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9635U -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9635U
CN215489635U CN202121452255.3U CN202121452255U CN215489635U CN 215489635 U CN215489635 U CN 215489635U CN 202121452255 U CN202121452255 U CN 202121452255U CN 215489635 U CN215489635 U CN 215489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mechanism
water supply
supply distribution
boil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22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凤泽
陈星�
王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op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op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op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op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22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9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9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9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属于急冷废热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锅炉主体以及给水分配机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与锅炉主体通过下降管与锅炉主体的壳程进行连通,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上表面的两个安全阀口,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包人孔,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该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在给水合理分配下,使得水蒸汽能够有非常适宜的热力学参数,可避免急冷处的结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做到了余热能的大量回收,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Description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急冷废热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背景技术
急冷废热锅炉指那些利用工业过程中的余热以产生蒸汽的锅炉,其主要设备为锅炉本体和汽包,出于急冷废热锅炉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将工艺气体的温度降低很大,所以从设备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出发,也有人称之为急冷锅炉或急冷器TLE。原速冷工艺方案中的热污染和污水污染问题
现有技术中,急冷废热锅炉采用原速冷工艺的运行方案,在此运行方案进行工作下,容易发生急冷处的结焦问题,原速冷工艺方案中的热污染和污水污染问题也难以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包括锅炉主体以及给水分配机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与锅炉主体通过下降管与锅炉主体的壳程进行连通,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上表面的两个安全阀口,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包人孔,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
所述锅炉主体采用双套管进行设计,所述锅炉主体在壳程的两侧均设置有换热设备的套管,所述锅炉主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过程气出口,所述锅炉主体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锅筒人孔,所述锅炉主体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后端管箱人孔。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出口的下方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内部的波形除水器,所述波形除水器利用吊筐设置在给水分配机构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与下降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带有十字防旋挡板的汽包下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放空口以及两个压力表口,所述放空口以及压力表口均位于蒸汽出口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玻璃板液位计口,用于观察玻璃板内部的液体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表面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液位计口、加药口、锅炉水入口以及汽包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锅炉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锅筒排污口,所述锅筒排污口的一侧设置有位于锅炉主体表面底端的开工蒸汽管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降管上分支有用于排污的下降管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最高液位时的水容量为给水分配机构最大容量的59%,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最低液位时的水容量为给水分配机构,最大容量的4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在给水合理分配下,使得水蒸汽能够有非常适宜的热力学参数,可避免急冷处的结焦问题;由于工艺气体的参数比较高,因此,可以利用余热锅炉来产生较高参数的蒸汽,进而将蒸汽用于发电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做到了余热能的大量回收,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原速冷工艺方案中的热污染和污水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的A-A的剖面图。
图中:1、锅炉主体;2、安全阀口;3、压力表口;4、蒸汽出口;5、锅炉水入口;6、放空口;7、汽包排污口;8、汽包人孔;9、过程气出口;10、锅筒排污口;11、锅筒人孔;12、开工蒸汽管口;13、液位计口;14、玻璃板液位计口;15、换热设备;16、安装板;17、下降管;18、加药口;19、后端管箱人孔;20、给水分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包括锅炉主体1以及给水分配机构20,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与锅炉主体1通过下降管17与锅炉主体1的壳程进行连通,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出口4,所述蒸汽出口4的一侧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20上表面的两个安全阀口2,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包人孔8,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16,所述锅炉主体1采用双套管进行设计,所述锅炉主体1在壳程的两侧均设置有换热设备15的套管,所述锅炉主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过程气出口9,所述锅炉主体1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锅筒人孔11,所述锅炉主体1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后端管箱人孔19。
具体的,所述蒸汽出口4的下方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20内部的波形除水器,所述波形除水器利用吊筐设置在给水分配机构20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与下降管17的连接处设置有带有十字防旋挡板的汽包下水口。
具体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放空口6以及两个压力表口3,所述放空口6以及压力表口3均位于蒸汽出口4的另一侧。
具体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玻璃板液位计口14,用于观察玻璃板内部的液体高度。
具体的,所述安装板16的表面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液位计口13、加药口18、锅炉水入口5以及汽包排污口7。
