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8841U - 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8841U
CN215578841U CN202121466910.0U CN202121466910U CN215578841U CN 215578841 U CN215578841 U CN 215578841U CN 202121466910 U CN202121466910 U CN 202121466910U CN 215578841 U CN215578841 U CN 215578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edge
wall surface
buffer
cent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69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69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8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8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8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板件包括:第一板体,包括第一壁面;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间隔设置,第二板体包括第二壁面,第二壁面与第一壁面相对设置;缓冲板,设置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之间,缓冲板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第一侧边连接第一壁面,第二侧边连接第二壁面;其中,缓冲板沿第一方向的中部弯曲或弯折设置,第一方向为第一侧边指向第二侧边的方向。当板件的第二板体遭受冲击时,由于缓冲板不为直板,故缓冲板的两端受力后逐渐相互靠近,缓冲板的中部会变形,且缓冲板的变形吸收了冲撞的动能,减少了第一板体受到的冲击,良好的保护了与第一板体贴合的产品。

Description

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板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板件常用于对产品进行保护。相关技术中,板件用于贴合产品的设置,从而减轻产品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冲撞。相关技术中,板件在受到程度较大的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板件变性后会挤压产品,从而对产品造成破坏。即相关技术中的板件均存在保护性能不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能够具有较优的缓冲效果,增强对产品的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件,包括:
第一板体,包括第一壁面;
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间隔设置,第二板体包括第二壁面,第二壁面与第一壁面相对设置;
缓冲板,设置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之间,缓冲板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第一侧边连接第一壁面,第二侧边连接第二壁面;
其中,缓冲板沿第一方向的中部弯曲或弯折设置,第一方向为第一侧边指向第二侧边的方向。
上述方案中,第一板体用于贴合产品,当板件的第二板体遭受冲击时,由于缓冲板不为直板,故缓冲板的两端受力后逐渐相互靠近,缓冲板的中部会变形,且缓冲板的变形吸收了冲撞的动能,减少了第一板体受到的冲击,良好的保护了与第一板体贴合的产品。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侧边的中心线为第一中心线,第一中心线为直线,第二侧边的中心线为第二中心线,第二中心线为直线;
第一中心线平与第二中心线平行;或
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交叉
上述方案中,第一中心线以及第二中心线均为直线时,缓冲板更便于加工制造。并且,缓冲板受到冲击时各部位的变形状态更加统一。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侧边的中心线为第一中心线,第一中心线为直线,第二侧边的中心线为第二中心线,第二中心线为直线,第一中心线平与第二中心线平行;过第一中心线以及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为中心平面,中心平面垂直于第一壁面。
上述方案中,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缓冲板三者独立设置时,三者更加便于装配。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缓冲板一体设置时,更加便于板件整体的加工。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壁面平行于第二壁面。
上述方案中,板件受到冲击时,缓冲板的受力方向更加理想,吸能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垂直于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为垂直平面,缓冲板的所有平行于垂直平面的截面均相同。
上述方案中,缓冲板更加便于制造。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缓冲板包括中间板体,中间板体位于缓冲板的沿第一方向的中部,中间板体包括:
第一连接板,呈平板状,第一连接板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第三侧边面向第一壁面,第四侧边面向第二壁面;
第二连接板,呈平板状,第二连接板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五侧边以及第六侧边,第五侧边面向第二壁面,第六侧边面向第一壁面;
其中,第四侧边连接第六侧边,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a,且60°≤a≤120°。
上述方案中,当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使缓冲板在不占据过多空间的前提下具有较优的缓冲性能。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缓冲板包括中间板体,中间板体位于缓冲板的沿第一方向的中部,中间板在平行垂直平面内的截面为第一垂直截面,各第一垂直截面均包括第一中心曲线,各第一中心曲线的一端均靠近第一壁面,各第一中心曲线的另一端均靠近第二壁面;
各第一中心曲线均呈弧形。
