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8640U -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8640U
CN215518640U CN202120568420.5U CN202120568420U CN215518640U CN 215518640 U CN215518640 U CN 215518640U CN 202120568420 U CN202120568420 U CN 202120568420U CN 215518640 U CN215518640 U CN 215518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assembled
water
slot
d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84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杰
曾钢锋
郑亮
李峰
何远通
赵云
刘成
倪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eclaim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eclaim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eclaim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eclaim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84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8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8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8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涉及闸门技术领域,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包括闸门本体,闸门槽,闸门本体内置于闸门槽内,闸门槽为钢架结构,且闸门槽底部设置于水下;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闸门槽的两侧,用于驱动闸门本体沿闸门槽上下移动,当处于开启状态时,闸门本体位于水下,当处于关闭状态时,闸门本体位于水上;以及阻水结构,阻水结构固定于闸门槽底部,且与闸门槽一体连接,阻水结构内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空腔适于在闸门本体处于开启状态时容纳闸门本体。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传统闸门减少了土建工程量,节约了成本,阻水结构的设计减小了闸门体积并减轻了闸门重量,延长了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小型拦河坝在采用传统闸门泄洪、排淤时,闸门安装过程过于繁琐,且不利于坝体施工。虽然溢流坝结构简单稳定,但只满足观赏性,不能灵活调节水位和下泄流量进行河道灌溉和水质优化。目前传统的小型拦河坝缺少对行洪能力、景观性、水流条件等有更有效的结合,三者往往无法兼顾。因此,针对传统闸坝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目前传统的闸坝不能兼顾泄洪能力、景观性和水流调节的问题,以及传统闸门安装繁琐,不利于施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包括,闸门本体,闸门槽,所述闸门本体内置于所述闸门槽内,所述闸门槽为钢架结构,且所述闸门槽底部适于设置于水下;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闸门槽的两侧,用于驱动所述闸门本体沿所述闸门槽上下移动以使所述闸门本体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水下,或使所述闸门本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位于水上;
阻水结构,所述阻水结构固定于所述闸门槽底部,且与所述闸门槽一体连接,所述阻水结构内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适于在所述闸门本体处于开启状态时容纳所述闸门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还包括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与所述闸门槽的接触端面,和/或所述止水结构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与所述阻水结构的接触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闸门槽包括底座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两端的第一闸门边框和第二闸门边框,所述第一闸门边框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分别位于所述闸门本体的两侧,且与所述闸门本体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闸门边框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内设有固定导轨,适于所述闸门本体沿所述固定导轨在所述第一闸门边框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还包括防淤机构,所述防淤机构嵌设于所述阻水结构底部,且所述防淤机构贯通所述阻水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杆和液压控制箱,所述液压控制箱与所述液压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杆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为卷扬机控制机构,所述卷扬机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闸门槽的顶端,且与所述闸门本体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闸门本体沿所述闸门槽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与所述闸门本体、所述防淤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件适于控制所述闸门本体、所述防淤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可设置于水下,能够同时兼顾泄洪能力、景观性和水流调节的问题,且闸门槽采用钢结构设计,安装方便,经济实用;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中阻水结构的设计替代了一部分闸门的功能,对流经闸门槽下部的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相较于常见的整体式闸门,本实用新型中的闸门的体积相对较小,且闸门的重量更轻,能够在水中灵活升降,另外,阻水机构的设置降低了升降机构在升降闸门时对本体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至少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令两个所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分别为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和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所述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闸门槽包括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