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4866U -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4866U
CN215484866U CN202121783095.0U CN202121783095U CN215484866U CN 215484866 U CN215484866 U CN 215484866U CN 202121783095 U CN202121783095 U CN 202121783095U CN 215484866 U CN215484866 U CN 215484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ottom plate
reinforcing
concrete
steel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30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储腾跃
张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ulida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ulida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ulida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ulida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830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4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4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4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三合土层上的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底板层,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铺设有多层双向钢筋,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上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混凝土垫层并伸入到所述三合土层中,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辅助支撑组件;本加固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后期业主使用空间、装修和安全的提下,拆除原底板预制板、砖垫高层等结构至三合土,再进行局部凿除、浇筑合格混凝土,逐步把原地下室底板置换出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古建筑或者老旧建筑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其地下室底板结构多有损坏,通常需要重新施工,铺设新的底板结构,以对原有地下室进行加固。现有的施工技术,按图施工后,因为各方面施工人为因素影响,容易造成混凝土缺陷等问题,使用常规的加固技术又对后期业主的使用空间、装修等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12582733U)在2021年公开了一种地下室装修施工底板加固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垫层、防水层、底板层以及保护层,所述底板层的底部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中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加固桩,所述加固桩的上端穿出底板层并延伸至保护层,加固桩位于保护层部分自下而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钢筋的支撑组。该加固结构对钢筋也支撑作用,但是结构比较复杂,通常在支撑后难以取出,而且与混凝土的结合性能不佳,没有竖向的下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三合土层上的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底板层,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铺设有多层双向钢筋,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上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混凝土垫层并伸入到所述三合土层中;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上方。
本加固结构简单易行,稳定性较好,施工方便,能够在不影响后期业主使用空间、装修等条件下和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拆除原底板预制板、砖垫高层等结构至三合土,再进行局部凿除、浇筑合格混凝土,达到使原结构在不失稳、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把原地下室底板置换出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
置换后的加固结构主要包括所述混凝土垫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混凝土底板层,所述混凝土垫层起到找平、隔离和过渡的作用,也方便所述防水层的设置,确保所述防水层平整有效,所述防水层能够隔离上下方的水气,避免水汽上行和水下渗;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形成地下室的地面层,结构牢固稳定,能够直接被业主使用;这样的层状结构相对于原有的砖垫和预制板结构,防水性能和强度更好,而且施工过程也不复杂,完成后不影响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
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中设置所述多层双向钢筋能够增强该层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所述加固组件的设置能够拉住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并且所述加固组件的下端伸入到了三合土中,能够形成从下至上的受力结构,使得各层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所述混凝土底板层不易变形和损坏,整体强度较好;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支撑和固定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在绑扎钢筋过程中,对钢筋有定位和支撑作用,便于钢筋的铺设和绑扎,在浇注混凝土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取出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也可以将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埋在混凝土中作为永久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为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的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分别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每层的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分别在抵接交叉处绑扎固定;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平行设置,间距不超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厚度的一半。
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能够承担多向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改善所述混凝土底板层的受力;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上的钢筋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错开一定间距平行设置,上下层的钢筋间距不宜过大,设置在靠中部的位置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上分别连接有多向的所述加固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同时支撑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为倒“U”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为弧形,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内侧抵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上侧,所述连接杆的两个杆体分别伸入所述三合土层中并紧固;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上分别设有若干倒刺,所述倒刺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混凝土底板层内,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与所述防水层接触处设为光面。
