121705571U CN215579156U CN 215579156 U CN215579156 U CN 215579156U CN 202121705571 U CN202121705571 U CN 202121705571U CN 215579156 U CN215579156 U CN 2155791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supply terminal
- terminal
- terminals
-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器本体及定位在连接器本体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上排端子具有第一、二、三、四电源端子;且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导通连接在一起,第三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导通连接在一起;下排端子具有第五、六、七、八电源端子;第五电源端子和第六电源端子导通连接在一起并构建第一焊盘,第七电源端子和第八电源端子导通连接在一起并构建第二焊盘;第一、二电源端子分别与第五、六电源端子上下配对设置,且在端子尾部形成上下导通;第三、四电源端子分别与第七、八电源端子上下配对设置,且在端子尾部形成上下导通。本实用新型无PCB板转接,方便组装使用,结构稳定、可靠,端子分成上下排,方便下料制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相应的多种针对不同电子产品的连接器应运而生,USB连接器是电连接器中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连接器之一,绝大数电子设备都配备有USB连接器。目前,USB TYPE-C接头由于其双面可插接口的特点,不像老款USB端口,功率只能单向传输,TYPE-C型端口的功率传输是双向的,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移动设备,可以用于充电、数据传输等用途。
传统的USB TYPE-C连接器大部分的引脚主要通过DIP、SIM等方式通过焊接在PCB板上,通过PCB板作为中转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功能,但是接上PCB板会增大生产成本。随后出现有无PCB板转接的USB TYPE-C连接器,实现了无PCB板结构,但现有的无PCB板转接的USBTYPE-C连接器还是存在制作不便,结构稳定性不足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连接器本体及定位在所述的连接器本体上并相对上下设置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的连接器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在连接器本体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且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在连接器本体的前端上协作连接器本体来建立不分正反两面的连接介面;
所述的上排端子中至少具有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三电源端子、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导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导通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下排端子至少具有第五电源端子、第六电源端子、第七电源端子、第八电源端子;所述的第五电源端子和第六电源端子导通连接在一起并构建第一焊盘,所述的第七电源端子和第八电源端子导通连接在一起并构建第二焊盘;
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五电源端子上下配对设置,第二电源端子与第六电源端子上下配对设置,且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五电源端子及第六电源端子在端子尾部形成上下导通的关系,以此构成第一电极;
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与第七电源端子上下配对设置,第四电源端子第八电源端子上下配对设置,且第三电源端子、第四电源端子、第七电源端子及第八电源端子在端子尾部形成上下导通的关系,以此构成第二电极。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电连接器是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该连接器本体包括有绝缘座、绝缘前壳及屏蔽外壳,所述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定位在绝缘座上并且伸入绝缘前壳中,用于建立不分正反两面的连接介面;上排端子还具有第一信号端子,下排端子还具有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及第四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向后延伸并构建第三焊盘;所述的第一焊盘、第二焊盘及第三焊盘从所述的绝缘座露出,用于焊接操作;在所述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嵌设屏蔽片,该屏蔽片具有基板及从该基板的两侧分别延伸构造的两支锁扣臂,两支锁扣臂凸伸到绝缘前壳中;所述的屏蔽外壳包覆在绝缘前壳外周并与屏蔽片导通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绝缘座是由上部分和下部分组合构成;屏蔽片的基板定位在绝缘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之间;
所述的上排端子是在第一片板材上冲制成型并与上部分注塑成型为一体;上排端子的排布方式从两侧往中部分别是: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分居最外两侧,其次是第三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最后是第一信号端子位于中部;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一贴合部,所述的第二电源端子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二贴合部;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二连接臂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三贴合部,所述的第四电源端子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四贴合部;
所述的下排端子是在第二片板材上冲制成型并与下部分注塑成型为一体;下排端子的排布方式从两侧往中部分别是:第五电源端子和第六电源端子分居最外两侧,其次是第七电源端子和第八电源端子,最后是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及第四信号端子并列在中部;所述的第五电源端子和第六电源端子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三连接臂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七电源端子和第八电源端子向后延伸并通过第四连接臂连接在一起;
