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9860U - 灶具 - Google Patents

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9860U
CN215489860U CN202121702280.2U CN202121702280U CN215489860U CN 215489860 U CN215489860 U CN 215489860U CN 202121702280 U CN202121702280 U CN 202121702280U CN 215489860 U CN215489860 U CN 215489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cooking
insulation plate
temperature sensing
pow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022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运发
王光汉
郭姿宇
佘帅征
段聪聪
刘梦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7022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9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9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9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灶体、开关部和隔热组件。灶体具有一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灶眼和隔热槽。开关部设于灶体,且与灶眼和隔热槽布置于灶体的相同一侧。隔热组件包括受控沿隔热槽升降的隔热板,隔热板在升降方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隔热板收容于内腔,位于第二位置的隔热板位于灶眼和开关部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灶具在烹饪食物时利用隔热板将灶眼和开关部分隔开来,能够隔绝热量传递到开关部,避免开关部温度过高烫伤用户,而且还能在不烹饪食物或者不需要隔热时,将隔热板收容于内腔内,方便用户使用灶具或者清理灶具。同时,还可以提高开关部的耐用性。

Description

灶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灶具。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灶具为了适应家庭装修的美观需求,大多都采用平面嵌入式结构,但是这种类型的灶具却存在有一个问题:即开关旋钮或者按键显示控制面板被灶头的燃烧火焰直接热辐射,烹饪时间一长,开关旋钮表面或按键显示控制面板表面的温度会很高,容易烫伤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灶具中开关旋钮或者按键显示控制面板在使用过程中表面温度升高而烫伤用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灶具,该灶具具有能够降低开关旋钮或按键显示控制面板的表面温度以避免用户烫伤的技术效果。
一种灶具,包括:
灶体,具有一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灶眼和隔热槽;
开关部,设于所述灶体,且与所述灶眼和所述隔热槽布置于所述灶体的相同一侧;及
隔热组件,包括受控沿所述隔热槽升降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在升降方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隔热板收容于所述内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灶眼和所述开关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组件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设于所述内腔,且与所述隔热板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源受控驱动所述隔热板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灶具还包括感温部和控制器,所述感温部设于所述开关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感温部和所述动力源信号连接;
所述感温部用于检测所述开关部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感温部检测值,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检测值控制所述动力源动作,所述动力源响应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驱动所述隔热板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温部包括多个感温件,各个所述感温件间隔设于所述开关部,每一所述感温件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多个所述感温件的检测值控制所述动力源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包括驱动件、传动件和连接件,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隔热板;
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连接件在所述传动件转动的过程中沿所述传动件升降,所述隔热板跟随所述连接件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外螺纹部,所述连接件具有套接于所述外螺纹部且与所述外螺纹部匹配的内螺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隔热板的上端,所述盖板随所述隔热板升降的过程中盖合或打开所述隔热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灶体上的防水条,所述防水条环绕所述隔热槽的四周布置,所述防水条在竖直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高于所述灶体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条与所述隔热槽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条在竖直方向上的一端围合形成一槽口,所述槽口的形状与所述盖板的外形相匹配;
