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9590U - 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9590U
CN215499590U CN202121931439.8U CN202121931439U CN215499590U CN 215499590 U CN215499590 U CN 215499590U CN 202121931439 U CN202121931439 U CN 202121931439U CN 215499590 U CN215499590 U CN 215499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routing module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14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伟
李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ngru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ngru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ngru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ngru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314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9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9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9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包括路由模块、通信模块、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其中,所述路由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路由模块远离所述通信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通信模块远离所述路由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线通信组件可解决现有的无线路由器传输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路由器日益普及。无线路由器中的无线路由模块和通信模块均需通过天线进行通信,其中,通信模块通常采用2.4G频段进行通信,无线路由模块可采用2.4G或5.8G频段进行通信。而在室内环境下,为保证传输性能,主流的无线路由模块通常采用2.4G频段进行通信,当无线路由模块和通信模块均采用2.4G频段进行通信时,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从而降低无线路由器的传输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无线路由器传输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通信组件,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包括路由模块、通信模块、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其中,
所述路由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路由模块远离所述通信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通信模块远离所述路由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由所述第一天线的形心到所述路由模块的形心连成第一虚拟连接直线,由所述第二天线的形心到所述路由模块的形心连成第二虚拟连接直线,由所述第三天线的形心到所述通信模块的形心连成第三虚拟连接直线;所述第一虚拟连接直线与所述第二虚拟连接直线之间的夹角呈100°~140°,所述第三虚拟连接直线与所述第一虚拟连接直线、所述第二虚拟连接直线之间的夹角均呈100°~140°;且所述第一天线的电缆部、所述第二天线的电缆部、所述第三天线的电缆部均朝内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组件还包括第一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罩连接于所述路由模块上且覆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组件还包括第二屏蔽罩,所述第二屏蔽罩连接于所述通信模块上且覆盖所述第三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罩的材质为洋白铜、镀锡铁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屏蔽罩的材质为洋白铜、镀锡铁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天线为垂直极化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天线为垂直极化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天线为FPC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天线为FPC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天线为水平极化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天线为陶瓷天线。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路由器,所述路由器包括电源接口以及如前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中,
所述电源接口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路由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的输入端用于外接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路由器还包括网线接口,所述网线接口的输入端与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网线接口的输出端用于外接网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线通信组件,在路由模块与通信模块相互连接后,通过将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连接于路由模块远离通信模块的一端,并将第三天线连接于通信模块远离路由模块的一端,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第三天线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之间的距离,进而消减了第三天线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之间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互产生的干扰,使得路由模块和通信模块即使采用同频段进行通信亦可保证传输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路由模块,11-第一天线,12-第二天线,2-通信模块,21-第三天线,3-第一屏蔽罩,4-第二屏蔽罩,5-电源接口,6-网线接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组件,该无线通信组件包括路由模块1、通信模块2、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和第三天线21;其中,
