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23495U - 电热地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热地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3495U
CN215523495U CN202121540726.6U CN202121540726U CN215523495U CN 215523495 U CN215523495 U CN 215523495U CN 202121540726 U CN202121540726 U CN 202121540726U CN 215523495 U CN215523495 U CN 215523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ing system
floor heating
electric fl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07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5407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23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3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3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暖系统,涉及地暖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地暖系统中的热量传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水泥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泥基层上方且依次相连的防潮层、保温层、反射层、支撑层、网格以及装饰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网格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层的高度不小于5mm,发热电缆固定在所述网格上,所述反射层通过混凝土与所述支撑层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电热地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热地暖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热电缆通过卡扣固定在网格上,且网格整体贴合在反射层上,发热电缆固定完成后,操作人员在反射层上方浇注混凝土,网格处于混凝土层的底端,且混凝土具有高度,待混凝土冷却后发电线缆与混凝土和反射层固定为一体,发电线缆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向上方传递,另一部分向下方传递给反射层后,反射层将热量回弹至发热丝的上方进行发热,但是由于发热丝与反射层的距离较近,热量的传递和聚集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实现良好且均匀的发热。
综上所述,存在现有的地暖系统中的热量传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即现有地暖系统中的热量传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热地暖系统,其包括水泥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泥基层上方且依次相连的防潮层、保温层、反射层、支撑层、网格以及装饰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网格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层的高度不小于5mm,发热电缆固定在所述网格上,所述反射层通过混凝土与所述支撑层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层具有5mm以上的高度,支撑层为发热电缆的热量扩散和聚集提供空间,更便于热量的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层的高度为5-3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玻璃纤维棒支撑网格,同时玻璃纤维棒是良好的热防护和耐烧蚀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层采用直径为5-30mm的玻璃纤维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层的直径增大,其支撑作用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电缆蛇形排布在所述网格朝向所述装饰层的一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发热电缆本身释放的热量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电缆通过拉筋与所述网格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热电缆与网格采用拉筋的可拆卸式固定,实现发热电缆的快速装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层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3-8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保温层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层采用瓷砖、地革或者地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饰层进行装饰以提供美感和供人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支撑层具有至少5mm的高度,支撑层为热量的传递留出空间,反射层反射后的热量更好的聚集在支撑层空间内,且热量分布均匀;
2、发热电缆的位置更接近装饰层,发热电缆向上散发的热量传递更快速;
3、发热电缆蛇形排布在网格上,从而热量分布均匀,网格为金属材质,网格快速传递发热电缆的热量,能够防止发热电缆局部温度持续过高而损坏;
4、整体的布局减少了发热电缆的预热时间,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且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热地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热地暖系统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水泥基层;2、防潮层;3、保温层;4、反射层;5、支撑层;6、网格;7、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热地暖系统,包括水泥基层1以及设置在水泥基层1上方且依次相连的防潮层2、保温层3、反射层4、支撑层5、网格6以及装饰层7,在网格6和装饰层7之间设置有发热电缆,如图1所示(装饰层7未在图1中示出),发热电缆呈蛇形排布在网格6朝向装饰层7的一端上,并通过拉筋固定在网格6上,装饰层7具体为瓷砖、地革或者地板等装饰材料。
防潮层2为现有技术,其材料在本领域中是常规材料,本申请中不进行赘述。
保温层3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其具有良好的保温特性。保温层3的厚度为3-8cm,本实施例中保温层3的厚度为3cm。
