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4662U - 临边软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临边软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4662U
CN215564662U CN202122019721.5U CN202122019721U CN215564662U CN 215564662 U CN215564662 U CN 215564662U CN 202122019721 U CN202122019721 U CN 202122019721U CN 215564662 U CN215564662 U CN 215564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uilding
tub
outward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97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星豪
罗曦
张进
李正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Dak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ak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ak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ak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97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4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4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4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临边软防护结构,其包括固定装置、外挑管与安全平网,所述固定装置设在建筑主体上,且固定装置与建筑主体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所述外挑管的一端设在固定装置上,外挑管的另一端伸出建筑主体外;所述安全平网的一侧设在建筑主体上,安全平网的另一侧设在外挑管上。本申请中外挑管设在固定装置上,且由于固定装置与建筑主体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使得外挑管固定得更加稳固,以使得安全平网晃动时不易带动外挑管晃动,从而使得外挑管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

Description

临边软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临边软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艺的不断提高,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坠落物品的几率较高,且物品坠落的高度越高,危险程度也就越高。通常施工方在修建高层建筑时,会在建筑外修筑临边软防护结构对坠落物品进行拦截防护。
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20395138.X的实用新型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悬挑外架水平安全防护网,其安装在悬挑外架上,包括斜杆,斜杆下部与悬挑外架外侧横杆采用钢管扣件连接牢固;在斜杆上部安装纵向水平横杆,斜杆与纵向水平横杆之间也采用钢管扣件连接牢固;在纵向水平横杆与悬挑外架外侧横杆之间绑设上大眼网和安全密目网各一道;其中,安全密目网位于大眼网上方。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防护网架设在高空中,且由于高空中风力较大,导致防护网在风吹动下容易晃动,致使斜杆跟随防护网进行晃动,而斜杠晃动容易导致斜杠与钢管扣件的连接处松动,进而导致斜杠从建筑主体上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斜杆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本申请提供一种临边软防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临边软防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临边软防护结构,包括固定装置、外挑管与安全平网,所述固定装置设在建筑主体上,且固定装置与建筑主体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所述外挑管的一端设在固定装置上,外挑管的另一端伸出建筑主体外;所述安全平网的一侧设在建筑主体上,安全平网的另一侧设在外挑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挑管设在固定装置上,且由于固定装置与建筑主体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使得外挑管固定得更加稳固,以使得安全平网晃动时不易带动外挑管晃动,从而使得外挑管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
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竖向立杆与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竖向立杆的端部与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所述第一竖向立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外挑管的中部设有第二竖向立杆与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竖向立杆的端部与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所述第二固定杆设在第二竖向立杆上,且外挑管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二固定管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固定杆设在外挑管的中部,且外挑管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杆相抵接,使得第二固定杆可以作为外挑管的支点,从而形成杠杆结构;再将外挑管靠近建筑主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当外挑管伸出建筑主体的一端朝地面移动时,通过第二固定杆与外挑管形成的杠杠结构,以使得外挑管与第一固定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使得外挑管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
