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4675U -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4675U
CN215484675U CN202121638071.6U CN202121638071U CN215484675U CN 215484675 U CN215484675 U CN 215484675U CN 202121638071 U CN202121638071 U CN 202121638071U CN 215484675 U CN215484675 U CN 215484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l
along
hole
state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80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
李红宇
杨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Yidezh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dezh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dezh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dezh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380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4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4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4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公件和母件,公件的凸起结构与母件的止挡结构相适配,以适于在第一状态时使公件和母件沿第二方向相互限位,以及在第二状态时使公件和母件同时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互限位。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现场组装工艺难度,降低模板箍紧系统的物料使用成本,大大缩短组装工艺耗时,提高龙骨连接稳固性,组装更方便。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模板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它与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密切相关,模板技术能够确保浇筑工件的结构、尺寸可以完全符合既定的施工要求和标准。为提高浇筑质量,对放置好的模板进行箍紧至关重要,箍紧用龙骨之间的稳固连接直接决定了浇筑过程中模板是否保持稳定。
两龙骨连接的区域一般在直面、阳角、阴角处,首先现有附件结构复杂,使用附件数量多,现场组装工序繁琐;其次,在直面处可以使用大尺寸龙骨,但当遇到待浇筑墙体的直面尺寸小,阳角、阴角数量较多时,由于阳角、阴角处必须要使用附件连接,导致整个系统使用附件数量增加,大大增加了物料成本,使工序更加繁琐;再次,现有技术中在直面、阳角、阴角处进行龙骨连接的连接方式和使用的附件结构不同,导致大大增加了现场组装工艺难度,提高了现场组装施工人员的培训成本;最后,现有两龙骨连接方式,由于使用的附件数量多、连接结构繁琐,导致连接稳固性存在缺陷。
由于上述存在问题,导致现有龙骨尺寸规格较多。具体的,一方面,由于现有的龙骨之间连接结构附件数量多,连接结构复杂,连接方式常采用螺栓或插销紧固,必然带来晃动和松动现象,如果现场遇到特殊尺寸墙体时,将两龙骨连接好后上墙过程中因连接松动会导致两个龙骨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无法满足模板箍紧精度要求。另一方面,现有的龙骨之间连接方式,大部分需要先上墙定位好一个龙骨后,再安装另一个龙骨。也就是说,现有的两龙骨连接方式,无法根据浇筑墙体尺寸事先组合适合长度的一个整体后再上墙安装,增加了现场组装耗时和繁琐程度。
综上,现有的建筑浇筑模板箍紧用龙骨连接方式,组装工艺繁琐、物料成本高、连接稳固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两龙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公件和母件,所述公件和母件可相互组装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适于使所述两龙骨沿第一方向相对连接,所述第二状态适于使一所述龙骨沿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所述龙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连接;所述公件包括在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的凸起结构,所述母件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止挡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止挡结构相适配,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使所述公件和所述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限位,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时使所述公件和所述母件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互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同时可以用于在直面和转角处对两龙骨进行连接,无需针对不同区域区分不同的附件和连接方式,大大降低了组装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工艺时间;并且当遇到转角结构较多的待浇筑墙体结构时,由于连接结构仅需公件、母件两个附件,降低了物料使用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模板箍紧系统的零件标准化;最后,由于使用了凸起结构和止挡结构进行配合,使在直面处的两龙骨连接处具有足够的垂直于墙面方向的限位,在转角处具有足够的沿两个龙骨方向的限位,保证了龙骨连接稳固性。此外,由于连接稳固,可以将两根或更多龙骨连接组合为一整体,直接上墙固定,组装更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凸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凸条包括彼此平行的一对,所述一对凸条的彼此相对面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一限位面,所述母件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二距离的第二限位面,以及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三距离的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凸块,所述母件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三限位面,所述止挡结构还包括在所述凸台上开设的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相适配,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所述凸块均与所述凹槽相配合,使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公件和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限位,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公件和所述母件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互限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凸块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凸块,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至少两排凸块与所述至少两个凹槽相适配,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每排所述凸块均与所述凹槽相配合,从而使所述公件和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限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凸块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列凸