具体的,所述锅炉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锅筒排污口10,所述锅筒排污口10的一侧设置有位于锅炉主体1表面底端的开工蒸汽管口12。
具体的,所述下降管17上分支有用于排污的下降管排污口,便于日常的设备维护和检修。
具体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最高液位时的水容量为给水分配机构20最大容量的59%,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最低液位时的水容量为给水分配机构20最大容量的42%。
实施例二:
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包括锅炉主体1以及给水分配机构20,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与锅炉主体1通过下降管17与锅炉主体1的壳程进行连通,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出口4,所述蒸汽出口4的一侧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20上表面的两个安全阀口2,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包人孔8,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16,所述锅炉主体1采用双套管进行设计,所述锅炉主体1在壳程的两侧均设置有换热设备15的套管,所述锅炉主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过程气出口9,所述锅炉主体1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锅筒人孔11,所述锅炉主体1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后端管箱人孔19。
具体的,所述蒸汽出口4的下方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20内部的波形除水器,所述波形除水器利用吊筐设置在给水分配机构20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与下降管17的连接处设置有带有十字防旋挡板的汽包下水口。
具体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放空口6以及两个压力表口3,所述放空口6以及压力表口3均位于蒸汽出口4的另一侧。
具体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玻璃板液位计口14,用于观察玻璃板内部的液体高度。
具体的,所述安装板16的表面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液位计口13、加药口18、锅炉水入口5以及汽包排污口7。
具体的,所述锅炉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锅筒排污口10,所述锅筒排污口10的一侧设置有位于锅炉主体1表面底端的开工蒸汽管口12。
具体的,所述下降管17上分支有用于排污的下降管排污口,便于日常的设备维护和检修。
具体的,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最高液位时的水容量为给水分配机构20最大容量的55%,所述给水分配机构20的最低液位时的水容量为给水分配机构20最大容量的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在给水合理分配下,使得水蒸汽能够有非常适宜的热力学参数,可避免急冷处的结焦问题;由于工艺气体的参数比较高,因此,可以利用余热锅炉来产生较高参数的蒸汽,进而将蒸汽用于发电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做到了余热能的大量回收,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原速冷工艺方案中的热污染和污水污染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包括锅炉主体以及给水分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分配机构与锅炉主体通过下降管与锅炉主体的壳程进行连通,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上表面的两个安全阀口,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包人孔,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
所述锅炉主体采用双套管进行设计,所述锅炉主体在壳程的两侧均设置有换热设备的套管,所述锅炉主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过程气出口,所述锅炉主体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锅筒人孔,所述锅炉主体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后端管箱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的下方设置有位于给水分配机构内部的波形除水器,所述波形除水器利用吊筐设置在给水分配机构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分配机构与下降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带有十字防旋挡板的汽包下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放空口以及两个压力表口,所述放空口以及压力表口均位于蒸汽出口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分配机构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玻璃板液位计口,用于观察玻璃板内部的液体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表面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液位计口、加药口、锅炉水入口以及汽包排污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锅筒排污口,所述锅筒排污口的一侧设置有位于锅炉主体表面底端的开工蒸汽管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上分支有用于排污的下降管排污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最高液位时的水容量为给水分配机构最大容量的59%,所述给水分配机构的最低液位时的水容量为给水分配机构最大容量的42%。
CN202121452255.3U 2021-06-28 2021-06-28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Active CN215489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2255.3U CN215489635U (zh) 2021-06-28 2021-06-28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2255.3U CN215489635U (zh) 2021-06-28 2021-06-28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9635U true CN215489635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22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2255.3U Active CN215489635U (zh) 2021-06-28 2021-06-28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9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6537B (zh) 一种组合式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过热蒸汽的系统及方法
CN215489635U (zh)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CN113405079A (zh) 一种储热型余热回收装置
CN201129716Y (zh) 除氧器排汽回收装置
CN108373925B (zh) 一种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13446583A (zh) 壳程设有给水分配机构的立式急冷废热锅炉装置
CN102966934B (zh) 镁冶炼还原渣余热锅炉
CN208166917U (zh) 一种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3454081U (zh) 一种立式碳素余热锅炉
CN203203010U (zh) 一种黄磷尾气燃烧用锅炉
CN205403559U (zh) 一种抗粘结荒煤气的热管式余热回收系统
CN205424875U (zh) 一种炼铁厂焦炉低温烟气余热锅炉
CN213656690U (zh) 一种烟道式废气余热锅炉
CN209180902U (zh) 高温煤气冷却装置
CN205473564U (zh) 一种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
CN214700644U (zh) 一种锅炉定排扩容器
CN201149239Y (zh)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5605954A (zh) 一种抗粘结荒煤气的热管式余热回收系统
CN220931375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锅炉
CN202247463U (zh) 多功能节能蒸汽发生装置
CN202107526U (zh) 一种三氯化磷“纯氧氧化法”生产三氯氧磷环流工艺系统
CN207019035U (zh) 烟气余热锅炉
CN202938280U (zh) 镁冶炼还原渣余热锅炉
CN206055582U (zh) 一种合成氨用插入式废热锅炉
CN201177253Y (zh) 一种锅炉连定排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