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7175U - 一种新型公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公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97175U CN215497175U CN202122143479.2U CN202122143479U CN215497175U CN 215497175 U CN215497175 U CN 215497175U CN 202122143479 U CN202122143479 U CN 202122143479U CN 215497175 U CN215497175 U CN 2154971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le terminal
- terminal body
- tongue
- groove
- inserting tong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公端子,包括公端子本体及设置于公端子本体上的插舌,公端子本体包括固定段,固定段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侧板上设置有多个向中心折弯的槽块,槽块、侧板及固定段形成固定凹槽,槽块上设置有沿远离槽块逐渐下降的引导块。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插座安装的更加稳定的新型公端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端子,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公端子。
背景技术
连接器,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包括公端子、插座、插头及母端子,其中插座上设置有供公端子插入的公通孔,公端子上设置有卡钩片,卡钩片一端铰接于公端子上,另一端作为抵压端,公端子插入公通孔后,抵压端受压,抵压端与公通孔内壁相抵,构成公端子与插座的固定。
目前,公端子与插座之间的固定依靠公端子上的卡钩片,但卡钩片设置于公端子上,使得在公端子插入插座后,卡钩片虽然将进入公通孔,但内部仍有较大的摇摆空间,使得公端子与插座的固定不够稳定,影响正常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插座安装的更加稳定的新型公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公端子本体及设置于公端子本体上的插舌,公端子本体包括固定段,固定段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侧板上设置有多个向中心折弯的槽块,槽块、侧板及固定段形成固定凹槽,槽块上设置有沿远离槽块逐渐下降的引导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段上通过槽块、侧板及固定段而形成固定凹槽,而与公端子本体对应的插座上设置有容纳腔,在容纳腔内部设置与固定凹槽相适配的卡钩片,当将公端子本体插入容纳腔时,引导块会率先与卡钩片接触,并挤压卡钩片与容纳腔内壁相抵,而后卡钩片再与槽块相抵,直至固定凹槽移动到与卡钩片相对的位置,此时卡钩片未受到槽块或引导块的挤压,卡钩片向固定凹槽内移动,而后卡钩片卡入固定凹槽内,此时公端子本体被固定于容纳腔内,若是固定凹槽与卡钩片的大小相适配,当卡钩片进入固定凹槽后公端子本体将被彻底的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卡钩片设置在公端子上,单单依靠卡钩片的弹力,本方案采用将卡钩片设置在与公端子本体相对应的插座上,而在公端子本体上设置有与卡钩片相适配的固定凹槽,从而摇摆间隙更小,减少公端子本体与插座的相对活动,增加两者的稳定性,同时卡钩片设置于公端子本体而不是设置在插座内,使得公端子本体为一体平面式,防止公端子本体在安装时勾住其他线缆,节省了工人额外的工作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插舌位于固定段末端,插舌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插舌平行的折弯段,两个折弯段形成与插舌贴合的折弯部且折弯部大小与插舌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弯部重合与插舌之上,使得插舌具有双层的结构,即整体为双层铜片冲压成型,拔插力更好,性能更稳定,提高了插舌的坚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折弯部与侧板之间设置有沿靠近侧板逐渐上升的过渡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公端子本体在进入对应的插座时,插舌与折弯部先进入,而后经过渡部由引导块向对应的卡钩片进行挤压,过渡部起到将卡钩片由插舌引导至引导块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公端子本体包括本体端部与连接段,连接段设置于本体端部与固定段相对插舌的另一侧之间,连接段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对固定段的收窄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段的设置起到对连接器的线缆起到收拢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放大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放大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公端子,包括公端子本体1及设置于公端子本体1上的插舌2,公端子本体1包括固定段3,固定段3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31,侧板31上设置有多个向中心折弯的槽块32,槽块32、侧板31及固定段3形成固定凹槽33,槽块32上设置有沿远离槽块32逐渐下降的引导块34,在固定段3上通过槽块32、侧板31及固定段3而形成固定凹槽33,而与公端子本体1对应的插座上设置有容纳腔,在容纳腔内部设置与固定凹槽33相适配的卡钩片,当将公端子本体1插入容纳腔时,引导块34会率先与卡钩片接触,并挤压卡钩片与容纳腔内壁相抵,而后卡钩片再与槽块32相抵,直至固定凹槽33移动到与卡钩片相对的位置,此时卡钩片未受到槽块32或引导块34的挤压,卡钩片向固定凹槽33内移动,而后卡钩片卡入固定凹槽33内,此时公端子本体1被固定于容纳腔内,若是固定凹槽33与卡钩片的大小相适配,当卡钩片进入固定凹槽33后公端子本体1将被彻底的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卡钩片设置在公端子上,单单依靠卡钩片的弹力,本方案采用将卡钩片设置在与公端子本体1相对应的插座上,而在公端子本体1上设置有与卡钩片相适配的固定凹槽33,从而摇摆间隙更小,减少公端子本体1与插座的相对活动,增加两者的稳定性,同时卡钩片设置于公端子本体1而不是设置在插座内,使得公端子本体1为一体平面式,防止公端子本体1在安装时勾住其他线缆,节省了工人额外的工作时间。
