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8744U -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8744U
CN215578744U CN202121027298.7U CN202121027298U CN215578744U CN 215578744 U CN215578744 U CN 215578744U CN 202121027298 U CN202121027298 U CN 202121027298U CN 215578744 U CN215578744 U CN 215578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elastic support
liquid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72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本学
马洪涛
秦平
伍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272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8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8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8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领域,提供一种液冷组件及电池包。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板,以及连接于液冷板于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多个弹性支架,弹性支架包括用于抵接液冷板的支撑台,以及连接于支撑台周侧的多个支撑脚,支撑脚相对于支撑台朝远离液冷板的方向且朝远离支撑台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形成。该液冷组件通过各弹性支架对压力进行有效缓冲,并对应提供持久、均匀、稳定的回弹力,以共同促使液冷板紧密贴合电池模组,且各弹性支架的弹性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明显损化,从而利于促使液冷板的板面持久贴合电池模组,以便于液冷板对电池模组进行有效、可靠的散热,进而利于保障并提高采用该液冷组件的电池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有电池包通常于电池模组的底部设置液冷板,以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并通常于液冷板的底部设置泡棉,以促使液冷板贴近电池模组。然而,泡棉在长时间受压以及冷热交替的影响下回弹力会明显下降,从而会导致液冷板与电池模组的贴合度变差,致使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变差,影响电池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冷板与电池模组的贴合度在一段时间后易变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板,以及连接于液冷板于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多个弹性支架,弹性支架包括用于抵接液冷板的支撑台,以及连接于支撑台周侧的多个支撑脚,支撑脚相对于支撑台朝远离液冷板的方向且朝远离支撑台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电池模组被置于液冷板背离弹性支架的一侧时,各弹性支架的各支撑脚将因电池模组的施压而适配地相对于支撑台向外扩展变形,此时,各支撑脚与支撑台的中心线的夹角会适配性地变化;随后,基于该弹性变形,各支撑脚会产生向内集中的弹性力并经由支撑台反作用于液冷板。基于此,各弹性支架即可对压力进行有效缓冲,并对应提供持久、均匀、稳定的回弹力,以共同促使液冷板紧密贴合电池模组,且各弹性支架的弹性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明显损化,从而利于促使液冷板的板面持久贴合电池模组,以便于液冷板对电池模组进行有效、可靠的散热,进而利于保障并提高采用该液冷组件的电池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脚远离支撑台的端部连接有呈弧状的抵撑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性支架可通过各抵撑脚的弧面与电池包的箱体箱底接触,基于此,可在各支撑脚适配性变形、即各抵撑脚相对于电池包的箱体箱底移动时,降低各抵撑脚出现卡滞的风险,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弹性支架的使用性能,尤其利于保障弹性支架的回弹性能和缓冲效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台设有第一连接孔,液冷板设有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液冷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连接件,连接件不凸出于液冷板背离弹性支架的板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保障连接件的靠近于液冷板的端部持平或凹陷于液冷板背离弹性支架的板面,基于此,可在电池模组被置于液冷板背离弹性支架的一侧时,保障液冷板背离弹性支架的板面能够与电池模组大面积接触,而不是由连接件顶起电池模组,从而利于液冷板对电池模组进行有效、可靠的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为螺钉、铆钉或热熔柱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螺钉螺纹连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而使弹性支架与液冷板可拆卸连接;或通过铆钉铆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而使弹性支架与液冷板固定连接;或通过热熔柱热熔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而使弹性支架与液冷板固定连接;以上连接方式均连接便利且连接可靠,便于各弹性支架于液冷板的一侧发挥稳定、可靠的缓冲效用和回弹效用,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液冷组件的使用性能,利于保障并延长液冷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液冷板背离弹性支架的板面,第二连接孔为通孔且为沉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件的靠近于液冷板的端部可沉入第二连接孔内,基于此,可在电池模组被置于液冷板背离弹性支架的一侧时,进一步保障液冷板背离弹性支架的板面能够与电池模组大面积接触且平整接触,进一步避免连接件顶抵电池模组的风险,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液冷基板和液冷盖板,液冷基板朝液冷盖板凸设有多个凸起,凸起于液冷基板背离