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6383U - 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6383U
CN215506383U CN202121203571.7U CN202121203571U CN215506383U CN 215506383 U CN215506383 U CN 215506383U CN 202121203571 U CN202121203571 U CN 202121203571U CN 215506383 U CN215506383 U CN 215506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ending
mixing
pipeline
contain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035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青松
张素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gsuo Lubrica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ngsuo Lubric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ngsuo Lubrica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ngsuo Lubric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035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06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6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6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涉及均匀混料技术领域。所述混匀机构包括混匀组件和混匀管道,所述混匀组件收容于所述混匀管道,所述混匀组件包括第一混匀件和第二混匀件,所述第一混匀件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混匀件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混匀件与所述第二混匀件沿所述混匀管道的径向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匀方式搅拌时间长、能量消耗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匀混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化工、食品等领域的生产工艺中,常常需要使用到混料装置来进行搅拌,以达到均匀混料的效果。现有的混料装置一般采用桨式来进行搅拌混匀,通过电机驱动桨叶旋转带动待混匀料进行转动,以均匀混料,但此种方式的功率需求较大,因此为达到良好的均匀性,存在搅拌的时间长、能量消耗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匀方式搅拌时间长、能量消耗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混匀机构,所述混匀机构包括混匀组件和混匀管道,所述混匀组件收容于所述混匀管道,所述混匀组件包括第一混匀件和第二混匀件,所述第一混匀件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混匀件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混匀件与所述第二混匀件沿所述混匀管道径向相对设置。
在所述混料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匀件朝向所述混匀管道横截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混匀件朝向所述混匀管道横截面的正投影能够互补成所述混匀管道内壁的横截面形状。
在所述混匀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匀件和所述第二混匀件中的一者沿所述混匀管道延伸方向至少与两个另一者相对设置。
在所述混匀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匀件和所述第二混匀件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混匀件互相平行;各所述第二混匀件互相平行。
在所述混匀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匀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收容于所述混匀管道,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混匀管道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混匀件和所述第二混匀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一种混料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混匀机构,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容器,所述容器用于收容待混匀料,所述混匀机构与所述容器连通。
在所述混料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导流管和第一阀,所述导流管分别与所述容器和所述混匀机构连通,以将所述待混匀料导流至所述混匀机构;所述导流管上设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用于将不同位置的待混匀料导至所述导流管;所述第一阀至少安装于所述混匀管道和所述导流管中的一者,且所述第一阀设于所述混匀管道和所述导流管之间。
在所述混料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抽吸机构、连接管道、排料管道和第二阀,所述抽吸机构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混匀管道连通,所述抽吸机构还与所述排料管道连通,所述抽吸机构能够将所述待混匀料从所述容器内抽吸至所述混匀管道,及将混匀后的物料经由所述排料管道排出;所述第二阀安装于所述连接管道。
在所述混料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第三阀和第四阀,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混匀管道和所述连接管道相通,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容器和所述排料管道连通,所述第三阀安装于所述第一引流管,所述第四阀安装于所述第二引流管;
所述第二阀关闭时,所述抽吸机构能够通过抽吸所述第二引流管,并经由所述容器、所述导流管、所述混匀管道和所述第一引流管将所述待混匀料添加至所述容器内。