上述方案中,缓冲板的中部呈圆弧形的形状使得其受到挤压时各部分的受力均匀,缓冲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缓冲板的数量为多个,各缓冲板沿第二方向排列布置,第二方向为垂直于中心平面的方向。
上述方案中,缓冲板的数量为多个时能显著提升缓冲效果。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各缓冲板的第一侧边均连接第一壁面;
第二板体的数量与缓冲板的数量相同,各缓冲板的第二侧边一一对应连接各第二板体的第二壁面;
各第二板体的第二壁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各缓冲板均间隔排列。
上述方案中,当第二板体的数量为多个时,一旦第二板体受到冲撞,撞击力不会横向(平行于第二板体的方向)传递,减少了板体的变形面积,同时还便于板体的加工。
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板件还包括:
悬空板,设置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之间,悬空板的一侧边连接第一壁面,悬空板的相对的另一侧边面向第二壁面且悬空设置。
上述方案中,悬空板的悬空端与第二壁面之间留有间隙,当第二板体受到轻度撞击时,仅两端均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连接的缓冲板受到冲击,当受到重度撞击时,悬空板进行受力,进而增大缓冲抵御高强度的撞击。综上,板件整体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不同力度的撞击。并且,悬空板的中部可以弯曲或弯折设置,悬空板也可以为直板。当悬空板为直板时,板件整体能够承受更高的极限冲击,提升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板件,第一板体包括与第一壁面相对布置的第三壁面;
电芯组,贴合于第三壁面。
上述方案中,第一板体用于贴合电池组,当板件的第二板体遭受冲击时,由于缓冲板不为直板,故缓冲板的两端受力后逐渐相互靠近,缓冲板的中部会变形,且缓冲板的变形吸收了冲撞的动能,减少了第一板体受到的冲击,良好的保护了与第一板体贴合的电池组。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
上述方案中的电池包中的板件的缓冲性能更好,对电池包的保护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板件受冲击变形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板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缓冲板的虚拟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五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六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七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八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八实施例中缓冲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九实施例中缓冲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十实施例中缓冲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十一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十二实施例中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板件;100、第一板体;110、第一壁面;200、第二板体;210、第二壁面;300、缓冲板;310、第一连接板;311、第四侧边;312、第三侧边;320、第二连接板;321、第六侧边;322、第五侧边;330、第三连接板;340、第四连接板;350、中间板;351、第一中心曲线;360、第一侧边;361、第一中心线;370、第二侧边;380、第二中心曲线;400、悬空板;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板件常用于对产品进行保护。相关技术中,板件用于贴合产品的设置,从而减轻产品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冲撞。相关技术中,板件在受到程度较大的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板件变形后会挤压产品,从而对产品造成破坏。即相关技术中的板件均存在保护性能不强的问题。
板件可以对各种需要进行防护的产品进行防护,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以待保护的产品为电池进行举例说明,应当注意的是,板件的实际应用领域可以依实际需求而定,并不仅局限于电池领域。并且本申请中板件的材质可以根据其具体运用领域而定,当板件用于电池的技术领域时,板件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特别地,板件可以为电池外的部件,并用于对电池进行保护。板件也可以属于电池的组成元件,用于对电池的内部部件进行保护。
为了提升板件的缓冲性能,增强防护效果,参见图1至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件10,该板件10包括第一板体100、第二板体200以及缓冲板300。
参考图1,第一板体100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曲面板或异形板。第一板体100用于贴合电池或与电池间隔设置。第一板体100的具体形状视电池的具体形状而定。本实施例以第一板体100为平板进行举例说明。第一板体100包括第一壁面110,当第一板体100为平板时,第一壁面110呈平面状。
同样的,第二板体200亦可以为平板、曲面板或异形板。本实施例以第二板体200为平板进行举例说明。第二板体200与第一板体100间隔设置,且第二板体200包括第二壁面210,第二壁面210与第一壁面110相对设置,当第二板体200为平板时,第二壁面210同样呈平面状。换句话说,第二板体200与第一板体100之间存在间隙,第二板体200面向间隙的壁面为第二壁面210,第一板体100面向间隙的壁面为第一壁面110。第一壁面110可以与第二壁面210平行或交叉,为了便于描述第一板体100以及第二板体200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壁面110与第二壁面210平行设置。特别地,当第一壁面110以及第二壁面210平行设置时,第二板体200受到撞击后,位于第一板体100以及第二板体200之间的缓冲板300的受力方向更加理想,吸能效果更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板体100以及第二板体200的厚度可以均匀布置也可以不均匀布置。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00以及第二板体200的厚度均匀设置,且第一板体100与第二板体200的厚度相等。
