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28455U - 电缆终端平台 - Google Patents

电缆终端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8455U
CN215528455U CN202120774959.6U CN202120774959U CN215528455U CN 215528455 U CN215528455 U CN 215528455U CN 202120774959 U CN202120774959 U CN 202120774959U CN 215528455 U CN215528455 U CN 215528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cable termination
cable
support
connect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49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雄波
黄进
郭文星
王礼伟
杨俊峰
胡明彰
杨锐棋
乐云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49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28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8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8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终端平台。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第三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一支撑杆、支柱、第一连接柱和连接架。沿支柱的径向方向,第一连接柱连接于支柱。沿第一连接柱的径向方向,第二连接柱连接于第一连接柱。沿支柱的径向方向,第三连接柱连接于支柱,且第三连接柱的轴线平行于第二连接柱的轴线。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柱,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柱。多个连接架连接于第二连接柱。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平台的第三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一支撑杆三者形成“工”字结构,且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柱连接,使得电缆终端平台各连接处的应力分散,因此结构强度相对现有的电缆终端平台较高。

Description

电缆终端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终端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终端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和企业现代化程度提高,作为经济命脉的电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满足供电需求,各大城市电网中电力电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现有的电缆终端平台通常将电缆终端平台的形状设置成双三角形的结构,但由于电缆终端平台为三角形结构时,电缆的主杆和三角形平台之间的连接部分较少,因此较为薄弱,使得电缆终端平台受力时应力集中,从而导致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强度低,易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电缆终端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缆终端平台,所述电缆终端平台包括:支柱;第一连接柱,沿所述支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支柱;第二连接柱,沿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三连接柱,沿所述支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三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支柱,且所述第三连接柱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轴线;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柱。连接架,多个连接架连接于第二连接柱,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位于同一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电缆终端平台,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沿所述支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支柱,沿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沿所述支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三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支柱,且所述第三连接柱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轴线。因此电缆终端平台形成一稳固的“工”字型结构。连接架连接于第二连接柱,由此能够在连接架上设置电缆头安装板、避雷器安装板等装置。第一支撑杆连接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由此使得电缆终端平台在受力时,能够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柱进行力的转移。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平台形成“工”字结构,且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柱连接,使得电缆终端平台各连接处的应力分散,因此结构强度相对现有的电缆终端平台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上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柱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相互连接形成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为1.5米至3米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为2.5m至4米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为0.3米至0.4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柱,且所述夹角的大小为30°至8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柱二者的连接处,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柱二者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多个电缆头安装板,所述电缆头安装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且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设置有多个避雷器安装板,所述避雷器安装板设置于相邻的两连接架之间,位于所述电缆头安装板的设置有所述凹槽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多个隔磁板,沿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所述隔磁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终端平台的电缆头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终端平台的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连接部10;