在所述混料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容器外侧壁,以包覆于所述容器,所述外壳与所述容器之间形成加热空间,所述外壳设有入口,通过所述入口能够将热流体引入至所述加热空间,以加热所述容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混匀机构应用于混料系统,除了使混料系统具有效率高、耗能低的效果,其自身还具有使待混匀料在混匀管道内分流和汇合的效果,具体而言,该混匀机构包括混匀组件和混匀管道,混匀组件收容于混匀管道,混匀组件包括第一混匀件和第二混匀件,第一混匀件位于第一平面,第二混匀件位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呈夹角设置;第一混匀件与第二混匀件沿混匀管道的径向相对设置;第一混匀件和第二混匀件相对混匀管道的径向设置,能够分别与混匀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空隙,从而能够供待混匀料流过,且待混匀料在流经第一混匀件和第二混匀件时,会被分割成分流状态,如可形成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远离第一混匀件和第二混匀件时则会重新汇合,以此能够使混匀管道内的待混匀料形成分流-汇合的过程,从而能够使待混匀料在混匀管道中的流动过程中被混匀,并且第一混匀件和第二混匀件在混匀的过程中是可以不动的,不需要进行驱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匀方式搅拌时间长、能量消耗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混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混料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混料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混料装置的A-A部分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混匀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混匀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容器;11、盖板;2、混匀机构;21、混匀管道;22、第一混匀件;23、第二混匀件;24、连接件;3、导流管;31、开口;4、抽吸机构;5、排料管道;51、第五阀;6、第一阀;7、连接管道;71、第二阀;8、第一引流管;81、第三阀;9、第二引流管;91、第四阀;100、活接;110、外壳;111、入口;112、进液管;113、出液管;120、清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的混料装置一般采用桨式来进行搅拌混匀,通过电机驱动桨叶旋转带动待混匀料进行转动,以均匀混料,但此种方式的功率需求较大,因此为达到良好的均匀性,存在搅拌的时间长、能量消耗大的问题。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混匀机构2实施例中,混匀机构2包括混匀组件和混匀管道21,混匀组件收容于混匀管道21,混匀组件包括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第一混匀件22位于第一平面,第二混匀件23位于第二平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呈夹角设置。第一混匀件22与第二混匀件23沿混匀管道21径向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相对混匀管道21径向设置,能够分别与混匀管道21内壁之间形成空隙,从而能够供待混匀料流过,且待混匀料在流经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时,会被分割成分流状态,如可形成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远离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时则会重新汇合,以此能够使混匀管道21内的待混匀料形成分流-汇合的过程,从而能够使待混匀料在混匀管道中21的流动过程中被混匀,并且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在混匀的过程中是可以不动的,不需要进行驱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匀方式搅拌时间长、能量消耗大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混匀机构2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混匀件22所处的平面相平行;多个第二混匀件23所处的平面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混匀件22和多个第二混匀件23,能够使待混匀料在混匀管道21中的流动形成多次分流和多个汇合的状态,通过多次的分流及汇合,能够更好地混合待混匀料。
多个第一混匀件22可呈螺旋形,第二混匀件23则为相对设置的螺旋形,或者更为优选地,多个第一混匀件22等间隔地设于同一侧,以此能够更加稳定的形成旋流,且能够提高整体混匀机构2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种混匀机构2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混匀件22朝向混匀管道21横截面的正投影与第二混匀件23朝向混匀管道21横截面的正投影能够互补成混匀管道21内壁的横截面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混匀管道21为圆形直筒管状结构,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可为相同的结构,优选为与混匀管道21内径相通的半圆形板状结构,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的弧形部抵贴至混匀管道21的内壁上,通过将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设置成相同的半圆板状结构,能够更好地适配混匀管道21的内壁形状,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将流经混匀管道21的待混匀料都被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分流和分流后汇合。
在一种混匀机构2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中的一者沿混匀管道21延伸方向至少与两个另一者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混匀件22等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混匀件23等间隔设置,第一混匀件22沿混匀管道21轴向与两个第二混匀件23相对,反之亦可。另外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的个数相同,两个第一混匀件22之间的间隔和两个第二混匀件23之间的间隔大小相同,从而形成更加均匀地混合待混匀料。