绝缘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合时,第一贴合部与第五电源端子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二贴合部与第六电源端子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三贴合部与第七电源端子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四贴合部与第八电源端子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第三贴合部及第四贴合部均是向下弯曲且具有向后延伸一定长度的贴合平面。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绝缘座的上部分上设有第一冲压避让孔,该第一冲压避让孔用于协助切除上排端子中连接在端子之间多余的料带;所述绝缘座的下部分上设有第二冲压避让孔,该第二冲压避让孔用于协助切除下排端子中连接在端子之间多余的料带。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第三贴合部、第四贴合部分别贴合连接第五电源端子、第六电源端子、第七电源端子及第八电源端子后还在贴合部增加点焊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屏蔽片上还设有从基板的两侧边向外凸出的接触点,该接触点与所述的屏蔽外壳内侧紧密接触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绝缘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合时将屏蔽片的基板夹持固定,且上部分设有向下凸伸的若干第一定位柱,至少有一个第一定位柱依次穿过基板上预设的第一定位孔及下部分预设的第二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电连接器的结构,无PCB板转接,达到方便制作及组装,且组装结构稳定、可靠;端子分成上下排,方便下料制作,并有利于构造对外焊接的焊盘,且上下排端子之间可良好的导通,保证电连接器的品质,符合更好速率的阻抗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下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5为图1实施例的上下排端子及屏蔽片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1实施例的上下排端子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参阅图1、2、3、4、5、6、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是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器本体1及定位在所述的连接器本体1上并相对上下设置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所述的连接器本体1具有前端11和后端12,所述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在连接器本体1的前端11和后端12之间延伸,且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在连接器本体1的前端11上协作连接器本体1来建立不分正反两面的连接介面,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 示输出等功能。进一步地,该连接器本体1包括有绝缘座13、绝缘前壳14及屏蔽外壳15,绝缘前壳14是前后贯通的套管形式,绝缘前壳14后端与绝缘座13套接连接,而绝缘前壳14的前端形成插口,以便对插外部元器件。所述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定位在绝缘座13上并且伸入绝缘前壳14中,用于建立不分正反两面的连接介面,满足外部元器件不分正反两面的插入连接使用。
所述的上排端子2中具有第一电源端子21、第二电源端子22、第三电源端子23、第四电源端子24、第一信号端子25;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和第二电源端子22导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23和第四电源端子24导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下排端子3具有第五电源端子31、第六电源端子32、第七电源端子33、第八电源端子34、第二信号端子35、第三信号端子36及第四信号端子37;所述的第五电源端子31和第六电源端子32导通连接在一起并构建第一焊盘100,所述的第七电源端子33和第八电源端子34导通连接在一起并构建第二焊盘200,第二信号端子35向后延伸并构建第三焊盘300。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21与第五电源端子31上下配对设置,第二电源端子22与第六电源端子32上下配对设置,且第一电源端子21、第二电源端子22、第五电源端子31及第六电源端子32在端子尾部形成上下导通的关系,以此构成电连接器的第一电极。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23与第七电源端子33上下配对设置,第四电源端子24与第八电源端子34上下配对设置,且第三电源端子23、第四电源端子24、第七电源端子33及第八电源端子34在端子尾部形成上下导通的关系,以此构成电连接器的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形成配对的正负极关系。通过上述结构,达到无PCB板转接,并利用组装连接来达到上下排端子之间可良好的导通,导通连接稳定、可靠,保证电连接器的品质,符合更好速率的阻抗要求,也极大地方便产品制作及组装。
所述的第一焊盘100、第二焊盘200及第三焊盘300统一设置在下排端子上并从所述的绝缘座13露出,用于焊接操作。这样设计不仅可方便端子制作,且焊盘的宽度可进一步加大,提升焊接质量及便利性。本实施例还在所述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嵌设屏蔽片4,用于改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之间的性能,满足高频需要。该屏蔽片4具有基板41及从该基板41的两侧分别延伸构造的两支锁扣臂42,两支锁扣臂42凸伸到绝缘前壳14中,锁扣臂42的延伸末端形成卡钩,用于卡制插入的外部元器件,获得制动,增加插拔功效。所述的屏蔽外壳15包覆在绝缘前壳14外周并与屏蔽片4导通连接,形成接地结构,满足高频要求。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屏蔽片4上还设有从基板的两侧边向外凸出的接触点43,该接触点43与所述的屏蔽外壳15内侧紧密接触连接,增加电性导通性能。
参阅图1、2、3、4、5、6、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座13是由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组合构成;屏蔽片4的基板41定位在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之间,方便组装。进一步地,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组合时将屏蔽片4的基板41夹持固定,且上部分131设有向下凸伸的若干第一定位柱1312,其中至少有一个第一定位柱1312依次穿过基板41上预设的第一定位孔411及下部分132预设的第二定位孔1322,该结构还有效增加屏蔽片4组装结构性及插拔使用性。图中所示,在下部分132还设有第二定位柱1323,对应地在上部分131上设有第三定位孔1313,该第二定位柱1323与第三定位孔1313插接,进一步增加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组合连接性能,保证连接器的品质。