可选的,所述外挑管平行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安全平网远离建筑主体的一侧固定在两个外挑管上,相邻的两个外挑管之间设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一端固定在相邻的其中一个外挑管上,所述中间管的另一端设在相邻的另一个外挑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外挑管同时对安全平网进行支撑,以提升安全平网的承载能力;且通过中间管加强相邻的外挑管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对外挑管进一步加固,从而使得外挑管不易跟随安全平网晃动。
可选的,所述外挑管上设有保险绳,所述保险绳的一端设在外挑管上,所述保险绳的另一端设在建筑主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挑管若从主架体上滑落,即可通过设在建筑主体上的保险绳对外挑管进行固定,以使得外挑管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至地面。
可选的,所述保险绳设置在外挑管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保险绳张紧设置在建筑主体与外挑管之间,所述保险绳靠近外挑管的一端设在外挑管远离建筑主体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险绳张紧设置在建筑主体与外挑管之间,以使得保险绳对外挑管形成拉伸,从而增大外挑管的承载能力;且通过将保险绳的一端设在外挑管远离建筑主体的一端,以增加保险绳对外挑管的拉伸作用力,从而进一步增大外挑管的承载能力。
可选的,所述保险绳靠近建筑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建筑主体中设有第一预留板,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预留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紧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建建筑时,将第一预留板预埋在建筑主体中,再将保险绳上的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紧固部固定在第一预留板上,即可将保险绳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可选的,所述建筑主体上设有固定索,所述固定索穿设在安全平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固定索穿设在安全平网上,再将固定索设置在建筑主体上,从而使得安全平网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索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建筑主体中设有第二预留板,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第二预留板固定连接的第二紧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建建筑时,将第二预留板预埋在建筑主体中,再将固定索上的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紧固部固定在第二预留板上,即可将固定索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可选的,相邻两个外挑杆之间设有承载管,所述承载管的一端设在相邻的其中一个外挑管上,承载管的另一端设在相邻的另一个外挑管上,所述安全平网远离建筑主体的一侧设在承载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载管设在外挑管上,再将安全平网设在承载管上,以使得承载管对安全平网的中部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安全平网的承载能力增强。
可选的,所述安全平网中穿设有筋绳,所述筋绳的一端设在固定索上,筋绳的另一端设在承载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筋绳穿设在安全平网中,使得安全平网不易破损,且使得安全平网的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二固定杆作为外挑管的支点,形成杠杆结构;再将外挑管靠近建筑主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通过第二固定杆与外挑管形成的杠杠结构,以使得外挑管与第一固定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使得外挑管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
2.外挑管若从主架体上滑落,即可通过设在建筑主体上的保险绳对外挑管进行固定,以使得外挑管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至地面;
3.保险绳张紧设置在建筑主体与外挑管之间,以使得保险绳对外挑管形成拉伸,从而增大外挑管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临边软防护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领边软防护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装置;11、第一竖向立杆;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竖向立杆;14、第二固定杆;2、外挑管;21、中间管;22、承载管;3、安全平网;31、筋绳;5、保险绳;51、第一连接件;52、第一预留板;53、第一紧固部;531、第一连接栓;532、第一锁紧螺母;6、固定索;61、第二连接件;62、第二预留板;63、第二紧固部;631、第二连接栓;632、第二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临边软防护结构。参照图1,临边软防护结构包括固定装置1、外挑管2与安全平网3。
参照图1,固定装置1设在建筑主体上,固定装置1用于固定外挑管2。外挑管2设在固定装置1上,外挑管2用于支撑安全平网3。安全平网3设在外挑管2与建筑主体之间,安全平网3用于使物品不易坠落至地面。
参照图1,固定装置1包括第一竖向立杆11与第一固定杆12。第一竖向立杆11竖直设置,且第一竖向立杆11两端的端部与建筑主体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以使得第一竖向立杆11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第一固定杆12水平设置,第一固定杆12两端的端部均设有第一竖向立杆11,且第一固定杆12的端部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竖向立杆11上,第一固定杆12位于第一竖向立杆11靠近地面的一端。
参照图1与图2,外挑管2倾斜设置,外挑管2的低端为靠近建筑主体的一端,且外挑管2的低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杆12上;外挑管2的高端伸出建筑主体外。