在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盖板与所述防水条在竖直方向上齐平。
上述灶具,在烹饪食物时,可将隔热板上升至第二位置,使得隔热板位于灶眼和开关部之间,将开关部与灶眼处辐射而出的热量隔绝开来,避免开关部受热温度变高,在用户使用时烫伤用户。在烹饪结束后或者灶眼处辐射而出的热量较低不需要隔热时,则可将隔热板下降至第一位置,使得隔热板收容于灶体内的内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灶具在烹饪食物时利用隔热板将灶眼和开关部分隔开来,能够隔绝热量传递到开关部,避免开关部温度过高烫伤用户,而且还能在不烹饪食物或者不需要隔热时,将隔热板收容于内腔内,方便用户使用灶具或者清理灶具。同时,还可以提高开关部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灶具在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灶具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灶具的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灶具的局部结构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灶具的另一局部结构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灶具的控制逻辑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灶具;
110、灶体;111、底壳;112、面板;113、内腔;114、灶眼;115、隔热槽;
120、开关部;
130、隔热组件;131、隔热板;132、动力源;1321、驱动件;1322、传动件;1323、连接件;133、盖板;134、防水条;
14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灶具100,包括灶体110、开关部120和隔热组件130。灶体110具有一内腔113以及与内腔113连通的灶眼114和隔热槽115。开关部120设于灶体110,且与灶眼114和隔热槽115布置于灶体110的相同一侧。隔热组件130包括受控沿隔热槽115升降的隔热板131,隔热板131在升降方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隔热板131收容于内腔113,位于第二位置的隔热板131位于灶眼114和开关部120之间。
上述灶具100,在烹饪食物时,可将隔热板131上升至第二位置,使得隔热板131位于灶眼114和开关部120之间,将开关部120与灶眼114处辐射而出的热量隔绝开来,避免开关部120受热温度变高,在用户使用时烫伤用户。在烹饪结束后或者灶眼114处辐射而出的热量较低不需要隔热时,则可将隔热板131下降至第一位置,使得隔热板131收容于灶体110内的内腔113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灶具100在烹饪食物时利用隔热板131将灶眼114和开关部120分隔开来,能够隔绝热量传递到开关部120,避免开关部120温度过高烫伤用户,而且还能在不烹饪食物或者不需要隔热时,将隔热板131收容于内腔113内,方便用户使用灶具100或者清理灶具100。同时,还可以提高开关部120的耐用性。
可以理解地,隔热槽115位于灶眼114和开关部120之间,以使得位于第二位置的隔热板131能够位于灶眼114和隔热板131之间。隔热槽115和隔热板131的形状不限,可以为长条形、圆弧形、圆形或者其他异形。
其中,参阅图1、图2及图3,灶体110可以包括底壳111和面板112,底壳111和面板112形成上述内腔113,灶眼114、开关部120及隔热槽115均设于面板112上。面板112可以为玻璃面板112。灶体110还可以包括燃烧器,燃烧器设于灶眼114处,用于产生加热食物的火焰。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部120的作用是控制灶眼114处火焰的大小,也就是燃烧器产生火焰的大小。开关部120可以为开关旋钮或者控制面板112,本申请对开关部120的形式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隔热组件130还包括动力源132,动力源132设于内腔113,且与隔热板131传动连接,动力源132受控驱动隔热板131升降。此时,隔热板131的升降受动力源132控制,可实现隔热板131的自动升降,更智能化和人性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板131也可以由用户手动升降。
其中,动力源132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驱动隔热板131升降。控制信号的产生可以是用户基于一灶体110上的控制按钮来触发,此时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动力源132动作以实现隔热板131的升降。当然,控制信号的触发也可以基于其他方式产生。
具体到实施例中,参阅图4,灶具100还包括感温部和控制器140,感温部设于开关部120,控制器140与感温部和动力源132均信号连接。感温部用于检测开关部120的温度,控制器140用于获取感温部的检测值并根据获取的检测值控制动力源132动作,动力源132相应控制器140的控制驱动隔热板131升降。
本实施例中,在开关部120上设有能够检测开关部120温度的感温部。控制器140能够获取感温部的检测值,并根据获取到的检测值控制动力源132动作,动力源132相应控制器140控制驱动隔热板131升降,此时,灶具100可根据开关部120的实际温度高低自动控制隔热板131的升降,更智能化。在实际作业时,控制器140将获取到的检测值与预存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大小比较。具体地,当感温部的检测值超过第一阈值时,说明开关部120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用户,则控制器140控制动力源132驱动隔热板131上升至第二位置,阻挡热量继续传递到开关部120,便于开关部120降温。当感温部的检测值低于第二阈值以下时,说明开关部120温度不高不会烫伤用户,则控制器140动力源132驱动隔热板131下降到第一位置,便于用户使用灶具100进行烹饪,也方便用户清洗灶具100。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是40℃、50℃等,第二阈值可以为30℃、25℃等,具体不限。控制器140可以设于内腔113内。
进一步地,感温部包括多个感温件,各个感温件间隔设于开关部120,每一感温件均与控制器140信号连接,控制器140根据多个感温件的检测值控制动力源132动作。
