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4449U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4449U
CN215494449U CN202121184282.7U CN202121184282U CN215494449U CN 215494449 U CN215494449 U CN 215494449U CN 202121184282 U CN202121184282 U CN 202121184282U CN 215494449 U CN215494449 U CN 215494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sub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42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清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42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4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4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4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盒形成盒间隙,盒间隙中填充有液晶;光源,位于第二基板的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还包括透光反光层,位于第二基板的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能使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并能使透过第一基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反射。该显示面板能够改善暗环境下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提升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避免将光源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导致的漏光现象,提升光源提供光线的利用率,使显示面板趋于薄型化,不会出现臃肿不合潮流等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1所示,反射式液晶显示屏是在液晶屏的内部设置反光层11,在环境光线充足的时候,利用反光层11镜面反射环境光线作为显示光线,以使屏幕显示画面。但是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反射式液晶屏就无法清楚的显示,因为微弱的环境光不足以被反射来照亮屏幕。
为了改善暗环境下显示亮度不足的问题,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在液晶屏出光侧增加光源4(如图1所示),在环境光线不足的时候,光源4开启提供显示光线,屏幕就能显示清晰明亮的画面。但是此种方式具有屏幕显示亮度不足、显示亮度均匀性差、外置光源漏光以及光使用率低、显示屏外观臃肿不适合潮流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采用外置光源对反射式液晶屏提供显示光线存在亮度不足,亮度均匀性差等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当环境光充足时,显示面板通过透光反光层反射照射至其上的环境光进行显示;当环境光不足时,显示面板通过透光反光层透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显示,从而能够改善暗环境下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提升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避免将光源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导致的漏光现象,提升光源提供光线的利用率,使显示面板趋于薄型化,不会出现臃肿不合潮流等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盒形成盒间隙,所述盒间隙中填充有液晶;
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还包括透光反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能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并能使透过所述第一基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反射。
可选地,所述透光反光层包括多个子层;所述多个子层依次叠置;
沿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多个子层的折射率逐渐减小,且折射率最小的所述子层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可选地,所述多个子层均采用透光材料。
可选地,各所述子层的厚度均为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
可选地,所述多个子层的厚度相同。
可选地,在所述透光反光层的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均匀排布,所述凸起结构能使透过其入射至所述透光反光层上的光线的入射角度增大。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包括圆锥形、棱锥形、半球形、椭球形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采用透光材料;
所述凸起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折射率最大的所述子层的折射率。
可选地,还包括1/4玻片和1/2玻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盒间隙的一侧,且所述1/4玻片和所述1/2玻片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基板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光源设置在第二基板的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并在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透光反光层,当环境光充足时,显示面板通过透光反光层反射照射至其上的环境光进行显示;当环境光不足时,显示面板通过透光反光层透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显示,从而能够改善暗环境下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提升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避免将光源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导致的漏光现象,提升光源提供光线的利用率,使显示面板趋于薄型化,不会出现臃肿不合潮流等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显示面板,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且能提升该显示装置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公开技术中反射式液晶显示屏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光反光层对入射环境光进行反射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光反光层对光源发出光线进行透射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透光反光层上设置凸起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增大入射至透光反光层光线的入射角的光路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液晶;4、光源;5、透光反光层;51、子层;6、凸起结构;7、1/4玻片;8、1/2玻片;9、配向膜;10、偏光片;11、反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针对上述采用外置光源对反射式液晶屏提供显示光线存在亮度不足,亮度均匀性差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对盒形成盒间隙,盒间隙中填充有液晶3;光源4,位于第二基板2的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透光反光层5,位于第二基板2的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能使光源4发出的光线透过,并能使透过第一基板1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反射。