块,所述至少两列凸块与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三限位面相适配,以适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时至少一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其余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面外侧,从而使所述公件和所述母件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互限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三方向的底部具有由上至下向外延伸的轮廓,所述止挡结构在所述第三方向的底部具有由上至下向外延伸的轮廓,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将所述公件和母件相互压紧时,所述相互限位更紧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公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连接于所述龙骨端部,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和/或所述母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连接于所述龙骨端部,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有所述止挡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本体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连接件可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具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本体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间距大于所述龙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以适于将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龙骨一侧穿过所述龙骨时,所述第三通孔可从所述龙骨另一侧露出,从而使销可以穿入所述第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龙骨单元,用于建筑浇筑模板箍紧,包括龙骨,还包括前述的公件和/或母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简化现场组装工艺难度,降低模板箍紧系统的物料使用成本,大大缩短组装工艺耗时,提高龙骨连接稳固性,组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双片龙骨单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状态时的龙骨单元连接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状态时的龙骨单元连接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公件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公件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母件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母件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状态时的连接组件爆炸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状态时的连接组件爆炸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状态时使用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连接组件爆炸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状态时使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件的连接组件爆炸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阳角处的龙骨单元爆炸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阳角处的龙骨单元连接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模板箍紧系统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单片龙骨单元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模板箍紧系统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10-公件,11-第一支撑部,12-第一本体,13-凸条,14-凸块,141-第一凸块,142-第二凸块,143-第三凸块,144-第四凸块,145-第五凸块,146-第六凸块,15-第一通孔,16-通孔,161-斜面,17-第一缺口,20-母件,21-第二支撑部,22-第二本体,23-凸台,24-凹槽,241-第一凹槽,242-第二凹槽,243-第三凹槽,25-第二通孔,26-第三通孔,27-第一肋,28-第二肋,29-开口,210-通孔,2101-斜面,2111-第二缺口,30-龙骨,30’-龙骨,31-第一双片龙骨,32-第二双片龙骨,33-第三双片龙骨,34-第四双片龙骨,35-第五双片龙骨,31’-第一单片龙骨,32’-第二单片龙骨,33’-第三单片龙骨,34’-第四单片龙骨,41-第一插销,42-第二插销,5-次龙骨,6-螺栓,7-螺母,8-销片,9-销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注意,对本文中出现的方向术语统一定义,“第一方向X”如图2所示,指平行于水平地面且沿待浇筑直面墙体的方向;“第二方向Y”指平行于水平地面且沿垂直于所述直面墙体的另一直面墙体的方向;“第三方向Z”指垂直于水平地面的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述方向定义仅为示例性的,实际表达的是“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沿两墙体相互垂直。此外,“上”指垂直于水平地面朝天方向,“下”指垂直于水平地面朝地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龙骨单元用于建筑浇筑模板箍紧,模板依待浇筑墙体结构放置好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个龙骨单元相互连接将模板箍紧。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龙骨单元包括龙骨30和连接在龙骨30两端的公件10和母件20,根据需要可制作不同规格的龙骨单元,不同规格的龙骨单元之间唯一的区别仅为龙骨30的长度尺寸不同,两端的公件10和母件20相同。因此,利用一个龙骨单元的公件10与另一个龙骨单元的母件20配合,从而实现两龙骨连接。
两龙骨30连接主要涉及直面、阴角和阳角处。如图2所示,在直面处,图中左侧龙骨30的母件20与右侧龙骨30的公件10相互组装,为描述方便,定义此情况下的公件10与母件20组装为第一状态,使两龙骨30沿第一方向X相对连接。如图3所示,在阴角(或阳角)处,图中左侧龙骨30的公件10与右侧龙骨30的母件20相互组装,为描述方便,定义此情况下的公件10与母件20组装为第二状态,使左侧龙骨30沿第一方向X、右侧龙骨30沿第二方向Y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述组装中的公件10与母件20位置可相互交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立即,也可以仅在龙骨30的一端连接公件10或母件20,另一端无需连接;也可以在龙骨30两端均连接公件10或母件20。
下面详细阐释本实用新型中公件10与母件20的组装原理。
如图4所示,公件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本体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呈板状,其一面沿第一方向X延伸出第一本体12,另一面与龙骨30端部连接,该连接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为其它常规连接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2呈板状,其一面设置有沿第三方向Z的凸起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对彼此平行的凸条13,一对凸条13相对面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一距离L1的第一限位面131。凸起结构还包括凸块14,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块14包括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凸块阵列,其中定义沿第一方向X为凸块列,沿第二方向Y为凸块排。具体的,第一凸块列包括第一凸块141、第二凸块142和第三凸块143,其中第一凸块141与第二凸块142之间距离例如是第二凸块142与第三凸块143之间距离的1/2,具体作用下文将详细描述;第二凸块列仅包括第六凸块146,从而为第一通孔15让位;第三凸块列包括第四凸块144和第五凸块145。另一方面,第一凸块排包括第一凸块141和第四凸块144,第二凸块排包括第二凸块142和第五凸块145,第三凸块排包括第三凸块143和第六凸块146。
