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2812U -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2812U
CN215482812U CN202121557739.4U CN202121557739U CN215482812U CN 215482812 U CN215482812 U CN 215482812U CN 202121557739 U CN202121557739 U CN 202121557739U CN 215482812 U CN215482812 U CN 215482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arranged
river
ship body
box
fis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77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接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q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q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q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q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77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2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2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2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属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船体,船体上方一侧固定设置有菌落箱,菌落箱一侧配套设置有水管,水管一侧嵌套设置有阀门,船体上方一侧靠近菌落箱处固定设置有收纳箱,船体上方一侧靠近收纳箱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柱,船体上方一侧靠近支撑柱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架,支撑柱上方固定设置有传送机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菌落箱、水管和阀门,可以加快河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促进河道中水资源的净化,同时能够促进河道中自有的微生物的生长,增强河道对于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提高河道的自净功能,解决了只能对河道进行打捞,不能修复已经受到损坏的河道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生态恢复是通过改善流域水文、地理、生物、结构功能等多种因素,以期构建健康完善的河流生境,使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损之前的状态过程,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而现有的打捞装置不能进行移动打捞,且只能在岸上打捞,打捞速度慢,打捞完一段河面后需要通过其他设备将打捞装置移动到另一河面,使用不方便,且打捞效果不佳,操作麻烦,而且只能对河道进行打捞,不能修复已经受到损坏的河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只能在岸上打捞且打捞速度慢、使用不方便打捞效果不佳和不能修复已经受到损坏的河道的问题,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方一侧固定设置有菌落箱,所述菌落箱一侧配套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一侧嵌套设置有阀门,所述船体上方一侧靠近菌落箱处固定设置有收纳箱,所述船体上方一侧靠近收纳箱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船体上方一侧靠近支撑柱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架,所述支撑柱上方固定设置有传送机架,所述传送机架内部转动设置有网式传送带,所述传送机架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侧转动设置有桨叶,所述船体上方配套设置有驾驶室。
其中,所述网式传送带一侧位于收纳箱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方固定设置有传送机架。
其中,所述网式传送带呈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桨叶位于网式传送带的上方。
其中,所述网式传送带和桨叶上配套的电机均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打捞装置设置在船上,使其可以移动打捞,打捞的更加全面,通过设置支撑柱和第一固定架可以将网式传送带固定在船体上,通过设置网式传送带可以将河道漂浮物输送到收纳箱内,通过设置收纳箱可以将打捞起来的漂浮物及时进行收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了只能在岸上打捞,打捞速度慢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菌落箱、水管和阀门,可以加快河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促进河道中水资源的净化,同时能够促进河道中自有的微生物的生长,增强河道对于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提高河道的自净功能,解决了只能对河道进行打捞,不能修复已经受到损坏的河道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启动桨叶,使桨叶进行转动,将河道垃圾送至网式传送带上,通过设置桨叶,可以将一下难以打捞的河道垃圾打捞起来,提高了打捞效率,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打捞效果不佳,操作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正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标记:1、船体;2、菌落箱;201、水管;202、阀门;3、收纳箱;4、支撑柱;401、第一固定架;5、传送机架;501、网式传送带;502、第二固定架;503、固定柱;504、桨叶;6、驾驶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
参照图1-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包括船体1,船体1上方一侧固定设置有菌落箱2,菌落箱2一侧配套设置有水管201,水管201一侧嵌套设置有阀门202,船体1上方一侧靠近菌落箱2处固定设置有收纳箱3,船体1上方一侧靠近收纳箱3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柱4,船体1上方一侧靠近支撑柱4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架401,支撑柱4上方固定设置有传送机架5,传送机架5内部转动设置有网式传送带501,传送机架5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架502,第二固定架502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柱503,固定柱503一侧转动设置有桨叶504,船体1上方配套设置有驾驶室6。