在一种混匀机构2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混匀组件还包括连接件24,连接件24收容于混匀管道21,连接件24沿混匀管道21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连接于连接件24。
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一混匀件22和多个第二混匀件23安装于连接件24上,能够使多个第一混匀件22、多个第二混匀件23和连接件24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
连接件24沿混匀管道21的延伸方向设置,优选地,连接件24沿混匀管道21的中轴线方向设置。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相对倾斜设置,且第一混匀件22和第二混匀件23与连接件24的连接关系为固定连接,优选地,可将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设置成相垂直,能够最大程度上地将待混匀料分流,从而提高均匀混料效果。
一种混料装置,参照图1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混匀机构2,还包括容器1,容器1用于收容待混匀料,混匀机构2与容器1连通。
在一种混料装置实施例中,混料装置还包括抽吸机构4和排料管道5,抽吸机构4与混匀管道21和排料管道5相通,抽吸机构4能够将待混匀料从容器1内抽吸至混匀管道21,及将混匀后的物料经由排料管道5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抽吸机构4,能够提供吸引力,便于容器1内的待混匀料被抽吸至混匀管道21内,并能够将被混匀机构2均匀混料后的物料从排料管道5中排出到相应的收集罐等收容器1皿内。
在一种混料装置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混料装置还包括导流管3,导流管3分别与容器1和混匀机构2连通,以将待混匀料导流至混匀机构2。
在本实施例中,在容器1和混匀机构2之间加装了导流管3,通过导流管3能够更好地将待混匀料导入到混匀机构2中。具体地,容器1竖直安装,能够借助重力的作用使待混匀料沉积在容器1的底部,混匀管道21则可与容器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相通,导流管3连接于容器1底部中心,并收容于容器1内,且沿竖直方向安装,通过导流管3能够起到延长混匀管道21的效果,避免容器1底部的待混匀料堵塞混匀管道21。
在一种混料装置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导流管3上设有多个开口31,多个开口31用于将不同位置的待混匀料导至导流管3。
具体地,开口31沿导流管3的导向方向等间隔设置,在导流管3竖直设于竖直安装的容器1内时,通过导流管3上的开口31能够将容器1不同高度的待混匀料引入至导流管3中,进而引导至混匀管道21中进行混匀,从容器1内的上中下不同的区域引入待混匀料,能够提高混料后的物料的一致性,减少差异。
在一种混料装置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所示,混料装置还包括第一阀6,第一阀6至少安装于混匀管道21和导流管3中的一者,且第一阀6设于混匀管道21和导流管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混匀管道21和导流管3之间设置第一阀6,通过第一阀6能够打开和关闭混匀管道21和导流管3之间的连通,以能够在关闭时对容器1进行清洗,或者添加待混匀料。第一阀6可设于混匀管道21和导流管3之一上,或者可将第一阀6用于将混匀管道21和导流管3连接,即设置在两者的连接位置处。
在一种混料装置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所示,混料装置还包括连接管道7和第二阀71,连接管道7用于连接混匀管道21和抽吸机构4,第二阀71设于混匀管道21和抽吸机构4之间,并安装于连接管道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管道7将混匀管道21和抽吸机构4连接,且在连接管道7上安装第二阀71,通过第二阀71能够控制连接管道7的开启和关闭,便于控制抽吸机构4与混匀机构2的连接。
在一种混料装置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所示,混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引流管8、第二引流管9、第三阀81和第四阀91,第一引流管8与混匀管道21和连接管道7相通,第二引流管9与容器1和排料管道5连通,第三阀81安装于第一引流管8,第四阀91安装于第二引流管9;第二阀71关闭时,抽吸机构4能够通过抽吸第二引流管9,并经由容器1、导流管3、混匀管道21和第一引流管8将待混匀料添加至容器1内。
具体地,在混料装置进行混料工作时,将第三阀81和第四阀91关闭,打开第一阀6和第二阀71,从而使抽吸机构4与混匀管道21、导流管3及排料管道5连通,通过抽吸机构4的吸力能够将容器1内的待混匀料经由导流管3吸至混匀管道21内进行混匀,然后再将混匀后的物料经由排料管道5排出。
抽吸机构4可选为具有双面吸风的泵,排料管道5在远离其与第二引流管9之间的连接处设于第五阀51,第五阀51设于远离抽吸机构4,在混料装置进行添加待混匀料时,打开第三阀81和第四阀91,关闭第一阀6、第二阀71和第五阀51,根据抽吸机构4的吸力方向,从远到近依次经过第一引流管8、混匀管道21、导流管3、容器1、第二引流管9和排料管道5,从而能够往容器1内吸入待混匀料。
在一种混料装置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所示,混料装置还包括外壳110,外壳110安装于容器1外侧壁,以包覆于容器1,外壳110与容器1之间形成加热空间,外壳110设有入口111,通过入口111能够将热流体引入至加热空间,以加热容器1。
在本实施例中,在容器1的外侧壁上加装外壳110,并与容器1之间形成密闭的加热空间,能够通过往加热空间内注入热水的热流体来对容器1进行加热,进而能够加热容器1内的待混匀料,提高热运动,避免容器1内的待混匀料受冻而流动缓慢。
具体地,外壳110上可设置入口111和出口,入口111连接进液管112,出口连接出液管113,入口111设置在容器1的底部,出口设置在容器1的上方位置,通过进液管112和出液管113能够便于添加热流体,以及便于热流体的流通和循环。
在一种混料装置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容器1设有盖板11,盖板11用于将容器1封闭,混料装置还包括清洁机构120,清洁机构120安装于盖板11,并收容于容器1,清洁机构120用于清洁容器1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盖板11设于容器1的端口,能够将容器1封闭,盖板11上设有把手,能够便于打开盖板11,盖板11相对容器1内的表面上安装了清洁机构120,清洁机构120可为喷头,喷头可沿盖板11的周向环设,通过多个喷头能够对容器1的内侧壁进行喷水清洁。
