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9818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9818U
CN215449818U CN202120365057.7U CN202120365057U CN215449818U CN 215449818 U CN215449818 U CN 215449818U CN 202120365057 U CN202120365057 U CN 202120365057U CN 215449818 U CN215449818 U CN 215449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backlight module
plate
frame body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50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
仝远
刘翔
代俊锋
李凯
张昊
周逸琛
陈炎
张荡
陈麒
朱陶和
肖明宇
张示乾
张伊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Wuhan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Wuhan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Wuhan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50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9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9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9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方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中框本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且所述显示面板通过透明粘接层与所述上支撑板粘接固定。该中框可为显示面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且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可视区域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为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区,黑色矩阵区可以防止像素边缘漏光。通常大尺寸无边框液晶电视,BM区宽度为5~6mm,显示屏靠双面泡棉胶粘附于中框上,中框再与背板固定,整机边框宽度为8mm左右。通常,为了不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要求中框的支撑部向内侧延伸的尺寸不能越过非显示区设置。
随着显示屏制造技术发展,LCD的尺寸和形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向更轻薄、边框更窄发展。新型全面屏的侧边BM区可缩小至1mm甚至更小,传统背光模组的中框支撑部宽度也需要大幅降低才不会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但是中框支撑部宽度的降低导致其无法为大尺寸全面屏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导致显示屏与中框的贴胶难度大、生产组装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中框无法在不影响窄边框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基础上为窄边框显示屏提供足够支撑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中框本体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
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方的显示面板,所述中框本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
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透明粘接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透明粘接层与所述上支撑板粘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外侧表面的光吸收层;
其中,所述光吸收层至少覆盖所述上支撑板的外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中框本体为透明中框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吸收层还覆盖所述中框本体的外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上支撑板材料包括透明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上支撑板至少覆盖所述中框本体的部分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区,且所述上支撑板延伸至部分所述显示区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中框还包括下支撑板;
其中,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中框本体的内侧表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下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背板;
其中,所述背板包括位于所述中框下方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中框本体外侧且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侧板与所述中框本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光学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从所述底板向所述上支撑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棱镜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方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中框本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且所述显示面板通过透明粘接层与所述上支撑板粘接固定。该中框可为显示面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且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框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正面俯视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为:
111-中框本体;112-上支撑板;113-下支撑板;12-透明粘接层;13-显示面板;131-显示区;132-非显示区;14-光吸收层;15-背板;151-侧板;152-底板;16-连接件;17-光学组件;171-反射片;172-导光板;173-扩散片;174-下棱镜;175-上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应理解,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申请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
应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上方”、位于...上方”、“在...下方”、“位于...下方”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的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这里参考作为本申请的理想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横截面图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这样,可以预期由于例如制备技术和/或容差导致的从所示形状的变化。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应当局限于在此所示的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由于例如制备导致的形状偏差。