可以理解地,每一感温件能够检测所在部分的开关部120的温度。在实际作业时,当检测器获取到的任一感温件的检测值超过第一阈值时,则控制动力源132驱动隔热板131上升至第二位置,当检测器获取到所有感温件的检测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二阈值时,动力源132则驱动隔热板131下降至第一位置。通过设置多个感温件,可以对开关部120多处的温度进行检测,便于更为全面且准确的获知开关部120的实际温度情况,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其中,感温件可以为温度传感器。
示例地,开关部120为开关旋钮时,感温件包括四个,四个感温件分别布置在开关旋钮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优选地,感温件布置在开关部120的内部,减少外露感温件对灶具100使用的影响,以及降低感温件易受损的风险。在实际使用时,当用户操作开关部120以点火时,安装于开关部120内部的感温件同步启动,时刻监控开关部120的温度。当用户使用完毕,开关部120关闭火焰时,感温件会继续检测开关部120的温度,直至开关部120的温度第二阈值时,动力源132驱动隔热板131下降至第一位置。
参见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灶具100的控制逻辑图。具体地,在用户点火之后,每一感温件均开始检测开关旋钮的温度,控制器140读取每一感温件的检测值,并读取检测值中最高温度值,当最高温度值与设定开启温度(第一阈值)相比较,当高于设定开启温度时,则启动电机,电机控制隔热板131上升(至第二位置);若最高温度值不高于设定开启温度则每一感温件的检测值继续读取最高温度值。在隔热板131上升至第二位置后,控制器140读取每一感温件的检测值,并计算各个检测值的平均值,当平均值低于设定关闭温度(第二阈值)时,则启动电机电机控制隔热板131下降(至第一位置)。若平均值不低于设定关闭温度,则继续读取各个感温件的检测值并计算平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动力源132包括驱动件1321、传动件1322和连接件1323,传动件1322传动连接驱动件1321和连接件1323,连接件1323连接于隔热板131。驱动件1321驱动传动件1322转动,连接件1323在传动件1322转动的过程中沿传动件1322升降,隔热板131跟随连接件1323升降。
在实际作业时,当需要控制隔热板131升降时,驱动件1321动作并驱动传动件1322转动,传动件132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连接件1323沿其升降,进而使得隔热板131升降。此时,传动件1322即可以带动连接件1323升降,还可以为连接件1323的升降过程进行导向,使得隔热板131升降过程更加顺畅。
具体地,传动件1322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外螺纹部,连接件1323具有调节于外螺纹部且与外螺纹部匹配的内螺纹部。当外螺纹部在驱动件1321的驱动下转动时,在内螺纹部的配合下连接沿传动件1322升降。此时,传动件1322可以为螺杆,连接件1323可以为具有内螺纹部的滑块。当然,传动件1322也可以为丝杆,连接件1323与丝杆配合的滚珠螺母,或者为与丝杆啮合的齿轮等。
可选地,驱动件1321为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及图4,隔热组件130还包括盖板133,盖板133设于隔热板131的上端,盖板133随隔热板131升降的过程中盖合或打开隔热槽115。在实际作业时,当隔热板131下降到第一位置时,盖板133盖合在隔热槽115上方,避免灰尘等进入隔热槽115且能避,当隔热板131上升到第二位置,盖板133随隔热板131上升至远离隔热槽115。
进一步地,参阅图5及图6,灶具100还包括设于灶体110上的防水条134,防水条134环绕隔热槽115的四周布置,防水条134在竖直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高于灶体110设置。此时,在隔热槽115的四周布置防水条134,可以避免在烹饪食物时漏出的汤水或清洗灶体110时的清洗液经隔热槽115进入到灶体110内腔113中,污染灶体110内部,造成灶体110内部结构损坏。优选地,防水条134与隔热槽115卡接。如此,利用隔热槽115安装防水条134,防水条134结构安装较为牢固,且防水条134占用空间更小。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水条134也可以粘接在面板112上。
进一步地,参阅图2和图6,防水条134在竖直方向上的一端围合形成一槽口,槽口的形状与盖板133的外形相匹配,在隔热板131位于第一位置时,盖板133与防水条134在竖直方向上齐平。此时,当隔热板131位于第一位置时,盖板133正好落于槽口,且盖板133的顶面与防水条134的顶面齐平,如此盖板133与防水条134无缝连接,可以保证灶具100整体上的美观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灶具100,在烹饪食物时,可将隔热板131上升至第二位置,使得隔热板131位于灶眼114和开关部120之间,将开关部120与灶眼114处辐射而出的热量隔绝开来,避免开关部120受热温度变高,在用户使用时烫伤用户。在烹饪结束后或者灶眼114处辐射而出的热量较低不需要隔热时,则可将隔热板131下降至第一位置,使得隔热板131收容于灶体110内的内腔113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灶具100在烹饪食物时利用隔热板131将灶眼114和开关部120分隔开来,能够隔绝热量传递到开关部120,避免开关部120温度过高烫伤用户,而且还能在不烹饪食物或者不需要隔热时,将隔热板131收容于内腔113内,方便用户使用灶具100或者清理灶具100。同时,还可以提高开关部120的耐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灶体(110),具有一内腔(113)以及与所述内腔(113)连通的灶眼(114)和隔热槽(115);
开关部(120),设于所述灶体(110),且与所述灶眼(114)和所述隔热槽(115)布置于所述灶体(110)的相同一侧;及
隔热组件(130),包括受控沿所述隔热槽(115)升降的隔热板(131),所述隔热板(131)在升降方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隔热板(131)收容于所述内腔(11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隔热板(131)位于所述灶眼(114)和所述开关部(1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130)还包括动力源(132),所述动力源(132)设于所述内腔(113),且与所述隔热板(131)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源(132)受控驱动所述隔热板(131)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还包括感温部和控制器(140),所述感温部设于所述开关部(120),所述控制器(140)与所述感温部和所述动力源(132)信号连接;
