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33566U -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33566U
CN215533566U CN202121749458.9U CN202121749458U CN215533566U CN 215533566 U CN215533566 U CN 215533566U CN 202121749458 U CN202121749458 U CN 202121749458U CN 215533566 U CN215533566 U CN 215533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flat plate
food cooking
cooking appliance
p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94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u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u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u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u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494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33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33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33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形成有放置食物的烹饪腔;一种食物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分隔烹饪腔的隔板和用于避免隔板与锅体摩擦的若干个防摩擦件;隔板可拆卸插装至锅体;锅体的内壁面相对的两侧形成有供隔板插入的卡槽;防摩擦件安装至隔板且防摩擦件设置于卡槽内从而实现隔板的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隔板可以将锅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腔,隔板可以拆卸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防摩擦件的设置有助于避免隔板安装时刮伤锅体的涂层。

Description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食物烹饪器具用于对食物进行烹饪。空气炸锅是一种常见的食物烹饪器具。空气炸锅可以用空气来进行“油炸”的器具。主要是利用热空气替代原本煎锅里的热油,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
传统的空气炸锅的隔板在安装时碰触锅体侧壁容易刮伤锅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形成有放置食物的烹饪腔;一种食物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分隔烹饪腔的隔板和用于避免隔板与锅体摩擦的若干个防摩擦件;隔板可拆卸插装至锅体;锅体的内壁面相对的两侧形成有供隔板插入的卡槽;防摩擦件安装至隔板且防摩擦件设置于卡槽内从而实现隔板的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隔板可以将锅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腔,隔板可以拆卸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防摩擦件的设置有助于避免隔板安装时刮伤锅体的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隔板包括:竖向隔板主体和用于与烹饪腔的底部接触对隔板进行支撑的支撑平板部;支撑平板部设置于竖向隔板主体的底部;支撑平板部的底部与烹饪腔的腔底面贴合。本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底部设置支撑平板部与锅体接触对隔板进行支撑。通过平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支撑,稳定性高。其避免了板结构的端面接触锅体划伤锅体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支撑平板部和竖向隔板主体构成倒T字型结构。本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平板部和竖向隔板主体的重心作用到支撑平板部的中部,稳定性高不易发生倾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竖向隔板主体的厚度与支撑平板部的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2。通过对支撑平板部的宽度限制,使得支撑平板部具有较为合适的尺寸。既避免了尺寸过大,占用锅底面积较大影响食物烹饪的问题,又避免了尺寸过小,与锅底接触面积较小造成支撑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隔板还包括:顶平板部;顶平板部设置于竖向隔板主体的顶部;
竖向隔板主体的厚度与顶平板部的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03且小于等于0.2。通过对顶平板部的宽度限制,使得顶平板部具有较为合适的尺寸。既避免了尺寸过大,覆盖烹饪腔造成不便于取放物料的问题,又避免了尺寸过小,不便于与顶部零件接触造成密封性不足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隔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本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件实现较高的耐热效果,同时通过钣金件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相比多零件组装和焊接的方式既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和组装工艺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钣金件的底部弯折90度再进行对折后形成支撑平板部;
钣金件的顶部弯折90度再进行对折后再次将端部朝向钣金件的中部对折形成顶平板部。本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在支撑平板部与竖向隔板主体以及顶平板部和竖向隔板主体之间不会产生缝隙,造成食物残渣等嵌入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防摩擦件包括定位端和安装端;定位端设置于安装端的一端;安装端的另一端安装至隔板;定位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卡槽内;定位端和安装端构成T字型结构。本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摩擦件的结构设置使得通过定位端位于卡槽内实现对隔板的支撑,定位端尺寸大,隔板便于插装,而安装端尺寸小,减小对锅体内部空间的占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隔板相对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安装防摩擦件的安装部;安装部插入至安装端。本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摩擦件插装便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锅体的内壁向烹饪腔内凸出形成成对设置的凸筋;成对设置的凸筋之间构成卡槽。由锅体直接形成凸筋进而构成卡槽,不需要额外附加结构构成卡槽或者说隔板安装的导轨,减少组装工艺,降低加工成本。由锅体直接形成卡槽以插装隔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食物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一种食物烹饪器具的锅体安装隔板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图2中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一种食物烹饪器具的锅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锅体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一种食物烹饪器具的隔板的正视图;