支柱100、第一连接柱200、第二连接柱300、第三连接柱400、第一支撑杆500、第二支撑杆600、第三支撑杆700、避雷器安装板800、电缆头安装板900、凹槽910、隔磁板920、连接架930、防护栏9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
参考图4,现有的电缆终端平台为双三角形的结构,因此当电缆终端平台的两侧三角形结构受力时,由于受力点仅位于连接部10,因此连接部10会发生应力集中,进而导致电缆终端平台发生断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缆终端平台,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第三连接柱400、第二连接柱300、第一支撑杆500、支柱100、第一连接柱200和连接架930。沿支柱100的径向方向,第一连接柱200连接于支柱100。沿第一连接柱200的径向方向,第二连接柱300连接于第一连接柱200。沿支柱100的径向方向,第三连接柱400连接于支柱100,且第三连接柱400的轴线平行于第二连接柱300的轴线。第一支撑杆50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柱300,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柱400。多个连接架930连接于第二连接柱300,相邻的两个连接架930之间具有间隙,且连接架930与第二连接柱300和第三连接柱400位于同一平面。
具体地,参考图1,支柱100通常连接于底面,作为电缆终端平台的总受力结构,沿支柱100的径向,第一连接柱200连接于支柱100的上端,朝向右侧凸出于支柱100。沿第一连接柱200的径向,第二连接柱300连接于第一连接柱200,朝向前后方向凸出于第一连接柱200。沿支柱100的径向,第三连接柱400连接于支柱100,且沿支柱100的高度方向,与第二连接柱300位于同一平面。第三连接柱400的轴线平行于第二连接柱300的轴线。因此电缆终端平台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柱200、第二连接柱300、第三连接柱400形成一“工”字结构。
连接架930设置于第二连接柱300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柱300和第三连接柱400位于同一平面,因此能够在连接架930上设置电缆头和避雷器安装板800等装置。第一支撑杆50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柱300,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柱400。因此当第二连接柱300由于连接架930的自身重力等原因,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弯曲的趋势时,第二支撑杆600和第一连接柱200能够共同承受力,从而避免电缆终端平台的应力集中,进而避免电缆终端平台断裂。可以理解的是,沿左右方向,连接架930的长度小于2米,由此避免因连接架930的长度过长,而导致连接架930发生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强度,因此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第二支撑杆600,沿前后方向,第二支撑杆60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500,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柱200。此时,由于增设有第二支撑杆600,因此当第二连接柱300在受到使第二连接柱300绕第一连接柱200旋转的力时,能够通过第二支撑杆600进行力的分散,进而避免第二连接柱300发生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强度。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第三支撑杆700,第三支撑杆70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600,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500上靠近第三连接柱400的一端,以此使得第三支撑杆700、第二支撑杆600、第一支撑杆500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较强,因此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强度得到了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电缆的维修,需要在电缆终端平台上设置供工作人员落脚的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防滑的凸起纹路。第一支撑杆500、第二支撑杆600和第三支撑杆700相互连接形成一支撑架(图中未标记),支撑板连接于连接架930的上表面和支撑架的上表面,由此消除连接架930和支撑架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踩在支撑板上进行电缆终端平台的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支撑杆500的长度取决于第一连接柱200和第二连接柱300二者之间的间距,第二支撑杆600的长度取决于第一支撑杆500和第一连接柱200二者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撑杆500和第二支撑杆600的长度越长,则由于二者的力臂越长,导致第一支撑杆500和第二支撑杆600二者所能承受的力越小。当第一支撑杆500长度较长时,需要多个第二支撑杆600连接第一支撑杆500和第一连接柱200,由此起到在增大电缆终端平台的面积的同时,保证电缆终端平台的机构强度,而当第一支撑杆500的长度一定时,相邻的第二支撑杆600之间的距离,能够影响第二支撑杆600的数量,并且影响第二支撑杆600的疏密程度,进而影响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强度。因此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杆600的长度为1.5米至3米之间,第一支撑杆500的长度为2.5m至4米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600之间的距离为0.3米至0.4米之间,由此在保证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尽量使用较少的第二支撑杆600,以减少电缆终端平台的安装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杆700和第一支撑杆500之间形成一夹角,夹角为图1中标注的A,夹角的开口朝向第一连接柱200,且夹角的大小为30°至80°之间。具体地,第三支撑杆700和第三连接柱400之间形成一夹角,夹角的大小会影响第三支撑杆700、第二支撑杆600和第一支撑杆500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形结构的角度,进而影响三角形结构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夹角的大小为45°,此时,第三支撑杆700、第二支撑杆600和第一支撑杆500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形结构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结构较为稳定,由此提高了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第三支撑杆70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500和第三连接柱400二者的连接处,并与第一支撑杆500和第三连接柱400二者相连。在第三支撑杆700连接于第一支撑杆500和第二支撑杆600的电缆终端平台中,当第三支撑杆700收到自前向后或自右向左方向的力时,仅能将力传递至第一支撑杆500,而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平台的第三支撑杆700在收到前后或左右方向的力时,能够将力转移至第一支撑杆500和第三连接柱400,由此避免第一支撑杆500受力过大而发生弯曲或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多个电缆头安装板900,电缆头安装板90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架930之间,且设置有一凹槽910,凹槽910的槽口朝向远离第二连接柱300的一侧。