所述感温部用于检测所述开关部(120)的温度,所述控制器(140)用于获取所述感温部的检测值,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检测值控制所述动力源(132)动作,所述动力源(132)响应所述控制器(140)的控制驱动所述隔热板(131)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部包括多个感温件,各个所述感温件间隔设于所述开关部(120),每一所述感温件均与所述控制器(140)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140)根据多个所述感温件的检测值控制所述动力源(132)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132)包括驱动件(1321)、传动件(1322)和连接件(1323),所述传动件(132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1321)和所述连接件(1323),所述连接件(1323)连接于所述隔热板(131);
所述驱动件(1321)驱动所述传动件(1322)转动,所述连接件(1323)在所述传动件(1322)转动的过程中沿所述传动件(1322)升降,所述隔热板(131)跟随所述连接件(1323)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322)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外螺纹部,所述连接件(1323)具有套接于所述外螺纹部且与所述外螺纹部匹配的内螺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130)还包括盖板(133),所述盖板(133)设于所述隔热板(131)的上端,所述盖板(133)随所述隔热板(131)升降的过程中盖合或打开所述隔热槽(1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灶体(110)上的防水条(134),所述防水条(134)环绕所述隔热槽(115)的四周布置,所述防水条(134)在竖直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高于所述灶体(110)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条(134)与所述隔热槽(115)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条(134)在竖直方向上的一端围合形成一槽口,所述槽口的形状与所述盖板(133)的外形相匹配;
在所述隔热板(13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盖板(133)与所述防水条(134)在竖直方向上齐平。
CN202121702280.2U 2021-07-26 2021-07-26 灶具 Active CN215489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2280.2U CN215489860U (zh) 2021-07-26 2021-07-26 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2280.2U CN215489860U (zh) 2021-07-26 2021-07-26 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9860U true CN215489860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51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02280.2U Active CN215489860U (zh) 2021-07-26 2021-07-26 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9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48843A1 (en) Electric slow-stewing cooker
CN106642235B (zh) 电烹饪器以及电烹饪器的烹饪控制方法和烹饪控制装置
CN108426273B (zh) 防干烧灶具的控制方法
CN111374527A (zh) 烹饪器具
CN215489860U (zh) 灶具
CN109237545A (zh) 防干烧的控制方法和防干烧系统
CN111685586A (zh) 一种锅具识别方法、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CN113503567A (zh) 灶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03735972U (zh) 一种慢炖锅
CN206687587U (zh) 多功能加热锅
CN215016354U (zh) 一种具有可拆盖板式炸篮的空气炸锅
JP2008293890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9863294U (zh) 一种可恒定控制任意温度的烹饪装置
CN209995914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109210583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烹饪套装
JP3175528U (ja) タイマー機能を備えた無水電気炊飯鍋
JP2013039313A (ja) 調理器
CN215190874U (zh) 多功能电饭煲
CN213963050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安全启动装置
CN217937882U (zh) 一种双面加热内部独立自动控温的早餐机
CN216790253U (zh) 一种电加热灶具
CN103654361A (zh) 一种慢炖锅
CN110701639A (zh) 一种自动识别不同锅具的智能化煲汤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01308385Y (zh) 一种多用锅
CN217218729U (zh) 一种视障人士专用料理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