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6697U - 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6697U
CN215516697U CN202122323135.XU CN202122323135U CN215516697U CN 215516697 U CN215516697 U CN 215516697U CN 202122323135 U CN202122323135 U CN 202122323135U CN 215516697 U CN215516697 U CN 215516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rface
bracket
float
collec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231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宝田
陈健菠
魏磊
陈南水
马永辉
宋建国
王小平
孟兵兵
宋迎雷
林拓
谢佳彬
周树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ingde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ingde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ingde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Ningde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231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6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6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6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包括漂浮物收集装置;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收集滤筒、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下端的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外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浮筒;所述收集滤筒相对的两端上分别设有收集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收集滤筒的排出口朝向并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通过可移动的漂浮物收集装置设置,将水面上的漂浮物吸入收集,避免盲区水域漂浮物无法清除的问题,达到清洁整个水池表面的效果,提升水池的清洁度。

Description

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浮物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压水堆核电厂燃料厂房乏燃料水池、传输池、装罐池虽然设置于室内,但由于人员进出、设备进出等原因,门在开启时,很容易将一些灰尘、杂质等带入燃料厂房内。另外,由于通道门的开/关或密封不严,灰尘、飞蛾等也容易进入到燃料厂房内,长时间的积累容易在水池表面形成明显的漂浮物。水池表面的漂浮物如不及时进行处理,时间长了会使水池清洁度和水质变差。
乏燃料水池仅在水池的一个侧边上有安装有固定撇沫装置,由于无法移动,净化效率比较低,且对于远离固定式撇沫装置的区域不能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存在死角(盲区),无法满足对水池表面灰尘、飞蛾等漂浮物的快速便捷处理要求。另外,传输池、装罐池没有配套固定撇沫装置,只能通过抄网处理,但仅能打捞比较大的漂浮物,对小颗粒的灰尘处理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包括漂浮物收集装置;
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收集滤筒、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下端的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外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浮筒;
所述收集滤筒相对的两端上分别设有收集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收集滤筒的排出口朝向并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端。
优选地,所述收集滤筒包括外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的滤芯;
所述滤芯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筒的相对两端对接,并且所述收集入口位于所述滤芯的外围,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滤芯的一端相接连通。
优选地,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浮筒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外周的第一U形件,所述第一浮筒配合在所述第一U形件的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
每一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有第一条形孔、与所述第一条形孔配合并可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锁紧件;
所述第一浮筒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件相适配的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件穿进所述第一条形孔和第一锁紧孔内,将所述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
优选地,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还包括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或收集滤筒顶部上的长杆。
优选地,所述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配合使用、将水面的漂浮物驱赶至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的漂浮物驱赶装置。
优选地,所述漂浮物驱赶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内的第二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并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端的喷嘴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外周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浮筒。
优选地,所述漂浮物驱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浮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外周的第二U形件,所述第二浮筒配合在所述第二U形件的两个第二连接臂之间;
每一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有第二条形孔、与所述第二条形孔配合并可沿所述第二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二锁紧件;