第二闸门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闸门槽包括连接凹部,所述连接凹部与所述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第一闸门边框相连接,且所述连接凹部和所述连接凸部匹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可根据河道宽度,对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进行装配式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安装,能适应不同宽度的河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关闭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开启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凸部和连接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中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闸门本体;2-闸门槽;21-底座;22-第一闸门边框;23-第二闸门边框;3-升降机构;4-阻水结构;5-空腔;6-止水结构;7-防淤机构;8-液压杆;9-液压控制箱;10-控制器件;11-连接凸部;12-连接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上方,Y轴的反向代表下方,Z轴的正向代表前方,Z轴的反向代表后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包括闸门本体1,闸门槽2,闸门本体1内置于闸门槽2内,闸门槽2为钢架结构,且闸门槽2底部适于设置于水下;还包括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设置于闸门槽2的两侧,用于驱动闸门本体1沿闸门槽2上下移动以使所述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水下,或使所述闸门本体1处于关闭状态时位于水上;以及阻水结构4,阻水结构4固定于闸门槽2底部,且与闸门槽2一体连接,阻水结构4内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5,空腔5适于在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容纳闸门本体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中的闸门本体1内置于闸门槽2中,闸门槽2为U型的钢架结构,且闸门槽2底部可设置于水下,闸门槽2的两侧设有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闸门本体1沿闸门槽2上下移动,当处于开启状态时,由于闸门槽2设置于水下,闸门本体1下降处于阻水结构4的空腔5内,闸门本体1浸入到水下,当处于关闭状态时,闸门本体1上升到与闸门槽2顶端相连接,此时闸门本体1起到阻挡水流的作用,闸门本体1位于水上;闸门槽2底部还固定有阻水结构4,且阻水结构4与闸门槽2之间一体连接,阻水结构4内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5,当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闸门本体1沿闸门槽2下降,最后下降到阻水结构4的空腔5内。阻水结构4的设计替代了一部分闸门本体1的功能,对流经闸门槽2下部的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相较于常见的闸门本体1,本实施例中的闸门本体1的体积相对较小,且闸门本体1的重量更轻,另外,阻水机构4的设置降低了升降机构3在升降闸门时对本体的损耗,延长了升降机构3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设置于水下,能够同时兼顾泄洪能力、景观性和水流调节的问题,且相较于传统闸门减少了土建工程量,节约了成本,闸门槽2采用钢结构设计,安装方便,经济实用;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中阻水结构4的设计替代了一部分闸门本体1的功能,对流经闸门槽2下部的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相较于常见的整体式闸门,本实用新型中的闸门本体1的体积相对较小,且闸门本体1的重量更轻,能够在水中灵活升降,另外,阻水机构4设置降低了升降机构3在升降闸门本体1时对本体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
优选地,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还包括止水结构6,止水结构6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1与所述闸门槽2的接触端面,和/或所述止水结构6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1与所述阻水结构4的接触端面。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止水结构6,可以是设于闸门本体1和闸门槽2的两侧接触端面上的竖向止水和顶部接触端面的横向止水,用于密封闸门本体1与闸门槽2连接处的缝隙,或者是设于闸门本体1和阻水结构4接触端面的水平止水,当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水平止水位于阻水结构4与闸门本体1下部的接触端面,密封闸门本体1与阻水结构4的缝隙,又或者是设于闸门本体1和闸门槽2的两侧接触端面上的竖向止水和顶部接触端面的横向止水以及设于闸门本体1和阻水结构4接触端面的水平止水。作为一个较佳地实施例,止水结构6为橡胶材料,橡胶的密封性能较好,结构适应性较好且经济耐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闸门槽2包括底座21以及相对设置于底座21两端的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分别位于闸门本体1的两侧,且与闸门本体1滑动连接。具体地,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内设有固定导轨,闸门本体1沿固定导轨在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内上下滑动。
优选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还包括防淤机构7,防淤机构7嵌设于阻水结构4底部,且防淤机构7沿Z轴方向贯通阻水结构4设置。
如图1所示,针对泥沙淤堵影响闸门本体1的启闭,以及河水流动的问题,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还设置了防淤机构7,根据容易淤堵的位置,将防淤机构7设置在阻水结构4的底部,防淤机构7的上表面能够与开启时的闸门本体1下表面相接触,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有效疏通闸门本体1下方的泥沙,防止淤堵。优选地,防淤机构7为内部设有格栅的钢管,可依次设置多个钢管,较佳地,可以在相隔一定的距离并排设置两个或三个钢管,在有效疏通泥沙等容易淤堵的污物时,合理地经济地设置排污防淤的钢管,利用内部的格栅隔档易产生淤堵的水下污物,防止淤堵影响闸门本体1的启闭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包括液压控制箱9和液压杆8,液压控制箱9连接液压杆8,用于控制液压杆8升降。
