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31587U -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31587U
CN215531587U CN202120615789.7U CN202120615789U CN215531587U CN 215531587 U CN215531587 U CN 215531587U CN 202120615789 U CN202120615789 U CN 202120615789U CN 215531587 U CN215531587 U CN 215531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in
electrode connecting
atomizer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57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瑞龙
汪新宇
赵伯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57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31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31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31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电极触点;防伪组件,防伪组件包括电极连接部;电极触点连接电极连接部,以将雾化组件与防伪组件串联连接,以使得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防伪组件能够与电池杆进行通讯。防伪组件代替线路板,实现通讯加密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PCB板面积过大,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加密功能的电子雾化装置,一般是在雾化器中配置一块PCB板,在PCB板上设置控制器、电容和MOS管来实现加密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需要较大功率的MOS管和/或大容量的电容才能够正常工作,而大功率的MOS管、大容量的电容的尺寸往往会很大,这会显著增加PCB板的面积,从而限制雾化器的尺寸,组装效率低,其而由于PCB由多器件焊接而成,组装过程中损坏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其能够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电极触点;防伪组件,防伪组件包括电极连接部;电极触点连接电极连接部,以将雾化组件与防伪组件串联连接,以使得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防伪组件能够与电池杆进行通讯。
其中,防伪组件还包括:防伪单元,与电极连接部电连接,防伪单元能够与电池杆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与雾化器是否匹配。
其中,电极连接部和防伪单元封装为一个独立元件;或者电极连接部和防伪单元为独立设置的两个元件。
其中,防伪单元为晶圆;或者防伪单元包括晶圆和包裹晶圆的封装体。
其中,雾化器还包括:顶针,电极触点通过顶针连接电极连接部,且雾化器通过顶针与电池杆连接。
所述顶针包括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所述电极触点包括第一电极触点以及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分别与所述防伪单元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触点以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顶针。
其中,防伪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二顶针之间;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组件延伸至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组件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组件延伸至所述第二顶针。
其中,第一顶针具有第一凸缘,第一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凸缘朝向雾化组件的表面,第三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顶针的第一端的端面。
其中,顶针还包括第三顶针;第三顶针电连接第二电极触点,第二电极连接部与第三顶针电连接,以通过第三顶针与第二电极触点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顶针具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三顶针具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表面,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针的第一端的端面。
其中,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分别对应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第三顶针位于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之间,且位于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的连线的一侧。
其中,第一顶针和第三顶针分别对应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第二顶针位于第一顶针以及第三顶针之间,且位于第一顶针以及第三顶针的连线的一侧。
其中,所述顶针包括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所述电极触点包括第一电极触点以及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分别与所述防伪单元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延伸出的第一电极引线,以及从所述第二电极触点延伸出的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以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顶针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顶针电连接。
其中,第一顶针的第一端具有第一盲孔,第二顶针的第一端具有第二盲孔;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从防伪组件靠近雾化组件的一表面延伸出来;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以及第一电极连接部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一盲孔中,第三电极连接部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盲孔中。
其中,顶针还包括第三顶针;第三顶针靠近雾化组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三盲孔,第二电极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三盲孔中。
其中,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分别对应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第三顶针位于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之间,且位于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的连线的一侧。
其中,第一顶针和第三顶针分别对应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第二顶针位于第一顶针以及第三顶针之间,且位于第一顶针以及第三顶针的连线的一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和电池杆,其中,电池杆用于为雾化器供电,雾化器为上述任一项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电极触点;防伪组件,防伪组件包括电极连接部;电极触点连接电极连接部,以将雾化组件与防伪组件串联连接,以使得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防伪组件能够与电池杆进行通讯。防伪组件代替线路板,实现通讯加密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PCB板面积过大,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及图1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雾化器10可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医疗雾化等领域,其具备结构简单的特点,以便于采用自动化安装方法,从而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节约组装时的人力成本,并可避免组装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失误。
雾化器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雾化单元A以及套接于该雾化单元A上的储液单元B,该储液单元B与该雾化单元A导液连接。雾化单元A可用于对储液单元B中存储的液体介质加热雾化,该储液单元B用于存储液体介质,并将雾气导出。
具体的,雾化单元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雾化底座30、雾化组件1以及雾化顶座34。雾化底座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椭圆形,其可用于与电池杆电性地连接,雾化组件1安装于该雾化底座30上。该雾化顶座34由上往下套设于或卡接于该雾化底座30上,并罩住该雾化组件1。该雾化顶座34可包括一体成型的套筒,该套筒可套设在雾化底座30上,以收容该雾化组件1,并形成雾化腔36。雾化底座30、雾化组件1以及雾化顶座34的结构不限,可以根据不同的雾化器10种类进行设计。