所述第二浮筒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适配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件穿进所述第二条形孔和第二锁紧孔内,将所述第二浮筒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通过可移动的漂浮物收集装置设置,将水面上的漂浮物吸入收集,避免盲区水域漂浮物无法清除的问题,达到清洁整个水池表面的效果,提升水池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核电厂中乏燃料水池、传输池、装罐池等的漂浮物处理,减少水池异物,保证核燃料组件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浮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中漂浮物驱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二浮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包括漂浮物收集装置100,用于将水面上的漂浮物吸入并收集。
漂浮物收集装置100可包括第一支架10、安装在第一支架10上端的收集滤筒20、安装在第一支架10下端的第一水泵30、安装在第一支架10外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浮筒40。
其中,第一支架10可以是筒状支架或框架结构。对于筒状支架,其侧壁、底板等均设有镂空结构,形成透水孔。第一支架10的外周优选为圆形,且第一支架10的外表面光滑设置,避免死角形成,防止热点沉积。
收集滤筒20相对的两端上分别设有收集入口21和排出口(未图示)。在第一支架10上,收集滤筒20以其收集入口21朝上、排出口朝下设置,第一水泵30在第一支架10的下端设置从而位于收集滤筒20的下方。对应地,收集滤筒20的排出口朝向该第一水泵30,并且连接第一水泵30的进口端。
第一水泵30启动后,通过收集入口21将水及水面的漂浮物吸入收集滤筒20内,漂浮物被截留在收集滤筒20内,吸入的水通过收集滤筒20的排出口进入第一水泵30,再从第一水泵30的出口端排出,返回水池中。
根据第一水泵30的选型及其设置,在第一支架10内以进口端直接与收集滤筒20的排出口对接,或者通过管道连接收集滤筒20的排出口。第一水泵30的出口端可位于第一水泵30的侧面或底部,从而朝向第一支架10的侧壁或底部,并且侧壁或底部的镂空结构或中空部分与外部环境(如水池)相连通。
第一水泵30优选高压水泵。第一水泵30的流量可控,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0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通过连接管道(未图示)连接第一水泵30的出口端,这样,使得第一水泵30将水从第一支架10底部排入水池中,避免侧面排水方式导致水流驱使漂浮物漂移而远离漂浮物收集装置100。
作为吸收漂浮物的主要结构,收集滤筒20可包括外筒、设置在外筒内的滤芯。收集入口21和排出口分别设置在外筒的相对两端上,滤芯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外筒的相对两端对接。在外筒的具有收集入口的一端上,收集入口位于滤芯的外围;在外筒的具有排出口的一端上,滤芯的对应一端与排出口相接连通。在水及水面的漂浮物被吸入收集滤筒20时,主要通过收集入口21进入滤芯和外筒之间的环形腔内,水再进入滤芯并从排出口排出收集滤筒20,漂浮物则被截留在滤芯和外筒之间的环形腔内。
滤芯可为桶式过滤网。滤芯在外筒内可拆卸,方便更换;可根据现场漂浮物大小更换对应孔隙的滤芯。
第一浮筒40设置在第一支架10的外周,为整个漂浮物收集装置100提供浮力,使其可以浮在水面上。对于立置状态的第一支架10,第一浮筒40竖向设置在第一支架10的外周。第一浮筒40的数量根据整个漂浮物收集装置100所需浮力进行增减,例如可以如图1所示的以三个设置,沿着第一支架10的外周均匀间隔排布。
对应第一浮筒4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漂浮物收集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组件50;每一个第一浮筒40可通过一组第一连接组件50安装在第一支架10的外周。
作为选择,第一连接组件50包括第一U形件51。该第一U形件51可通过焊接或锁紧等方式连接在第一支架10的外周,其相对的两个第一连接臂52朝向远离第一支架10的方向。第一浮筒40配合在两个第一连接臂52之间。
第一U形件51的每一第一连接臂52上设有第一条形孔53、与第一条形孔53配合并可沿第一条形孔53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锁紧件54。第一浮筒40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第一锁紧件54相适配的第一锁紧孔41,第一锁紧件54穿进第一条形孔53和第一锁紧孔41内,将第一浮筒40与第一连接臂52固定。
第一条形孔53在第一连接臂52上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浮筒40的高度方向相平行,配合第一锁紧件54可沿第一条形孔53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使得第一浮筒40在第一支架10外周上的安装高度可调。通过调节第一浮筒40的安装高度,可以控制整个漂浮物收集装置100浮出水面的高度,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为方便驱使漂浮物收集装置100在水面上移动,漂浮物收集装置100还包括长杆(未图示)。长杆连接在第一支架10的顶部或收集滤筒20的顶部上,并且相对第一支架10或收集滤筒20可转动,方便通过操作长杆将漂浮物收集装置100多方向移动。
长杆可为碳纤维长杆。长杆的长度根据操作需求设置,可为整体的一杆体,也可有多个杆体相接形成。对于多个杆体相接形成的长杆,多个杆体之间可折叠或伸缩。
结合图1及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将水面上的漂浮物吸入并收集的漂浮物收集装置100,还包括与漂浮物收集装置100配合使用、将水面的漂浮物驱赶至漂浮物收集装置100的漂浮物驱赶装置200。
漂浮物收集装置100的结构设置等参考上述实施例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3,漂浮物驱赶装置200可包括第二支架60、安装在第二支架60内的第二水泵70、安装在第二支架60上并连接第二水泵70的出口端的喷嘴组件80、安装在第二支架60外周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浮筒90。
第二支架60可以是筒状支架或框架结构。对于筒状支架,其侧壁、底板等均设有镂空结构,形成透水孔。第二水泵70可以固定在第二支架60的底板上,或者通过连接件等与第二支架60的侧壁或侧杆连接。
第二支架60的外周优选为圆形,且第二支架60的外表面光滑设置,避免死角形成,防止热点沉积。
喷嘴组件80可包括至少一个喷嘴,喷嘴优选安装在第二支架60的顶部上。对应喷嘴,第二水泵70以其出口端朝上设置或者以出口端所在侧朝上设置,喷嘴通过管道(未图示)连接第二水泵70的出口端。第二水泵70的进口端朝下或者以进口端所在侧朝下设置在第二支架60内,并且与第二支架60外部空间(如水池内)连通,以便吸水。
第二水泵70启动后,通过进口端吸入水后通过喷嘴组件80喷出水流,以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驱赶。第二水泵70优选高压水泵。第二水泵70的流量可控,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喷嘴进一步优选扁口形式,如鸭嘴形等,能够喷出扇形水流,所驱赶的水面面积较大。并且,喷嘴以可活动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支架60上,方便调节喷嘴的角度(如与水面平行等等),进而控制水流喷出的角度。
第二浮筒90设置在第二支架60的外周,为整个漂浮物驱赶装置200提供浮力,使其可以浮在水面上。对于立置状态的第二支架60,第二浮筒90竖向设置在第二支架60的外周。第二浮筒90的数量根据整个漂浮物驱赶装置200所需浮力进行增减,例如可以如图3所示的以三个设置,沿着第二支架60的外周均匀间隔排布。
对应第二浮筒90,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漂浮物驱赶装置200还包括至少一第二连接组件61;每一个第二浮筒90可通过一组第二连接组件61安装在第二支架60的外周。
作为选择,第二连接组件61包括第二U形件62。该第二U形件62可通过焊接或锁紧等方式连接在第二支架60的外周,其相对的两个第二连接臂63朝向远离第二支架60的方向。第二浮筒90配合在两个第二连接臂63之间。
第二U形件62的每一第二连接臂63上设有第二条形孔64、与第二条形孔64配合并可沿第二条形孔64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二锁紧件65。第二浮筒90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第二锁紧件65相适配的第二锁紧孔91,第二锁紧件65穿进第二条形孔64和第二锁紧孔91内,将第二浮筒90与第二连接臂63固定。