外挑管2的中部设有第二竖向立杆13与第二固定杆14。第二竖向立杆13两端的端部与建筑主体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以使得第二竖向立杆13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第二固定杆14水平设置,第二固定杆14两端的端部均设有第二竖向立杆13,且第二固定杆14的端部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竖向立杆13上;外挑管2与第二固定杆14固定连接,且外挑管2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杆14相抵接;以使得第二固定杆14可以作为外挑管2的支点,从而形成杠杆结构。 当外挑管2伸出建筑主体的一端朝地面移动时,通过第二固定杆14与外挑管2形成的杠杠结构,以使得外挑管2与第一固定杆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使得外挑管2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
参照图1,外挑管2平行设置至少有两个,相邻的两个外挑管2之间设有中间管21,中间管21水平设置,中间管21的一端固定在相邻的其中一个外挑管2上,中间管21的另一端设在相邻的另一个外挑管2上。通过中间管21对相邻的两个外挑管2进行加固,以使得外挑管2在受到强风时不易产生晃动现象。
参照图2与图3,外挑管2上设有保险绳5,保险绳5张紧设置在建筑主体与外挑管2之间,保险绳5的一端固定在外挑管2远离建筑主体的一端,保险绳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51。建筑主体中设有第一预留板52,第一预留板52的一端嵌设在建筑主体中,第一预留板52的另一端伸出建筑主体外。第一连接件51上设有第一紧固部53,第一紧固部53包括第一连接栓531与第一锁紧螺母532,第一连接栓5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件51上,第一连接栓531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一预留板52中。第一锁紧螺母532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栓531远离第一连接件51的一端,第一锁紧螺母532与第一预留板52相抵接。将第一连接件51上的第一连接栓531穿过连接板,再拧紧第一锁紧螺母532,即可使第一连接件51固定在第一预留板52上,从而达到将保险绳5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的目的。
外挑管2若从主架体上滑落,通过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的保险绳5对外挑管2进行固定,以使得外挑管2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至地面;且由于保险绳5张紧设置在建筑主体与外挑管2之间,以使得保险绳5对外挑管2形成拉伸,从而增大外挑管2的承载能力;并通过将保险绳5的一端设在外挑管2远离建筑主体的一端,以增加保险绳5对外挑管2的拉伸作用力,从而进一步增大外挑管2的承载能力。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部53还可以设置为螺栓以及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将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连接件51与第一预留板52,再将螺母拧紧,即可将第一连接件51固定在第一预留板52上。
参照图1,外挑管2远离建筑主体的一端设有承载管22,承载管22水平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外挑管2之间,承载管22的一端固定在相邻的其中一个外挑管2上,承载管22的另一端固定在相邻的另一个外挑管2上。
参照图2与图4,安全平网3水平设置在外挑管2的高端与建筑主体之间,安全平网3靠近外挑管2的一侧穿设固定在承载管22上。安全平网3靠近建筑主体的一侧穿设有固定索6。固定索6上设有第二连接件61。建筑主体中设有第二预留板62,第二预留板62的一端嵌设在建筑主体中,第二预留板62的另一端伸出建筑主体外。
第二连接件61上设有第二紧固部63,第二紧固部63包括第二连接栓631与第二锁紧螺母632。第二连接栓63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件61上,第二连接栓631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二预留板62中。第二锁紧螺母632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栓631上,且第二锁紧螺母632与第二预留板62相抵接。
将安全平网3的远离建筑墙体的一侧穿设固定在承载管22上,再将固定索6穿设在安全平网3远离外挑管2的一侧,并将第二连接件61上的第二连接栓631穿过第二预留板62,然后将第二锁紧螺母632拧紧,使第二锁紧螺母632与第二预留板62相抵接,即可使第二连接件61固定在第二预留板62上,从而使得固定索6固定在建筑主体上,进而使得安全平网3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连接栓631设置在第二预留板62远离地面的一侧,再将第二连接件61套设在第二连接栓631上,在拧紧第二锁紧螺母632,使第二锁紧螺母632与第二连接件61相抵接,从而达到将第二连接件61固定在第二预留板62上的目的。
参照图1,为提升安全平网3的结构强度,安全平网3上穿设有筋绳31,筋绳3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索6上,筋绳31的另一端固定在承载管22上。通过筋绳31加强了安全平网3的结构强度,以使得安全平网3不易破损;且使得安全平网3的承载能力更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临边软防护结构的施工原理为:在修建建筑主体时,将第一预留板52与第二预留板62均预埋设在建筑主体中。
建筑主体修建完毕后,将第一竖向立杆11与第二竖向立杆13固定在建筑主体两楼层之间,同时将第一固定杆12固定在第一竖向立杆11上;第二固定杆14固定在第二竖向立杆13上。
再提前将中间管21、承载管22以及保险绳5固定在外挑管2上,之后将外挑管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杆12上,并使外挑管2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杆14相抵接,外挑管2的另一端伸出建筑主体外。然后将第一连接件51上的第一连接栓531插入第一预留板52中,再拧紧第一锁紧螺母532,使保险绳5固定在建筑主体上,以使外挑管2不易从建筑主体上掉落至地面。