所述的上排端子2是在第一片板材上冲制成型并与上部分131注塑成型为一体;上排端子2的排布方式从两侧往中部分别是:第一电源端子21和第二电源端子22分居最外两侧,其次是第三电源端子23和第四电源端子24,最后是第一信号端子25位于中部;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21和第二电源端子22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一连接臂26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21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一贴合部211,所述的第二电源端子22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二贴合部221。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23和第四电源端子24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二连接臂27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23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三贴合部231,所述的第四电源端子24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四贴合部241。图中所示,第二连接臂27位于第一连接臂26的内侧,满足导通连接的同时,还方便在第一片板材上冲制成型,利于制作。所述的下排端子3是在第二片板材上冲制成型并与下部分132注塑成型为一体;下排端子3的排布方式从两侧往中部分别是:第五电源端子31和第六电源端子32分居最外两侧,其次是第七电源端子33和第八电源端子34,最后是第二信号端子35、第三信号端子36及第四信号端子37并列在中部。所述的第五电源端子31和第六电源端子32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三连接臂38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七电源端子33和第八电源端子34向后延伸并通过第四连接臂39连接在一起。第四连接臂39位于第三连接臂38的内侧,满足导通连接的同时,还方便在第二片板材上冲制成型。上述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结构形式,极大方便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下料制作,图7所示,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分别冲压成型后再各自对应与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分别注塑形成模块化,端子之间位置准确、定位牢固。再通过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组合,第一贴合部211与第五电源端子31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二贴合部221与第六电源端子32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三贴合部231与第七电源端子33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四贴合部241与第八电源端子34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图中实施例,第一贴合部211恰好贴合在第一焊盘100上,第四贴合部241恰好贴合在第二焊盘200上,获得更大贴合面积。本实施例中,通过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组合,可完成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相应的导通连接,简化制成,并利用组合力确保导通,导通保持性好,使用寿命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贴合部211、第二贴合部221、第三贴合部231及第四贴合部241均是向下弯曲且具有向后延伸一定长度的贴合平面,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并获得较大的接触导通面积,减小阻抗,提升传输速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贴合部211、第二贴合部221、第三贴合部231、第四贴合部241分别贴合连接第五电源端子31、第六电源端子32、第七电源端子33及第八电源端子34后还在贴合部增加点焊连接,提升导通连接性能及稳定性。
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在所述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上设有第一冲压避让孔1311,该第一冲压避让孔1311用于协助切除上排端子2中连接在端子之间多余的料带;所述绝缘座13的下部分132上设有第二冲压避让孔1321,该第二冲压避让孔1321用于协助切除下排端子3中连接在端子之间多余的料带。该结构有利于端子注塑成型后再去除多余料带,保证产品品质,也简化制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电连接器的结构,无PCB板转接,达到方便制作及组装,且组装结构稳定;端子分成上下排,方便下料制作,并有利于构造对外焊接的焊盘,且上下排端子之间通过电连接器组装获得良好的导通,保证电连接器的品质,符合更好速率的阻抗要求。
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因此,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器本体(1)及定位在所述的连接器本体(1)上并相对上下设置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所述的连接器本体(1)具有前端(11)和后端(12),所述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在连接器本体(1)的前端(11)和后端(12)之间延伸,且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在连接器本体(1)的前端(11)上协作连接器本体(1)来建立不分正反两面的连接介面;
所述的上排端子(2)中至少具有第一电源端子(21)、第二电源端子(22)、第三电源端子(23)、第四电源端子(24);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和第二电源端子(22)导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23)和第四电源端子(24)导通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下排端子(3)至少具有第五电源端子(31)、第六电源端子(32)、第七电源端子(33)、第八电源端子(34);所述的第五电源端子(31)和第六电源端子(32)导通连接在一起并构建第一焊盘(100),所述的第七电源端子(33)和第八电源端子(34)导通连接在一起并构建第二焊盘(200);
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21)与第五电源端子(31)上下配对设置,第二电源端子(22)与第六电源端子(32)上下配对设置,且第一电源端子(21)、第二电源端子(22)、第五电源端子(31)及第六电源端子(32)在端子尾部形成上下导通的关系,以此构成第一电极;
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23)与第七电源端子(33)上下配对设置,第四电源端子(24)与第八电源端子(34)上下配对设置,且第三电源端子(23)、第四电源端子(24)、第七电源端子(33)及第八电源端子(34)在端子尾部形成上下导通的关系,以此构成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连接器是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该连接器本体(1)包括有绝缘座(13)、绝缘前壳(14)及屏蔽外壳(15),所述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定位在绝缘座(13)上并且伸入绝缘前壳(14)中,用于建立不分正反两面的连接介面;所述的上排端子(2)还具有第一信号端子(25),所述的下排端子(3)还具有第二信号端子(35)、第三信号端子(36)及第四信号端子(37),第二信号端子(35)向后延伸并构建第三焊盘(300);所述的第一焊盘(100)、第二焊盘(200)及第三焊盘(300)从所述的绝缘座(13)露出,用于焊接操作;在所述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嵌设屏蔽片(4),该屏蔽片(4)具有基板(41)及从该基板(41)的两侧分别延伸构造的两支锁扣臂(42),两支锁扣臂(42)凸伸到绝缘前壳(14)中;所述的屏蔽外壳(15)包覆在绝缘前壳(14)外周并与屏蔽片(4)导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座(13)是由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组合构成;屏蔽片(4)的基板(41)定位在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之间;