为了彻底理解本申请,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及步骤,以便阐释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背光模组的中框用于为显示屏提供支撑,通常采用黑色聚碳酸酯(PC)塑料材质注塑成型,强度高、耐疲劳性、尺寸稳定,塑料中框便于装配和拆卸维修。但是对于大尺寸全面屏(窄边框显示屏),由于非显示区宽度小,使用传统中框时容易由于微小尺寸偏差造成中框遮挡显示区,影响全面屏的显示效果。且若减小传统中框的支撑部的宽度,又会导致粘接泡棉无法在较小接触面积内提供足够的粘贴强度,整机信赖性或装配运输途中有显示屏脱落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请参阅图1,该背光模组包括中框、透明粘接层12、显示面板13、光吸收层14、背板15和光学组件17。
中框包括中框本体111和上支撑板112,上支撑板112与中框本体111的上表面连接,且上支撑板112为透明支撑板,是高度透明的。上支撑板112作为显示面板13的支撑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支撑板112至少覆盖中框本体111的部分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支撑板112可以仅覆盖中框本体111的部分上表面且上支撑板112是向中框内延伸的,如图1所示,即上支撑板112的外侧表面与中框本体111的外侧表面不平齐,上支撑板112的外侧表面与中框本体111的外侧表面具有一定的预设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支撑板112可以覆盖中框本体111的全部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支撑板112的材料包括透明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其中,玻璃纤维可增强上支撑板112的机械强度,可以提升上支撑板112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本体111同样是高度透明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本体111的材料与上支撑板112的材料相同。这种情况下,中框可一体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还包括下支撑板113,下支撑板113与中框本体111的内侧表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支撑板113的下表面与中框本体111的下表面平齐,用于增大中框与背板15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中框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支撑板113同样高度透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支撑板113的材料、中框本体111的材料和上支撑板112的材料相同,均包括透明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其中,玻璃纤维可增强中框的机械强度,可以提升中框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的材料中,玻璃纤维的含量可以为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包括下支撑板113、中框本体111和上支撑板112)可一体形成,中框选用高度透明聚碳酸酯和10%玻璃纤维注塑成型,具有强度高、尺寸稳定、透明度好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的制备方法如图2所示,将透明PC粒料和玻璃纤维加入进料口,搅拌混合均匀,合模,螺杆加热挤出,冷切,脱模,成型制成图中所示的中框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支撑板113、中框本体111和上支撑板112可以分体设置,中框本体111与下支撑板113和上支撑板112之间可通过连接件连接。
显示面板13位于上支撑板112上方,即中框位于显示面板13下方,且中框本体111围设于显示面板13边缘。由于上支撑板112为透明支撑板,可透光,所以无论上支撑板112的尺寸为多少,均不会对显示面板13的显示产生影响。上支撑板112的宽度可以与传统中框中的支撑部的宽度相同,甚至上支撑板112的宽度可以更大,进而为显示面板13提供足够强度支撑,都不会对显示面板13的显示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3包括显示区131和设置于显示区131周围的非显示区132。
由于上支撑板112与中框本体111的上表面连接,这种结构使得显示面板13的显示区131到边框(背板15的侧板151)的距离d与中框本体111的侧壁厚度无关,可以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13的显示区131到边框的距离d。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3可以为65inch全面屏,尺寸为1140mm*817mm,左上右三边的非显示区132的宽度均为1mm,可以实现极高的屏占比。而通用无边框显示屏BM宽度为5~6mm,因此传统的中框已无法在不影响全面屏周边显示效果的情况下提供足够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支撑板112延伸至部分显示区131下方。由于上支撑板112的高度透明,所以上支撑板112即使延伸至显示区131下方,也可以透光,不影响显示面板13的显示,大大缩短了显示面板13的显示区131到边框的距离d。上支撑板112的高度透明性不会影响边缘光线,不会影响显示面板13周边显示效果,可实现完整的全面屏显示,从而在不影响窄边框显示面板13的显示效果的基础上为窄边框显示面板13提供了足够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3的显示区131到边框的距离d可以为3mm,大大缩短了边框距离。整体实现更高的屏占比,给观看者更强的视觉冲击,观看体验能大幅提升。再者该背光模组结构采用侧入式结构,模组厚度低,整机外观也更轻薄、美观。
透明粘接层12设置于上支撑板112与显示面板13之间,显示面板13通过透明粘接层12与上支撑板112粘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粘接层12的材料包括透明光学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OCA)。OCA胶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高、胶结强度良好、固化收缩小的优点。选用OCA胶,可以将显示面板13粘附于平整的透明PC材质(上支撑板112)表面,且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剥离及变质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粘接层12的厚度为250μm。
本申请摒弃普通双面泡棉胶,选用250μm厚的OCA胶,可以将显示面板13粘附于平整的透明PC材质表面,胶结强度良好,OCA胶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固化收缩小,表面平整可避免牛顿环的产生,且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剥离及变质的问题。
光吸收层14设置于中框的外侧表面上,光吸收层14至少覆盖上支撑板112外侧表面。由于上支撑板112高度透明,该背光模组的光线可能从上支撑板112侧壁射出来,导致侧边漏光,而光吸收层14可以有效吸收从侧边出射的光线,避免该背光模组侧边漏光问题。
在中框本体111是透明的实施例中,光吸收层14还覆盖中框本体111的外侧表面。同样的,由于中框本体111高度透明,该背光模组的光线可能从中框本体111侧壁射出来,导致侧边漏光,而光吸收层14可以有效吸收从侧边出射的光线,避免该背光模组侧边漏光问题。
在中框本体111是透明的且上支撑板112可以仅覆盖中框本体111的部分上表面的实施例中,若中框本体111未被上支撑板112覆盖的上表面位于中框外侧,中框本体111未被上支撑板112覆盖的上表面也属于中框的外侧表面,这种情况下,光吸收层14还覆盖中框本体111未被上支撑板112覆盖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吸收层14的材料包括黑色金属漆,可通过喷涂的方式将光吸收层14覆盖在中框外侧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吸收层14的厚度可以为0.1mm。
背板15包括位于中框下方的底板152,以及位于中框本体111外侧且与底板152连接的侧板151。
也就是说,背板15的底板152和侧板151形成一个容置空间,中框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背板15的侧板151与中框本体111之间通过连接件16连接,从而实现背板15与中框的固定连接,能保证显示面板13的承载面保持较好的平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6包括螺丝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5的侧板151的上表面与显示面板13的上表面相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5的侧板151与显示面板13的侧表面接触,可以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13的显示区131到边框的距离d。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5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即背板15为金属背板。