如图5所示,母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本体2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呈板状,其一面沿第一方向X延伸出第一本体22,另一面与龙骨30端部连接,该连接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为其它常规连接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2呈板状,其一面设置有沿第三方向Z的限位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本体22一面沿第三方向Z延伸有凸台23,凸台23沿第三方向Z的投影呈正四边形,其在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二距离L2的第二限位面231,在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三距离L3的第三限位面232。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台23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凹槽24,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4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和第三凹槽243。所述限位面和凹槽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止挡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公件10与母件20组成连接组件,从而实现两龙骨30相互连接。如图8所示,在第一状态时,将公件10的凸起结构与母件20的止挡结构相对沿第三方向Z相互靠近直到凸起结构与止挡结构相互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相等,使得一对凸条13的第一限位面131与凸台23的第二限位面231相互配合,与此同时,第一凸块141、第二凸块142、第三凸块143均嵌入第三凹槽243中,第六凸块146嵌入第二凹槽242中,第四凸块144、第五凸块145均嵌入第一凹槽241中,从而保证了公件10与母件20沿第二方向Y相互限位。此时,公件10与母件20在第一方向X可相互滑动,从而实现两龙骨30在直面连接时沿第一方向X可伸缩调整。
如图9所示,在第二状态时,将公件10的凸起结构与母件20的止挡结构相对沿第三方向Z相互靠近直到凸起结构与止挡结构相互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距离L1与第三距离L3相等,使得一对凸条13的第一限位面131与凸台23的第三限位面232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了公件10与母件20沿第一方向X相互限位。与此同时,第三凸块143、第六凸块146均嵌入第一凹槽241,第二凸块142、第五凸块145均嵌入第三凹槽243,形成第一档位,此时第一凸块141、第四凸块144位于一第二限位面231侧;或第二凸块142、第五凸块145均嵌入第二凹槽242,第一凸块141、第四凸块144均嵌入第三凹槽243,形成第二档位,此时第三凸块143、第六凸块146位于另一第二限位面231侧,通过凸块与凹槽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了公件10与母件20沿第二方向Y相互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2上开设第一通孔15,第一通孔15可以为长条孔,从而保证在第一状态时,公件10与母件20可沿第一方向X具有一定范围的滑动空间;与此同时,第二本体2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5;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25在第一状态时位置相对应,利用连接件同时穿过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25,从而实现公件10与母件20沿第三方向Z固定保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
为了进一步保证公件10与母件20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时沿第一方向X和/或第二方向Y的相互限位更紧密(晃动间隙更小),将凸条13、凸块14在第三方向Z的底部设置为由上至下向外延伸的轮廓,与此同时将各限位面和凹槽24的底部也相应设置为由上至下向外延伸的轮廓,当利用连接件将公件10与母件20相互压紧时,上述向外延伸的轮廓之间进一步挤进,从而使得公件10与母件20的相互限位更紧密,连接紧密效果与焊接效果接近,避免浇筑过程中产生晃动。
如图10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销连接件,将销柱9从下向上穿过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25,再通过楔形销片8在插入露出公件10上方的销柱9的开口,利用楔形销片8的斜面将公件10与母件20沿第三方向Z相互压紧。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件,此时第二通孔25具有内螺纹,可以是第二通孔25内表面开设螺纹,也可以是在第二通孔25下方固定或活动设置螺母7,螺栓6穿入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25,通过螺纹连接将公件10与母件20沿第三方向Z相互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还可以用于在模板阳角处连接两龙骨30。如图6、12和13所示,第二本体22在沿第一方向X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三通孔2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通孔26为长条孔。龙骨30两侧具有开口,开口在第三方向Z上的尺寸要大于第二本体22在第三方向Z上的尺寸,从而保证第二本体22可以通过开口从龙骨30一侧穿至另一侧。第三通孔26与第二连接部21的间距大于龙骨3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从而保证第二本体22沿第二方向Y从龙骨30一侧穿至另一侧时,第三通孔26可从龙骨30另一侧露出,以使第一销片41能够在龙骨30外侧穿入第三通孔26,此时利用第一销片41拉紧龙骨30至其对应模板。与此同时,在龙骨30上开设通孔,使得第二销片42能够沿第三方向Z通过该通孔穿入龙骨30,利用第二销片42的一侧边抵挡住母件20的一侧边,从而拉紧该母件20的龙骨30至其对应模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母件20可以用于在阳角处从侧面穿过龙骨30从而承担支撑龙骨30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母件20的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7所示,从第二连接部21起始沿所述第一方向X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1延伸有支撑肋27,所述支撑肋27的延伸部分与第二本体22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母件20的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6所示,从所述第二本体22起始沿所述第三方向Z远离所述第二本体22延伸有支撑肋28,所述支撑肋28的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公件10的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本体部12之间也可以采用上述支撑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母件20的重量,同时也可降低物料成本,在第二本体22位于凸台23处设置有中空结构2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母件20的重量,尤其是为了在浸漆工艺中避免出现留漆现象,在第一连接部11设置有通孔16,第一连接部11通过斜面161过渡至通孔16。