其中,光源4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源,也可以采用侧入式背光源。背光源的结构为传统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将光源4设置在第二基板2的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并在第二基板2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设置透光反光层5,当环境光充足时,显示面板通过透光反光层5反射照射至其上的环境光进行显示;当环境光不足时,显示面板通过透光反光层5透射光源4发出的光线进行显示,从而能够改善暗环境下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提升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避免将光源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导致的漏光现象,提升光源4提供光线的利用率,使显示面板趋于薄型化,不会出现臃肿不合潮流等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美观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透光反光层5包括多个子层51;多个子层51依次叠置;沿第二基板2远离第一基板1的方向,多个子层51的折射率逐渐减小,且折射率最小的子层51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其中,透光反光层5对入射环境光的反射原理为:如图3所示,环境光透过第一基板1从透光反光层5中折射率最高的第一个子层51(即N1)入射,入射光线在折射率最高的该个子层51的入射面p1上发生部分反射和部分折射;折射光线入射至该子层51与下一个子层51(即N2)的交界面p2上,并在该交界面p2上发生部分反射和部分折射;依次类推;经过各子层51之间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都会发生部分反射和部分折射;因沿第二基板2远离第一基板1的方向各子层51的折射率越来越小,所以在上一个交界面被折射的光线入射至下一个交界面时的入射角越来越大,到达折射率最小的最后一个子层51(即Nm)的出射面时光线的入射角≥光线在该子层51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从而达到全反射效果,进而使透过第一基板1照射至透光反光层5上的环境光大部分都能被反射,以用于显示。
透光反光层5对光源4发出光线的透射原理为:如图4所示,光源4发出的光线从透光反光层5中折射率最低的一个子层51(即Nm)入射,入射光线在折射率最低的该个子层51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入射至该子层51的上一个子层51(即Nm-1)中,并在上一个子层51中发生折射;依次类推;每次入射至折射率更高的一个子层51中时,入射光线都会发生折射;因沿第二基板2靠近第一基板1的方向各子层51的折射率越来越大,所以在下一个子层51中被折射的光线入射至上一个子层51中时的入射角越来越小,从而光源4发出的光线能够透射通过各个子层51,并从第一基板1侧出射,进而为显示提供光线。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多个子层51均采用透光材料。如各个子层51都采用PET基材,且不同子层51在PET基材中添加的用于调节其折射率的材料不同,从而使各子层51的折射率不同。
可选地,各子层51的厚度均为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各子层51的厚度设置,能够保证经过透光反光层5反射或者透射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多个子层51的厚度相同。可选地,多个子层51的厚度也可以自由搭配。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透光反光层5的背离第二基板2的一侧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6,多个凸起结构6均匀排布,凸起结构6能使透过其入射至透光反光层5上的光线的入射角度增大。由图6中可见,经过凸起结构6后环境光的入射角b大于环境光的原入射角a,由于透过第一基板1照射至透光反光层5上的环境光大部分被透光反光层5反射,但不可避免地会有少部分环境光因其入射角小于透光反光层5中各子层51的全反射临界角而透过透光反光层5出射,多个凸起结构6的设置,能使透过第一基板1入射至透光反光层5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进一步增大,以使入射至透光反光层5的光线的入射角≥透光反光层5中各子层51的全反射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进而提高了环境光作为显示光线的利用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6的形状包括圆锥形(如图5所示)、棱锥形、半球形、椭球形中的任意一种。当然,凸起结构6的形状不局限于前述几种形状,只要是能使环境光入射角增大的凸起结构6的形状均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6采用透光材料;凸起结构6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折射率最大的子层51的折射率。当凸起结构6的折射率等于折射率最大的子层51的折射率时,入射至凸起结构6的环境光仅通过凸起结构6的远离透光反光层5的一侧表面的形状增大入射角;当凸起结构6的折射率大于折射率最大的子层51的折射率时,入射光一方面通过凸起结构6的远离透光反光层5的一侧表面的形状增大入射角,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折射率最大的子层51与凸起结构6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在二者的交界面上进一步增大光线入射至透光反光层5中的入射角,从而使入射光的入射角进一步增大,进而使入射至透光反光层5的入射环境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
另外,凸起结构6的上述折射率设置,使光源4发出的透过透光反光层5入射至凸起结构6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从而光源4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透射通过透光发光层5中的各个子层51和凸起结构6,并从第一基板1侧出射,进而为显示提供光线。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能透光;第一基板1包括彩膜层;第二基板2包括像素电路。彩膜层的设置,能使该显示面板实现彩色显示。像素电路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各个子像素中的液晶3偏转,从而实现画面显示。优选的,透光反光层5位于像素电路靠近盒间隙的一侧,如此透光反光层5对入射光线的透射反射效果更好,提升入射光线的利用率。
其中,像素电路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可以都设置在第二基板2中,且分别位于不同层上,处于相对上层的电极设置为狭缝状,处于相对下层的电极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狭缝状,从而实现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型显示面板;也可以是像素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2中,公共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1中,从而实现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还可以是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位于同一层上,且二者均为条状电极,且二者交替排布,从而实现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上述三种模式的显示面板均为传统显示模式,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1/4玻片7和1/2玻片8,位于第一基板1的背离盒间隙的一侧,且依次远离第一基板1分布。1/4玻片7能使线偏振光转换成圆或椭圆偏振光,并使圆或椭圆偏振光转换成线偏振光,使光线增加π/2整数倍的相位延迟。1/2玻片8能使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并使圆或椭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发生逆转,使光线增加π整数倍的相位延迟。1/4玻片7和1/2玻片8的设置能协助透光反光层5实现反射光线和透射光线正常出射,从而实现该显示面板的利用环境光和光源4发出光的正常显示功能。
