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43356U - 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43356U
CN215543356U CN202122407613.5U CN202122407613U CN215543356U CN 215543356 U CN215543356 U CN 215543356U CN 202122407613 U CN202122407613 U CN 202122407613U CN 215543356 U CN215543356 U CN 215543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ll
air
steel pip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76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杰
季茂刚
季茂雷
郑志强
张忠良
吴海峰
王纯清
季公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cheng Keh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cheng Keh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cheng Keh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cheng Keh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76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43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43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43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包括吹气管、安装套筒、安装支架、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电磁换向阀以及供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吹灰效果好,使用和维护更加方便。通过在吹气管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套筒,吹气管与安装套筒之间滑动连接,实现吹气管的左右方向长度调节,安装套筒与安装支架之间转动连接,实现吹气管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调节,即实现多个方向的吹灰,吹灰效果好且适用性强;通过设置行程开关与电磁换向阀电连接,当钢管移动触碰到行程开关时触发电磁换向阀,实现自动供气及自动吹灰,操作更加方便,使用寿命长,同时避免人工操作吹灰不理想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轧无缝钢管的生产过程中,钢管的轧后冷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序,常见的冷却工序是在冷床上进行的,钢管从高温冷却到常温过程中,在钢管的外壁和内壁上不可避免的产生氧化铁皮;外壁的氧化铁皮在钢管的矫直过程中会发生掉落进行集中收集,但是内壁的氧化铁皮容易保留在钢管内部且随着壁厚越大氧化铁皮越多,不仅影响钢管的美观,同时还影响钢管的质量。目前为了清除钢管内壁上的氧化铁皮,通常在冷床的一端加一固定的风机对着冷床吹,当冷床上的钢管经过风机的吹风口时将钢管内的氧化铁皮吹走。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吹灰效果不好,内壁掉落的氧化铁皮会砸坏风机,并且风机噪音大,耗能高。另外风机的安装位置固定,吹气管道不能调整,吹灰效果并不理想,适用性较差。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包括吹气管、安装套筒、安装支架、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电磁换向阀以及供气装置,所述安装套筒一端活动套设在吹气管外侧且由第一锁紧开关固定,另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一进气管的末端,所述安装支架的顶端侧壁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安装套筒侧壁通过转轴与安装支架转动连接且通过第二锁紧开关固定,所述第二进气管的末端与第一进气管的首端通过高压软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与设置在冷床上的行程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首端连接有供气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底端外侧壁活动套设有套管且通过第三锁紧开关固定,所述套管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底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吹气管采用自锁紧式伸缩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供气装置采用空压机或高压气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电磁换向阀与高压软管之间设置有控制球阀,所述控制球阀安装在第二进气管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用于收集掉落的氧化铁皮的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钢管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吹灰效果好,使用和维护更加方便。具体的,通过在吹气管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套筒,吹气管与安装套筒之间滑动连接,可以实现吹气管的左右方向长度调节,安装套筒与安装支架之间转动连接,可以实现吹气管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调节,实现多个方向的吹灰,吹灰效果好且适用性强;通过设置行程开关与电磁换向阀电连接,当钢管移动触碰到行程开关时,会触发电磁换向阀工作,实现自动供气并对钢管内壁进行自动吹灰,操作更加方便,使用寿命长,同时可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吹灰不理想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2、通过在安装支架的底端套设有套管,可以实现安装支架与套筒之间的上下升降调节以及沿轴向旋转,从而带动吹气管实现竖直方向的高度调节以及前后方向上的角度调节,实现多个方向的吹灰工作,吹灰效果更好。
3、通过在钢管下方设置有收集装置,可以对钢管内壁上吹落的铁皮进行及时收集处理,避免造成工作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包括吹气管1、安装套筒2、安装支架3、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管5、电磁换向阀6以及供气装置7,所述安装套筒2一端活动套设在吹气管1外侧且由第一锁紧开关8固定,另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一进气管4的末端,所述安装支架3的顶端侧壁上设置有转轴9,所述安装套筒2侧壁通过转轴9与安装支架3转动连接且通过第二锁紧开关10固定,所述第二进气管5的末端与第一进气管4的首端通过高压软管11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5上设置有电磁换向阀6,所述电磁换向阀6与设置在冷床上的行程开关12电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5的首端连接有供气装置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首端与末端是根据气体的流动方向进行定义的,仅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清楚描述,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吹灰效果好,使用和维护更加方便。