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部21设置有通孔210,第二连接部21通过斜面2101过渡至所述通孔210。通过开设有通孔16、210,当两端连接有公件10和母件20的龙骨单元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进行浸漆后吊起过程中,漆料能够沿斜面161或2101流经通孔16或210流出,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漆料留存在第一连接部11或第二连接部21的板状平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在第二状态时为次龙骨5让位,如图4和7所示,第一本体12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的角部设置有第一缺口17,第二本体22沿所述第一方向X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一端的角部设置有第二缺口211。如图14所示,第一缺口17与第二缺口211的开设大小和位置相适配,以适于在第二状态(阴角处)时第一缺口17与第二缺口211能够让位次龙骨5,或通过第一缺口17与第二缺口211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同时对次龙骨5进行限位。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次龙骨5可以为木模板的木方,也可以为铝模板的两侧连接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件10与母件20可以通过铸造一体成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公件10的凸起结构与母件20的止挡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切削加工制得。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本体12之间可以是焊接连接,第二连接部21与第二本体22之间可以是焊接连接。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公件10与母件20可以在工厂与龙骨30连接为龙骨单元后,整体搬运至现场直接组装,也可以在现场对公件10、母件20与龙骨30进行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建筑浇筑模板进行箍紧时,首先以角部区域作为基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将第一双片龙骨31与第二双片龙骨32于阴角处连接,以及将第三双片龙骨33与第四双片龙骨34与阳角处连接,之后再将第二双片龙骨32与第五双片龙骨35于锁口处连接,以及将第三双片龙骨33与第一双片龙骨31于锁口处连接,从而完成整个箍紧系统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龙骨30设计为仅有几种定尺长度的标准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可以适用建筑浇筑墙体的大部分常规结构的模板箍紧,无需进行特殊尺寸龙骨单元的单独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待浇筑墙体具有类似“W”形结构时,或其它类似结构需要使用长度尺寸较小的龙骨时,可以单独生产具有单片结构的龙骨30’,如图15所示,可以仅在由一片型材形成的龙骨30’的一端连接公件10或母件20,也可以在两端分别连接公件10、母件20,也可以在两端均连接公件10或母件20,当然仅在一端连接公件10或母件20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最优。如图16所示,对建筑浇筑模板进行箍紧时,首先以角部区域作为基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将第一双片龙骨31与第一单片龙骨31’在阴角处连接,以及将第三双片龙骨33与第三单片龙骨33’在阴角处连接,之后再将第一单片龙骨31’与第二双片龙骨32在阳角处连接,以及将第三单片龙骨33’与第四双片龙骨34在阳角处连接,最后进行端部锁口连接,从而完成整个箍紧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同时可以用于在直面和转角处对两龙骨进行连接,无需针对不同区域区分不同的附件和连接方式,大大降低了组装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工艺时间;并且当遇到转角结构较多的待浇筑墙体结构时,由于连接结构仅需公件、母件两个附件,降低了物料使用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模板箍紧系统的零件标准化;最后,由于使用了凸起结构和止挡结构进行配合,使在直面处的两龙骨连接处具有足够的垂直于墙面方向的限位,在转角处具有足够的沿两个龙骨方向的限位,保证了龙骨连接稳固性。此外,由于连接稳固,可以将两根或更多龙骨连接组合为一整体,直接上墙固定,组装更方便。
前述说明并非是穷举性的也并非要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根据上述教导还可能存在各种变形和修改,或者是可能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各种变形和修改。选择和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以适合于构思的特定用途来以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修改而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2)

1.一种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两龙骨(30,3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公件(10)和母件(20),所述公件(10)和母件(20)可相互组装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适于使所述两龙骨(30,30’)沿第一方向(X)相对连接,所述第二状态适于使一所述龙骨(30,30’)沿所述第一方向(X)、另一所述龙骨(30,3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连接;
所述公件(10)包括在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上的凸起结构,所述母件(20)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Z)上的止挡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止挡结构相适配,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使所述公件(10)和所述母件(20)沿所述第二方向(Y)相互限位,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时使所述公件(10)和所述母件(20)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互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凸条(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13)包括彼此平行的一对,所述一对凸条(13)的彼此相对面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一距离(L1)的第一限位面(131),
所述母件(20)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Z)延伸的凸台(23),所述凸台(23)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二距离(L2)的第二限位面(231),以及所述凸台(23)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相距第三距离(L3)的第三限位面(232),所述第一距离(L1)、第二距离(L2)和第三距离(L3)均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凸块(14),
所述母件(20)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Z)延伸的凸台(23),所述凸台(23)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三限位面(232),所述止挡结构还包括在所述凸台(23)上开设的凹槽(24),