液冷盖板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弹性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凹设于液冷基板背离液冷盖板的一侧的各容纳腔对应容纳弹性支架的部分,基于此,利于节省整个液冷组件于厚度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利于提高采用该液冷组件的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能量密度;同时,还可通过凸设于液冷基板朝向液冷盖板的一侧的各凸起,对流动于液冷基板和液冷盖板之间的冷却液形成一定的扰流效果,从而可改变冷却液的流向、流速等参数,可增幅冷却液的湍流强度和涡量,进而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对流换热系数,利于提高液冷板的换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抵接液冷盖板,且与液冷盖板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利于增强凸起对流动于液冷基板和液冷盖板之间的冷却液的扰流效果,从而利于提高液冷板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可保障并提高液冷板于弹性支架设置位置处的密封性,以降低液冷板的冷却液从弹性支架与液冷板的连接处泄露的风险,从而利于提高液冷组件的使用性能,利于延长液冷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支撑脚等角度圆周设置于支撑台的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各支撑脚在适配性变形后,可于支撑台的各侧相对均衡地产生向内集中的弹力,并经由支撑台反作用于液冷板,基于此,弹性支架所提供的弹性力将更为均衡、稳定,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弹性支架对液冷板的回弹效果和缓冲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支架的支撑脚的设置数量为4。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各支撑脚可在承压时朝四周扩展变形,并可于支撑台的四周相对均衡地产生向内集中的弹力并经由支撑台反作用于液冷板,基于此,弹性支架所提供的弹性力将相对均衡、稳定,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弹性支架对液冷板的回弹效果和缓冲效果,且加工较为便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支架为由高强钢制成的弹性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于提高弹性支架的屈服强度,从而利于延长弹性支架的回弹性能的持久性,利于提高弹性支架对液冷板的回弹效果和缓冲效果,利于延长液冷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以及液冷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图1提供的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提供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提供的液冷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提供的弹性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提供的液冷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7为图6提供的液冷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液冷板,101-第二连接孔,110-液冷基板,111-凸起,1111-容纳腔,120-液冷盖板;200-弹性支架,210-支撑台,211-第一连接孔,220-支撑脚,230-抵撑脚;30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板100,以及连接于液冷板100于厚度方向a上的一侧的多个弹性支架200,请一并参阅图5,弹性支架200包括用于抵接液冷板100的支撑台210,以及连接于支撑台210周侧的多个支撑脚220,支撑脚220相对于支撑台210朝远离液冷板100的方向且朝远离支撑台210的中心线d的方向延伸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电池模组被置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一侧时,各弹性支架200的各支撑脚220将因电池模组的施压而适配地相对于支撑台210向外扩展变形,此时,各支撑脚220与支撑台210的中心线d的夹角会适配性地变化;随后,基于该弹性变形,各支撑脚220会产生向内集中的弹性力并经由支撑台210反作用于液冷板100。基于此,各弹性支架200即可对压力进行有效缓冲,并对应提供持久、均匀、稳定的回弹力,以共同促使液冷板100紧密贴合电池模组,且各弹性支架200的弹性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明显损化,从而利于促使液冷板100的板面持久贴合电池模组,以便于液冷板100对电池模组进行有效、可靠的散热,进而利于保障并提高采用该液冷组件的电池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其中,各支撑脚220与支撑台210一体连接。
其中,支撑台210朝向液冷板100的侧面为平面,并与液冷板100平整抵接。基于此,便于支撑台210稳定、可靠地将各支撑腿220提供的弹力集中反作用于液冷板100,且还利于保障并提高液冷板100的平稳性。
可选地,各弹性支架200呈矩形阵列布置于液冷板100的一侧,如此设置,可均衡化各弹性支架200对液冷板100各区域的回弹效果和缓冲效用,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液冷组件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2、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脚220远离支撑台210的端部连接有呈弧状的抵撑脚230。
其中,抵撑腿先沿远离支撑台210的方向且远离支撑台210的中心线d的方向弧形延伸,再沿靠近支撑台210的方向且远离支撑台210的中心线d的方向弧形延伸。基于此,抵撑脚230的外弧面即相对背离液冷板100设置,在液冷组件被置于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箱体箱底之间时,弹性支架200即可通过各抵撑脚230与电池包的箱体箱底抵接。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性支架200可通过各抵撑脚230的弧面与电池包的箱体箱底接触,基于此,可在各支撑脚220适配性变形、即各抵撑脚230相对于电池包的箱体箱底移动时,降低各抵撑脚230出现卡滞的风险,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弹性支架200的使用性能,尤其利于保障弹性支架200的回弹性能和缓冲效用。