图8是图7中结构的右视图。
食物烹饪器具100,锅体10,卡槽11,凸筋12,隔板20,竖向隔板主体21,支撑平板部22,顶平板部23,防摩擦件30,定位端31,安装端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食物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锅体10形成有放置食物的烹饪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一种食物烹饪器具100还包括:隔板20和若干个防摩擦件30。隔板20用于分隔烹饪腔。隔板20安装至锅体10后将锅体10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间。防摩擦件30用于避免隔板20与锅体10摩擦。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隔板20可拆卸插装至锅体10。锅体10的内壁面相对的两侧形成有供隔板20插入的卡槽11。隔板20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卡槽11中。防摩擦件30安装至隔板20且防摩擦件30设置于卡槽11内从而实现隔板20的定位。
采用隔板20可以将锅体1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腔,隔板20可以拆卸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防摩擦件30的设置有助于避免隔板20安装时刮伤锅体10的涂层。具体而言,防摩擦件30避免了隔板20与锅体10的侧壁的直接接触,防止隔板20的侧面接触锅体10划伤锅体10的内侧面的涂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防摩擦件30为硅胶件。硅胶件与锅体10接触防止隔板20刮花锅体涂层。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防摩擦件也可以为耐高温塑料材料制成,尤其是可以选用带有一定自润滑性能的塑料材料。可以减少隔板安装过程中对于锅体的内侧面的涂层的磨损。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锅体10的内壁向烹饪腔内凸出形成成对设置的凸筋12。成对设置的凸筋12之间构成卡槽11。由锅体10直接形成凸筋12进而构成卡槽11,不需要额外附加结构构成卡槽11或者说隔板20安装的导轨,减少组装工艺,降低加工成本。由锅体10直接形成卡槽11以插装隔板20,结构简单。通过凸筋12的位置设置可以限定卡槽11的位置继而限定隔板20的安装位置。凸筋12设置在锅体10中间则隔板20可以实现对锅体10的内部空间实现等分间隔。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凸筋从而形成多个卡槽。隔板安装到不同的卡槽中可以实现对锅体内部空间的不同的风格方式。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隔板20进行分隔,将锅体10的内部分隔为两个腔。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隔板从而将锅体的内部分隔为多个腔。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隔板20包括:竖向隔板主体21和用于与烹饪腔的底部接触对隔板20进行支撑的支撑平板部22。支撑平板部22实现隔板20的可靠支撑。具体而言,支撑平板部22设置于竖向隔板主体21的底部。支撑平板部22的底部与烹饪腔的腔底面贴合。可靠性高。具体而言,支撑平板部22和竖向隔板主体21构成倒T字型结构。采用倒T字型结构,支撑平板部22和竖向隔板主体21的重心作用到支撑平板部22的中部,稳定性高不易发生倾倒。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平板部和竖向隔板主体也可以构成为L字型结构。对于特定食材有时存在对烹饪有更高的要求,采用L字型结构从而使支撑部位仅位于竖向隔板主体的一侧,保证了另一侧的腔内不存在隔板的延伸,避免食物搭放到该侧的隔板的底部支撑上,影响该侧的烹饪效果。另外,L字型结构只需单次90度折弯即可实现,加工方便。竖向隔板主体21起到主要分隔作用,而支撑平板部22通过与锅体10的内底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支撑平板部22增加了接触面积从而使隔板20可以平稳防止在锅体10的底部,不易倾斜。隔板20的底部设置支撑平板部22与锅体10接触对隔板20进行支撑。通过平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支撑,稳定性高。其避免了板结构的端面接触锅体20划伤锅体20涂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竖向隔板主体21的厚度与支撑平板部22的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2。支撑平板部22的宽度即支撑平板部22在垂直于竖向隔板主体21方向上的尺寸。通过对支撑平板部的宽度限制,使得支撑平板部具有较为合适的尺寸。既避免了尺寸过大,占用锅底面积较大影响食物烹饪的问题,又避免了尺寸过小,与锅底接触面积较小造成支撑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竖向隔板主体21的厚度与支撑平板部22的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08且小于等于0.12。更具体而言,竖向隔板主体21的厚度与支撑平板部22的宽度之比为0.1。其中支撑平板部22为板状,支撑平板部22的宽度即为板材的厚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隔板20还包括:顶平板部23。顶平板部23设置于竖向隔板主体21的顶部。顶平面部23的设置,增加隔板20与上方结构的接触面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辅助定位和锅体10的内部空间的分隔。设置顶平板部23也有助于利用顶平板部23触发微动开关开合以监测锅体10内是否放置有隔板20。
具体而言,竖向隔板主体21的厚度与顶平板部23的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03且小于等于0.2。顶平板部23的宽度即顶平板部23在垂直于竖向隔板主体21方向上的尺寸。通过对顶平板部的宽度限制,使得顶平板部具有较为合适的尺寸。既避免了尺寸过大,覆盖烹饪腔造成不便于取放物料的问题,又避免了尺寸过小,不便于与顶部零件接触造成密封性不足的问题。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竖向隔板主体21的厚度与顶平板部23的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03且小于等于0.1。更具体而言,竖向隔板主体21的厚度与顶平板部23的宽度之比为0.0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隔板20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钣金件的底部弯折90度再进行对折后形成支撑平板部22。钣金件的顶部弯折90度再进行对折后再次将端部朝向钣金件的中部对折形成顶平板部23。隔板20的支撑平板部22和顶平板部23均采用钣金折弯压边形成,加工方便。竖向隔板主体21的中部可以冲压加强结构从而增加强度防止隔板变形。