另外,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靠近盒间隙侧的配向膜9,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背离盒间隙侧的偏光片10;配向膜9用于对液晶3进行初始配向;偏光片10用于将入射至显示面板的光线转换为线偏振光,并使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为线偏振光。配向膜9和偏光片10均为显示面板的常规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光源设置在第二基板的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并在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透光反光层,当环境光充足时,显示面板通过透光反光层反射照射至其上的环境光进行显示;当环境光不足时,显示面板通过透光反光层透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显示,从而能够改善暗环境下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提升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避免将光源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导致的漏光现象,提升光源提供光线的利用率,使显示面板趋于薄型化,不会出现臃肿不合潮流等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且能提升该显示装置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LCD面板、LCD电视、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盒形成盒间隙,所述盒间隙中填充有液晶;
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光反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能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并能使透过所述第一基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反光层包括多个子层;所述多个子层依次叠置;
沿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多个子层的折射率逐渐减小,且折射率最小的所述子层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层均采用透光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层的厚度均为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层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光反光层的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均匀排布,所述凸起结构能使透过其入射至所述透光反光层上的光线的入射角度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包括圆锥形、棱锥形、半球形、椭球形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采用透光材料;
所述凸起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折射率最大的所述子层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4玻片和1/2玻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盒间隙的一侧,且所述1/4玻片和所述1/2玻片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基板分布。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21184282.7U 2021-05-28 2021-05-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494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4282.7U CN215494449U (zh) 2021-05-28 2021-05-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4282.7U CN215494449U (zh) 2021-05-28 2021-05-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4449U true CN215494449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8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4282.7U Active CN215494449U (zh) 2021-05-28 2021-05-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4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1495B1 (ko) 화상 표시 상태와 거울 상태를 전환 가능한 장치, 및이것을 구비한 기기
US730159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herein the number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activated differs depending on whether display is performed by the first or second liquid crystal panel
JP4048844B2 (ja) 面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3419766B2 (ja) 画像表示状態と鏡状態とを切り替え可能な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器
TW565733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09738B (zh)
US6130735A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front scattering films
US20180149918A1 (en) Specular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KR100846628B1 (ko)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80252823A1 (en)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a polarized light guide
US2005008859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61970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4000989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H11281974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571769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374101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72072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H09146092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04003185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417767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317668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581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3202565A (ja) 画像表示状態と鏡状態とを切り替え可能な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器
JPH11202784A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
CN215494449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