请参阅图3、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台210设有第一连接孔211,液冷板100设有相对的第二连接孔101,液冷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101的连接件300,连接件300不凸出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板面。
其中,第一连接孔211可为通孔,而第二连接孔101为开设于液冷板100朝向支撑台210一侧的盲孔,此时,连接件300可从第一连接孔211穿入再连接第二连接孔101。
或,第二连接孔101可为通孔,而第一连接孔211为开设于支撑台210朝向液冷板100一侧的盲孔,此时,连接件300可从第二连接孔101穿入再连接第一连接孔211。
或,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101均为通孔,连接件300从第一连接孔211穿入并连接第二连接孔101,或从第二连接孔101穿入并连接第一连接孔211。
而无论连接件300采用以上哪种方式连接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101,连接件300靠近于液冷板100的端部均不凸出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板面,即连接件300靠近于液冷板100的端部持平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板面,或连接件300靠近于液冷板100的端部凹陷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板面。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保障连接件300的靠近于液冷板100的端部持平或凹陷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板面,基于此,可在电池模组被置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一侧时,保障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板面能够与电池模组大面积接触,而不是由连接件300顶起电池模组,从而利于液冷板100对电池模组进行有效、可靠的散热。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台210也可直接与液冷板100焊接或粘接等,而不借助连接件300实现连接。
请参阅图3、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0为螺钉、铆钉或热熔柱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螺钉螺纹连接于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101,而使弹性支架200与液冷板100可拆卸连接;或通过铆钉铆接于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101,而使弹性支架200与液冷板100固定连接;或通过热熔柱热熔于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101内,而使弹性支架200与液冷板100固定连接;以上连接方式均连接便利且连接可靠,便于各弹性支架200于液冷板100的一侧发挥稳定、可靠的缓冲效用和回弹效用,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液冷组件的使用性能,利于保障并延长液冷组件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101开设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板面,第二连接孔101为通孔且为沉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件300的靠近于液冷板100的端部可沉入第二连接孔101内,基于此,可在电池模组被置于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一侧时,进一步保障液冷板100背离弹性支架200的板面能够与电池模组大面积接触且平整接触,进一步避免连接件300顶抵电池模组的风险,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液冷板100对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3、图6、图7,在本实施例中,液冷板100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液冷基板110和液冷盖板120,液冷基板110朝液冷盖板120凸设有多个凸起111,凸起111于液冷基板110背离液冷盖板120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纳腔1111,容纳腔1111用于容纳弹性支架200。
其中,液冷盖板120背离液冷基板110的板面用于与电池模组抵接。
可选地,液冷基板110和液冷盖板120可通过但不限于通过焊接实现密封连接。
其中,可通过冲压形成上述凸起111。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凹设于液冷基板110背离液冷盖板120的一侧的各容纳腔1111对应容纳弹性支架200的部分,基于此,利于节省整个液冷组件于厚度方向a上的空间,从而利于提高采用该液冷组件的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能量密度;同时,还可通过凸设于液冷基板110朝向液冷盖板120的一侧的各凸起111,对流动于液冷基板110和液冷盖板120之间的冷却液形成一定的扰流效果,从而可改变冷却液的流向、流速等参数,可增幅冷却液的湍流强度和涡量,进而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对流换热系数,利于提高液冷板100的换热效果。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11抵接液冷盖板120,且与液冷盖板120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利于增强凸起111对流动于液冷基板110和液冷盖板120之间的冷却液的扰流效果,从而利于提高液冷板100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可保障并提高液冷板100于弹性支架200设置位置处的密封性,以降低液冷板100的冷却液从弹性支架200与液冷板100的连接处泄露的风险,从而利于提高液冷组件的使用性能,利于延长液冷组件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脚220等角度圆周设置于支撑台210的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各支撑脚220在适配性变形后,可于支撑台210的各侧相对均衡地产生向内集中的弹力,并经由支撑台210反作用于液冷板100,基于此,弹性支架200所提供的弹性力将更为均衡、稳定,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弹性支架200对液冷板100的回弹效果和缓冲效果。