参考图11,缓冲板300设置于第一板体100以及第二板体200之间。缓冲板300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360以及第二侧边370,第一侧边360连接第一壁面110,第二侧边370连接第二壁面210。其中,缓冲板300沿第一方向X的中部朝偏离第一方向X的方向弯曲或弯折设置,且第一方向X为第一侧边360指向第二侧边370的方向。
特别地,本文中做如下定义:沿第一方向X,缓冲板300的任意位于第一侧边360以及第二侧边370之间的部位均可称为缓冲板300的中部。“中部”的字义并不为数学意义上的对称中心。并且本实施例中对缓冲板300的结构限定在缓冲板300的延伸方向(延伸方向垂直于由第一板体100指向第二板体200的方向,也可称为长度方向)上等价,也即是说在缓冲板300的延伸方向上,缓冲板300沿第一方向X的任意中部位置均朝偏离第一方向X的方向弯曲或弯折设置。并且,第一方向X位于垂直于第一壁面110的平面内。再换句话说,“缓冲板300沿第一方向X的中部弯曲或弯折设置”的结构限定亦可导出“缓冲板300在垂直自身延伸方向上的所有截面(该截面垂直于第一板体100或第二板体200)的中部均呈弯曲或弯折状”。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00用于贴合产品,当板件10的第二板体200遭受冲击时,缓冲板300的两端受力后逐渐相互靠近,缓冲板300的中部会变形,且缓冲板300的变形吸收了冲撞的动能,减少了第一板体100受到的冲击,良好的保护了与第一板体100贴合的电池。并且,当缓冲板300变形至第一侧边360部位与第二侧边370部位贴合时,缓冲板300由单层板转变为双层板,进一步提升了板件10的强度,使得板件10的防穿刺效果更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缓冲板300沿第一方向X的中部朝偏离第一方向X的方向弯曲或弯折设置,并不表示缓冲板300的一个中部完全朝一个方向偏离。参见图4以及图9,缓冲板300还可以具有两个中部分别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偏离。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板300还可以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中部分别朝不同方向偏离设置。缓冲板300中部的偏离的方式可以为弯曲偏离也可以为弯折偏离,参见图6至图10,其中缓冲板300的中部形成弯曲偏离,参见图1至图5,缓冲板300的中部形成弯折偏离。当然,其它实施例中,缓冲板300的中部还可以以不规则的形式进行偏离设置。
参考图11,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侧边360的中心线定义为第一中心线361,将第二侧边370的中心线定义为第二中心线。第一中心线361沿第一侧边36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中心线沿第二侧边37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线361以及第二中心线可以均为直线,换句话说,第一侧边360以及第二侧边370均沿直线延伸。当第一中心线361以及第二中心线均为直线时,缓冲板300更便于加工制造。同时,缓冲板300产生变形时,沿缓冲板300的延伸方向,缓冲板300各处的受力更加均衡,缓冲效果更好。
第一中心线361以及第二中心线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互交叉。为了便于缓冲板300的加工,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线361平行于第二中心线。这样,缓冲板300受到冲击时各部位的变形状态也更加统一。
当第一中心线361以及第二中心线相互平行时,具有一平面同时过第一中心线361以及第二中心线。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将过第一中心线361以及第二中心线的平面定义为中心平面。中心平面可以与第一壁面110垂直,也可以与第一壁面110交叉(排除垂直和平行两种状态)。参见图6以及图8,图6中的实施例中,中心平面与第一壁面110垂直,图8中的实施例中,中心平面与第一壁面110交叉。当中心平面与第一壁面110垂直时,缓冲板300受到撞击后,缓冲板300可以正面吸收撞击的动能,吸能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第一中心线361的平面为垂直平面。参见图11以及图12,图11中的实施例中,缓冲板300的所有平行于垂直平面的截面均相同。图12中的实施例中,缓冲板300的所有平行于垂直平面的截面均不相同。为了使得缓冲板300更便于制造,降低加工成本,一种实施例中,设置为缓冲板300的所有平行于垂直平面的截面均相同。
参见图5以及图6,一种实施例中,缓冲板300包括中间板体,中间板体位于缓冲板300的沿第一方向X的中部,中间板体包括第一连接板310以及第二连接板320。第一连接板310呈平板状,且第一连接板310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三侧边312以及第四侧边311,第三侧边312面向第一壁面110,第四侧边311面向第二壁面210。第二连接板320呈平板状,且第二连接板320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五侧边322以及第六侧边321,第五侧边322面向第二壁面210,第六侧边321面向第一壁面110。其中,第四侧边311连接第六侧边321,第一连接板310与第二连接板320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a,且60°≤a≤120°,例如,a可以为60°、80°、100°或120°。当第一连接板310以及第二连接板320之间的夹角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使缓冲板300在不占据过多空间的前提下具有较优的缓冲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缓冲板300的中心的一小段形成弯折偏离。同样为弯折偏离,另一种实施例中,缓冲板300还可以仅包括两块相互呈夹角的板件10。参见图1至图3,一种实施例中,缓冲板300包括第三连接板330以及第四连接板340。第三连接板330呈平板状,第三连接板330包括第一侧边360,第三连接板330还包括背离第一侧边360布置的第七侧边。第四连接板340呈平板状,第四连接板340包括第二侧边370,第四连接板340还包括背离第二侧边370布置的第八侧边。其中,第七侧边连接第八侧边,第三连接板330与第四连接板340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b,且60°≤b≤120°,例如,b可以为60°、80°、100°或120°。上述方案中,缓冲板300仅包括两个互呈角度的连接板,相比于缓冲板300的中部设置两个互呈角度的连接板的结构而言,加工更加方便。