路由模块1与通信模块2电连接,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与路由模块1远离通信模块2的一端电连接,第三天线21与通信模块2远离路由模块1的一端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路由模块1具体可为具有网络互连及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路由控制电路板,通信模块2具体可为具有zigbee无线通信协议模块的通信电路板,路由模块1可通过异步收发传输器与通信模块2相连接,以实现无线网络通信的功能;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和第三天线21具体可为路由器的内置天线,用于收发信号,其均可通过锡焊的方式连接于路由模块1及通信模块2上。由于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来自于天线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尤其是不同的天线采用同频段进行通信时,由于电磁波频率的大幅重叠,干扰作用更为明显;而天线产生的电磁波覆盖范围有限且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此通过增加路由模块1上的天线与通信模块2上的天线之间的距离,可减少两个模块的天线所产生的电磁波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有效削减两个模块的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组件,在路由模块1与通信模块2相互连接后,通过将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连接于路由模块1远离通信模块2的一端,并将第三天线21连接于通信模块2远离路由模块1的一端,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第三天线21与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之间的距离,进而消减了第三天线21与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之间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互产生的干扰,使得路由模块1和通信模块2即使采用同频段进行通信亦可保证传输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由第一天线11的形心到路由模块1的形心连成第一虚拟连接直线,由第二天线12的形心到路由模块1的形心连成第二虚拟连接直线,由第三天线21的形心到通信模块2的形心连成第三虚拟连接直线;第一虚拟连接直线与第二虚拟连接直线之间的夹角呈100°~140°,第三虚拟连接直线与第一虚拟连接直线、第二虚拟连接直线之间的夹角均呈100°~140°;且第一天线11的电缆部、第二天线12的电缆部、第三天线21的电缆部均朝内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及第三天线21相互之间的放置角度,可在路由模块1与通信模块2之间的距离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使得三个天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最大化,优选地,任一天线与另外两个天线之间的夹角均呈120°;且由于天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电缆部与主板部,电缆部和主板部分设于天线的两端,而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电磁波的为主板部,因此在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及第三天线21已呈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将主板部朝外、电缆部朝内设置,可进一步增加三个天线产生干扰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传输稳定性;具体地,将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的主板部朝外设置指的是将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的主板部朝背离路由模块1的形心的方向设置,将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的电缆部朝内设置指的是将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的电缆部朝面向路由模块1的形心的方向设置,如根据图1所示方位进行说明的话,第一天线11的电缆部指向如图示的右下方(即指向路由模块1)设置,第二天线12的电缆部指向如图示的左下方(即指向路由模块1)设置;将第三天线21的主板部朝外设置指的是将第三天线21的主板部朝背离通信模块2的形心的方向设置,将第三天线21的电缆部朝外设置指的是将第三天线21的电缆部朝面向通信模块2的形心的方向设置,如根据图1所示方位进行说明的话,第三天线21的电缆部指向如图示的正上方(即指向通信模块2)设置;基于上述定义,以图示为例,最优的方案为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第三天线21的电缆部均指向图1的中心位置(即路由模块1与通信模块2之间连接线的中心位置),如此可使得各天线主板部之间的距离最大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路由器内部的实际布局情况调整三个天线的具体朝向角度,只需达到增加各天线主板部之间距离的目的即可,本实施例仅用作说明而不构成对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组件还包括第一屏蔽罩3,第一屏蔽罩3连接于路由模块1上且覆盖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组件还包括第二屏蔽罩4,第二屏蔽罩4连接于通信模块2上且覆盖第三天线2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罩3、第二屏蔽罩4可为具有开口的盒体或罩体,具体可通过焊接、胶粘、插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于路由模块1及通信模块2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需达到将屏蔽罩固定于电路板上且覆盖天线的效果即可,本实施例对于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通过第一屏蔽罩3及第二屏蔽罩4的阻隔作用,可将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电磁波屏蔽于第一屏蔽罩3内,以及将第三天线21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电磁波屏蔽于第二屏蔽罩4内,从而进一步减弱了不同模块的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进一步提高了传输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罩3的材质为洋白铜、镀锡铁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屏蔽罩4的材质为洋白铜、镀锡铁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实施例中,洋白铜和镀锡铁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防辐射屏蔽性能,可在阻隔电磁波的同时对覆盖于其内部的天线形成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1为垂直极化天线。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天线12为垂直极化天线。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三天线21为水平极化天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三天线21与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在极化方向上存在差异时,可以在保留有用信号的同时,从极化域将干扰对消,从而可抑制通信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的干扰,以进一步提升传输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1为FPC天线。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天线12为FPC天线。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三天线21为陶瓷天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FPC天线具体的定义是:天线的主板部为Flexible PrintedCircuit(即柔性电路板);陶瓷天线具体的定义是:天线的主板部以陶瓷作为介质,天线的金属导体根据设计需要印在陶瓷层上。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选用FPC材质可保证其辐射性能;而第三天线21选用陶瓷材质可起到滤波作用,从而提高其抗干扰性能。