优选地,弹性支架200的支撑脚220的设置数量为对称的偶数个,例如4;或,3个。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各支撑脚220可在承压时朝四周扩展变形,并可于支撑台210的四周相对均衡地产生向内集中的弹力并经由支撑台210反作用于液冷板100,基于此,弹性支架200所提供的弹性力将相对均衡、稳定,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弹性支架200对液冷板100的回弹效果和缓冲效果,且加工较为便利。
请参阅图3、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架200为由高强钢制成的弹性支架20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于提高弹性支架200的屈服强度,从而利于延长弹性支架200的回弹性能的持久性,利于提高弹性支架200对液冷板100的回弹效果和缓冲效果,利于延长液冷组件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电池模组,以及设于电池模组和箱体箱底之间的液冷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以及连接于所述液冷板于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多个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包括用于抵接所述液冷板的支撑台,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台周侧的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相对于所述支撑台朝远离所述液冷板的方向且朝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远离所述支撑台的端部连接有呈弧状的抵撑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液冷板设有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不凸出于所述液冷板背离所述弹性支架的板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钉、铆钉或热熔柱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液冷板背离所述弹性支架的板面,所述第二连接孔为通孔且为沉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液冷基板和液冷盖板,所述液冷基板朝所述液冷盖板凸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于所述液冷基板背离所述液冷盖板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弹性支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抵接所述液冷盖板,且与所述液冷盖板焊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脚等角度圆周设置于所述支撑台的周侧。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为由高强钢制成的弹性支架。
10.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组件。
CN202121027298.7U 2021-05-13 2021-05-13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Active CN215578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7298.7U CN215578744U (zh) 2021-05-13 2021-05-13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7298.7U CN215578744U (zh) 2021-05-13 2021-05-13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8744U true CN215578744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7298.7U Active CN215578744U (zh) 2021-05-13 2021-05-13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87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4833A1 (zh) * 2022-03-02 2023-09-0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液冷板、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4833A1 (zh) * 2022-03-02 2023-09-0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液冷板、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78744U (zh)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KR200465922Y1 (ko) 히트싱크 구조체
CN109428023A (zh)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CN209401679U (zh) 电池箱
CN105472942B (zh) 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CN208998613U (zh) 一种弹性结构热管散热器
CN211791294U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217426878U (zh) 液冷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
CN213752905U (zh)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CN208285720U (zh) 一种风冷散热器
CN216532339U (zh) 组合式散热装置
CN217155102U (zh) 一种均温板
CN213366660U (zh) 电池包热管理结构和动力电池包
CN205123563U (zh) 开关电源外壳及开关电源
CN213972189U (zh) 一种压延机底座
CN215418310U (zh) 顶部热管理动力电池
CN209104238U (zh) 电池包
CN209104331U (zh) 电池包
CN213074881U (zh) 办公桌桌脚组件
CN219204906U (zh) 一种服务器机箱承载架
CN212694156U (zh) 一种防震效果好的底座
CN216161068U (zh) 笔记本电脑内置散热器
CN211146960U (zh) 一种制冷设备的制冷片结构
CN216356657U (zh) 一种可隔离焊接热的晶振
CN218182537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源转接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