上述两实施例中,缓冲板300的中部均呈弯折偏离。参见图6至图11,缓冲板300的中部还可以为弯曲偏离。在图10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缓冲板300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板350,中间板350在平行垂直平面内的截面为第一垂直截面。各第一垂直截面均包括第一中心曲线351,各第一中心曲线351的一端均靠近第一壁面110,各第一中心曲线351的另一端均靠近第二壁面210。其中,各第一中心曲线351均呈圆弧形。缓冲板300的中部呈圆弧形的形状使得缓冲板300受到挤压时各部分的受力均匀,缓冲效果更好。在图6以及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缓冲板300在平行垂直平面内的截面为第二垂直截面,各第二垂直截面均包括第二中心曲线380,各第二中心曲线380的一端均连接第一壁面110,各第二中心曲线380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二壁面210。其中,各第二中心曲线380均呈圆弧形。缓冲板300整体呈圆弧形的形状使得其受到挤压时各部分的受力均匀,缓冲效果更好。
缓冲板3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为了增强缓冲效果,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缓冲板30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各缓冲板300沿第二方向Y排列布置,第二方向Y为垂直于中心平面的方向。缓冲板300的数量为多个时能显著提升缓冲效果。
当缓冲板300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缓冲板300的形状大小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并且每个缓冲板300的偏离方向也可以一样或不一样。参见图6,每个缓冲板300的偏离方向一致,参见图7,每个缓冲板300的偏离方向不一样。
参见图1以及图16,一种实施例中,各缓冲板300的第一侧边360均连接第一壁面110,各缓冲板300的第二侧边370均连接第二壁面210。每个缓冲板300的两端均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壁面110以及第二壁面210时,板件1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参见图16,一种实施例中,板件10还可以包括悬空板400,悬空板400设置于第一板体100以及第二板体200之间。悬空板400的一侧边连接第一壁面110,悬空板400的相对的另一侧边面向第二壁面210且悬空设置。如此,悬空板400的悬空端与第二壁面210之间留有间隙,当第二壁面210受到轻度撞击时,仅缓冲板300受到冲击,当受到重度撞击时,悬空板400进行受力,进而增大缓冲抵御高强度的撞击。综上,板件10整体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不同力度的撞击。并且,悬空板400的中部可以弯曲或弯折设置,悬空板400也可以为直板。当悬空板400为直板时,板件10整体能够承受更高的极限冲击,提升了安全性能。
参见图15,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各缓冲板300的第一侧边360均连接第一壁面110。第二板体200的数量与缓冲板300的数量相同,各缓冲板300的第二侧边370一一对应连接各第二板体200的第二壁面210。各第二板体200的第二壁面210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各缓冲板300均间隔排列。上述方案中,当第二板体200的数量为多个时,一旦第二板体200受到冲撞,撞击力不会横向(平行于第二板体200的方向)传递,减少了板体的变形面积,同时还便于板体的加工。
特别地,板件10的加工方式也可以随板件10的材质而定,当板件10的材质为铝时,板件10整体可以采用铝挤出工艺一体成型。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板件10以及电芯组。且板件10中的第一板体100包括与第一壁面110相对布置的第三壁面。电池组贴合于第三壁面。电芯组中可以仅具有一个电芯,也可以具有多个电芯。同时可以使电池组的电芯部分贴合第三壁面,也可以使电芯组的散热装置贴合第三壁面。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板件10以及多个电池模组。板件10的第一板体100包括与第一壁面110相对布置的第三壁面。多个电池模组均贴合于第三壁面。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池模组均贴合于一个板件10,使得电池包结构更加紧凑。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板件10以及多个电池模组。板件10的第一板体100包括与第一壁面110相对布置的第三壁面。电池模组的数量与板件10的数量相同,且各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贴合于各第三壁面。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池模组均对应贴合一个板件10,使得每个电池模组贴合的板件10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具体形状、大小以及布置而特别设置,提升了适配性。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使用电池包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板件10的缓冲性能更好,对电池包的保护性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板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体,包括第一壁面;
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设置;
缓冲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缓冲板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壁面;
其中,所述缓冲板沿第一方向的中部弯曲或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的中心线为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为直线,所述第二侧边的中心线为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为直线;
所述第一中心线平与所述第二中心线平行;或
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交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的中心线为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为直线,所述第二侧边的中心线为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为直线,所述第一中心线平与所述第二中心线平行;
过所述第一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为中心平面,所述中心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壁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
