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1253U - 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1253U
CN215571253U CN202121667281.8U CN202121667281U CN215571253U CN 215571253 U CN215571253 U CN 215571253U CN 202121667281 U CN202121667281 U CN 202121667281U CN 215571253 U CN215571253 U CN 215571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heat
control box
pipe suppor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72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寿华
孙鑫
张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72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1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1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1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包括控制盒、导热管支架和若干根由左向右分布的导热管,导热管支架固定在控制盒的外底部上,导热管支架中设置有通孔,每根导热管穿过对应位置上的通孔后均与导热管支架紧配合,每根导热管中均插装有电热管组件,每根导热管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沿导热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散热翅片,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之间嵌装有隔热垫,隔热垫中设置有与导热管相同数量的让位孔,每个让位孔均用于供对应位置上的导热管穿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导热管的热量的损失,而且还能够避免控制盒的温度升高,从而能够避免对控制盒中的电子元件的工作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环保的目的,目前市面的汽车逐步往采用电能作为新能源的方向发展,目前市面上的以电能作为新能源的汽车中均安装有空气加热器,该空气加热器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用于输送到车内以提高车内的温度。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空气加热器一般包括控制盒、固定在控制盒外底部上的导热管支架和与导热管支架固定的若干根导热管,若干根导热管中均插装有电热管组件,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该种空气加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由电热管组件加热后的导热管的热量会传递给导热管支架,导热管支架的热量则会传递给控制盒,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导热管的热量的损失,而且当热量传递给控制盒后,会使得控制盒的温度升高,从而会影响控制盒中的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控制盒中的电子元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能够有效避免导热管的热量的损失,而且还能够避免控制盒的温度升高,从而能够避免对控制盒中的电子元件的工作造成影响,以及能够避免位于控制盒中的电子元件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包括控制盒、导热管支架和若干根由左向右分布的导热管,导热管支架固定在控制盒的外底部上,导热管支架中设置有用于供若干根导热管的上端一一穿过的通孔,每根导热管穿过对应位置上的通孔后均与导热管支架紧配合,每根导热管中均插装有电热管组件,每根导热管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沿导热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散热翅片,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之间嵌装有隔热垫,隔热垫中设置有与导热管相同数量的让位孔,每个让位孔均用于供对应位置上的导热管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中,控制盒的底部设置有与导热管相同数量的插孔,每个插孔均用于供对应位置上的导热管的上端插入,每根导热管的上端与对应位置上的插孔之间均嵌装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避免水汽通过导热管与插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控制盒内部,此外,密封圈还能够有效隔绝导热管与控制盒之间的热量传递,该密封圈可由耐高温的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中,每个插孔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呈前后方向分布的且用于与导热管的上端抵靠的挡块,每个挡块均与控制盒连接于一体;通过挡块的设置,在导热管的上端插入到插孔中后,导热管的上端最终能够与挡块抵靠,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导热管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中,每个通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凸筋,导热管穿过通孔后,导热管与凸筋过盈配合;通过凸筋的设置,在导热管插入到通孔中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热管与导热管支架紧配合后的牢固度,该紧配合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中,导热管支架中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控制盒的外底部上设置有用于与若干个定位孔一一配合插接的定位柱;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的设置,在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进行装配时,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之间能够实现定位的作用,从而能够给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的装配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中,导热管支架中活动穿设有若干个螺栓,控制盒的外底部上设置有用于与若干个螺栓一一螺纹连接的螺纹盲孔,导热管支架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在控制盒的外底部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导热管支架能够可靠地与控制盒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热管支架和控制盒之间嵌装隔热垫后,隔热垫能够有效隔绝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之间的热量的传递,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导热管的热量的损失,而且还能够避免控制盒的温度升高,从而能够避免对控制盒中的电子元件的工作造成影响,以及能够避免位于控制盒中的电子元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导热管和电热管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包括控制盒1、导热管支架2和若干根由左向右分布的导热管3,导热管支架2固定在控制盒1的外底部上,导热管支架2中设置有用于供若干根导热管3的上端一一穿过的通孔21,每根导热管3穿过对应位置上的通孔21后均与导热管支架2紧配合,每根导热管3中均插装有电热管组件4,每根导热管3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沿导热管3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散热翅片31,导热管支架2与控制盒1之间嵌装有隔热垫5,隔热垫5中设置有与导热管3相同数量的让位孔51,每个让位孔51均用于供对应位置上的导热管3穿过;上述导热管支架由铝材料制成,上述导热管与通孔紧配合是指过盈配合,上述隔热垫可采用由云母材料制成的隔热垫。