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电缆终端平台需要安装电缆头安装板900以安装电缆头。但本实施例中的电缆头通常为单个设置,即一个电缆头穿过一个电缆头安装板900,此时,为了避免电缆中的电流穿过电缆头安装板900的磁感线而产生涡流,因此凹槽910的槽口朝向远离第二连接柱300的一侧,由此避免第二连接柱300和电缆头安装板900之间形成包围电缆头的环。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平台需要安装电缆头时,能够将电缆头穿过凹槽910,进行电缆头的固定安装。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缆头安装板900设置有凹槽910,而非设置通孔以供电缆穿过,因此能够避免电缆中电流穿过电缆头安装板900时,电缆头安装板900产生涡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缆终端平台为了避免电缆终端平台遭遇雷击,需要设置避雷器,因此需要在连接架930设置有多个避雷器安装板800,避雷器安装板800设置于相邻的两连接架930之间,位于电缆头安装板900的设置有凹槽910的一侧。具体地,参考图1,若避雷器安装板位于电缆头安装板900和第二连接柱300之间,则电流经由避雷器时,可能会由于第二连接柱300、连接架930和电缆头安装板900之间形成回路,而产生涡流。因此为了避免雷击时产生涡流,将避雷器安装板800设置于电缆头安装板900的设置有凹槽910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多个隔磁板920,沿凹槽910的开口方向,隔磁板92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架930之间。具体地,为了加强连接架930的结构,因此需要通过增设装置以连接相邻的连接架930,但一般的装置若架设于相邻的连接架930,则导致电缆头安装板900、连接架930和装置之间形成回路,从而导致产生涡流,因此需要通过增设隔磁板920,隔磁板920可以为不锈钢板。由于增设有隔磁板920,因此本能够提高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平台的结构强度以及便于工作人员站在隔磁板920上进行电缆终端平台的维护。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电缆终端平台还能够设置有防护栏940,防护栏940设置于连接架930和支撑架的外周沿,由此起到避免工作人员在施工时跌落与电缆终端平台的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柱;
第一连接柱,沿所述支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支柱;
第二连接柱,沿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
第三连接柱,沿所述支柱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三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支柱,且所述第三连接柱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轴线;
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柱;
连接架,多个连接架连接于第二连接柱,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上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柱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相互连接形成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为1.5米至3米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为2.5m至4米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为0.3米至0.4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柱,且所述夹角的大小为30°至8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柱二者的连接处,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柱二者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多个电缆头安装板,所述电缆头安装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且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设置有多个避雷器安装板,所述避雷器安装板设置于相邻的两连接架之间,位于所述电缆头安装板的设置有所述凹槽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平台还包括多个隔磁板,沿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所述隔磁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
CN202120774959.6U 2021-04-15 2021-04-15 电缆终端平台 Active CN215528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4959.6U CN215528455U (zh) 2021-04-15 2021-04-15 电缆终端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4959.6U CN215528455U (zh) 2021-04-15 2021-04-15 电缆终端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8455U true CN215528455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2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4959.6U Active CN215528455U (zh) 2021-04-15 2021-04-15 电缆终端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28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28455U (zh) 电缆终端平台
CN215107815U (zh) 一种抗强风防震输电铁塔
CN211849083U (zh) 一种桥梁限高装置
CN213626902U (zh)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受力形变及导线舞动监控装置
JP2014103723A (ja) 耐張鉄塔用ギャップ式避雷装置
CN209941501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护装置
CN108661406B (zh) 转角塔避雷线支架及转角塔
CN210517676U (zh) 一种电缆桥架转角分线装置
CN106299735A (zh) 一种电力检测仪器接地装置
CN106129648A (zh) 一种电力检测仪器接地装置
CN218783746U (zh) 一种用于柔性支架的连接装置、柔性支架和柔性光伏系统
CN214379993U (zh) 一种电缆平台
CN206205553U (zh) 一种柱上新型断路器开关支架
CN217734419U (zh)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
CN215830073U (zh) 一种工具式安全挑网
CN205447177U (zh) 输配电设备台架
CN214939443U (zh) 一种风屏障结构
CN220847168U (zh) 一种用于公路桥梁支座的检修围栏
CN220318423U (zh) 一种抗冲击的公路警示护板
CN218208675U (zh) 一种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
CN220964202U (zh) 顺线路绝缘操作平台
CN213847233U (zh) 一种重载抗震机柜框架
CN217790051U (zh) 一种便于吊装的大型数据中心机柜
CN219342971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护栏网
CN212712466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电梯井道附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