隔板20为金属件,可以实现较高的耐热效果。通过钣金件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相比多零件组装和焊接的方式既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和组装工艺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隔板也可以由耐高温非金属材料制成。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耐高温塑料制成隔板。耐高温塑料相比金属件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避免两个腔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进行加工时,高温腔内的热量直接通过隔板向低温腔内传递,引发高温腔内热量流失,以及体温腔温度过高,引起烹饪效果不佳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防摩擦件30包括定位端31和安装端32。定位端31设置于安装端32的一端。安装端32的另一端安装至隔板20。定位端31可滑动地设置于卡槽11内。定位端31和安装端32构成T字型结构。具体而言,隔板20相对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安装防摩擦件30的安装部。安装部插入至安装端32。防摩擦件30插装便捷。隔板20的两侧形成两个缺口。两个缺口之间构成安装部。定位端31的宽度大于安装端32的宽度从而形成T字型结构。定位端31位于两个凸筋12之间。定位端31的宽度大于等于支撑平板部22的宽度。定位端31的宽度小于等于顶平板部23的宽度。防摩擦件30的结构设置使得通过定位端31位于卡槽11内实现对隔板20的支撑,定位端31尺寸大,隔板20便于插装,而安装端32尺寸小,减小对锅体10内部空间的占用。
安装部由竖向隔板主体21形成。竖向隔板主体21的两侧均形成有两个安装部。防摩擦件30为4个。每个安装部安装有一个防摩擦件30。
锅体10的两侧面设置有扣手结构,方便移动锅体10。锅体10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节油盘的凸台。凸台由三个圆弧段构成。节油盘可以放置在锅体10内,通过凸台进行定位使其不会松动。锅体10的底部心外凸出形成有多个锅脚。锅脚为圆形凸起。4个锅脚使锅体10可平稳放置在桌面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形成有放置食物的烹饪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食物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烹饪腔的隔板和用于避免所述隔板与所述锅体摩擦的若干个防摩擦件;所述隔板可拆卸插装至所述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面相对的两侧形成有供所述隔板插入的卡槽;所述防摩擦件安装至所述隔板且所述防摩擦件设置于所述卡槽内从而实现所述隔板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包括:竖向隔板主体和用于与所述烹饪腔的底部接触对所述隔板进行支撑的支撑平板部;所述支撑平板部设置于所述竖向隔板主体的底部;所述支撑平板部的底部与所述烹饪腔的腔底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平板部和所述竖向隔板主体构成倒T字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向隔板主体的厚度与所述支撑平板部的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还包括:顶平板部;所述顶平板部设置于所述竖向隔板主体的顶部;
所述竖向隔板主体的厚度与所述顶平板部的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03且小于等于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钣金件的底部弯折90度再进行对折后形成所述支撑平板部;
所述钣金件的顶部弯折90度再进行对折后再次将端部朝向所述钣金件的中部对折形成所述顶平板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摩擦件包括定位端和安装端;所述定位端设置于所述安装端的一端;所述安装端的另一端安装至所述隔板;所述定位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定位端和所述安装端构成T字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相对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防摩擦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插入至所述安装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食物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的内壁向所述烹饪腔内凸出形成成对设置的凸筋;成对设置的所述凸筋之间构成所述卡槽。
CN202121749458.9U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533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9458.9U CN215533566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9458.9U CN215533566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33566U true CN215533566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9458.9U Active CN215533566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33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7129A (zh) 电烤箱
CN215533566U (zh)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CN210643741U (zh) 空气炸锅用烤盘
CN112806866A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8348995U (zh) 卡扣、踢脚板和冰箱
JP5123439B2 (ja) グリル
CN205006693U (zh) 电烤箱
US6476360B1 (en) Shell structure for a heating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ting appliance including same
CN210717430U (zh) 一种多组合磁吸轨道
CN213786948U (zh) 食物料理设备
KR101263362B1 (ko) 전기 레인지
CN114052519A (zh) 食物料理设备
CN213787036U (zh) 食物料理设备
CN213909884U (zh) 发热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06983379B (zh) 支架结构和家用电器
CN219962601U (zh) 煎烤盘和烹饪器具
CN21946093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996073U (zh) 煎烤机
CN210121050U (zh) 烹饪器具
CN217185646U (zh) 一种用于蒸烤箱的烤盘结构
CN218348996U (zh) 通风格栅、踢脚板及厨房用具
CN218864227U (zh) 一种台式灶壳
CN218348994U (zh) 卡扣、踢脚板及冰箱
CN215077724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多形态炸篮
CN216932733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