控制盒1的底部设置有与导热管3相同数量的插孔11,每个插孔11均用于供对应位置上的导热管3的上端插入,每根导热管3的上端与对应位置上的插孔11之间均嵌装有密封圈6;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避免水汽通过导热管与插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控制盒内部,此外,密封圈还能够有效隔绝导热管与控制盒之间的热量传递,该密封圈可由耐高温的硅胶材料制成。
每个插孔11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呈前后方向分布的且用于与导热管3的上端抵靠的挡块12,每个挡块12均与控制盒1连接于一体;通过挡块的设置,在导热管的上端插入到插孔中后,导热管的上端最终能够与挡块抵靠,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导热管的限位。
每个通孔2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凸筋22,导热管3穿过通孔21后,导热管3与凸筋22过盈配合;通过凸筋的设置,在导热管插入到通孔中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热管与导热管支架紧配合后的牢固度,该紧配合为过盈配合。
导热管支架2中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23,控制盒1的外底部上设置有用于与若干个定位孔23一一配合插接的定位柱13;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的设置,在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进行装配时,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之间能够实现定位的作用,从而能够给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的装配带来方便。
导热管支架2中活动穿设有若干个螺栓7,控制盒1的外底部上设置有用于与若干个螺栓7一一螺纹连接的螺纹盲孔14,导热管支架2通过若干个螺栓7固定在控制盒1的外底部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导热管支架能够可靠地与控制盒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是:首先将导热管支架固定到控制盒的外底部上,且在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进行固定时,在导热管支架与控制盒之间嵌装隔热垫,接着在每根导热管中均安装上电热管组件,然后将每根导热管的上端穿过位于导热管支架上的通孔后插入到位于控制盒底部的插孔中(在导热管与导热管支架和控制盒进行装配时,可以用到夹具或挤压工装,目的是为了将导热管压入到通孔中以使导热管与通孔过盈配合),最后再在导热管与插孔之间嵌装密封圈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包括控制盒(1)、导热管支架(2)和若干根由左向右分布的导热管(3),所述导热管支架(2)固定在控制盒(1)的外底部上,所述导热管支架(2)中设置有用于供若干根导热管(3)的上端一一穿过的通孔(21),每根所述导热管(3)穿过对应位置上的通孔(21)后均与导热管支架(2)紧配合,每根所述导热管(3)中均插装有电热管组件(4),每根所述导热管(3)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沿导热管(3)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散热翅片(3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支架(2)与控制盒(1)之间嵌装有隔热垫(5),所述隔热垫(5)中设置有与导热管(3)相同数量的让位孔(51),每个所述让位孔(51)均用于供对应位置上的导热管(3)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1)的底部设置有与导热管(3)相同数量的插孔(11),每个所述插孔(11)均用于供对应位置上的导热管(3)的上端插入,每根所述导热管(3)的上端与对应位置上的插孔(11)之间均嵌装有密封圈(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孔(11)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呈前后方向分布的且用于与导热管(3)的上端抵靠的挡块(12),每个所述挡块(12)均与控制盒(1)连接于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2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凸筋(22),所述导热管(3)穿过通孔(21)后,所述导热管(3)与凸筋(22)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支架(2)中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23),所述控制盒(1)的外底部上设置有用于与若干个定位孔(23)一一配合插接的定位柱(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支架(2)中活动穿设有若干个螺栓(7),所述控制盒(1)的外底部上设置有用于与若干个螺栓(7)一一螺纹连接的螺纹盲孔(14),所述导热管支架(2)通过若干个螺栓(7)固定在控制盒(1)的外底部上。
CN202121667281.8U 2021-07-21 2021-07-21 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Active CN215571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7281.8U CN215571253U (zh) 2021-07-21 2021-07-21 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7281.8U CN215571253U (zh) 2021-07-21 2021-07-21 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1253U true CN215571253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7281.8U Active CN215571253U (zh) 2021-07-21 2021-07-21 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1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7287B (zh) 加热装置的优化
EP2395295B1 (de) Wärmeübertrager
KR101313895B1 (ko) 자동차용 프리 히터의 히트 로드 구조체
JP2016002998A (ja) 車両用ハイブリッドヒーター
CN215571253U (zh) 具有隔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CN202496162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用电路板固定结构
CN215572293U (zh) 用于空气加热器的散热装置
JP3855507B2 (ja) 暖房用熱交換器
CN213462361U (zh) 一种连梁可伸缩的ptc加热器
KR100656825B1 (ko) 자동차용 프리 히터
KR101895562B1 (ko) 피티씨 히터 장치
CN215360847U (zh) 空气加热器用散热装置
CN113635730A (zh) 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CN217877240U (zh) 一种电热熔霜型二氧化碳翅片换热器
CN211670993U (zh) 一种ptc发热单管及ptc发热芯体
CN217486671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ptc发热器
CN220083145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水热取暖板
KR100747900B1 (ko) 개선된 결합 구조를 갖는 ptc 히터
CN210518862U (zh) 一种ptc发热芯用外壳及发热体及ptc加热器
CN110418445A (zh) 一种ptc发热单管及ptc发热芯体及ptc加热器
CN219045770U (zh) 一种石墨烯地暖恒温控制器
CN217844079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电热油汀
CN210267448U (zh) 一种具备有供暖功能的门
KR102542388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히팅모듈
CN212463885U (zh)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