具体的,通过在吹气管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套筒2,吹气管1与安装套筒2之间滑动连接,可以实现吹气管1的左右方向长度调节,安装套筒2与安装支架3之间转动连接,可以实现吹气管1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调节,实现多个方向的吹灰,吹灰效果好且适用性强;通过设置行程开关12与电磁换向阀6电连接,当钢管移动触碰到行程开关12时,会触发电磁换向阀6工作,实现自动供气并对钢管内壁进行自动吹灰,操作更加方便,使用寿命长,同时可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吹灰不理想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支架3的底端外侧壁活动套设有套管13且通过第三锁紧开关14固定,所述套管13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底座15。通过在安装支架3的底端套设有套管13,可以实现安装支架3与套筒13之间的上下升降调节以及沿轴向旋转,从而带动吹气管1实现竖直方向的高度调节以及前后方向上的角度调节,实现多个方向的吹灰工作,吹灰效果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吹气管1采用自锁紧式伸缩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供气装置7采用空压机或高压气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电磁换向阀6与高压软管11之间设置有控制球阀16,所述控制球阀16安装在第二进气管5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用于收集掉落的氧化铁皮的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钢管的下方。通过在钢管下方设置有收集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以对钢管内壁上吹落的铁皮进行及时收集处理,避免造成工作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收集装置的实现方式众多,可设置为无盖的箱体,只要可以实现废旧的氧化铁皮的回收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工作时,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吹灰装置设置在冷床的一侧,钢管安装在冷床上,当钢管在冷床上移动至行程开关12时,行程开关12被触发后电磁换向阀6控制电源接通,电磁换向阀6换向,供气装置7提供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二进气管5、高压软管11、第一进气管4以及吹气管1,强大的气流将钢管内部的氧化铁皮吹出。在吹灰过程中,可以对吹气管1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各个方向的长度或角度调节,电磁换向阀6控制气流。钢管退出后,行程开关12恢复,电磁换向阀6断电,供气装置7提供压缩空气停止;等待下一根钢管移动至行程开关12处重复上述工作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因此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吹气管(1)、安装套筒(2)、安装支架(3)、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管(5)、电磁换向阀(6)以及供气装置(7),所述安装套筒(2)一端活动套设在吹气管(1)外侧且由第一锁紧开关(8)固定,另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一进气管(4)的末端,所述安装支架(3)的顶端侧壁上设置有转轴(9),所述安装套筒(2)侧壁通过转轴(9)与安装支架(3)转动连接且通过第二锁紧开关(10)固定,所述第二进气管(5)的末端与第一进气管(4)的首端通过高压软管(11)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5)上设置有电磁换向阀(6),所述电磁换向阀(6)与设置在冷床上的行程开关(12)电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5)的首端连接有供气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的底端外侧壁活动套设有套管(13)且通过第三锁紧开关(14)固定,所述套管(13)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底座(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1)采用自锁紧式伸缩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7)采用空压机或高压气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换向阀(6)与高压软管(11)之间设置有控制球阀(16),所述控制球阀(16)安装在第二进气管(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集掉落的氧化铁皮的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钢管的下方。
CN202122407613.5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Active CN215543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613.5U CN21554335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613.5U CN21554335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43356U true CN215543356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3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7613.5U Active CN21554335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43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9161A (zh) 中央空调清扫装置
CN215543356U (zh) 一种热轧钢管内壁自动吹灰装置
CN203132092U (zh) 一种接水盘及带有该接水盘的风管机
CN209959275U (zh) 一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风向调节机构
CN212093748U (zh) 一种新型五线穿水冷却装置
CN211635699U (zh) 一种自移式除尘器
CN209246358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机盘管降噪装置
CN208845398U (zh) 一种降温风机
CN207393508U (zh) 一种低噪音除尘风机
CN214945116U (zh) 一种水泥生产线用高效节能风机
CN220670234U (zh) 一种水平布置的板式烟气冷却器
CN201711319U (zh) 清洗机器人
CN201697292U (zh) 一种可调节导风装置
CN216398468U (zh)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装置
CN211451275U (zh) 地铁车辆段大库双侧进风驱动风推送系统
CN216457614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节能的便于清洁滤板
CN21685614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除尘装置
CN215113039U (zh) 火车站用换气排风扇装置
CN219483786U (zh) 一种无缝轴承钢管轧后穿水冷却装置
CN214077120U (zh) 一种负极材料生产用气流磨粉设备
CN215116159U (zh) 一种厂房用锅炉废气检测装置
CN212362237U (zh) 移动式空气源岗位空调器
CN209857307U (zh) 一种纺织空调室用可移动式喷雾装置
CN220153290U (zh) 一种窑头锅炉出风管道
CN219251981U (zh) 设有前置冷却装置和柔性灰斗的反吹袋式除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utomatic soot blowing device for the inner wall of hot rolled steel pip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8

Pledgee: Qilu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Liaocheng Development Zone Branch

Pledgor: Liaocheng KEH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267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