具体的,请结合图2以及图3,雾化器10进一步包括防伪组件2,雾化组件1包括电极触点11,防伪组件2包括电极连接部12。电极触点11连接电极连接部12,以将雾化组件1与防伪组件2串联连接,以使得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防伪组件2能够与电池杆进行通讯。具体的,防伪组件2设置在雾化器10内部,优选的,如图1所示,防伪组件2设置在雾化底座30的容置腔内。
具体地,如图4所示,加热丝即为雾化组件1,雾化组件1与防伪组件2串联。具体地,防伪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端X、第二连接端Y以及第三连接端Z。如图所示,第一连接端X连接加热丝的第一端A,第二连接端Y连接加热丝的第二端B。具体地,防伪组件2包括防伪芯片MCU,防伪芯片MCU具有第一驱动端口P4、第二驱动端口P5以及电源电压端口VDD,地电压端口GND。其中,第一驱动端口P4连接开关Q1的控制端,第二驱动端口P5连接加热丝的第一端以及第一连接端X,加热丝的第二端连接开关Q1的第一通路端,开关Q1的第二通路端连接第三连接端Z。具体地,地电压端口GND连接第三连接端Z,第二驱动端口P5通过二极管D1连接电源电压端口VDD,电源电压端口VDD与地电压端口GND并联有电容C1。
具体地,在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雾化器内部开关Q1在电池杆供电初始状态时处于断开状态,电池杆发送数据信号给雾化器,雾化器的第二驱动端口P5接收到数据信号,若数据信号为高电平,电容C1通过二极管D1取电;在数据信号为低电平时,C1为防伪芯片MCU供电,维持MCU工作,雾化器通过防伪芯片MCU根据接收的数据信号进行防伪认证,在认证通过后,通过第一驱动端口P4控制开关Q1导通,电池杆供电控制加热丝开始加热进行雾化。防伪组件代替线路板,实现通讯加密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PCB板面积过大,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成本。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防伪组件2还包括:防伪单元21,防伪单元21与电极连接部12电连接,防伪单元21能够与电池杆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与雾化器是否匹配。在一实施例中,电极连接部12和防伪单元21封装为一个独立元件;或者电极连接部12和防伪单元21为独立设置的两个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防伪单元21为晶圆;或者防伪单元21包括晶圆和包裹晶圆的封装体。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器还包括顶针13,电极触点11通过顶针13连接电极连接部12,且雾化器通过顶针13与电池杆连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X以及加热丝的第一端A连接第一顶针,且第一顶针作为雾化器的正极+,第三连接端Z连接第二顶针,且第二顶针作为雾化器的负极-。
具体地,如图2以及图3所示,顶针13包括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二顶针132。电极触点11包括第一电极触点111(对应加热丝的第一端A)以及第二电极触点112(对应加热丝的第二端B)。电极连接部12包括分别与防伪单元21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121(对应第一连接端X)、第二电极连接部122(对应第二连接端Y)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123(对应第三连接端Z)。
其中,第一顶针131电连接第一电极触点111以及第一电极连接部121,第二电极连接部122电连接第二电极触点112,第三电极连接部123电连接第二顶针132。
具体地,第一顶针131的第一端抵接第一电极触点111,第一顶针131的第二端延伸至雾化器的底部,以作为雾化器的第一电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为雾化器的正极+。第二顶针132的第二端延伸至雾化器的底部,以作为雾化器的第二电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为雾化器的负极-。具体地,在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雾化器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电池杆的正负极。第一电极连接部121与第一顶针131的中部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第二电极触点112电连接,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与第二顶针132的第一端或中部电连接。具体地,中部为第一顶针131或第二顶针132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之间的位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防伪组件2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二顶针132之间。第一电极连接部121从防伪组件2延伸至第一顶针131,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从防伪组件2延伸至第二电极触点112;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从防伪组件2延伸至第二顶针132。具体地,第一电极连接部121从防伪组件2靠近第一顶针131的一表面延伸至第一顶针131的中部;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从防伪组件2靠近雾化组件1的一表面延伸至第二电极触点112;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从防伪组件2靠近第二顶针132的一表面延伸至第二顶针132的第一端或中部。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顶针131具有第一凸缘133,防伪组件2的第一电极连接部121搭接在第一凸缘133上,具体地,第一电极连接部121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凸缘133朝向雾化组件1的表面。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顶针131还可以具有凹槽,防伪组件2的第一连接部121插入第一顶针131的中部的凹槽内。第二顶针132的侧壁也可以具有凸缘,便于连接或安装防伪单元21,例如防伪单元21的端部可以直接固定设置于第一顶针131和第二顶针132的凸缘上。在一可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1以及第三连接部123可以通过焊接、铆接、压接等方式连接在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二顶针132上。具体地,第二电极连接部122可以通过焊接、铆接、压接等方式与第二电极触点112连接。其中,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第三电极连接部123在防伪单元21内部通断连接。具体的,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第三电极连接部123在防伪单元21内部连接有开关Q1。
本实施例中,防伪组件2的第一电极连接部121通过第一顶针131与雾化组件1的第一电极触点111连接,防伪组件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雾化组件1的第二电极触点112直接连接,防伪组件2的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与第二顶针132连接,以此实现雾化组件1与防伪组件2的串联。
请参见图5以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与上述图1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三顶针130。第三顶针130的第一端抵接第二电极触点112,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第三顶针130的中部电连接,以通过第三顶针130与第二电极触点112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顶针131具有第一凸缘133,第三顶针130具有第二凸缘134,第一电极连接部121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凸缘133朝向雾化组件1的表面,第二电极连接部122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凸缘134朝向雾化组件1的表面,第三电极连接部123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顶针132的第一端的端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顶针132的侧壁也可以具有凸缘;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防伪单元21的端部或边缘直接固定设置于第一顶针131、第二顶针132和第三顶针130的凸缘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131和第二顶针132分别对应雾化组件1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设置,第三顶针130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二顶针132之间,且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二顶针132的连线的一侧。具体的,第一顶针131、第二顶针132以及第三顶针130呈三角形分布,雾化组件1的第二电极触点112延伸至与第三顶针130对应的位置处,具体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第一电极触点111和第二电极触点112并非对称设置于雾化组件1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第一电极触点111设置于雾化组件1的雾化芯沿长度方向L的一端,第二电极触点112设置于雾化组件1的雾化芯的中部靠近边缘处。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连接部121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从防伪组件2远离第三顶针130的一表面延伸出,并设置于第一顶针131的第一凸缘133上,以及第二顶针132的第一端的端面上。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从防伪组件2靠近第三顶针130的一表面延伸出,并设置于第三顶针130的第二凸缘134上。具体地,第一电极连接部121、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123可以通过压接、铆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顶针131、第二顶针132以及第三顶针130上。