插舌2位于固定段3末端,插舌2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插舌2平行的折弯段21,两个折弯段21形成与插舌2贴合的折弯部22且折弯部22大小与插舌2相适配,折弯部22重合与插舌2之上,使得插舌2具有双层的结构,即整体为双层铜片冲压成型,拔插力更好,性能更稳定,提高了插舌2的坚固程度。
折弯部22与侧板31之间设置有沿靠近侧板31逐渐上升的过渡部23,使得公端子本体1在进入对应的插座时,插舌2与折弯部22先进入,而后经过渡部23由引导块34向对应的卡钩片进行挤压,过渡部23起到将卡钩片由插舌2引导至引导块34上。
公端子本体1包括本体端部11与连接段12,连接段12设置于本体端部11与固定段3相对插舌2的另一侧之间,连接段12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对固定段3的收窄过渡,连接段12的设置起到对连接器的线缆起到收拢的作用。
Claims (4)
1.一种新型公端子,包括公端子本体及设置于公端子本体上的插舌,其特征在于:公端子本体包括固定段,固定段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侧板上设置有多个向中心折弯的槽块,槽块、侧板及固定段形成固定凹槽,槽块上设置有沿远离槽块逐渐下降的引导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舌位于固定段末端,插舌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插舌平行的折弯段,两个折弯段形成与插舌贴合的折弯部且折弯部大小与插舌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部与侧板之间设置有沿靠近侧板逐渐上升的过渡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端子本体包括本体端部与连接段,连接段设置于本体端部与固定段相对插舌的另一侧之间,连接段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对固定段的收窄过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43479.2U CN215497175U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一种新型公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43479.2U CN215497175U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一种新型公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97175U true CN215497175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68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43479.2U Active CN215497175U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一种新型公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97175U (zh) |
-
2021
- 2021-09-06 CN CN202122143479.2U patent/CN2154971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267972U (zh) | 一种线缆连接器锁扣件及线缆组件 | |
CN215497212U (zh) | 一种新型连接器 | |
CN215497175U (zh) | 一种新型公端子 | |
CN203491442U (zh) | 一种双向插入的usb插座 | |
CN217983762U (zh) | 一种母端子及连接器插头 | |
TWM649938U (zh) | 端子、電連接器、線束和車輛 | |
CN213278482U (zh) | 一种电连接插件 | |
CN100505434C (zh) | 多连接型插头连接器以及纵叠型和横置型插座连接器 | |
CN208589574U (zh) | 具有两个弹性插针的电源连接器 | |
CN218867478U (zh) | 一种传输可靠稳定的端子 | |
CN113851876A (zh) | 一种新型连接器 | |
CN20149880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120869U (zh) | 二次接线端子的公端子 | |
CN107425356B (zh) |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9477059U (zh) | 一种快插端子结构 | |
CN216251241U (zh) | 便于更换插头的电源连接器 | |
CN218867425U (zh) | 一种USB Type-C母座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 |
CN218632545U (zh) | 一种弹扣插座 | |
CN220934501U (zh) | 带有刺破式弹片的连接器 | |
CN110176680A (zh) | 一种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连接器 | |
CN217009649U (zh) | 一种扁平式侦测型耳机插座 | |
CN215579204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usb3.0连接器 | |
CN218182636U (zh) | 一种排母插座 | |
CN210838178U (zh) | 公端子 | |
CN218867445U (zh) | 一种线对线连接器母端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