对应地,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由器,该路由器包括电源接口5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组件;其中,
电源接口5的输出端分别与路由模块1、通信模块2电连接,电源接口5的输入端用于外接电源。
得益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通信组件的改进,本实施例的路由器具有与上述无线通信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另外,电源接口5可选为12V供电接口,用于外接12V电源以对路由模块1、通信模块2进行供电;其中,电源接口5的具体类型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路由器还包括网线接口6,网线接口6的输入端与通信模块2通信连接,网线接口6的输出端用于外接网线。
在本实施例中,网线接口6用于外接网线,以供与网线相连接的终端设备通过路由器进行有线网络通信;其中,网线接口6的具体类型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包括路由模块、通信模块、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其中,
所述路由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路由模块远离所述通信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通信模块远离所述路由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天线的形心到所述路由模块的形心连成第一虚拟连接直线,由所述第二天线的形心到所述路由模块的形心连成第二虚拟连接直线,由所述第三天线的形心到所述通信模块的形心连成第三虚拟连接直线;所述第一虚拟连接直线与所述第二虚拟连接直线之间的夹角呈100°~140°,所述第三虚拟连接直线与所述第一虚拟连接直线、所述第二虚拟连接直线之间的夹角均呈100°~140°;且所述第一天线的电缆部、所述第二天线的电缆部、所述第三天线的电缆部均朝内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组件还包括第一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罩连接于所述路由模块上且覆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
且/或,所述无线通信组件还包括第二屏蔽罩,所述第二屏蔽罩连接于所述通信模块上且覆盖所述第三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罩的材质为洋白铜、镀锡铁中的任意一种;
且/或,所述第二屏蔽罩的材质为洋白铜、镀锡铁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为垂直极化天线;
且/或,所述第二天线为垂直极化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为FPC天线;
且/或,所述第二天线为FPC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天线为水平极化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天线为陶瓷天线。
9.一种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包括电源接口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组件;其中,
所述电源接口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路由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的输入端用于外接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还包括网线接口,所述网线接口的输入端与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网线接口的输出端用于外接网线。
CN202121931439.8U 2021-08-17 2021-08-17 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Active CN215499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1439.8U CN215499590U (zh) 2021-08-17 2021-08-17 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1439.8U CN215499590U (zh) 2021-08-17 2021-08-17 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9590U true CN215499590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1439.8U Active CN215499590U (zh) 2021-08-17 2021-08-17 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9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5218B1 (ko) 밀리미터파 유전체 내 전송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무선 전송 장치 및 무선 전송 방법
CN101958733B (zh) 无线电传输系统和电子装置
CN109149070B (zh) 表面贴装器件及移动终端
CN111987433A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8417996A (zh)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US10658748B2 (en) Shield housing for HF applications
US20140104126A1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slot antenna thereof
CN215499590U (zh) 无线通信组件及路由器
CN101114745A (zh) 电连接器电磁屏蔽结构
CN111769357B (zh) 电子设备
CN109616745B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1829195U (zh) 一种定向天线和无线传输装置
CN210350289U (zh) 一种用于usb3.0信号串扰的屏蔽装置
CN212874751U (zh) 一种具有阻抗匹配功能的天线辐射单元
CN211017376U (zh) 电子设备
CN216565797U (zh) 通信模组安装结构以及通信设备
CN220527191U (zh) 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05900784U (zh) 一种移动设备中的4g通讯五模十三频天线
CN212367536U (zh) 一种具有硬件加密功能的物联网蓝牙通信模块
CN221058596U (zh) 电源滤波器和电子设备
CN215008571U (zh) 一种低剖面gnss天线
CN219164596U (zh) 电子设备
CN216161916U (zh) 一种无人机的天线系统
TWI734469B (zh) 電子裝置與天線模組
JPH09232789A (ja) 携帯用高周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