如图1、图2所示,升降机构设置两个液压杆8,分别安装于闸门槽2的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内,液压杆的上部与闸门本体1的下表面相连接,液压杆8的底部固定在闸门槽2的底座21上,液压控制箱9设置在闸门槽2底座21内,且控制液压杆8推动闸门本体1沿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上的固定导轨在Y轴方向移动,达到控制闸门本体1的启闭的效果。液压杆8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在空间布置上较灵活的特点,将液压杆8设置于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内,有效地利用了闸门槽2的钢结构特点,使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整体排布更加合理,液压杆8的顶端支顶于闸门本体1下部,垂直推动闸门本体1上升下降,操控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这种结构方式更好地保证了闸门本体1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件10,控制器件10与闸门、防淤机构7和升降机构3通讯连接,控制器件10适于控制闸门本体1、防淤机构7和升降机构3运行。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件10,可实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智能化,根据河水流量,灌溉及通航的需求等情况,对相应机构进行控制。当需要灌溉或者需要进行水质循环时,控制器件10发出信号,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杆8升降,液压杆8推动闸门本体1运动,当液压杆8推动闸门本体1上升至水上,即使得闸门本体1的顶部超出水平面以上时,闸门本体1对河道进行拦截,此时闸门本体1处于关闭状态,改变水流流向,进而满足灌溉以及水循环的需求;当液压杆8带动闸门本体1下降至水下,即使得闸门本体1的顶部没入水平面以下时,河道水流正常通行,此时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满足正常的通航要求,当闸门本体1两侧泥沙淤堵时,控制器件10开启防淤机构7,进行抽排,并在抽排时控制一定的速率,实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作为上述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的替换方案,升降机构3为卷扬机控制机构,卷扬机控制机构设置于闸门槽2的顶端,且卷扬机控制机构与闸门本体1相连接以驱动闸门本体1沿闸门槽2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为卷扬机控制机构,设置于闸门槽2的顶端,与闸门本体1上部相连接,可以根据闸门本体1的重量和大小,设置一个或两个卷扬机控制机构,当闸门本体1重量较大,需设置两个卷扬机控制机构时,可分别将卷扬机控制机构设置在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的上方,并分别与闸门本体1相连接,进而控制闸门本体1的升降。卷扬机作为比较常见的闸门本体1升降控制装置,型号较多,可根据不同重量、型号的闸门本体1进行匹配。
当升降机构3为卷扬机控制机构时,控制器件10可根据河水流量,灌溉及通航的需求等情况,发出信号,传送到卷扬机控制机构,卷扬机控制机构带动闸门本体1上升下降,当卷扬机控制机构带动闸门本体1上升至水上,即使得闸门本体1的顶部超出水平面以上时,闸门本体1对河道进行拦截,此时闸门本体1处于关闭状态,改变水流流向,进而满足灌溉以及水循环的需求;当卷扬机控制机构带动闸门本体1下降至水下,即使得闸门本体1的顶部没入水平面以下时,河道水流正常通行,此时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使河道保持正常河道水位,满足正常的通航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设置于水下,能够同时兼顾泄洪能力、景观性和水流调节的问题,且相较于传统闸门减少了土建工程量,节约了成本,闸门槽2采用钢结构设计,安装方便,经济实用;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中阻水结构4的设计替代了一部分闸门本体1的功能,对流经闸门槽2下部的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相较于常见的整体式闸门,本实用新型中的闸门本体1的体积相对较小,且闸门本体1的重量更轻,能够在水中灵活升降,另外,阻水机构4设置降低了升降机构3在升降闸门本体1时对本体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至少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相邻的两个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可拆卸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以上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基础上,根据河道的宽度,以单一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为单元,进行装配连接,构成符合河道跨度的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以钢结构为主的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相较于建设传统闸门的闸墩或中墩极大地减少了土建工程量,且安装方便,经济合理。
优选地,令两个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分别为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和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闸门槽2包括连接凸部11,连接凸部11与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第二闸门边框23相连接,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闸门槽2包括连接凹部12,连接凹部12与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第一闸门边框22相连接,且连接凹部12和连接凸部11匹配连接。
如图4、图5所示,相邻的两个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可拆卸连接设置,优选为与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第二闸门边框23相连接的连接凸部11,与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第一闸门边框22相连接的连接凹部12,且连接凹部12和连接凸部11匹配连接。较佳地,如图4所示,连接凸部11带有多个连接凸齿,连接凹部12带有多个与连接凸齿相配合的连接凹槽,且连接凸齿和连接凹槽相互配合,最后实现相邻的两个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可拆卸连接。连接凸齿和连接凹槽相互配合的装配方式比较简单,易于在水下施工,且方便拆装维修。
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可整体布置于水下,仅在闸门本体1关闭时可见闸门本体1的上部,减少结构设施外露,保证了环境的整体美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设置于水下,能够同时兼顾泄洪能力、景观性和水流调节的问题,且闸门槽2采用钢结构设计,安装方便,经济实用;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中阻水结构4的设计替代了一部分闸门本体1的功能,对流经闸门槽2下部的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相较于常见的整体式闸门,本实用新型中的闸门本体1的体积相对较小,且闸门本体1的重量更轻,能够在水中灵活升降,另外,阻水机构4设置降低了升降机构3在升降闸门本体1时对本体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淤机构7可有效疏通闸门本体1下方的泥沙,防止淤堵;增设的控制器件10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与闸门本体1、防淤机构7和升降机构3相连接,同时控制闸门本体1的启闭、排污排淤和闸门本体1升降,实现智能化运行;还可根据河道宽度,进行装配式连接,拼接方式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闸门本体(1),