这种结构的加固组件易于使用,在前期可以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预埋在所述三合土层中或者后期植入均可;所述连接杆的上方弧形弯折部分能够与钢筋的外表面配合,压住钢筋;所述连接杆上设置的倒刺能够增强其与混凝土的结合能力,同时也能够拉住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分散开裂;与防水层接触的部分设为光面,以减少对防水涂层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三合土层、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的杆体外表面为糙面,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下端部设有倒钩。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体,所述支撑杆体的上方设有横向板,所述横向板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向板的两侧对称的设有纵向板,所述纵向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能够同时支撑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方便钢筋的铺设和绑扎,也能够提高钢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垫层为浇筑的80-120mm厚的细石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底板为浇筑的200-300mm厚的防水细石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为涂刷的JS防水涂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加固结构简单易行,稳定性较好,施工方便,能够在不影响后期业主使用空间、装修等条件下和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拆除原底板预制板、砖垫高层等结构至三合土,再进行局部凿除、浇筑合格混凝土,达到使原结构在不失稳、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把原地下室底板置换出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2、本申请的层状结构相对于原有的砖垫和预制板结构,防水性能和强度更好,而且施工过程也不复杂,完成后不影响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3、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中设置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和所述加固组件能够增强该层混凝土结构的结合能力和强度,所述混凝土底板层不易变形和损坏;4、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支撑和固定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便于钢筋的铺设和绑扎,在浇注混凝土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取出,也可以将其埋在混凝土中作为永久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的端面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的端面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的连接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合土层;2、混凝土垫层;3、防水层;4、混凝土底板层;5、多层双向钢筋;6、连接杆;601、倒刺;602、光面;603、凸起颗粒;604、倒钩;7、横向钢筋;8、纵向钢筋;9、辅助支撑组件;901、支撑杆体;902、横向板;903、第一凹槽;904、纵向板;905、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三合土层1上的混凝土垫层2、防水层3和混凝土底板层4,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内铺设有多层双向钢筋5,所述多层双向钢筋5上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5、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所述防水层3和所述混凝土垫层2并伸入到所述三合土层1中;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辅助支撑组件9,所述辅助支撑组件9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防水层3上方。
本加固结构简单易行,稳定性较好,施工方便,能够在不影响后期业主使用空间、装修等条件下和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拆除原底板预制板、砖垫高层等结构至三合土,再进行局部凿除、浇筑合格混凝土,达到使原结构在不失稳、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把原地下室底板置换出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
置换后的加固结构主要包括所述混凝土垫层2、所述防水层3和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所述混凝土垫层2起到找平、隔离和过渡的作用,也方便所述防水层3的设置,确保所述防水层3平整有效,所述防水层3能够隔离上下方的水气,避免水汽上行和水下渗;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形成地下室的地面层,结构牢固稳定,能够直接被业主使用;这样的层状结构相对于原有的砖垫和预制板结构,防水性能和强度更好,而且施工过程也不复杂,完成后不影响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
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中设置所述多层双向钢筋5能够增强该层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所述加固组件的设置能够拉住所述多层双向钢筋5,并且所述加固组件的下端伸入到了三合土中,能够形成从下至上的受力结构,使得各层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不易变形和损坏,整体强度较好;所述辅助支撑组件9的设置能够支撑和固定所述多层双向钢筋5,在绑扎钢筋过程中,对钢筋有定位和支撑作用,便于钢筋的铺设和绑扎,在浇注混凝土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取出所述辅助支撑组件9(如图1所示),也可以将所述辅助支撑组件9埋在混凝土中作为永久支撑(如图3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双向钢筋5为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内的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分别设有横向钢筋7和纵向钢筋8,每层的所述横向钢筋7和所述纵向钢筋8分别在抵接交叉处绑扎固定;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平行设置,间距不超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厚度的一半。
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能够承担多向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改善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的受力;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上的钢筋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错开一定间距平行设置,上下层的钢筋间距不宜过大,设置在靠中部的位置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钢筋7和所述纵向钢筋8上分别连接有多向的所述加固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9同时支撑所述横向钢筋7和所述纵向钢筋8。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为倒“U”形的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上端部为弧形,所述连接杆6的上端部内侧抵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5的上侧,所述连接杆6的两个杆体分别伸入所述三合土层1中并紧固;所述连接杆6的杆体上分别设有若干倒刺601,所述倒刺601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2和混凝土底板层4内。
这种结构的加固组件易于使用,在前期可以将所述连接杆6的端部预埋在所述三合土层1中;所述连接杆6的上方弧形弯折部分能够与钢筋的外表面配合,压住钢筋;所述连接杆6上设置的倒刺601能够增强其与混凝土的结合能力,同时也能够拉住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分散开裂。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辅助支撑组件9包括支撑杆体901,所述支撑杆体901的上方设有横向板902,所述横向板902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903,所述横向板902的两侧对称的设有纵向板904,所述纵向板904上设有第二凹槽905,所述第一凹槽903支撑所述横向钢筋7,所述第二凹槽905支撑所述纵向钢筋8。所述辅助支撑组件9能够同时支撑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方便钢筋的铺设和绑扎,也能够提高钢筋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一中地下室底板置换的一种方式。