上排端子(2)是在第一片板材上冲制成型并与上部分(131)注塑成型为一体;上排端子(2)的排布方式从两侧往中部分别是:第一电源端子(21)和第二电源端子(22)分居最外两侧,其次是第三电源端子(23)和第四电源端子(24),最后是第一信号端子(25)位于中部;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21)和第二电源端子(22)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一连接臂(26)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21)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一贴合部(211),所述的第二电源端子(22)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二贴合部(221);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23)和第四电源端子(24)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二连接臂(27)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的第三电源端子(23)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三贴合部(231),所述的第四电源端子(24)向后延伸路径上通过冲制获得的第四贴合部(241);
下排端子(3)是在第二片板材上冲制成型并与下部分(132)注塑成型为一体;下排端子(3)的排布方式从两侧往中部分别是:第五电源端子(31)和第六电源端子(32)分居最外两侧,其次是第七电源端子(33)和第八电源端子(34),最后是第二信号端子(35)、第三信号端子(36)及第四信号端子(37)并列在中部;所述的第五电源端子(31)和第六电源端子(32)向后延伸并通过第三连接臂(38)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七电源端子(33)和第八电源端子(34)向后延伸并通过第四连接臂(39)连接在一起;
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组合时,第一贴合部(211)与第五电源端子(31)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二贴合部(221)与第六电源端子(32)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三贴合部(231)与第七电源端子(33)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第四贴合部(241)与第八电源端子(34)的向后延伸路径进行面接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贴合部(211)、第二贴合部(221)、第三贴合部(231)及第四贴合部(241)均是向下弯曲且具有向后延伸一定长度的贴合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上设有第一冲压避让孔(1311),该第一冲压避让孔(1311)用于协助切除上排端子(2)中连接在端子之间多余的料带;所述绝缘座(13)的下部分(132)上设有第二冲压避让孔(1321),该第二冲压避让孔(1321)用于协助切除下排端子(3)中连接在端子之间多余的料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贴合部(211)、第二贴合部(221)、第三贴合部(231)、第四贴合部(241)分别贴合连接第五电源端子(31)、第六电源端子(32)、第七电源端子(33)及第八电源端子(34)后还在贴合部增加点焊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片(4)上还设有从基板(41)的两侧边向外凸出的接触点(43),该接触点(43)与所述的屏蔽外壳(15)内侧紧密接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座(13)的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组合时将屏蔽片(4)的基板(41)夹持固定,且上部分(131)设有向下凸伸的若干第一定位柱(1312),至少有一个第一定位柱(1312)依次穿过基板(41)上预设的第一定位孔(411)及下部分(132)预设的第二定位孔(13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5571.7U CN215579156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5571.7U CN215579156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79156U true CN215579156U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828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05571.7U Active CN215579156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79156U (zh) |
-
2021
- 2021-07-26 CN CN202121705571.7U patent/CN2155791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6524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85973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58111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579156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04716514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15579159U (zh) | 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 | |
CN214204044U (zh) | 便于生产制作的连接器结构 | |
CN212783885U (zh) | 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 |
CN210607747U (zh) | 插接连接器 | |
CN215579157U (zh) | 一种type-c连接器 | |
CN216720329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4797842U (zh) | Usb连接器 | |
CN217215368U (zh) | 一种提高短接稳定性的usb连接器 | |
CN217720027U (zh) | 一种Type-C连接器 | |
CN212968181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6872294U (zh) | 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 |
CN216903601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4754499U (zh) | 一种usb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6903602U (zh) | 电连接器的端子接地结构 | |
CN210806213U (zh) | Rj45贴片电容端子无需焊接接地结构 | |
CN219874122U (zh) | Type-C连接器 | |
CN221508676U (zh) | Dp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 |
CN21541882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8242308U (zh) | 一种双孔端子 | |
CN221828189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