闸门槽(2),所述闸门本体(1)设置于所述闸门槽(2)内,所述闸门槽(2)为钢架结构,且所述闸门槽(2)底部适于设置于水下;
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于所述闸门槽(2)的两侧,用于驱动所述闸门本体(1)沿所述闸门槽(2)上下移动以使所述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水下,或使所述闸门本体(1)处于关闭状态时位于水上;
阻水结构(4),所述阻水结构(4)固定于所述闸门槽(2)底部,且与所述闸门槽(2)一体连接,所述阻水结构(4)内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5),所述空腔(5)适于在所述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容纳所述闸门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结构(6),所述止水结构(6)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1)与所述闸门槽(2)的接触端面,和/或所述止水结构(6)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1)与所述阻水结构(4)的接触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槽(2)包括底座(21)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21)两端的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所述第一闸门边框(22)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23)分别位于所述闸门本体(1)的两侧,且与所述闸门本体(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边框(22)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23)内设有固定导轨,所述闸门本体(1)适于沿所述固定导轨在所述第一闸门边框(22)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23)内上下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淤机构(7),所述防淤机构(7)嵌设于所述阻水结构(4)底部,且所述防淤机构(7)贯通所述阻水结构(4)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液压杆(8)和液压控制箱(9),所述液压控制箱(9)与所述液压杆(8)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杆(8)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为卷扬机控制机构,所述卷扬机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闸门槽(2)的顶端,且所述卷扬机控制机构与所述闸门本体(1)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闸门本体(1)沿所述闸门槽(2)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件(10),所述控制器件(10)与所述闸门本体(1)、所述防淤机构(7)和所述升降机构(3)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件(10)适于控制所述闸门本体(1)、所述防淤机构(7)和所述升降机构(3)运行。
9.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令两个所述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分别为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和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所述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闸门槽(2)包括连接凸部(11),所述连接凸部(11)与所述第一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第二闸门边框(23)相连接,所述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闸门槽(2)包括连接凹部(12),所述连接凹部(12)与所述第二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第一闸门边框(22)相连接,且所述连接凹部(12)和所述连接凸部(11)匹配连接。
CN202120568420.5U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Active CN215518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8420.5U CN215518640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8420.5U CN215518640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8640U true CN215518640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0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8420.5U Active CN215518640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8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76513B (zh) 一种可变坡度的组装式鱼道及变坡控制系统
CN210766659U (zh) 一种水利闸门
CN215518640U (zh)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CN106368185A (zh) 一种水电站进水口廊道排沙系统及方法
CN213926161U (zh) 一种可变坡度的组装式鱼道
KR101437644B1 (ko) 수문장치
JP3074672B2 (ja) 排砂流路の二段ゲート
CN203684176U (zh) 一种卧倒式防洪闸门
CN109385983A (zh) 设置有泄洪表孔的重力坝
JP2002088748A (ja) オーバーリンクゲート
CN212248172U (zh) 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
CN209941621U (zh) 一种基于伸缩式闸板的两用型水量控制设备
CN2641123Y (zh) 漫水桥型拦河坝
KR20090098188A (ko) 잠수형 보
CN221029989U (zh) 一种河道流速控制阀门
CN220503833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升降式水利阀门
CN110670555A (zh) 生态过鱼设施
RU2076915C1 (ru) Селективное водозабор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CN219100279U (zh) 适用于重力流的进水安全闸门井及重力流地下污水处理厂
CN220579924U (zh) 一种引水渠防水结构
CN220908321U (zh) 一种便于调节水流量的水利闸门
CN219343464U (zh) 一种自带清淤功能的液动下开式堰门
CN218175765U (zh) 一种手动双向截流装置
CN216551776U (zh) 液压式水库模型出库流量控制装置
CN218233379U (zh) 一种可以双位泄流的手电机三用双扉式堰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