(1)拆除原结构预制板,拆除50mm厚预制板。
(2)拆除原砖垫高层,拆除100mm厚砖垫高层。
(3)拆除原垫层至三合土层1,拆除70mm厚素混凝土垫层。
(4)清理基面,将基面的浮浆,杂物清理干净。
(5)浇筑所述混凝土垫层2,浇筑100mm厚C15细石混凝土垫层。
(6)铺设一道防水层3,涂刷JS防水涂料。
(7)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底板,使用C12双层双向钢筋,浇注250mm厚C30防水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P6)形成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加固组件。
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杆6位于所述三合土层1、所述混凝土垫层2和所述混凝土底板层4内的杆体外表面为糙面,所述糙面为密布的凸起颗粒603,所述连接杆6的杆体与所述防水层3接触处设为光面602,所述连接杆6的杆体下端部还设有倒钩604。
所述糙面的设置同样能够增强杆体与混凝土的结合能力,与防水层3接触的部分设为光面602,以减少对防水涂层的破坏,所述倒钩604的设置能够提高较高的锚固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三合土层上的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底板层,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铺设有多层双向钢筋,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上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混凝土垫层并伸入到所述三合土层中;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为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的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分别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每层的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分别在抵接交叉处绑扎固定;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平行设置,间距不超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厚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上分别连接有多向的所述加固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同时支撑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为倒“U”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为弧形,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内侧抵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上侧,所述连接杆的两个杆体分别伸入所述三合土层中并紧固;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上分别设有若干倒刺,所述倒刺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混凝土底板层内,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与所述防水层接触处设为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三合土层、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的杆体外表面为糙面,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下端部设有倒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体,所述支撑杆体的上方设有横向板,所述横向板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向板的两侧对称的设有纵向板,所述纵向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为浇筑的80-120mm厚的细石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底板为浇筑的200-300mm厚的防水细石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为涂刷的JS防水涂料。
CN202121783095.0U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Active CN215484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3095.0U CN215484866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3095.0U CN215484866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4866U true CN215484866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5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3095.0U Active CN215484866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4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6767B (zh) 混凝土结构与填充墙间裂缝防治施工工法
CN108193856A (zh)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
CN110565974A (zh)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的改造方法
CN209873478U (zh) 一种预防不均匀沉降的软土路基结构
CN104947846A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填充轻质内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2724B (zh) 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
CN204266136U (zh) 石拱桥套拱肋锚喷加固结构
CN215484866U (zh)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CN206800106U (zh) 一种装配式道路板
CN206189702U (zh) 一种屋面板与墙板的连接节点
CN103161322A (zh) 一种既有建筑楼面结构改造的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
CN111749383A (zh) 一种新型预制板
CN110005112A (zh) 一种坡屋面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842170A (zh) 轻集料隔声地面及其施工方法
CN214941477U (zh) 一种用于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
CN212316678U (zh) 一种铁路桥梁整体钢桥面板上道砟槽
CN107386416A (zh) 一种地下室大块石自排水地面施工方法
CN211080899U (zh) 一种耐磨地坪
CN210975382U (zh) 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的预制板轨道结构
CN210315221U (zh) 一种带大闭口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
CN109267482B (zh) 一种木廊桥碎石桥面施工方法
CN203097219U (zh) 钢纤维混凝土地坪
CN208669096U (zh) 一种可快速干式装配的围墙体系
CN106906712B (zh) 竹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06034948U (zh)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加固预制楼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kind of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basement floor of ancient build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Wuhan provincial branch

Pledgor: WUHAN GULIDA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2000027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Wuhan provincial branch

Pledgor: WUHAN GULIDA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20000278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