所述凸块(14)与所述凹槽(24)相适配,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所述凸块(14)均与所述凹槽(24)相配合,使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公件(10)和母件(20)沿所述第二方向(Y)相互限位,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公件(10)和所述母件(20)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互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4)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Y)排列的至少两排凸块(14),所述凹槽(24)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Y)排列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凹槽(24),所述至少两排凸块(14)与所述至少两个凹槽(24)相适配,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每排所述凸块(14)均与所述凹槽(24)相配合,从而使所述公件(10)和母件(20)沿所述第二方向(Y)相互限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4)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排列的至少两列凸块(14),所述至少两列凸块(14)与所述凹槽(24)和所述第三限位面(232)相适配,以适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时至少一列所述凸块(14)与所述凹槽(24)相配合,其余所述凸块(14)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面(232)外侧,从而使所述公件(10)和所述母件(20)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互限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三方向(Z)的底部具有由上至下向外延伸的轮廓,所述止挡结构在所述第三方向(Z)的底部具有由上至下向外延伸的轮廓,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将所述公件(10)和母件(20)相互压紧时,所述相互限位更紧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件(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本体(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适于连接于所述龙骨(30,30’)端部,所述第一本体(12)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
和/或所述母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本体(22),所述第二连接部(21)适于连接于所述龙骨(30,30’)端部,所述第二本体(22)设置有所述止挡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2)开设有第一通孔(15),所述第二本体(22)开设有第二通孔(25),所述第一通孔(15)和所述第二通孔(25)相对应,以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连接件可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2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5)为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条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25)具有内螺纹。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2)在沿所述第一方向(X)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三通孔(26),所述第三通孔(26)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间距大于所述龙骨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以适于将所述第二本体(22)沿所述第二方向(Y)从所述龙骨一侧穿过所述龙骨时,所述第三通孔(26)可从所述龙骨另一侧露出,从而使销可以穿入所述第三通孔(26)。
12.一种龙骨单元,用于建筑浇筑模板箍紧,包括龙骨(30,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公件(10)和/或母件(20)。
CN202121638071.6U 2021-07-19 2021-07-19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Active CN215484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8071.6U CN215484675U (zh) 2021-07-19 2021-07-19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8071.6U CN215484675U (zh) 2021-07-19 2021-07-19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4675U true CN215484675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27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8071.6U Active CN215484675U (zh) 2021-07-19 2021-07-19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4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5644B (zh) 对模板和配件的改进
CN110593563A (zh) 一种混凝土模板的组合以及平整度调节的结构
CN215484675U (zh)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CN216380579U (zh)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CN20861879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浇筑模板
CN112282051B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钢柱安装结构及其工艺
CN107842195B (zh) 一种梁模板支撑加固体系
CN203939238U (zh) 用于上凸混凝土构件支模装置的支托模板
CN115637851A (zh)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CN115637850A (zh) 连接组件及龙骨单元
CN108979146B (zh) 建筑模板的对接连接件以及建筑模板的对接连接方法
CN215859079U (zh) 建筑用的梁夹持装置
CN113152878B (zh) 一种建筑用的铝框塑料模板
CN203939237U (zh) 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
CN211058305U (zh) 一种现浇段浇筑模具
CN210758333U (zh) 一种混凝土环形互锁式立柱组合基础预制构件浇筑模具
CN213890459U (zh) 装配式预制柱子模具
CN215889367U (zh) 一种模架体系连接件
CN110424732A (zh) 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19569580U (zh) 一种带有金属加强件的建筑模板
CN215484622U (zh) 连接组件、角部龙骨连接结构及建筑模板系统
JPS6321962Y2 (zh)
CN219826098U (zh) 一种圆角模板体系
CN218170794U (zh) 一种多边形桩成型模具
CN212224428U (zh) 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节间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064005 South of Bajianfang Village, Baiguantun Town, Fengrun District,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south of Fengjin Road

Patentee after: Tangshan Yidezh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00 310, 3 / F, building 46, Zhuanchang Nanli,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idezhu Technology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