另外,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管道之间的连接,可采用活接100的方式,通过活接100能够方便拆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机构包括混匀组件和混匀管道,所述混匀组件收容于所述混匀管道,所述混匀组件包括第一混匀件和第二混匀件,所述第一混匀件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混匀件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混匀件与所述第二混匀件沿所述混匀管道径向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匀件朝向所述混匀管道横截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混匀件朝向所述混匀管道横截面的正投影能够互补成所述混匀管道内壁的横截面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匀件和所述第二混匀件中的一者沿所述混匀管道延伸方向至少与两个另一者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匀件和所述第二混匀件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混匀件互相平行;各所述第二混匀件互相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收容于所述混匀管道,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混匀管道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混匀件和所述第二混匀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6.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匀机构,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容器,所述容器用于收容待混匀料,所述混匀机构与所述容器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导流管和第一阀,所述导流管分别与所述容器和所述混匀机构连通,以将所述待混匀料导流至所述混匀机构;所述导流管上设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用于将不同位置的待混匀料导至所述导流管;所述第一阀至少安装于所述混匀管道和所述导流管中的一者,且所述第一阀设于所述混匀管道和所述导流管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抽吸机构、连接管道、排料管道和第二阀,所述抽吸机构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混匀管道连通,所述抽吸机构还与所述排料管道连通,所述抽吸机构能够将所述待混匀料从所述容器内抽吸至所述混匀管道,及将混匀后的物料经由所述排料管道排出;所述第二阀安装于所述连接管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第三阀和第四阀,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混匀管道和所述连接管道相通,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容器和所述排料管道连通,所述第三阀安装于所述第一引流管,所述第四阀安装于所述第二引流管;
所述第二阀关闭时,所述抽吸机构能够通过抽吸所述第二引流管,并经由所述容器、所述导流管、所述混匀管道和所述第一引流管将所述待混匀料添加至所述容器内。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容器外侧壁,以包覆于所述容器,所述外壳与所述容器之间形成加热空间,所述外壳设有入口,通过所述入口能够将热流体引入至所述加热空间,以加热所述容器。
CN202121203571.7U 2021-05-31 2021-05-31 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Active CN215506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3571.7U CN215506383U (zh) 2021-05-31 2021-05-31 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3571.7U CN215506383U (zh) 2021-05-31 2021-05-31 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6383U true CN215506383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03571.7U Active CN215506383U (zh) 2021-05-31 2021-05-31 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63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3553A (zh) 一种连续式污泥调理系统及其装置
CN215506383U (zh) 混匀机构及混料装置
CN204911503U (zh) 一种初级反应釜
CN208003804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加药混药结构
CN109351314A (zh) 一种新型反应釜
CN109530349A (zh) 一种管道内壁清洁装置
CN108854809B (zh) 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
CN208911859U (zh) 一种自动化搅拌机
WO2022111622A1 (zh) 一种添加剂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CN207385465U (zh) 一种循环搅拌反应釜以及搅拌混合系统
CN209714799U (zh) 车用尿素生产用液力搅拌装置
CN213763150U (zh) 一种乳粉生产用cip清洗系统
CN210964752U (zh) 一种农药混合机
CN107824138A (zh) 化工产品反应釜
CN204071740U (zh) 冲奶机
CN208115535U (zh) 医院用配液罐
CN209237759U (zh) 一种搅拌容器
CN205401204U (zh) 一种开放式水泵及应用有该水泵的水槽式清洗机
CN218459172U (zh) 溶液混合机构及基站
CN111875074A (zh)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污水处理曝气装置
CN220257877U (zh) 一种水利及机械推流的搅拌器
CN214106606U (zh) 一种用于连续液固相混合及加热的系统
CN219098862U (zh) 一种均匀布药系统
CN201135872Y (zh) 一种物料罐
CN219438848U (zh) 烹饪器具用管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