光学组件17设置于上支撑板112与底板152之间,也就是说,背板15和中框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光学组件17设置于该容纳腔内。其中,光学组件17与显示面板13不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7与中框本体111的内侧壁不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7包括所述底板向所述上支撑板方向(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171、导光板172、扩散片173和棱镜片。
反射片171,用于将未被散射的光源反射再进入光传导区内,反射方式为镜面反射,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在中框包括下支撑板113的实施例中,反射片171的边缘部分覆盖下支撑板113的部分上表面,反射片171的中间部分位于背板15的底板152上方,即反射片171不平整。反射片171会在下支撑板113远离中框本体111侧壁的一侧,与下支撑板113和底板152形成一个三角空间。
导光板172,用于接收光源发出的光,并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
扩散片173,用于将导光板172收到的光进行扩散,使得光能够相棱镜片及显示面板13正面方向传播,起到拓宽视角的作用。
棱镜片,用于将扩散的光在一定角度内聚光,以达到提高显示亮度的目的。是增光片中一种,主要作用将分散的光线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射出,提高该范围内光线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片又分为上棱镜175和下棱镜17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中框的上支撑板112为透明支撑板,且显示面板13通过透明粘接层12与上支撑板112粘接。该中框可为显示面板13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且不会影响显示面板13的显示区131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虽然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中框本体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
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方的显示面板,所述中框本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
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透明粘接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透明粘接层与所述上支撑板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外侧表面的光吸收层;
其中,所述光吸收层至少覆盖所述上支撑板的外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本体为透明中框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层还覆盖所述中框本体的外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材料包括透明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至少覆盖所述中框本体的部分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区,且所述上支撑板延伸至部分所述显示区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包括下支撑板;
其中,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中框本体的内侧表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
其中,所述背板包括位于所述中框下方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中框本体外侧且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所述中框本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光学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从所述底板向所述上支撑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棱镜片。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120365057.7U 2021-02-09 2021-02-0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449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5057.7U CN215449818U (zh) 2021-02-09 2021-02-0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5057.7U CN215449818U (zh) 2021-02-09 2021-02-0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9818U true CN215449818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5057.7U Active CN215449818U (zh) 2021-02-09 2021-02-0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9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9508B (zh) 一种显示屏组装方法、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9332660B2 (en) Display
CN102691934B (zh) 背光模块及相应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1258104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US1048869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1155602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2432357U (zh) 一种无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EP3567407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944143A (zh)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WO2023160643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975918A (zh) 一种全贴合光学模块及液晶模组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458918A (zh) 显示设备
CN21544981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176951U (zh) 一种膜片上置结构的背光模组
CN211979368U (zh) 胶框及显示器
CN11122117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H1186622A (ja) 照明手段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N201875583U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结构
CN201106806Y (zh) 背光模块结构
CN219285547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20208038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9475950U (zh) 一种新型的均衡背光板
CN210835508U (zh) 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
CN218938728U (zh) 增光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