反射层4采用地热反射膜,地热反射膜由特殊处理的软性铝箔和耐热PE胶粘剂及带有色彩印格的聚酯膜和玻璃纤维复合加工而成,其为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效果不再赘述,且具体使用何种地热反射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如图1所示,支撑层5采用若干玻璃纤维棒等距均匀排布以支撑网格6,玻璃纤维棒的直径设置为5-30mm,且其高度为5-30mm,玻璃纤维棒的直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以支撑层5的高度为5mm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玻璃纤维棒的长度方向可平行于反射层4或者垂直于反射层4设置,均不影响支撑层5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层5竖直设置。支撑层5的顶端与网格6粘接固定,支撑层5为发热电缆的热量分散提供空间以利于热量的均匀分布。网格6为金属材质,其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
反射层4上方浇注混凝土,通过混凝土固定反射层4、支撑层5、网格6以及装饰层7,由于网格6为纵横交错式排布的网格6结构,所以网格6上必然存有开口,混凝土能够由上至下流至反射层4的上表面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高度为5mm,保温层3的厚度5cm,其他部分与前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高度为5mm,保温层3的厚度为8cm,其他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高度为20mm,保温层3的厚度为3cm,其他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高度为20mm,保温层3的厚度为5cm,其他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高度为20mm,保温层3的厚度为8cm,其他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高度为30mm,保温层3的厚度为3cm,其他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高度为30mm,保温层3的厚度为5cm,其他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高度为30mm,保温层3的厚度为8cm,其他部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支撑层5具有至少5mm的高度,支撑层5为热量的传递留出空间,反射层4反射后的热量更好的聚集在支撑层5空间内,且热量分布均匀;
发热电缆的位置更接近装饰层7,发热电缆向上散发的热量传递更快速;
发热电缆蛇形排布在网格6上,从而热量分布均匀,网格6为金属材质,网格6快速传递发热电缆的热量,能够防止发热电缆局部温度持续过高而损坏;
整体的布局减少了发热电缆的预热时间,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且更加节能。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热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基层(1)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泥基层(1)上方且依次相连的防潮层(2)、保温层(3)、反射层(4)、支撑层(5)、网格(6)以及装饰层(7),所述支撑层(5)与所述网格(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层(5)的高度不小于5mm,发热电缆固定在所述网格(6)上,所述反射层(4)通过混凝土与所述支撑层(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5)的高度为5-3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5)采用直径为5-30mm的玻璃纤维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缆蛇形排布在所述网格(6)朝向所述装饰层(7)的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缆通过拉筋与所述网格(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的厚度为3-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7)采用瓷砖、地革或者地板。
CN202121540726.6U 2021-07-07 2021-07-07 电热地暖系统 Active CN215523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0726.6U CN215523495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电热地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0726.6U CN215523495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电热地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3495U true CN215523495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12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0726.6U Active CN215523495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电热地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23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E86172B1 (en) A composite insulating panel having a heat exchange conduit means
KR102409179B1 (ko) 다중 축열 구들
KR20180106092A (ko) 양면 호환이 가능한 난방용 바닥단열패널 및 그 바닥단열패널을 이용한 건식 난방 시공 방법
CN204676819U (zh) 保温发热地砖
CN215523495U (zh) 电热地暖系统
EP2098654A1 (en) Heating or cooling ceiling with corrugated steel sheet
CN206959121U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远红外地暖砖及地暖装置
CA2375641C (e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radiant/structural floor system
ES2637003T3 (es) Dispositivo de calefacción
CN212520361U (zh) 一种猪圈用的电加热地板
CN105570958A (zh) 新型地暖模块
JP3075530B2 (ja) 融雪システム
CN207716517U (zh) 一种发热集成地板
CN202014382U (zh) 发热板式加热器
CN210105200U (zh) 地面铺装结构
CN202470230U (zh) 一种模板式冷暖辐射空调末端装置
CN215716836U (zh) 一种仿大理石环保保温复合地板
CN215982794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石墨烯电地暖
CN211781414U (zh) 一种地热式建筑采暖系统
KR20150003758U (ko) 온돌바닥재
JPS5916729Y2 (ja) コンクリ−ト建物の床暖房装置
CN203771512U (zh) 一种毛细管网地板采暖系统
RU34234U1 (ru) Электр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CN2549678Y (zh) 一种红外辐射电热踢脚线板
CN107938987A (zh) 蓄热型干法地暖快速铺装结构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