安装安全平网3时,先把筋绳31穿设在安全平网3中,然后将固定索6穿过安全平网3的一侧,同时把筋绳31一端的端部固定在固定索6上,再把第二连接件61上的第二连接栓631插入第二预留板62中,再拧紧第二锁紧螺母632,以使安全平网3的一侧固定在建筑主体上。安全平网3的另一侧套设在承载管22上,同时把筋绳31的另一端固定在承载管22上,以使得安全平网3的另一侧固定在外挑管2上,从而达到将安全平网3安装在建筑主体外的目的。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1)、外挑管(2)与安全平网(3),所述固定装置(1)设在建筑主体上,且固定装置(1)与建筑主体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所述外挑管(2)的一端设在固定装置(1)上,外挑管(2)的另一端伸出建筑主体外;所述安全平网(3)的一侧设在建筑主体上,安全平网(3)的另一侧设在外挑管(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第一竖向立杆(11)与第一固定杆(12),所述第一竖向立杆(11)的端部与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所述第一竖向立杆(11)靠近地面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杆(12),所述外挑管(2)的中部设有第二竖向立杆(13)与第二固定杆(14),所述第二竖向立杆(13)的端部与两楼层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4)设在第二竖向立杆(13)上,且外挑管(2)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二固定管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挑管(2)平行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安全平网(3)远离建筑主体的一侧固定在两个外挑管(2)上,相邻的两个外挑管(2)之间设有中间管(21),所述中间管(21)的一端固定在相邻的其中一个外挑管(2)上,所述中间管(21)的另一端设在相邻的另一个外挑管(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挑管(2)上设有保险绳(5),所述保险绳(5)的一端设在外挑管(2)上,所述保险绳(5)的另一端设在建筑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绳(5)设置在外挑管(2)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保险绳(5)张紧设置在建筑主体与外挑管(2)之间,所述保险绳(5)靠近外挑管(2)的一端设在外挑管(2)远离建筑主体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绳(5)靠近建筑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51),所述建筑主体中设有第一预留板(52),所述第一连接件(51)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预留板(52)固定连接的第一紧固部(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上设有固定索(6),所述固定索(6)穿设在安全平网(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索(6)上设有第二连接件(61),所述建筑主体中设有第二预留板(62),所述第二连接件(61)上设有用于与第二预留板(62)固定连接的第二紧固部(6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外挑杆之间设有承载管(22),所述承载管(22)的一端设在相邻的其中一个外挑管(2)上,承载管(22)的另一端设在相邻的另一个外挑管(2)上,所述安全平网(3)远离建筑主体的一侧设在承载管(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临边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平网(3)中穿设有筋绳(31),所述筋绳(31)的一端设在固定索(6)上,筋绳(31)的另一端设在承载管(22)上。
CN202122019721.5U 2021-08-25 2021-08-25 临边软防护结构 Active CN215564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9721.5U CN21556466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临边软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9721.5U CN21556466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临边软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4662U true CN215564662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42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9721.5U Active CN21556466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临边软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4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30192B (zh) 超高垂直岩质边坡的多支撑悬挑脚手架结构
CN201598820U (zh) 单点悬挂外挂架
CN215564662U (zh) 临边软防护结构
CN208379771U (zh) 一种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CN105756077B (zh) 基础环岩石锚杆基础
CN214576127U (zh) 一种一体化移动式的单管塔加固装置
CN214939446U (zh) 一种道路边坡多级防护系统
CN211817846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
CN105220609B (zh) 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施工工艺
CN211947982U (zh) 连续梁托架反力预压的下部张拉设备
CN212316915U (zh) 一种锚具可回收的无腰梁锚索支护结构
CN210002286U (zh) 一种复杂边坡用被动防护网
CN214033679U (zh) 一种大直径孔桩钢筋笼固定支撑装置
CN113875468A (zh) 农作物种植用双层遮阳网拱棚的施工方法
CN211816286U (zh) 一种钢丝绳张拉法张弦梁式支撑结构
CN209854790U (zh) 一种用于单桩抗压静载试验装置施工的专用折弯工具
CN209081297U (zh) 一种倾斜断裂塔吊的加固装置
CN210685475U (zh) 一种建筑承载梁的加固结构
CN202658874U (zh) 一种柔性连墙件装置
CN21264205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高楼层防护脚手架
CN212406077U (zh) 一种钢丝绳斜拉式边坡脚手架连墙件
CN214833694U (zh) 一种剪力墙可更换连梁的锚固装置
CN212223581U (zh)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桥梁主梁结构
CN216999762U (zh) 一种便捷式可回收腰梁结构
CN113213058B (zh) 塔架施工弃料缓冲装置及弃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