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为垂直平面,所述缓冲板的所有平行于所述垂直平面的截面均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包括中间板体,所述中间板体位于所述缓冲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部,所述中间板体包括:
第一连接板,呈平板状,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面向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四侧边面向所述第二壁面;
第二连接板,呈平板状,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五侧边以及第六侧边,所述第五侧边面向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六侧边面向所述第一壁面;
其中,所述第四侧边连接所述第六侧边,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a,且60°≤a≤12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板包括中间板体,所述中间板体位于所述缓冲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部,所述中间板在平行所述垂直平面内的截面为第一垂直截面,各所述第一垂直截面均包括第一中心曲线,各所述第一中心曲线的一端均靠近所述第一壁面,各所述第一中心曲线的另一端均靠近所述第二壁面;
各所述第一中心曲线均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板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缓冲板沿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所述中心平面的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缓冲板的所述第一侧边均连接所述第一壁面;
所述第二板体的数量与所述缓冲板的数量相同,各所述缓冲板的所述第二侧边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第二壁面;
各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第二壁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各所述缓冲板均间隔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悬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悬空板的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壁面,所述悬空板的相对的另一侧边面向所述第二壁面且悬空设置。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板件,所述第一板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布置的第三壁面;
电芯组,贴合于所述第三壁面。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121466910.0U 2021-06-29 2021-06-29 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ctive CN215578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6910.0U CN215578841U (zh) 2021-06-29 2021-06-29 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6910.0U CN215578841U (zh) 2021-06-29 2021-06-29 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8841U true CN215578841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6910.0U Active CN215578841U (zh) 2021-06-29 2021-06-29 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88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97923A1 (zh) * 2023-03-31 2024-10-03 厦门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97923A1 (zh) * 2023-03-31 2024-10-03 厦门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3039B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分布式安装的电动汽车车架结构
CN102145676A (zh) 汽车车身前端
CN215578841U (zh) 板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2145678A (zh) 汽车车身前端
KR20220101188A (ko) 차체의 측면 부재 구조
WO2021008150A1 (zh) 防撞缓冲吸能装置
CN113294476A (zh) 一种正弦波纹结构的仿生复合板及隔振台
KR20040032308A (ko) 범퍼 빔 보강 구조
CN110758295A (zh) 一种积木式碰撞吸能装置
CN207345723U (zh) 防撞梁及汽车
CN216597790U (zh) 动力电池包及其箱体
CN111173876B (zh) 一种高吸能比缓冲吸能结构
CN210652996U (zh) 一种汽车吸能件、吸能盒及汽车
CN210554642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吸能盒配合翻边结构
CN210881986U (zh) 多向防撞吸能装置
CN210734074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CN218827537U (zh) 防护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CN218258352U (zh) 电芯车身一体化结构
CN206871179U (zh) 车辆侧部碰撞吸能结构
CN212022567U (zh) 一种防撞梁总成
CN210881987U (zh) 复合吸能防撞缓冲装置
CN219584131U (zh) 一种整体式前保险杠
CN220628034U (zh) 一种汽车电池包防撞梁结构
CN221293794U (zh) 一种连接支架及车辆
CN218966860U (zh) 一种施工车尾部防撞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