进一步的,网式传送带501一侧位于收纳箱3的上方,首先将船体1放入河里,然后打捞人员将船开往需要打捞的地方,然后启动桨叶504,使桨叶504进行转动,将河道垃圾送至网式传送带501上,同时启动网式传送带501,使网式传送带501开始工作,将桨叶504打捞上来的垃圾送入收纳箱3内。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架401上方固定设置有传送机架5,通过设置支撑柱4和第一固定架401可以将网式传送带501固定在船体1上,通过设置网式传送带501可以将河道漂浮物输送到收纳箱3内,通过设置收纳箱3可以将打捞起来的漂浮物及时进行收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的,网式传送带501呈倾斜设置启动桨叶504,使桨叶504进行转动,将河道垃圾送至网式传送带501上,同时启动网式传送带501,使网式传送带501开始工作,将桨叶504打捞上来的垃圾送入收纳箱3内,在将前面的河道垃圾打捞完成后打开菌落箱2一侧的阀门202,使菌落从水管201流入河道里,可以加快河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促进河道中水资源的净化,同时能够促进河道中自有的微生物的生长,增强河道对于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提高河道的自净功能。
进一步的,桨叶504位于网式传送带501的上方,首先将船体1放入河里,然后打捞人员将船开往需要打捞的地方,然后启动桨叶504,使桨叶504进行转动,将河道垃圾送至网式传送带501上,同时启动网式传送带501,使网式传送带501开始工作,将桨叶504打捞上来的垃圾送入收纳箱3内,通过设置桨叶504,可以将一下难以打捞的河道垃圾打捞起来,提高了打捞效率。
进一步的,网式传送带501和桨叶504上配套的电机均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将船体1放入河里,然后打捞人员将船开往需要打捞的地方,然后启动桨叶504,使桨叶504进行转动,将河道垃圾送至网式传送带501上,通过设置桨叶504,可以将一下难以打捞的河道垃圾打捞起来,提高了打捞效率,同时启动网式传送带501,使网式传送带501开始工作,将桨叶504打捞上来的垃圾送入收纳箱3内,通过设置支撑柱4和第一固定架401可以将网式传送带501固定在船体1上,通过设置网式传送带501可以将河道漂浮物输送到收纳箱3内,通过设置收纳箱3可以将打捞起来的漂浮物及时进行收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将前面的河道垃圾打捞完成后打开菌落箱2一侧的阀门202,使菌落从水管201流入河道里,可以加快河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促进河道中水资源的净化,同时能够促进河道中自有的微生物的生长,增强河道对于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提高河道的自净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上方一侧固定设置有菌落箱(2),所述菌落箱(2)一侧配套设置有水管(201),所述水管(201)一侧嵌套设置有阀门(202),所述船体(1)上方一侧靠近菌落箱(2)处固定设置有收纳箱(3),所述船体(1)上方一侧靠近收纳箱(3)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船体(1)上方一侧靠近支撑柱(4)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架(401),所述支撑柱(4)上方固定设置有传送机架(5),所述传送机架(5)内部转动设置有网式传送带(501),所述传送机架(5)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架(502),所述第二固定架(502)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柱(503),所述固定柱(503)一侧转动设置有桨叶(504),所述船体(1)上方配套设置有驾驶室(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式传送带(501)一侧位于收纳箱(3)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401)上方固定设置有传送机架(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式传送带(501)呈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504)位于网式传送带(501)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式传送带(501)和桨叶(504)上配套的电机均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CN202121557739.4U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Active CN215482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7739.4U CN215482812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7739.4U CN215482812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2812U true CN215482812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25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7739.4U Active CN215482812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2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4400B (zh) 一种水体内悬浮垃圾的自动打捞装置
CN109278947A (zh) 一种水面垃圾清理装置
CN202169999U (zh) 一种垃圾打捞船
CN111997025A (zh) 一种智能水面清理无人船
CN215482812U (zh)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
CN213740951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水利工程用水面垃圾清理设备
CN109018222A (zh) 一种智能太阳能环保型水面污物清理船
CN201228077Y (zh) 纯电动水面污垢杂物打捞船
CN111874170A (zh) 一种采用双船体的无人自清洁装置
CN204078025U (zh) 一种带清理水面垃圾功能的游艇
CN211036927U (zh) 一种水利环境用河道清洁装置
CN204078032U (zh) 一种防侧翻游艇
CN210597253U (zh) 一种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系统
CN110777760A (zh) 一种用于水面垃圾打捞的装置
CN208149564U (zh) 一种河道水治理用垃圾清理船
CN207988010U (zh) 一种环保清淤清浮疏浚装置
CN207193926U (zh) 基于arm的缓流水面漂浮垃圾清理机器人
CN113003707B (zh) 一种有机污染河道原位处理装置
CN213892826U (zh) 水上污染物清理机器人
CN212801457U (zh) 一种市政水利河流垃圾打捞装置
CN211036937U (zh) 一种水上垃圾清理机
CN114620192A (zh) 一种环保型水面清理智能船
CN114132446A (zh)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CN210341855U (zh) 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
CN209940791U (zh) 一种用于淤泥疏松的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