第二条形孔64在第二连接臂63上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浮筒90的高度方向相平行,配合第二锁紧件65可沿第二条形孔64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使得第二浮筒90在第二支架60外周上的安装高度可调。通过调节第二浮筒90的安装高度,可以控制整个漂浮物驱赶装置200浮出水面的高度,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为方便驱使漂浮物驱赶装置200在水面上移动,漂浮物驱赶装置200还包括长杆(未图示)。长杆连接在第二支架60的顶部上,并且相对第二支架60可转动,方便通过操作长杆将漂浮物驱赶装置200多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用于核电厂水池(如乏燃料水池、传输池、装罐池、堆芯池、构件池等)漂浮物处理时,将漂浮物收集装置100置于水池内并使其顶部露出在水面上,启动第一水泵30,将水面上的漂浮物(灰尘、飞蛾等微小漂浮物)吸入并收集在收集滤筒20内。根据水面上漂浮物的分散区域,可将漂浮物收集装置100移动至漂浮物所在处(包括各种死角处等形成的盲区)进行吸入收集,满足水面漂浮物处理要求。
另外,也可使用漂浮物驱赶装置200将水面的漂浮物驱赶至漂浮物收集装置100所在处,再通过漂浮物收集装置100进行吸入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物收集装置;
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收集滤筒、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下端的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外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浮筒;
所述收集滤筒相对的两端上分别设有收集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收集滤筒的排出口朝向并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滤筒包括外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的滤芯;
所述滤芯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筒的相对两端对接,并且所述收集入口位于所述滤芯的外围,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滤芯的一端相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浮筒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外周的第一U形件,所述第一浮筒配合在所述第一U形件的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
每一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有第一条形孔、与所述第一条形孔配合并可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锁紧件;
所述第一浮筒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件相适配的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件穿进所述第一条形孔和第一锁紧孔内,将所述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还包括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或收集滤筒顶部上的长杆。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配合使用、将水面的漂浮物驱赶至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的漂浮物驱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驱赶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内的第二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并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端的喷嘴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外周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浮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驱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浮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外周的第二U形件,所述第二浮筒配合在所述第二U形件的两个第二连接臂之间;
每一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有第二条形孔、与所述第二条形孔配合并可沿所述第二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二锁紧件;
所述第二浮筒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适配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件穿进所述第二条形孔和第二锁紧孔内,将所述第二浮筒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
CN202122323135.XU 2021-09-24 2021-09-24 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Active CN215516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3135.XU CN215516697U (zh) 2021-09-24 2021-09-24 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3135.XU CN215516697U (zh) 2021-09-24 2021-09-24 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6697U true CN215516697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797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23135.XU Active CN215516697U (zh) 2021-09-24 2021-09-24 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6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2290B (zh) 一种水面浮油清理船
KR102197606B1 (ko) 부유물 청소 및 녹조방지장치
KR102293872B1 (ko) 녹조회수장치
CN111997020A (zh) 一种漂浮式环保河道垃圾收集桶装置
CN215516697U (zh) 移动式水面漂浮物处理系统
CN106906811A (zh) 泡沫清理装置及水体净化设备
CN110306510A (zh) 自巡航式撇沫器
CN206873424U (zh) 泡沫清理装置及水体净化设备
CN213668155U (zh) 用于水池中的漂浮过滤装置
CN214597583U (zh) 一种废水滤渣装置
CN21144512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浮污水处理机
CN210855386U (zh) 一种超声波油水分离器
CN210009697U (zh) 一种防堵型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池
CN109091932A (zh) 过滤装置
CN112028203A (zh) 一种原位连续清除和收获藻华的设备及方法
JP5424153B2 (ja) 取水口におけるゴミ取り装置
CN210751517U (zh) 一种过滤机
CN219911304U (zh) 一种水处理用污水提升泵
CN212832944U (zh) 一种自动浮油收集装置
CN213231573U (zh) 一种应用于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6985960B (zh) 一种用于无人船实船测试的浮标装置
CN21986099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的清泥装置
CN211486721U (zh) 自清洁过滤装置
CN221093863U (zh) 一种便于除垢的电化学水处理设备
CN216324063U (zh) 一种建筑用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