本实施例中,防伪组件2的第一电极连接部121通过第一顶针131与雾化组件1的第一电极触点111连接,防伪组件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122通过第三顶针130与雾化组件1的第二电极触点112连接,防伪组件2的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与第二顶针132连接,以此实现雾化组件1与防伪组件2的串联。
请参见图7,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131和第三顶针130分别对应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设置,第二顶针132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三顶针130之间,且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三顶针130的连线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的第一电极触点111以及第二电极触点112沿长度方向L设置于雾化芯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防伪组件2的第一电极连接部121通过第一顶针131与雾化组件1的第一电极触点111连接,防伪组件2的第二电极连接部122通过第三顶针130与雾化组件1的第二电极触点112连接,防伪组件2的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与第二顶针132连接,以此实现雾化组件1与防伪组件2的串联。由于本实施例中防伪单元21的端部或边缘直接固定设置于第一顶针131、第二顶针132和第三顶针130的凸缘上,第一电极连接部121、第二电极连接部122和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也可以设置于防伪单元21靠近凸缘的表面,即,防伪单元21的底面上。
请参见图8,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9及图10,具体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从第一电极触点111延伸出的第一电极引线113,以及从第二电极触点112延伸出的第二电极引线114。
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13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极引线113与第一电极触点111电连接,第一顶针131的第二端延伸至雾化器的底部,以作为雾化器的第一电极。第二顶针132的第二端延伸至雾化器的底部,以作为雾化器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连接部121与第一顶针13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第二电极引线114电连接,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与第二顶针132的第一端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一顶针131的第一端具有第一盲孔135,第二顶针132的第一端具有第二盲孔136。第一电极连接部121、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123从防伪组件2靠近雾化组件1的一表面延伸出来。第一电极引线113的一端以及第一电极连接部121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一盲孔135中,第三电极连接部12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盲孔136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部121与第一电极引线113插入第一盲孔135中,通过第一顶针131连接,第三电极连接部123插入第二盲孔136中与第二顶针132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第二电极引线114焊接在一起,进而实现雾化组件1与防伪组件2的串联。
请参见图1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第四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三顶针130。具体地,第三顶针130靠近雾化组件1的第一端具有第三盲孔137,第二电极连接部122的一端与第二电极引线114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三盲孔137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131和第三顶针130分别对应雾化组件1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设置,第二顶针132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三顶针130之间,且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三顶针130的连线的一侧。即第一顶针131、第二顶针132以及第三顶针130呈三角形分布。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部121与第一电极引线113插入第一盲孔135中,通过第一顶针131连接,第三电极连接部123插入第二盲孔136中与第二顶针132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第二电极引线114插入第三盲孔137中,通过第三顶针130连接,进而实现雾化组件1与防伪组件2的串联。
请参见图12及图1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五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中,第一顶针131和第二顶针132分别对应雾化组件1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设置,第三顶针139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二顶针132之间,且位于第一顶针131以及第二顶针132的连线的一侧。
其中,第二电极触点112可以延伸至对应第三顶针130的位置,第二电极引线114垂直延伸并插入至第三顶针130的第三盲孔137中。或者第二电极引线114还可以从第二电极触点112引出,倾斜式的插入第三顶针130的第三盲孔137中,具体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部121与第一电极引线113插入第一盲孔135中,通过第一顶针131连接,第三电极连接部123插入第二盲孔136中与第二顶针132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122与第二电极引线114插入第三盲孔137中,通过第三顶针130连接,进而实现雾化组件1与防伪组件2的串联。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顶针131、第二顶针132以及第三顶针130还可以不设置盲孔,直接将电极引线以及电极连接部焊接在顶针上。
本申请各实施例的雾化器,其设置防伪组件代替现有的线路板,以实现防伪功能,防伪组件所需空间小,组装方便,连接可靠。
请参见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20和电池杆30,其中,电池杆30用于为雾化器20供电,雾化器20为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任一实施例的雾化器。该电子雾化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医疗雾化等领域,其具备特定结构特点,以便于采用自动化安装方法,从而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节约组装时的人力成本,并可避免组装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失误。
本申请利用防伪组件替代现有的能够实现通讯的线路板,一方面由于防伪芯片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小体积;另一方面降低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电极触点;
防伪组件,所述防伪组件包括电极连接部;
所述电极触点连接所述电极连接部,以将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防伪组件串联连接,以使得所述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所述防伪组件能够与所述电池杆进行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组件还包括:
防伪单元,与所述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防伪单元能够与所述电池杆进行通讯,进而判断所述电池杆与所述雾化器是否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部和所述防伪单元封装为一个独立元件;或者
所述电极连接部和所述防伪单元为独立设置的两个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为晶圆;或者
所述防伪单元包括晶圆和包裹所述晶圆的封装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顶针,所述电极触点通过所述顶针连接所述电极连接部,且所述雾化器通过所述顶针与所述电池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针包括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
所述电极触点包括第一电极触点以及第二电极触点;
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分别与所述防伪单元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
所述第一电极触点以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顶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二顶针之间;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组件延伸至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组件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组件延伸至所述第二顶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具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表面,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针的第一端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还包括第三顶针;
所述第三顶针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顶针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三顶针与所述第二电极触点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具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三顶针具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表面,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针的第一端的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分别对应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三顶针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二顶针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二顶针的连线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三顶针分别对应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二顶针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三顶针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三顶针的连线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针包括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
所述电极触点包括第一电极触点以及第二电极触点;
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分别与所述防伪单元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三电极连接部;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延伸出的第一电极引线,以及从所述第二电极触点延伸出的第二电极引线;
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以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顶针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顶针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的第一端具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二顶针的第一端具有第二盲孔;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组件靠近所述雾化组件的一表面延伸出来;
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第一盲孔中,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盲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还包括第三顶针;
所述第三顶针靠近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三盲孔,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第三盲孔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分别对应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三顶针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二顶针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二顶针的连线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三顶针分别对应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二顶针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三顶针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顶针以及所述第三顶针的连线的一侧。
18.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和电池杆,其中,所述电池杆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所述雾化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20615789.7U 2021-03-25 2021-03-25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5531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5789.7U CN215531587U (zh) 2021-03-25 2021-03-25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5789.7U CN215531587U (zh) 2021-03-25 2021-03-25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31587U true CN215531587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5789.7U Active CN215531587U (zh) 2021-03-25 2021-03-25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31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31587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826137A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201010U (zh) 一种led灯带的电源接头组件
CN217089624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18215013U (zh) 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电容器
CN112826138A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2395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主机
CN208402201U (zh) 一种电源模块的地址通讯板
WO2022198576A1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723158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531578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531579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8548525U (zh) 电路通讯接口连接结构
CN209804793U (zh) 用于电动工具的双并电池包
CN215775531U (zh) 一种雾化器、电池杆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9167532U (zh) 一体式车用超声波传感器
CN215579173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1278392Y (zh) 一种应用于pcb电路板的接线端子
WO2022160285A1 (zh) 一种雾化器、电池杆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32U (zh) 一种电源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4901447U (zh) 一种插接端子与pcb板连接的插接保护结构
CN21879051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065400U (zh) 一种免焊接的电子烟组件
CN210607750U (zh) 一种便于焊接的电连接器
CN220086555U (zh) 一种用于组装电池的内部接头连接装置及充电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